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政府工作報告 > 設區市政府工作報告

2015年楊凌示范區工作報告

來源: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發布時間: 2015-04-24 08:27

2014年,面對嚴峻復雜的發展形勢,全區上下認真貫徹中省一系列重要部署,不斷強化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各項政策措施,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總體發展水平邁上了新臺階,呈現出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示范效應顯著增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干部作風明顯轉變、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全年完成生產總值93.2億元,增長12.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31億元,增長26.2%;財政總收入14.93億元,增長27.4%,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98億元,增長25.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1%和13%。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等六項指標增速位居全省第一。主要工作和成效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實施現代農業建設五項行動,履行國家使命能力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圍繞建設世界知名農業科技創新城市,深入實施科技創新行動,推動區校融合發展,支持“兩所大學”和入區企業開展科技創新,協同創新機制初步建立,創新創業環境不斷優化。全年投入研究與試驗經費達5.2億元,新增科技成果及專利申報720件,發展高新技術企業4家。技術創業行動扎實開展,創新創業優惠政策不斷完善,各項扶持措施效果顯現,火炬創業園三期和過渡性孵化創業工廠全面建成,全年孵化涉農科技企業15家,發展技術創業資源共享平臺3個,創新創業團隊106家,引進博士以上高層次人才98人。示范輻射行動效果明顯,科技示范推廣、職業農民培訓兩個《規劃》相繼出臺并實施,與省內外6個市縣建立科技推廣協作關系,新增示范推廣基地22個,示范推廣總面積5200萬畝,實現推廣效益145億元;成功舉辦了示范推廣西北片區會議、第三屆中國(楊凌)現代農業發展高峰會議、第四屆中國農業與創業投資對接會,現代農業發展、農業投資、旱區農業發展“三個報告”相繼發布;“五個中心”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農業大數據中心開始運行,楊凌對外影響力和帶動力持續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量顯著提高,扎實推進現代農業創新示范提升工程,溯源體系認證范圍不斷拓展,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進一步完善,建成收入10萬元以上大棚200多個、5萬元以上大棚1000多個,創建國家級示范合作社2個、省級示范社8個,家庭農場50個。規模5億元的楊凌種業投資基金正式設立,14戶企業入駐種子產業園。國際交流合作行動逐步深化,絲綢之路經濟帶現代農業國際合作中心建設良好開局,首個現代農業國際合作示范推廣基地在吉爾吉斯斯坦掛牌,中澳果業畜牧業合作項目啟動實施,與有關方面簽訂了建設中哈農業示范園的協議,與吉爾吉斯斯坦楚河州莫斯科區等3個國外城市建立友城關系。全年共開展各類國際交流活動38項,舉辦援外培訓12期,45個國家的219名學員來楊凌培訓。第二十一屆農高會成功舉辦,38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單位參展參會,展示農業科技成果及先進適用技術7500多項,簽約投資及交易總額突破千億元大關,上億人次通過新媒體關注盛況。首次舉辦農村電子商務大會、農業物聯網大會、全國農業與氣象論壇,農高會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二是緊盯關鍵環節加大投資力度,經濟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招商引資成效顯著,持續優化投資環境,加大招商項目策劃推介,全年實際到位資金146億元,同比增長25%,新型酶制劑和微生態制劑等9個投資過5億元項目落地建設。重點項目建設加速推進,落實領導包抓重點項目促進機制,123個重點建設項目加快建設,全年共完成投資93.6億元;一批項目如期建成,華電、LNG、海利等68個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做強工業“三大計劃”穩步實施,通過協助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實施技改項目、盤活閑置資產等措施,推動生物醫藥、食品加工、農業裝備制造業“三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分別增長21.51%、37.6%、16.4%。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0戶,總數達到95戶,完成總產值110億元,增長21%。園區承載能力不斷增強,工業園區新增企業13家,省農產品加工貿易園啟動建設,富海工業園區二期標準化廠房、高端機械制造產業園建成投用。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良好起步,入駐企業9戶。公用型進口保稅物流倉庫通過西安海關審核。

三是以“園林楊凌”建設為指引持續發力,生態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改善。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楊凌城鄉一體化發展總體規劃(2014-2020年)》、《大學路景觀改造設計》、《楊凌人工湖規劃設計》等規劃編制完成。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全面提升,全年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5.2億元,建成市政道路26.3公里,楊凌大道跨隴海鐵路立交橋成功轉體,管網改造、鐵路貨運站、邰城路改造等項目基本建成。積極實施智慧城市項目,推進光纜進村入戶,“愛楊凌”公益WIFI實現城鄉公共區域全覆蓋。市容管理力度持續加大,新增道路清掃車等環衛專用車輛16臺,新城區機掃率達到100%。生態環境持續改善,“三河兩渠”綜合治理進展順利,渭河一期3000多畝生態水面初步形成,渭惠渠、高干渠治理加快推進。農村環境連片整治、“治污降霾、保衛藍天”專項行動等工作成效顯著,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園林城市風光進一步顯現,全年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40天,超出省考任務100天。

四是堅持以人為核心推進城鎮化,統籌城鄉發展成效喜人。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進展順利,韋河、漆水河流域綜合治理深入推進,生態農業建設初顯端倪;美麗鄉村示范村創建、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活動全面開展,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精準到戶、全面脫貧”計劃順利完成,全區683戶低收入家庭實現高標準脫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4000元;土地流轉方式更趨規范,楊凌土地流轉服務公司掛牌成立,全年流轉土地5200畝,流轉率達58%。重點鎮建設步伐加快,五泉鎮累計完成投資11.5億元,揉谷鎮中心社區基本建成,兩個重點鎮建設進度位居全省前列。大寨鎮中心社區建設進展較快,全年完成投資2.77億元。城中村改造深入推進,4個整村改造項目深入實施,陽光、邰東社區服務站和三個農村社區服務中心建成投用,1萬多名農村居民進城安居,農業人口市民化步伐持續加快。

五是突出抓好惠民“十件實事”,民生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惠民“十件實事”成效顯著,精細化管理一條街、星級文明社區創建等惠民“十件實事”順利完成,以此為引領,較好解決了一批群眾關注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示范區改革發展成果不斷惠及城鄉居民。各項事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與省教育廳建立了基礎教育對口幫扶協作關系,設立1000萬元專項基金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營養改善計劃全面落實,惠及1.8萬名中小學生;醫改工作深入推進,新農合籌資標準從365元/人提高到了430元/人,基本藥物銷售價同比下降27.5%,就業扶持、城鄉低保等各項保障政策得到全面落實。社會大局保持平穩有序,深入推進“平安楊凌”建設,重拳打擊建設環境領域各類違法犯罪活動,持續加大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大力開展生產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食品藥品安全專項整治,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機制,加強應急管理,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六是堅持問題導向全面深化改革,發展內生活力加快釋放。農業農村改革全面推進,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省級試點工作扎實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權屬調查及6萬多畝的土地測繪任務全面完成。社會管理改革持續深化,在全省率先實現城鄉政策一體化,城鄉居民政策保障能力持續提升;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大學區管理全面推行,教育資源配置更加均衡,教育質量穩步提升;三級食品藥品監管體制建立完善,工商企業注冊登記門檻持續降低,金融改革步伐加大,改革活力進一步釋放。行政體制改革穩步開展,“區校一體、融合發展”新機制初步建立,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進一步整合;面向社會公布了24個部門的209項行政審批事項目錄,行政審批事項逐步規范;優化調整招商、教育、旅游、農業等機構,部門職能作用更好發揮。

與此同時,工會、稅務、氣象、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發展、新的進步。

同志們,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共建單位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干部群眾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黨工委、管委會,向兩所大學的科教工作者,向區內企業和工商業勞動者,向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客觀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示范區發展仍然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和深層次矛盾。一是示范區發展基礎依然薄弱的基本現狀沒有改變,支撐性、管長遠的大項目好項目不多,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依然不足;二是土地、人才、資金等方面的瓶頸問題日益突出,科技創新活力仍顯不足,集聚效應沒有得到完全發揮;三是城市功能、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還不夠完善,與群眾的需求相比還有相當差距;四是作風建設、法治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任務依然艱巨。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決。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