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楊凌示范區工作報告
來源: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發布時間: 2014-03-28 15:11
剛剛過去的2013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示范區改革與發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新業績,現代農業示范影響不斷擴大,經濟發展上升態勢明顯,公共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全年實現生產總值84.7億元,增長14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1.37億元,增長20.1%;財政總收入11.7億元,增長30.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 6.37億元,增長29.9 %;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達到33007元、12435 元,增長10.3%和14.7%。示范推廣總面積達到4709萬畝,實現推廣效益133億元。
一年來,主要工作和成效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一是現代農業建設和示范水平顯著提高??萍紕撔履芰γ黠@提升,全年研究和試驗發展經費投入5.02億元,新增科技成果和專利申報682件,審定農作物新品種和科技成果21項,10項科技成果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技術創業工作蓬勃開展,修訂完善了《鼓勵創新創業優惠政策》,設立專項1100萬元,引進創新創業團隊107家。現代農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設立100萬元專項資金,支持引導合作社和農戶引進新品種、新技術60項;建成設施農業技術示范點20個、5萬元高效模式大棚512座,推廣標準化示范田6000多畝;農產品溯源標識信息管理系統建成投用。示范推廣體系更加完善,新建試驗示范站(基地)21個;國家(楊凌)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國家(楊凌)農業技術轉移中心、職業農民培訓中心、農產品檢驗檢測中心、農產品認證中心建成運行;首次楊凌現代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工作會議成功召開,15個省區科技廳、農業廳負責人齊聚楊凌,共同探討推動旱區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機制,《中國旱區農業科技發展報告》對外發布;成功舉辦第二屆中國(楊凌)現代農業發展會議、第三屆中國現代農業與創業投資對接會,分別發布了《中國現代農業發展楊凌報告》、《2012中國農業產業投資報告》,為全國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理論支持。國際農業科技合作日益活躍,國家現代農業國際創新園加快建設,引進國際合作產業項目10個。開展國際交流活動35次,援外培訓6期,33個國家的99名學員參加了培訓。第20屆農高會取得圓滿成功,展示國內外農業科技成果及項目7000多項;舉辦各類活動47項,大會項目簽約投資及交易總額達910多億元,較上屆增長10.8%,農高會邁上了新的歷史起點。
二是工業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招商引資再結碩果,全年引進招商項目326個,合同引資262億元,到位資金117億元,較上年增長30%;招大商、引外資實現新突破,成功引進海利口蹄疫疫苗生產等投資過5億元的重大項目16個。項目建設加力提速,安排的12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8億,完成年度計劃的103%;華電熱電聯產、天然氣調峰站、鐵路貨運站等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取得重大進展。主導產業發展逆勢增長,通過實施“產能倍增”計劃、“一企一策”等措施,推動企業實施技改項目31個,16戶企業躋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行列;生物醫藥、食品工業、農業機械裝備制造等主導產業增勢強勁。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8.3億元,增長21.6%。
三是“園林楊凌”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城鄉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楊凌大道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及中央商務區城市設計》、《楊陵舊城區修建性詳規》等10個專項和重要節點規劃修編完成?!叭觾汕鄙鷳B景觀初步成形,渭河2號橡膠壩工程基本完工,一級蓄水景觀即將形成;湋河沿河道路全線貫通,水保示范園、休閑廣場、部分景觀小品基本建成;漆水河堤防工程開工建設,渭惠渠、高干渠治理前期工作有序推進。城市綜合功能進一步增強,全年開工城市基礎設施項目32個,完成投資30多億元;楊凌大道全線開工,高鐵車站及站前廣場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用;示范區被住建部、科技部列為首批四個全國“智慧城市”試點之一。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全年新栽各類喬木21萬余株,新增綠化面積237萬平方米,城市人均綠地面積達13.5平方米;投資3200多萬元的城市綠道工程基本完工;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節能減排等工作扎實有效,全年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優良天數達316天。
四是城鄉一體化步伐明顯加快。小城鎮建設快速推進,五泉重點鎮建設任務基本完成,累計完成投資9億元。其中,2013年完成投資3.4億元,建設進度位居全省第一;830多戶群眾進鎮居?。蝗喙孺偙涣腥肴?個沿渭重點示范鎮;大寨鎮中心社區一期工程加快推進?,F代農業、田園農莊、職業農民“三農融合”試點工作進展順利,首個能夠容納690戶的田園農莊正在加緊建設。統籌城鄉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出臺了《鞏固城鄉政策一體化成果的意見》,涉及城鄉的24項政策基本實現一體化;編制《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規劃》,組建了城鄉公交公司,率先在全省實現了城鄉公交一體化。城中村改造穩步實施,姚安、下代、東橋等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全面啟動;7400多名農民進城落戶,農業人口市民化步伐加快。
五是民生和社會事業加快發展。民生工程項目實施順利,投資2.2億元,實施民生工程項目10大類45個;設立1000萬元基礎教育發展基金,通過政策引導,全面提高基礎教育質量;醫改工作深入推進,藥品“三統一”實現全覆蓋,示范區醫院綜合住院樓和中醫院門診樓全面建成。保障房建設力度加大,全年完成投資22.5億元,基本建成保障房7980套,完成任務的123%;新增發放廉租房補貼1033戶。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并網運行,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工傷保險啟動實施;城鄉低保、醫療救助、五保供養、救災救濟等保障標準進一步提高;失地農民就業和社會保障政策全面落實,生產生活得到有效保障;設立農民工工資支付應急救援基金500萬元,妥善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捌桨矖盍琛苯ㄔO深入推進,扎實開展“秋季嚴打”等專項整治行動,社會治安防控成效顯著;全面落實重點矛盾糾紛領導包案責任制,信訪維穩工作收效良好;食品藥品監管體制改革步伐加快,監管措施不斷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制全面落實,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六是黨建工作水平有了新提高。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扎實有效。根據省委統一安排,扎實開展了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區28個基層黨組織、1672名黨員聚焦“四風”問題,共征求各類意見建議3196條。黨工委管委會班子召開了一次高質量的民主生活會,制定了《班子整改方案》,從加強班子自身建設等6大方面,細化分解了27項39個具體整改任務,明確由班子成員包抓落實。同時,對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城市公交、社會治安等27個問題進行了整改。貫徹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堅決有力。制定了14項具體貫徹措施,并修改完善了公務接待、因公出國、財務監管等制度,扎實開展公務用車、辦公用房專項治理,狠剎公款吃喝、請客送禮等不正之風。會議、文件較上年同期壓縮20%以上;公務接待一律安排在機關食堂或安排自助餐,部門公用經費預算較上年下降20%,“三公”經費支出較上年下降30%;大力弘揚厲行節約、勤儉辦會的新風尚,第二十屆農高會辦會經費較上屆減少20%以上,形成了“一心為民、低調務實、清正廉潔”的新風正氣?;鶎咏M織和干部隊伍建設收效明顯。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意見》,成立了非公企業工委和示范區黨校,夯實了基層黨建工作基礎。開展了處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研判工作,為提高班子建設水平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工會、稅務、工商、氣象、慈善、婦女兒童、殘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明顯進步。
成績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各共建部委、共建廳局同心共建的結果,是廣大干部群眾艱苦奮斗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黨工委、管委會,向兩所大學的科教工作者,向區內企業和工商業勞動者,向廣大干部群眾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要認識到,楊凌經濟社會發展任重道遠,黨工委管委會工作與群眾期望還有一定差距。一是現代農業發展質量不高,示范帶動能力還需要進一步提升;二是工業化、城市化、信息化進程還不夠快,示范區的綜合實力還比較弱;三是創新活力不足,尤其是開發區體制優勢發揮不充分,改革創新的力度仍需進一步加大;四是個別部門和干部抓落實的能力不強,工作效率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以對人民群眾高度負責的態度,加快解決這些問題,更加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絕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