2017年咸陽市政府工作報告
咸陽市市長 衛華
來源: 咸陽市政府辦公室 發布時間: 2017-03-27 09:48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市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6年及本屆政府工作回顧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我們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攻堅克難、砥礪奮進,推進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穩中向好態勢,全市生產總值完成2396.1億元、增長7.7%,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81.5億元、增長10.8%,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完成31662元、10481元,增長7.6%、8.2%,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
一年來,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強化產業支撐,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工業支柱作用進一步增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到3549.7億元、1116.8億元,增長10.5%、8%。電子信息產業增長31.2%,裝備制造、醫藥、食品、建材、紡織產業分別增長14%、12%、11.3%、14.9%、7.3%,能化產業增速回升到6.2%。農業穩步發展,糧、果、畜、菜總產分別達到187.1萬噸、583.4萬噸、103.2萬噸、443.1萬噸?,F代服務業加速壯大,第三產業完成投資2355.5億元、增長28.4%,萬達廣場、王府井賽特奧萊開業,蘇寧云商建成投運,全市公共網絡商品銷售額30億元、增長1.5倍,旅游綜合收入319.6億元、增長17.7%,文化產業增加值增長11.1%,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88.6億元、增長14.5%。
二是培育新增長點,轉型升級勢頭強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643.74億元、增長19.1%,招商引資到位資金912.2億元。17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12.3億元,超出年計劃164.95億元。投資280億元的CEC·咸陽8.6代液晶面板項目完成投資120億元,創造國內同類項目建設速度新紀錄;冠捷集團等19戶、投資80億元的配套項目簽約落戶,電子信息產業加速振興。雙匯肉制品生產線建成投產,優利士羊乳品生產線項目快速推進,食品工業和現代農業互促并進。正泰智能電氣西北產業園全產業鏈聚集發展,裝備制造產業迅速壯大。天士力(陜西)醫藥物流中心建成投產,修正藥業開工建設,醫藥產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盎ヂ摼W+”加速融合滲透,新型智慧城市“六個一”工程向縱深推進,我市榮獲智慧城市時空云建設全國第二名。高技術產業工業產值達到307.4億元、增長28.2%,保持高速增長態勢。
三是加強城鎮建設,城市品質明顯提升。大西安(咸陽)文化體育功能區升格為省級經開區,市民文化中心即將建成開放,奧體中心、雙照調蓄庫建設進展順利。147個城建項目完成年度建設任務,北塬一路、平福大道、文林西路西延段、咸通北路等主干道路建成通車,西咸公交卡實現互聯互通。渭河生態治理二期立壩蓄水,亮化工程彰顯城市魅力。編制上報城市軌道交通線網和建設規劃,地鐵1號線二期、西安北客站至機場軌道交通工程建設進展順利。省市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完成投資21.28億元。
四是鐵腕治理污染,生態建設持續發力。與西安、西咸新區聯防聯控,主城區20蒸噸以下燃煤鍋爐實現清零、20蒸噸以上燃煤鍋爐全部提標改造,8臺30萬千瓦以上火電機組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淘汰黃標車、老舊車年任務量的115.6%、128%,建筑工地落實“六個100%”防塵措施,冬防期間嚴格實行“禁土令”,及時啟動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強力推動治污降霾。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三年行動扎實推進,渭河水質穩定向好。發動群眾監督,嚴格行政問責,督查督辦問題350余起,黨政紀處分98人、誡勉談話141人。完成營造林35.45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05平方公里,發展節水灌溉16.8萬畝。
五是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加速釋放。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取得階段性成效,完成煤炭去產能任務,對28戶企業實行直供電,停止征收涉企收費十余項,降低社會保險費率?!胺殴芊备母镒咴谌∏傲?,率先梳理公布市縣兩級的權力清單,“五證合一、一照一碼”以及個體工商戶“兩證整合”全面實施,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頒證全面完成,國資國企改革、國有林場改革有序推進。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題,非公經濟占比提高到53%。在蘭州、西寧、烏魯木齊等城市舉辦“絲路行·咸陽主題展會”,化解房地產庫存。推動咸紡集團“走出去”,外貿進出口總額30.1億元。
六是加大民生投入,群眾得到更多實惠。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存量房安置貧困戶4777戶,新建安置房已開工建設5290戶,18.69萬人實現脫貧。30件惠民便民實事完成投資115億元。文林學校、實驗小學等建成投用,彩虹第二中學、英才學校開工建設,優質教育資源加速擴張,十三年免費教育啟動實施。建成第一人民醫院門診住院綜合樓、市疾控中心綜合實驗樓。全面二孩政策啟動實施,綜合醫改和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全面推廣。圓滿完成第十一屆中國藝術節各項任務,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加快建設。全市安全生產形勢平穩,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2016年各項工作順利推進,本屆政府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全面完成?;仡櫵哪旯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嚴峻形勢,我們把握引領新常態,擔當務實求發展,埋頭苦干打基礎,奮力攻堅謀長遠,邁出了建設富強人文健康新咸陽的堅實步伐。
綜合實力大幅提升。四年來,全市經濟換擋不失速,調速不減勢,年均增長10.1%,經濟總量凈增加822.4億元,是2012年的1.5倍。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跨上三千億、一千億臺階,是2012年的1.5倍、1.7倍,年均增長11.5%、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邁過兩千億、跨上三千億,是2012年的2.25倍,年均增長2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是2012年的1.73倍,年均增長14.5%。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稅收占比提升到74.5%,比2012年提高4.7個百分點。各項存款和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516.4億元、1141.8億元,是2012年的1.6倍、1.8倍??h域經濟平均規模達到139.3億元,較2012年增加46.6億元,彬縣、興平進入全省十強縣,秦都邁入全省五強區,高新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中位次前移30位。
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四年來,轉型升級蹄疾步穩,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一產占比下降,二產穩步提升。能化產業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從2012年的45.7%下降到32.4%,非能化產業年均增速高出能化產業15.5個百分點。七大工業支柱產業產值達到3285.9億元,是2012年的1.55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發展到909戶,比2012年增加308戶。上市掛牌企業42戶,78個產品榮獲陜西省著名商標。累計專利申請10429件、授權6043件,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皟蓞^兩園一基地”聚集帶動能力顯著增強,省級重點縣域工業集中區達到31個。農業總產值、增加值分別達到605.4億元、366.2億元,穩居全省第一。建成省級現代農業園區4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238家,年產值500萬元以上涉農企業發展到280家,農業機械化率提高到81.6%?,F代物流、電子商務發展迅猛,武功、涇陽被授予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旅游產業高速發展,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12.4%,袁家村、馬嵬驛、龍泉公社榮獲中國十大美麗鄉村稱號,“鄉村旅游看咸陽”成為一張靚麗名片。
城鎮帶動明顯增強。四年來,城市品質持續提升,新型城鎮化加速推進,城鎮化率達到50.84%,比2012年提高5.63個百分點。大西安(咸陽)文體功能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帶動城市形成“三城兩帶”空間格局,建成區面積擴大到92.1平方公里。下功夫解決路網不合理、交通擁堵問題,建成城西快速干道、文興西路等主干道路,打通斷頭路20條,新投放公交車235輛、公租自行車2000輛,新增優化公交線路20條。建成兩寺渡公園、文咸廣場等一批公園廣場,新增綠化面積147.12萬平方米,城市綠化率提高到38.35%。成功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深入開展。16個省市重點示范鎮和文化旅游名鎮累計完成投資106億元,城鄉統籌發展邁出新步伐。
基礎建設力度加大。四年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開工建成,交通基礎設施從瓶頸制約轉化為發展優勢,在全省率先實現了縣縣通高速,路網里程達到15700公里,路網密度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9倍。咸旬高速、西咸北環線建成通車,咸陽繞城全線貫通,新增高速公路238.7公里,新建改建干線公路240公里、農村公路1800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80億元以上。西寶高鐵建成通車,西銀高鐵啟動實施,咸陽全域邁進高鐵時代。掀起治水興水新高潮,累計完成投資81.6億元。亭口、紅巖河等水庫加快建設,促進了彬長旬高端能化基地快速發展;渭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羊毛灣引水、張家山泉群供水等工程進展順利,解決了155.5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我市被評為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示范區。信息基礎設施躍上全省前三、西部前列,累計完成投資70.2億元,“光纖入戶”工程全面完成,4G移動網絡全覆蓋,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受到國家肯定。生態環境建設有力加強,投資68.69億元,實施大氣污染治理項目2411個。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三年行動加快推進,新建污水處理廠12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32萬噸。治理水土流失2014.8平方公里,耕地得到有效保護。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5.95%,建成國家濕地公園4個。單位生產總值能耗較2012年下降14.2%,四項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超額完成任務。
群眾生活更加殷實。穩定脫貧58.03萬人,累計搬遷貧困群眾62024人。啟動實施社會事業發展規劃,新建改擴建學校816所,6個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大職教經驗全省推廣。建成文化惠民工程563個,“兩館一站”全部免費開放。全民健身工程覆蓋1700個行政村,率先向全社會開放學校體育場地。衛生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12.9億元,每千人床位數由4.9張提高到5.94張。我市被列入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縣及縣以下公立醫療機構全部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基本藥物價格比改革前平均下降15%。新農合補助標準由300元提高到440元,累計補助參合農民69.56億元。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城鎮基本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參保率分別達到99.8%、98%、87%、85%和80%。21.2萬城鄉低保人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24.2萬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助。累計新增城鎮就業2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2%。共投資209億元,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竣工61089套,入住49946套。
各位代表,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四年來,我們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民生累計投入達到1163.5億元,占到財政總支出的82.7%,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加10491元、3849元,城鄉群眾的家底更殷實、保障更厚實、生活更踏實!
發展活力持續迸發。四年來,我們敢于自我革命,涉險灘、啃硬骨頭,扎實推進“放管服”改革,商事制度、市場監管體制及機構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共取消行政審批事項144項、下放73項、承接114項,在全省率先實現農業戶口和非農戶口一元化管理?!按蟊妱摌I、萬眾創新”扎實開展,新增各類市場主體94050戶;技術合同交易額突破30億元,穩居全省第二。對外開放邁出新步伐,新增外貿進出口企業564戶,累計引進外商投資企業393家。平安咸陽建設不斷深化,“六五”普法順利完成,食品藥品檢驗檢測“一干四支”資源整合咸陽模式全國推廣,農村道路交通管理“咸陽模式”全省推廣。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崇德包容、尚法創新”咸陽精神深入人心,“大秦故都、德善咸陽”城市品牌影響提升,連續七次榮獲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年鑒編撰連續兩屆榮獲全國質量綜合評比一等獎,鄭國渠入選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大佛寺石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發展軟實力進一步增強。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累計辦理人大代表建議795件、政協提案2389件。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強力整治“四風”。建成市級網上政務中心,積極推廣市縣鎮村四級聯網政務服務模式,“五型”政府建設扎實推進。
老齡、婦女兒童、紅十字、殘疾人等事業全面發展,統計、審計、民族宗教、檔案、外事、僑務、對臺、地震、人防、郵政、氣象等工作有了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四年取得的成績,是市委統攬全局、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有力監督、鼎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人民群策群力、團結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駐咸部隊、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各位代表,汗水澆灌出豐碩成果,奮斗凝結成寶貴經驗?;仡櫵哪?,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必須始終堅持向中央基準看齊,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確保各項工作始終沿著正確方向闊步前進。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力幫民富、解民憂、保民安,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必須始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深入實踐新發展理念,抓招商上項目,擴投資增動能,存量調結構,增量優結構,推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始終堅持改革創新,鼓勵創新、尊重創造,敢于打破制約發展的藩籬桎梏,探索構建新機制,厚植發展新優勢。必須始終堅持對標管理,樹立標桿、嚴明考核,踐行嚴實作風,扎扎實實,埋頭苦干,一抓到底,務求實效。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產業競爭力還不強,發展質量和效益有待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問題多發高發,大氣污染問題比較突出,旱腰帶生態修復治理成效還不明顯,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進一步采取更加嚴格有力的舉措。優質教育、優質醫療與群眾的需求還有較大差距,出行堵、停車難的問題還沒有得到完全解決,改善民生需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一些公職人員還存在慢作為、亂作為、不會作為的問題,企業不時遭遇“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投資發展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提升。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采取得力舉措,努力克服解決。
二、今后五年工作的總體思路和目標任務
追趕超越,是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視察的重要指示,是咸陽今后一個時期的總遵循、總要求和中心任務。分析研判形勢,世界經濟仍處在緩慢復蘇的過程中,我國經濟將長期保持L型走勢。我市經濟處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陣痛期,新動能短期還不足以對沖煤炭、建材等傳統產業下行的壓力,經濟發展形勢仍然比較復雜。正視挑戰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市產業多元支撐有力、交通區位優越、發展基礎堅實的優勢,堅定追趕超越的信心和決心。
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作出推進西咸一體化、建設大西安的重大決策部署。西咸新區由省直管調整為西安代管,涉及秦都、渭城、涇陽、興平4個縣市區15個鄉鎮街道、60.5萬人口。重大體制調整有利于增加群眾福祉;有利于咸陽和西安、西咸新區聯手發展、協同融合,發揮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支撐新絲路的龍頭作用;有利于縣域及廣大農村參與市場大分工、產業大協作、發展大合作。我們要觀全局、看長遠,主動融入,加快發展,共同建設大西安,讓更多的咸陽群眾從中受益。
各位代表,市第七次黨代會擘畫了今后五年的宏偉藍圖,全市上下人心思進,干事創業熱情高漲,咸陽追趕超越其風正勁。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機遇意識,拿出只爭朝夕的拼勁干勁,乘勢而上,大干實干,一定會推進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邁向新的階段!
今后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來陜視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新發展理念和“五個扎實”要求,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型升級,推進創新創業,突出共建共享,矢志追趕超越,力爭率先在關中實現協同創新發展、率先在陜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在西部建成經濟文化科教強市,年均經濟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生態環境質量高于西部平均水平、城鄉居民收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打造大西安核心區重要板塊,加快建設富強人文健康新咸陽。
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財政收入年均增速均超過10%。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9%、10%以上,城鄉群眾同步夠格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圍繞實現“三個率先、三個高于,打造大西安核心區重要板塊”的目標,我們將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積極把握引領新常態,扎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項目為牽引,加快轉型升級,好中求快,又好又快,促進經濟保持中高速、產業邁向中高端。我們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決守住社會穩定、安全生產、生態環保底線,以深化改革釋放發展紅利、以產業升級增強發展動能、以民生改善促進互惠共享,實現有質量有效益沒水分可持續發展。我們將加快推進西咸一體化,以“八個一體”為路徑,融合協同,錯位聯動,借勢大西安,對標大西安,融入大西安,共建大西安,為實現追趕超越注入強勁動力。
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創新發展,全力建設西部經濟強市。深化各項改革,體制機制更加成熟定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與需求兩端發力,三次產業互促并進,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項目帶動戰略,持之以恒實施工業翻番計劃,加快形成“三千五百”產業集群,建設工業強市。做好“糧穩產、果提質、畜集約、菜精細”文章,建設農業十大特色板塊,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業“接二連三”,提升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加快傳統農業向優質高效、生態觀光現代農業轉變。啟動現代服務業186專項行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品質化轉變。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統攬,實施科技創新六大工程,大力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培育壯大新的經濟增長點,奮力進入西部十強市。
二是堅持協調發展,全力推進大西安建設。扎實推進西咸一體化,服務支持西咸新區發展,齊心協力建設大西安。提升主城區國際化水平,主動靠近大西安新軸線,“三城兩帶”空間格局更加優化,成為大西安核心區重要板塊。協同聯動、錯位發展,把咸陽打造成大西安“糧袋子”“菜籃子”“果園子”和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產業配套基地、電商物流基地、生活服務基地。整體融入、全域發展,咸興武工業走廊支撐力大幅提升,南部實現高端發展;乾縣、禮泉、涇陽、三原發展實力顯著增強,中部地區加速崛起;支持彬縣撤縣設市,彬長旬高端能化基地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彬長旬跨越發展;淳化、永壽生態優勢加速向產業優勢轉變,實現綠色發展,成為大西安的“后花園”和“天然氧吧”。全面加強交通、水利、電力、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咸陽綜合交通樞紐和區域性物流中心的地位更加鞏固,推動區域城鄉統籌協調發展。
三是堅持綠色發展,全力建設美麗咸陽。實行最嚴格的問責,采取最有力的舉措,守護綠水青山、藍天白云。與西安、西咸新區聯防聯治聯動,實施“防治霧霾天·守護咸陽藍”五年行動。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8.95%。開展“保護母親河·澄清涇渭水”行動,打造渭河、灃河生態景觀長廊,完成涇河綜合整治工程。開展“嚴控污染源·善待黃土地”行動,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720平方公里,旱腰帶生態修復、彬長旬煤礦采空沉陷區治理取得突破性進展,面源污染防治取得積極成效。倡導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發展綠色循環經濟,推進節地節水節材節能,節水灌溉面積75萬畝,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下降16%、18%。
四是堅持開放發展,全力建設內陸開放高地。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打通陸上通道、空中通道、數字通道,促進基礎設施大聯通。加快設立咸陽海關特殊監管區,推進建設中韓產業園,搭建“茶馬古道·絲路臻品”對外貿易平臺,精心策劃具有國際影響的會展論壇,搭建合作大平臺。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并重,引資、引智、引技與引才并重,經濟交流與人文合作并重,經濟外向度明顯提高。
五是堅持共享發展,全力建設和諧幸福家園。加快“法治咸陽”建設,推動社會治理網格化、精準化、高效化。不斷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力爭2021年城鄉居民收入分別超過4萬元、2萬元。全面實施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社會事業發展規劃,積極引進名校名醫院來咸發展,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醫療衛生保障水平,全面完成二輪修志。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養老服務和社會福利事業,關愛婦女兒童、殘疾人,有效解決“三留守”問題,加強社會救助,加快公租房、保障房建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摘帽,建成高質量、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
三、2017年重點工作
2017年是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之年,是落實市第七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義重大、責任重大。
今年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2%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0%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分別增長8.5%和9%左右。
重點抓好以下七個方面工作:
(一)注重提高質量效益,促進經濟穩定向好
力促工業提速增效。細化落實工業穩增長促投資20條措施,全力推進工業發展“3+1111”工程。實施工業總量提升、提質增效、“雙創”建設三大行動計劃,年內新增規模企業100戶。支持100個重點工業項目建設,力爭CEC8.6代線項目年底點亮試產,再引進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積極謀劃高世代線項目,著力打造千億級顯示器件產業集群。加快大唐彬長二期、煤制乙二醇項目建設,促進彬長-徐州電力外送通道建設,推進煤炭就地深度轉化。實施質量強市和名牌戰略,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支持100戶企業開展“三品”建設,培育100戶高成長型企業。加大龍頭型工業項目引進力度,不斷提升食品、醫藥、紡織產業競爭力,帶動建材產業綠色轉型,培育機器人、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提升園區帶動能力,重點支持十大園區發展特色產業集群。加快“兩區兩園一基地”建設,鼓勵大西安(咸陽)文體功能區先行先試陜西自貿區政策,推進國家創新型城市等國字號創新政策向高新區覆蓋。加大對裝備制造產業園政策傾斜力度,支持正泰電氣及配套企業加快發展,打造西部輸配電產業基地。規劃建設精細化工園,推動城市周邊化工企業退城入園。創新園區建設投融資模式,鼓勵發展飛地經濟,支持區縣聯手建設園區,促進市域內園區與西安各類開發區開展合作,打造產業轉型升級的強大引擎。
力促投資量增質優。完善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和考核辦法,實行“月通報、季點評、半年觀摩、全年考核”,全年建設市級重點項目145個(不含西咸新區),總投資1763.78億元,年度投資593.44億元。加快銀西高鐵、修正藥業等項目建設,促進秦星新能源客車生產線等項目開工,推進中船重工盾構機和風電設備等項目盡快落地。堅持一手抓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引進、一手抓就業密集型產業項目引進,緊盯國際國內500強、國內行業100強,以及長三角、珠三角、北京外遷企業,建立“謀劃招引一批、落地建設一批、超前儲備一批”工作機制,辦好中國電器工業協會年會,以大招商推進大發展。擴大融資規模,設立政府引導基金,加快農村信用社改制,提升融資信用擔保能力。加快陜西股權交易中心咸陽孵化基地發展,扶持企業掛牌上市。創新PPP合理投資回報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債權轉股權,激活民間投資。
力促消費拉動增強。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開工建設當當網西北電子商務產業園,實施電商十大示范工程。設立物流產業基金,規劃建設物流產業園區,建成大熙市醫療器械交易園等項目。圍繞吸引大西安消費謀劃建設一批專業市場,打造國家重要物流節點城市。培育研發設計、服務外包等產業,帶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發展。樹立全域旅游理念,出臺旅游產業發展規劃和支持政策,開展鄉村旅游升級晉檔行動,推進鄭國渠水利風景區、乾陵唐文化景區、淳化博物館小鎮等項目建設,鼓勵開發特色文化旅游產品。搭建投融資平臺,引進培育高成長性企業。實施“旅游+”戰略,促進文化旅游產業與農業、工業、電子商務以及生態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產業培育成支柱產業。推進醫養結合,培育壯大養老健康產業。實施商貿十大質量提升工程,著力打造“一個中央商務區、三個城市級商圈、五個片區級商圈”,發展特色商業街區,激活夜間經濟,打造大西安商貿副中心。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嚴格執行煤炭、建材去產能政策,穩步淘汰僵尸企業。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把房地產去庫存與推進新型城鎮化結合起來,支持農民進城購房,加大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貨幣化安置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用好資本市場,嚴控小額貸款公司、融資擔保機構等杠桿率過度增長。認真落實減稅政策,壓縮行政審批前置中介服務事項,進一步清理和規范涉企收費,積極爭取直供電、直供氣額度,持續為實體經濟減負。
推進科技創新。用足用活大西安科技資源優勢,建立市校合作機制,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立新型研發平臺、產業技術聯盟,推進產學研用一體發展。與西安合作建立基金,深化科技金融結合,完善“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創業孵化鏈條,實現科技成果大西安研發、咸陽轉化。啟動實施瞪羚企業認定及培育辦法,扶持瞪羚企業領跑新經濟。深化軍民融合發展,把軍工資源密集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產業優勢。
推進跨界融合。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和《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發揮陜西浩澤、杜克普等企業的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工業大數據平臺建設,深化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促進智能制造、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發展。支持中國電子咸陽科技產業園等新型眾創空間,推廣眾創、眾籌、眾扶、眾包新模式,推動產業鏈跨界嫁接。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做大做強秦云信息公司,打造智慧產業孵化園。
(三)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推進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
優化產品產業結構。提高種糧比較效益,確保糧食安全。實施果畜提質增效工程,引導蘋果種植向北部優生區集中,打響“馬欄紅”品牌,提升咸陽蘋果市場話語權。支持旱腰帶地區發展石榴、釀酒葡萄及酒莊產業,優化果品種植結構。以發展生豬、奶山羊規模養殖為重點,發揮溫氏、雅泰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促進果畜良性循環。支持設施栽培,發展精深加工,壯大蔬菜產業。引導茯茶產業健康發展,支持“一村一品”提檔升級。
拓展產業鏈價值鏈。培育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加大龍頭企業培育引進力度,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發展。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發展農村產權交易中心,穩步推進土地流轉,鼓勵發展規模經營。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強化“三品一標”認證工作,發揮現代農業園區示范作用,支持陜西農產品加工貿易示范園(武功園區)建設,拓展農業生態、文化、旅游功能。深化咸·楊農業產業一體化,加強職業農民培養,強化農業科技推廣。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溯源體系,推進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
加快建設美麗鄉村。把建設美麗鄉村與發展鄉村旅游有機結合起來,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和美麗宜居鄉村示范創建,加強村莊內部道路、排水、垃圾以及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成農村公路300公里。開展農村垃圾治理專項行動,完善環境衛生長效管理機制,讓田園風光、農家情趣永駐鄉間。把老鎮子、古村落、傳統民居以及田園生活方式當作發展旅游產業的寶貴資源,讓鄉村成為紓解“鄉愁”的好去處,成為都市人“不如歸去”的第一選擇。
堅決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脫貧方略,穩定脫貧9.1萬人,452個貧困村退出。加大貧困戶危房改造力度,加快易地扶貧搬遷,投資13億元,建成66萬平方米安置房、搬遷2.5萬人。在所有貧困縣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鼓勵龍頭企業、合作社與貧困戶建立穩定利益聯結機制,發展壯大鄉村旅游、光伏發電等扶貧產業。加強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不讓一個孩子因貧輟學,不讓一個困難群眾看不了病。激發調動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主動性,加強對駐村聯戶“雙包雙實現”的考核,推進實施中行定點扶貧“十個一批”,動員更多社會愛心人士參與扶貧,幫助貧困群眾早日過上好日子、踏上小康路。
(四)合力建設大西安,全域融入大都市經濟圈
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建設大西安核心區重要板塊。修編咸陽城市總體規劃,加強城市設計。迎接省十六運召開,掀起大西安(咸陽)文體功能區建設新高潮,市民文化中心建成開放,奧體中心、雙照調蓄庫完成主體建設任務,啟動市民服務大廳工程,建成“四縱五橫”道路。實施西咸道路交通對接工程,加快地鐵1號線二期建設,促進地鐵1號線三期今年開工、11號線明年開工,西咸公交卡與西安所有公交線路實現互聯互通。實施疏堵保暢工程,新建改建城市支路21條,再投放100輛公交車,讓市民出行更便捷。實施改造提升工程,繼續推進城市亮化。加強城市改造,推進綜合管廊和“海綿城市”建設,解決城市排澇問題,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實施生態增韻工程,做好“林”文章,啟動五陵塬40公里林帶和渭河10公里林帶工程,建設改造一批城市公園,讓城市在林中成長;做活“水”文章,渭河生態治理二期7月建成開放,灃河綜合整治工程加快推進。深化城市管理執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提高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深化“多城同創”,確保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功,讓城市更美麗、市民生活更舒適。
全域融入都市圈,發展壯大縣域經濟。制定出臺扶持縣域經濟發展意見,深化爭先進位活動,引導縣域融入大西安經濟圈。破解縣域人才、科技、資本要素瓶頸,提升31個省級縣域工業集中區聚集承載能力,鼓勵縣域壯大民營經濟、做強特色產業。支持各縣市提質改造老城區、拓展擴容新城區。加強縣城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建設,規劃建設停車場等設施,補上縣城公共服務短板,做大做美縣城。實施擴權強鎮,支持旬邑馬欄、興平西吳建設鎮級市,引導16個省市重點鎮以及文化旅游名鎮加快發展,打造一批工業主導型、文化旅游型、商業貿易型特色小鎮。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協同聯動發展。做好銀西高鐵和機場-乾縣-法門寺等城際鐵路開工建設服務保障,推動合鳳高速旬邑至鳳翔段、銀百高速旬邑赤道至陜甘邊界段等2條高速公路按計劃開工,促進連霍高速興平西出口開工。繼續抓好國道108三原-禮泉段、國道344興平-武功段以及省道306永壽-彬縣段、107省道等8條國省干線公路升等改造工程。加快咸陽高鐵客運樞紐站、三里橋樞紐站建設,進一步提升咸陽交通物流樞紐地位。
(五)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持續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
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把治霾作為環境保護的頭號工程,啟動鐵腕治霾“1+14”行動方案,減煤、控車、抑塵、治源、禁燃、增綠六策并舉,標本兼治。扎實推進煤改氣、煤改電、煤改熱,10蒸噸燃煤鍋爐全部拆除,削減煤炭消費175萬噸。加大黃標車、老舊車淘汰力度,有效治理機動車尾氣污染。全面落實建筑工地“六個100%”防塵措施,實行城市道路保潔以克論凈。深化工業污染源治理,有效消除焚燒污染。加強重污染天氣應急管理,做到聯防聯控、聯動共治。全面實施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鞏固提高三年行動,嚴格劃定渭河生態區,加強渭河違法采砂治理。深入開展旱腰帶非法開山采石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把旱腰帶打造成大西安的綠色屏障。
推進山水林田湖一體化治理。啟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全面完成國有林場改革任務,開工建設雙照綠林、興北綠林工程,完成營造林30萬畝,綠化道路300公里。發展壯大苗木花卉產業,把咸陽打造成西部苗木花卉種植銷售集散地。全面推行河長制,確保每條河流有人管、管得住、管得好。積極推進柔性治水,做好東莊水庫、引漢濟渭工程建設服務保障,加快亭口、柏嶺寺水庫建設,啟動涇河綜合整治工程,建成渭河古渡、涇河濕地,支持農村開展澇池濕地建設試點。加大農田水利建設投入,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治理農業面源污染。嚴守耕地紅線,推進土地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嚴查違法用地,保護土地資源。
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嚴格執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業務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規定,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離任審計,從嚴落實環保工作責任。嚴格執行環評制度和環?!叭瑫r”制度,堅決杜絕新的污染項目。建立市縣鎮村四級環境監管網格化體系,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鼓勵群眾舉報環境違法行為,嚴查環境違法案件,讓污染企業和污染行為無所遁形。
(六)深化各項改革,不斷擴大對外開放
搶抓“一帶一路”戰略機遇,提升經濟外向度。發揮區位、文化、產業“三個優勢”,推動建立大西安文化旅游產業聯盟,搭建文化旅游對外交流平臺,提升文化旅游魅力。積極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吸引更多韓資企業在中韓產業園發展,推進中哈咸陽紡織工業園區建設,支持紡織、食品、能源、建材等產業“走出去”,拓展蘋果、茯茶等產品海外市場。擴大對內對外“雙向開放”,力爭新增進出口企業30戶以上,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30億元。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壯大民營經濟。理順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促進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全面完成國有企業“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積極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多種形式的混合所有制經濟,維護好職工合法權益。按照非禁即入原則,全面放開民營經濟投資領域。一手抓國內知名民營企業引進,一手抓本土民營企業培育壯大,積極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設立過橋基金,幫助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再梳理下放、調整一批審批和管理事項,在彬縣、涇陽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試點,全面推行行政許可標準化。加強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動態管理,不斷優化辦事流程。推進企業全程電子化登記和“多證合一”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加快實體和網上政務中心建設,推行市縣鎮村四級聯網政務服務新模式,讓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完善人才引進、培養、使用和激勵機制,吸引集聚更多優秀人才。優化投資發展環境,嚴肅查處強攬工程、吃拿卡要、沙霸土霸等違紀違法行為,堅決斬斷伸向企業的黑手。
(七)增進民生福祉,著力提高群眾獲得感
聚焦群眾關切,辦好民生實事。投資100億元,繼續為群眾辦好30件惠民便民實事,全力推進扶貧解困、生態環境治理、交通出行、公共服務、改善生活條件、教育保障、社會保障等實事按期完成。強力推進停車場建設,加大財政支持,拓寬投資渠道,改造與新建相結合,優先解決老小區、商場、學校、醫院停車難問題,開工統一廣場東和高鐵站地下停車場。開展老舊小區加裝電梯試點和電表、水表改造,讓市民生活更方便。建成秦皇北路、咸北大道、城西快速干道輸水工程,讓更多市民喝上優質飲用水,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指數。
聚焦服務均等,發展社會事業。全市所有縣市區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加快彩虹第二中學、英才學校、新渭城中學、西安交大高新學校以及市特殊教育學校等項目建設,完成172所學校及34所公辦幼兒園新建改擴建任務,普惠性幼兒園超過65%。鼓勵發展教育聯盟,創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機制。加強校長及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深化綜合醫改和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完善分級診療制度,全面推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市中心醫院醫技住院樓以及2個縣中醫醫院、2個縣婦幼保健院、11個縣鎮衛生院綜合樓項目加快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和精品文化項目,加強文物保護。深入開展全民健身,加快咸陽職院、實驗中學等體育場館建設,全面建成渭河健身長廊工程,積極備戰省十六運。
聚焦普惠共享,做好兜底保障。投資40億元,建設61.67萬平方米的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新增城鎮就業4.9萬人。推進城鄉醫保整合,啟動實施異地就醫住院醫療費用直接結算。加快市老年服務中心建設,繼續加強農村互助幸福院建設,支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優化計生健康服務,關愛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和殘疾人,加大對城市貧困人口的幫扶救助力度。
聚焦平安和諧,創新社會治理。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認真開展“七五”普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促進宗教關系和諧。引導移風易俗,解決高價彩禮問題。深化平安咸陽建設,創新社會治理,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完善社會矛盾預防和排查化解綜合機制,提升信訪工作水平,開展“四反十打”活動。規范“小飯桌”管理,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工作,保障群眾飲食用藥安全。深化安全生產“三防三抓三嚴”,開展安全生產全員“大培訓、大練兵”活動,全面查隱患,堅決防事故,全力保安全,不斷增強人民群眾安全感。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將不遺余力暖民心,真心誠意辦實事,讓人民群眾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四、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政府系統將扎實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持之以恒推進“五型”政府建設,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強化思想解放,始終做到與時俱進。持續加強學習型政府建設,引導廣大公職人員不斷解放思想,站在秦嶺之巔謀發展。強化“咸陽就是大西安核心區重要板塊”的意識,主動融入大西安,主動對標大西安,不斷拉升工作標桿,以國際化視野、國際化水準建設管理城市、推進咸陽發展。
強化法治思維,始終做到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以及輿論監督、社會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發揮咸陽研究院作用,提高政府決策的法治化、民主化、科學化水平。積極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及結果公開,不斷深化政務公開。堅持依法行政,做到機構職能、權限責任法定化。完善行政執法監督制度,推進公正、嚴格、文明執法,不斷提升法治型政府建設水平。
強化實干精神,始終做到務實擔當。順應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多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添福祉,建設服務型政府。落實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三項機制”,激發調動廣大公職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開展行政效能提升年活動,每季度通報一批典型案件,堅決治庸、治懶、治散,下決心解決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問題。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雙包雙沉”活動,完善對標管理,健全績效評估和督查問責制度,樹立起雷厲風行、執行有力、規范高效的務實型政府形象。
強化廉政建設,始終做到廉潔從政。深入推進政府系統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嚴格執行廉潔自律準則和紀律處分條例,堅決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馳而不息糾正“四風”。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推進公共資金、國有資產、國有資源、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全覆蓋。加大違紀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嚴肅查處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全力打造紀律嚴明、風清氣正的廉潔型政府。
各位代表,咸陽發展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追趕超越的號角已經吹響。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凝心聚力,苦干實干、擼起袖子加油干,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勝利召開,為建設富強人文健康新咸陽而努力奮斗!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