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 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
來源: 省政府辦公廳 發布時間: 2018-03-29 17:48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的規定,現公布陜西省人民政府2017年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本報告由概述、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解讀回應情況、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政府信息公開收取及減免費用情況、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七部分組成。本年報所列數據的統計期限自2017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年報電子版可通過陜西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http://www.www35383.com)下載。如對本報告有疑問,請與陜西省政務公開辦公室聯系(地址:陜西省西安市新城區新城大院;郵編:710006;聯系電話:029-63912281;電子郵箱:bgtsqgk@shaanxi.gov.cn)。
一、概述
2017年,全省各級行政機關深入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16〕8號),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的通知》(國辦發〔2017〕24號)精神,堅持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全面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加強信息發布,創新解讀方式,回應公眾關切,拓展公開領域,增強公開實效,充分發揮了政府信息公開助力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作用。
(一)打造立體化公開模式。
始終堅持因地制宜、不斷探索的工作思路,打造陜西特色的立體化信息公開模式。一是做好面上和靜態結果性信息公開,注重在群眾關注、社會關切的多個重點領域充分公開信息,增大信息量,滿足群眾需求,在拓展信息公開渠道、提高公開速度上做文章,使信息公開工作全面準確、重點突出、快速及時。二是根據政府運行和權力運行特點做好政務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使信息公開貫穿政府運行的全過程,覆蓋各重要工作領域,達到動態化、立體化、全程化。西安、銅川、安康等地積極推進權力運行各流程的公開,使權力運行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在決策公開階段,重要會議邀請利益相關方列席會議;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出臺前,預先向社會公布決策草案、決策依據,廣泛聽取公眾意見,并公開意見采納情況。行政機關擬制公文時,明確主動公開、依申請公開、不予公開等屬性,隨公文一并報批,擬不公開的,依法依規說明理由。在執行權力時,行政執法的主體、程序和結果均要求向社會公開;政務服務的服務事項內容及辦理結果也予公開,并基本實現在線預覽、查詢等功能。
(二)拓展多樣化公開平臺。
我省在充分利用政府網站、電視等傳統信息傳播平臺主渠道的同時,融合政務微信、微博、網絡直播等新的信息傳播平臺,充分發揮好融媒體的傳播效應,提升信息公開的時效性、覆蓋面及與群眾的互動性。一是加強網站監管和建設,充分發揮政府網站信息公開第一平臺作用。加大常態化監管工作力度,政府網站日常管理維護水平顯著提升。全年共檢查網站1402家,問責193人次;督促相關單位全部辦理回復“我為政府網站找錯”問題1310個。在2017年全國政府網站季度抽查中,全省政府網站總體抽查合格率達到100%。同時,各單位不斷增強網站可用性,及時更新內容,強化網站支撐功能,優化網站結構布局,服務資源更加豐富。二是努力拓展“陜西發布”雙微影響力。“陜西發布”新浪微博粉絲人數117.4萬人,全年發布信息6857條。“陜西發布”微信公眾平臺總用戶數突破3萬,全年發布信息1247條。三是繼續發揮傳統信息公開平臺作用。編輯印刷《陜西省人民政府公報》24期,每期35500冊,免費贈送全省鄉鎮以上機關、省級規模以上企業、大專院校、駐陜部隊、賓館、機場等單位供公眾參閱;依托省檔案館、省圖書館政府信息公開查閱點開展便民信息服務,全年累計接待公眾查詢信息近3000人次。
(三)借力試點推動公開規范化。
在國家確定的西安市未央區等7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縣(區)的基礎上,增加了西安市灞橋區等22個市(縣、區、開發區、示范區、新區),圍繞城鄉規劃、重大項目建設、稅收管理、財政預決算、市政服務、保障性住房、安全生產、公共資源交易等全部25個試點領域事項,同步開展試點工作。各試點縣(區)大膽實踐探索,努力使政務公開內容更加廣泛,信息更新速度更快,服務效能不斷提高。安康市紫陽縣編制完成了9套試點領域和特色領域的政務公開事項標準目錄,并在政府網站上進行公開,初步實現了公開領域底數清、情況明、數據準。渭南市華州區以“五個一”(一表一冊一單一細則一平臺)為抓手,打造了“公開流程規范化、公開內容標準化、公開模式常態化”的政務公開新模式,努力打通政務公開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寶雞市岐山縣制訂了政府常務會議公開、政務輿情關注回應工作等十項制度,指導全縣行政機關將每個事項的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全程公開,使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有力保障。
(四)提升公開業務能力。
一是“請進來”,邀請專家學者開展信息公開業務培訓。舉辦全省政府網站建設專題培訓班,邀請省內外專家對《政府網站發展指引》進行解讀和專題培訓;召開全省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現場會,邀請國務院辦公廳政府信息與政務公開辦公室有關領導進行專題輔導。邀請專家赴西安、咸陽、銅川、延安、漢中、安康等市及部分省級部門進行業務培訓,較好地提升了全省信息公開業務水平,為全省信息公開工作穩步提升打下堅實的基礎。二是“走出去”,學習借鑒兄弟省市信息公開工作經驗。11月份組織7個國定試點縣(區)政務公開工作同志赴安徽省、北京市學習試點工作先進經驗,開闊了視野、拓展了思路,較好地提升了信息公開工作。三是借助第三方力量推動信息公開工作上臺階。引入第三方考核評估機制,委托陜西省社會科學院和陜西省網絡與信息安全測評中心,對各設區市和省級部門政務公開工作開展第三方評估,逐市、逐部門出具評估報告,找準問題,督促整改,較好地推動了全省信息公開工作上臺階。
(五)強化考核監督。
2017年省委、省政府將政務公開工作納入全省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一是將信息公開工作有專門領導分管和專門工作機構列入考核內容,促使各級各部門更加重視信息公開工作,確保信息公開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落實了工作責任。二是把考核內容細化到日常每項工作點上,年初以省政府辦公廳名義下發了《關于印發2017年政務公開工作績效評估指標的通知》(陜政辦函〔2017〕174號),引領各級按照考核指揮棒開展日常每一項工作,鼓勵各級不斷創新工作。三是將信息公開工作日常培訓和經費保障等工作機制列入考核范圍,推動信息公開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完善。
二、主動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2017年全省主動公開信息2094548條,其中省級機關公開397522條,市級、區縣機關公開1697026條。
(一)以信息公開助力穩增長。
一是推進減稅、降費信息公開。及時發布收費改革方面的政策,印發了《陜西省財政廳轉發財政部關于取消、調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關政策的通知》(陜財辦綜〔2017〕17號)等文件,通過政府網站公示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和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目錄清單,并及時修訂調整,實行動態管理,使政府收費項目一目了然。通過全省工商信息平臺主動公開了三個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及省級亂收費舉報電話,使企業及時了解收費政策,進一步營造政府、企業、市場共同參與的收費管理模式和監督機制,使降費降在明處,減負落到實處。二是推進重大建設項目信息公開。對審批、核準的基本建設項目,只要不涉及國家秘密或商業秘密,均通過政府網站公開。2017年通過投資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受理核準備案項目160個,涉及總投資1329.45億元。2017年通過重點建設項目專欄共發布招投標公示60818條,其中發布招標公告27365條,招標預審公告9095條,中標公示24358條,為企業參與重大建設項目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公正的競爭平臺。三是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信息公開。設立PPP工作專欄,及時公開PPP項目的回報機制、運作方式、擬合作年限、投資金額、項目概況、實施機構的聯系方式等信息,方便社會資本參與。建立陜西省PPP項目庫、重點推介項目庫和國家發展改革委PPP項目庫陜西庫,公開項目基本信息和實施情況,發布和轉載PPP相關政策信息,更新PPP動態信息及典型案例,激發社會資本的參與熱情,以信息公開助力經濟穩增長。
(二)以信息公開助力促改革。
一是推進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公開。通過陜西省權責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清單統一發布平臺,按市區、按部門公開權責清單、公共服務事項清單、雙隨機抽查事項清單、事中事后監管制度以及職責邊界,讓公眾了解放權情況、監督放權進程。清單每一項事項均注明辦理單位、法律依據、辦理的時間地點、法定期限及承諾期限、辦理材料、收費情況,并通過流程圖形象地展示辦理全過程,便于公眾快速直觀地了解某一事項具體如何辦理,把“放管服”改革貫徹到政務公開全過程。二是推進國資國企信息公開。每季度通過政府網站公開省國資委監管企業經濟運行情況,包括累計實現營業收入,實現利潤總額,資產總額,所有者權益等,讓公眾了解改革后國有資本的運行情況。通過省屬企業公共服務事項專欄,提供省屬企業辦理公共服務事項的法律依據、主要內容等,為公眾去省屬企業辦事提供方便,推動國企改革。三是推進地方政府債務領域信息公開。先后公開了2016年末政府債務限額和余額情況、2016年政府債券發行情況、2017年新增政府債務限額、發行新增政府債券和舉借外債計劃情況以及2016年政府債務余額決算數和2016年政府債務舉借、償還等情況。分別在5月、6月、8月披露當期債券基本信息、債券信用評級報告、陜西省地方政府債券發行兌付辦法和發行規則等相關信息。推進地方政府債務公開透明,強化社會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監督,穩定公眾對地方經濟發展的信心。
(三)以信息公開助力調結構。
一是推進鋼鐵、煤炭去產能信息公開。根據《國務院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國發〔2016〕6號),我省已壓減煉鐵產能160萬噸、煉鋼產能70萬噸,并在網上公開任務完成情況;按照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求,2017年,我省去產能任務為關閉煤礦5處,去產能96萬噸,已通過省政府門戶網站公開了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引導退出關閉煤礦名單。通過公示去產能情況,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調整省域經濟發展結構。
二是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信息公開。及時公開2017年全省煤炭開采業、石油加工業等能源工業及消費品工業、電子產品制造業等非能源工業投資完成情況、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完成情況、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情況、高耗能行業投資完成情況,全省產業結構優化效果逐步顯現。三是推動消費升級和產品質量提升信息公開。堅持每月發布陜西省生活必需品市場運行情況,陜西百家批發市場運行情況分析,重點發布糧食、食用油、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的零售價格變動情況;發布陜西省重點流通企業市場運行情況,重點發布服裝類、家具類、家電、汽車等商品銷售情況,分析消費結構變化原因;發布消費維權月度監測,做好消費者訴求數據分析結果公開。列舉全省被投訴前10名的商品、服務和品牌、企業,分析投訴原因,發布消費提示和相關法律法規,促使商家提升產品質量和服務水準。
(四)以信息公開助力惠民生。
一是推進扶貧脫貧信息公開。通過“扶貧攻堅 陜西在行動”和“扶貧攻堅倒計時”專欄,展示我省移民搬遷安置稅費優惠、產業扶貧項目管理等扶貧政策。設立了陜西脫貧攻堅熱線,全面征集網友對全省脫貧攻堅方面的建言獻策、投訴反映、咨詢求助,全年回復網友關于扶貧方面的留言157件。通過細致精準的信息公開,讓全省干部群眾知曉扶貧政策,了解自身權利,保證扶貧政策執行不加水分,不打折扣,使群眾利益得到充分保護。二是推進環境保護信息公開。開設“環境保護督察在陜西”欄目,圍繞督察進駐、督察反饋、督察整改3 個方面,發布中央對我省環境保護督察和我省開展環境保護督察信息275條,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和公眾期待。通過“陜西省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平臺”實時發布全省143個站點的空氣質量,內容包括空氣質量指數(AQI)、空氣質量級別、首要污染物、對健康影響及建議采取的措施等。按月發布我省主要河流考核斷面水質監測結果,按月公布28個市級城市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水質狀況報告,按季公布我省縣級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水質狀況報告。通過信息公開,督促環保部門盡職盡責,提醒公眾明白環保應該從自身做起,營造全社會共保碧水藍天,共建生態宜居的良好氛圍。三是推進衛生領域信息公開。及時發布法定傳染病和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并根據事態發展跟蹤公開相應信息。每月初發布上月全省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并對高發傳染病疫情作出預測,給出日常應對注意事項,向公眾普及相關防控知識,提高公眾及早預防、及時診治的意識。督導全省各級醫院通過網站、公示欄、公示牌、電子顯示屏等方式全面公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設立“醫療衛生收費欄目”公開綜合醫療服務類、醫技診療類、臨床診療類等價格信息,進一步方便群眾就醫購藥,解決群眾就醫難的問題。
(五)以信息公開助力防風險。
一是圍繞涉金融失信行為推進公開。通過“信用中國(陜西)”網站先后轉發三批涉金融嚴重失信人名單、三期刷單炒信失信名單和重點監測名單以及五批涉金融黑名單,包括嚴重失信債務人、非法集資(自然人/企業)、嚴重失信私募股權投資和創業投資企業以及信用卡詐騙等其他嚴重違法行為名單,提醒公眾防止上當受騙,減少投資風險。二是圍繞房地產用地信息推進公開。每季度通過網站公開全省土地利用計劃安排使用情況、全省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審批情況、審批建設用地情況和國有建設用地供應情況。并公開了重點城市建設用地價格,含綜合地價、商業用地地價、住宅用地地價和工礦倉儲用地地價,穩定了房地產市場信心。三是圍繞防范遏制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推進公開。省安監局及時發布了暴雨天氣非煤礦山預警信息、煙花爆竹爆炸預警信息等重特大事故預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做好重大風險隱患排查信息公開工作,全年發布生產安全事故快報12期,發布渭南、榆林、漢中等地安全生產信息快報26期,并及時跟蹤事故情況,發布調查結果。通過“信用中國(陜西)”網站,發布雙隨機安全生產執法檢查信息27條,包括檢查事項、檢查內容、檢查機關、檢查完成時間和檢查結果,通過安全生產信息的公開,提醒企業做好針對性防范措施,開展自查自糾工作,及時消除重特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
三、解讀回應情況
(一)創新解讀方式,提高宣傳效果。一是精心籌劃、舉辦“陜西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緊密圍繞我省出臺的最新政策,邀請相關部門領導、相關領域專家學者,以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讀,增加現場點評和互動環節,會同省廣播電視臺共同打造政策例行吹風會《周三見》欄目,向全省公眾全程播放,通過新華社“現場云”和“陜西發布”等新媒體同步網絡直播,受到廣泛關注,社會反響良好。2017年共組織吹風會11場,分別對《居住證及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辦法》《陜西省推動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實施方案》等公眾關心的政策進行解讀,力求多層面、多角度將政策與公眾的生產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使政策更“接地氣、暖人心、見成效”,架起了省委、省政府與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二是用圖說話,做好政策圖解。通過圖片形式展示會議、政策的核心要點,力求“一張圖讀懂一次會議”、“一張圖讀懂一個政策”,全年圖解省政府常務會議21次,圖解省政府文件37份,還通過圖片形式展示了“2017陜西經濟年中成績單”“第七屆陜粵港澳經濟合作活動周”等活動成果。三是及時發聲,主動公開政務信息。重大敏感時段和關鍵節點,省級相關部門及時發布政務信息,回應群眾關注,全年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任務、脫貧攻堅等全省重點工作舉行新聞發布會92期,主動公開政府工作開展情況。
(二)回應群眾關切,推動政民互動。一是及時回復網民留言。全年公眾通過“人民網地方領導留言板”“我向省長說句話”等政民互動欄目,反映各類民生問題,提出工作建議197條,相關單位及時回復,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二是通過省政府門戶網站“各市(區)和省直部門網上征求意見建議專欄”,征求公眾對各地各部門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匯總提交相關單位整改落實,并跟蹤督辦。三是通過省政府門戶網站“立法征求意見”專欄征求公眾對省地方性法規、規章的意見和建議28次,并及時公開征求意見的采納情況。四是繼續做好“兩進”活動。各地各部門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邀請公民代表走進政府”主題活動,邀請群眾現場了解政府工作開展情況,面對面聽取群眾意見建議,共同研究發展大計。全年舉辦活動132期,共有4306名公民代表走進了各級政府。“大學生進政府見習”活動首次向本科以上學歷學生及北大、清華等外埠名校開放,首次接收外籍留學生見習。全省全年組織8100名大學生進入各級政府見習,增進了大學生的社會知識和經驗,促進了政府工作的公開透明。五是將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理結果公開情況納入各市(區)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全省辦理并公開各級人大代表建議及辦理結果2996件,各級政協委員提案及辦理結果4812件,其中省政府網站公開省人大代表建議576件,政協委員提案700件。
四、依申請公開政府信息情況
(一)申請情況
2017年全省各級行政機關共受理政府信息公開申請6526件,較2016年降低19.7%。其中省政府245件,省級部門726件,各地市5555件。
從申請方式上看,網絡申請成為最主要的申請途徑,申請數量為2856件,占比43.76%;信件申請2465件,占比37.77%;現場申請1195件,占比18.31%;傳真申請10件,占比0.16%。
(二)辦理情況
全年受理的6526件申請,均已辦結。其中5220件在十五個工作日內辦結,1306件按規定延期后辦結。
在所有的答復中,屬于已主動公開范圍的659件,占比10.10%;同意公開的2490件,占比38.16%;同意部分公開的679件,占比10.40%;不同意公開的392件,占比6.01%;不屬于本行政機關的1250件,占比19.15%;申請的信息不存在的316件,占比4.84%;告知更改補充的642件,占比9.84%,告知通過其他途徑辦理的98件,占比1.50%。
五、政府信息公開收取及減免費用情況
根據《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清理規范一批行政事業性收費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17〕20號)要求,我省全面取消依申請提供政府公開信息收費,全省各級行政機關均沒有對政府信息公開申請收取費用。
六、申請行政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情況
2017年全省各級行政機關共辦理政府信息公開類行政復議196件。其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的87件,依法糾錯29件,不予受理、撤銷申請等其他情形80件,糾錯率為14.80%。
2017年全省各級法院共審結政府信息公開類行政訴訟266件,其中維持具體行政行為或者駁回原告訴訟請求135件,依法糾錯79件,不予受理、原告撤訴等其他情形52件,糾錯率為29.70%。
七、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
2017年,我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政府信息主動公開還不夠全面深入;部分信息的公開方式不夠靈活多樣;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的答復、復議、訴訟能力仍有待提高。今后,我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加強改進:一是加強教育培訓,提高對信息公開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提高信息公開工作人員業務水平。二是加強組織體系建設,充實工作人員,理順工作機制,確保各單位工作銜接暢通。三是立足實踐,積極探索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答復的規范化,增強答復的針對性,提高群眾對答復的滿意度。四是進一步拓寬信息公開渠道,拓展信息公開的覆蓋面,不斷提升信息公開助力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努力推動我省政府信息公開工作“追趕超越”發展。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