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陜西省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陜西省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已經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審議批準,現予印發,請依照執行。
2001年是新世紀的第一年,也是“十五”計劃開局之年,做好各項工作十分重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我省2001年的經濟工作要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為根本出發點,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2001年的各項具體計劃,由省計委和有關部門組織下達和實施。
陜西省200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2000年,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進一步擴大需求,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力度,全省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660.9億元,比上年增長9%。農業克服了部分地區嚴重的旱澇災害,完成增加值279.1億元,比上年增長4.5%,糧食總產1089萬噸,比上年增產0.7%。肉、蛋、禽、奶、果、蔬等生產均好于上年。工業完成增加值549.6億元,比上年增長9.4%;建筑業完成增加值182.3億元,比上年增長11%。國有及國有控股大中型工業企業實現了整體扭虧,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發展。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649.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占經濟總量的39.1%。旅游業增長迅速,各類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30億元,比上年增長17.9%?;A設施重點項目建設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利用外資均有新的突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608億元,比上年增長9.1%,居民消費品價格指數比上年下降0.5%。外貿出口額有較大增長。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12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1470元??萍?、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當前,國民經濟運行中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城鄉居收入水平總體偏低,農民收入增長趨緩。社會投資不旺,有效需求不足。國有企業脫困和農民脫貧基礎不穩固。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缺乏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仍然不夠,城鎮化水平偏低。
2001年,按照中央和省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我省經濟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貫徹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的歷史機遇,以發展為主題,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按照農業穩省、科教興省、整體推進、重點突破的原則,加快結構調整步伐,推動優勢產業擴張。著重進行體制創新,大力改善投資環境。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全面加強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主法制建設。解放思想,團結奮斗,改進作風,實干興陜,推動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2001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1820億元,增長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850億元左右,增長16.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2.8%;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9.3%和5%,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
發展的重點及主要任務是:
一、調整農業結構,推進產業化經營,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
農業要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推進產業化經營,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實現增加值增長4%、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的發展目標。
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著力發展果品、畜牧和蔬菜等農業主導產品。按照確保我省糧食供求大體平衡的要求,穩定播種面積,加強農田基本建設,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擴大優質小麥、水稻、小雜糧和專用玉米生產,努力使糧食總產達到1200萬噸,并提高糧食生產效益。繼續實施優果工程,在優生區擴大種植面積45萬畝,提高早熟和加工果種植比例,加快標準化蘋果出口基地和加工專用果基地建設,使優果率提高到45%。因地制宜抓好獼猴桃、酥梨、紅棗等果品和林特產品生產,逐步擴大基地規模。以秦川肉牛、肉羊和奶畜養殖為重點,加快畜牧業發展,積極推行封山禁牧、舍飼養畜,探索秸稈養畜新途徑。進一步擴大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生產,增加適銷對路產品。
大力推進產業化經營,切實抓好農產品轉化加工。在龍頭企業帶動和農戶自愿選擇的基礎上,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產業化組織,使企業與農戶形成較穩定的購銷關系,引導農民發展生產、進入市場。在這一方面,今年要在果品和畜牧產業化上謀求新的突破。積極建設一批果品貯藏設施,使貯藏能力擴大到200萬噸;抓好一批果汁加工企業發展,力爭出口果汁5萬噸。畜牧業要圍繞壯大奶業和發展肉、蛋,積極發展養、加、銷一體的產業化經營組織,大幅度提高畜產品的附加值,使畜牧業成為農民又一重要的增收來源。
加強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從戰略的高度重視水資源的節約和使用。今年計劃安排水利建設投資35億元,基本建成寶雞峽加壩加閘、三原西郊水庫等骨干水源工程;加快東雷抽黃干渠以下配套、洋縣卡房水庫、南鄭云河水庫等水利工程建設;抓好石門水庫、石頭河水庫等一批病險水庫的加固;開工建設安康黃石灘、渭南澗峪等水庫;加快東莊水庫前期工作。繼續開展“南塘、北窖、關中井”的群眾性小型水利設施建設,為農業生產和農村人畜飲水提供水源。堅持把節水放在突出位置,推廣普及渠道防滲、低壓管道輸水、噴灌、微灌等技術,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繼續抓好農村電網、道路、通信、服務等農村生產生活設施建設,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
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積極培育、引進優良農畜品種,推廣先進的栽培、養殖和加工技術,特別是在肉牛改良、布爾山羊推廣、新果品引進、秸桿綜合利用、農產品精深加工、節水技術等方面謀求突破。抓好15個農業重點科技產業化項目建設,帶動農業科技進步。加快信息服務、技術創新推廣、標準質量監測等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生產、加工的技術含量和現代化水平。特別要充分發揮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科技優勢和綜合示范帶動作用,利用生物工程、信息技術,發展高效農業和現代農業,推動全省農業生產要素的全面提升?!?br/>
積極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調整農村勞動力就業和收入結構。引導鄉鎮企業向農副產品加工領域轉移,推進鄉鎮企業加快調整結構和體制創新,進行二次創業。重點抓好100個農業產業化骨干企業和一批重點小區建設,努力使鄉鎮企業增加值增長10%。積極穩妥地發展小城鎮,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開拓集鎮服務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取消對農民進城務工的不合理限制,有計劃地組織勞務輸出,增加勞務收入。
認真貫徹執行涉農各項政策措施,切實減輕農民負擔。嚴格執行按保護價敞開收購農民余糧的政策,保護農民的利益和種糧積極性。全面鋪開農村稅費改革,從源頭上杜絕各種向農民的亂收費、亂集資、亂攤派。
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技術改造步伐,努力提高工業技術水平和競爭能力
工業要以提高市場競爭能力為核心,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傳統技術改造,實現增加值增長10%、企業效益進一步提高的發展目標。
加快一批高新技術項目的產業化步伐,培育對全省經濟具有帶動作用的新一代主導產業。繼續組織實施好20項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盡快在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生物工程、新材料和環保技術等方面形成產業規模。做好高速寬帶信息網絡、數字移動通信系統和現代中藥等領域的項目前期工作,盡快形成具有技術優勢、良好市場前景的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加強高新技術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創業服務環境建設,吸引省內外投資者入區創辦高新技術企業,激勵民營科技企業快速發展。加快建設西安高新區的大學科技產業園、光電子產業園等八大產業園區。力爭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帶技工貿總收入達到500億元,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到9000家。
加強對重點優勢產業的支持,進一步壯大裝備工業、國防科技工業和能源工業。裝備工業主要圍繞輸變電成套設備和工程機械,重點發展高壓和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大噸位挖掘機、大型瀝青混凝土攪拌設備等優勢產品,不斷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國防科技工業在確保完成軍品生產和研發任務的同時,抓住機遇,面向市場,做好民品的開發與儲備,在衛星應用及空間資源開發、現代航空技術、核能和平利用等領域發展有特色的主導產品,抓好新一代支線客機的預可研和運七-200A改進工程,積極擴大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能源工業要按照高起點、大規模、新機制、重轉化的思路,加快榆神礦區水資源勘探,開工建設西灣露天礦或大保當井田、瑤鎮水庫等前期配套工程,力爭國家煤液化和“西電東送”兩大戰略性項目定點陜北建設;擴大天然氣開采規模,提高石油開采水平,扎實有效地推進陜北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
加速用新技術、新工藝改造傳統產業和產品,使傳統產業煥發生機。力爭完成技改投資130億元,重點抓好列入國家技改計劃的38個技術改造項目,實現產品升級換代。積極開發數字化家電、智能化電器、新材料替代品和節能等新型產品,不斷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競爭能力。改造傳統工藝,大力推行信息技術,采用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測試技術和集成制造技術,提高企業設計、生產和管理水平,促進生產過程的自動化、高級化和智能化。
加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改革力度,搞好國有經濟的戰略性調整。以優勢企業為核心,通過并購擴張和資產重組,在工程機械、計算機軟件、石油化工、有色金屬和果業加工等方面,培育和建立幾個對全局起帶動作用的骨干企業集團。加快國有經濟從一般性競爭領域中有序退出,縣屬國有企業要全面進行股份制改造;國有大中型企業在改制的基礎上,逐步轉讓和減持國有股;在部分壟斷行業,允許非國有成分進入,打破壟斷,加強競爭。用足用好國家兼并破產的有關政策,年內力爭30戶國有企業列入國家兼并破產計劃。
加緊壓縮和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不搞低水平的重建設。繼續堅持“以大代小”的原則,對污染環境、破壞資源、質量低劣、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企業特別是“五小企業”,依法進行關閉,擴大規模化生產。嚴格控制低水平重復建設,關中地區蘋果汁生產原則上不再布新點、水泥工業不再新建日產2000噸以下水泥熟料生產線,鉛鋅冶煉嚴格限制傳統干法焙燒工藝生產能力擴建。
三、發展壯大旅游產業,促進服務業快速發展
服務業要以拓寬領域,提高水平為核心,發展現代服務業,改造傳統服務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0.5%、增加就業崗位30萬個的發展目標。
進一步做大做強旅游產業。以周、秦、漢、唐人文景區和華山、太白山、壺口及秦嶺自然景區為重點,加快秦陵石鎧甲坑、銅車馬、漢陽陵叢葬坑等博物館及樓觀臺等一批景區的建設。加快陜南漢江流域生態旅游、陜北塞外風光旅游和延安革命圣地旅游項目的開發。加大旅游景區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建設西安環山旅游公路、茶坊——壺口公路、華山景區西峰索道、華麓景區、五陵塬景區和洽川風景名勝區旅游公路。積極開發具有風土民情的旅游產品,做好產品的包裝和促銷。搞好組織工作,大力發展假日旅游。加強旅游環境的綜合治理,整頓和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為旅游產業創造一個便捷、安全、文明、健康的發展環境。加強旅游資源保護,防止盲目開發。2001年計劃接待海外游客77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3億美元;接待國內游客3360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42億元人民幣。
拓寬服務業領域,提高服務業水平。交通運輸業要結合路網布局,綜合發展公路、鐵路、航空等各種運輸方式,建立客貨快運系統。郵電通信業著重發展新技術、新業務和智能化通信網,提高網絡技術水平,增強全網通信能力。金融保險業要積極引進外資、合資以及全國性、區域性金融機構,大力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努力創新金融工具,拓寬金融服務領域。商貿流通業要內外貿結合,突出調整優化企業組織結構,培育大企業、發展大網絡、形成大市場;積極推行連鎖經營、物流配送、多式聯運、網上銷售等組織形式和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益;加緊開拓外貿市場,優化出口產品結構,爭取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2億美元。信息服務業以信息資源開發為核心,積極開拓電子商務、遠程教育等網上服務。加快發展咨詢、法律、會計、公證等中介服務組織。適應城鄉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積極發展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業和農村服務業。
規范市場競爭秩序,為服務業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逐步打破國有企業在一些服務行業壟斷經營的局面,促進非公有經濟參與競爭。按照市場化和社會化的方向,加快機關、學校和企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使之逐步改組成為獨立的法人實體,實行社會化服務。建立健全行業標準、業務范圍、價格收費、監督管理等方面的法規,促使服務業發展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序發展。
四、繼續保持固定資產投資的快速增長,加強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
以抓住機遇,加快開發,促使基礎設施建設再上新臺階為核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規模850億元左右的目標,集中力量加快一批骨干工程建設。今年全省初步安排基本建設重點項目72個,投資260億元。其中:續建項目38個,計劃投資165億元;投產收尾項目17個,計劃投資64億元;新開工項目17個,計劃投資31億元。
投資的主要方向和重點項目是:
加快交通設施建設。公路建設計劃投資100億元,新增通車里程800公里,其中,高等級公路134公里,二級公路500公里。重點建設國道主干40線禹門口至閻良、西安至戶縣、勉縣至寧強高速公路,爭取開工建設西安至漢中秦嶺段高等級公路,打通我省連接西南的快速大通道。加快建設國道210線黃陵至延安、延安至安塞、靖邊至榆林高速公路,提高我省南北交通大干線的運輸能力。開工并抓緊建設西康公路秦嶺終南山特長隧道。抓好西安環山公路、府谷至店塔等一批公路次骨架項目建設。鐵路建設計劃投資50億元,加快干線網絡建設。在西康鐵路年初正式營運的基礎上,確保神木北至延安北鐵路上半年鋪通、年底建成通車運營,形成縱貫我省南北的鐵路運輸大動脈,結束陜西鐵路“有腰沒脊梁”的歷史。加快西合線和寶蘭復線建設。做好西延線擴能改造前期準備工作。抓緊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擴建工程建設,全年完成6.5億元的實際工程量。加快漢中、榆林機場遷擴建前期工作進度。積極籌建靖邊至西安天然氣輸氣管道復線。
發展城鎮基礎設施。加快西安繞城高速公路南段建設,搞好定邊至鐵角城、吳旗至志丹、平利至鎮坪、彬縣至底廟等一批縣城出口路建設,改善城鎮對外交通狀況。建設西安黑河金盆樞紐、漢中城市供水等一批城鎮供水工程,緩解城鎮供水不足狀況。強化城市大氣、水、垃圾和噪聲污染的綜合治理,抓緊實施西安繞城綠化林帶、漢中市漢江城市橋閘等工程,改善人居環境質量。
加強生態環境治理。計劃安排投資16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0平方公里,造林合格面積600萬畝。重點抓好45個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重點縣建設,爭取再有一批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列入國家計劃,搞好34個退耕還林試點縣、生態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工程建設?!?br/>
支持社會公益事業和公檢法司政權的設施建設。建設陜西大劇院、省體育訓練基地、高校“211”二期工程和100萬平方米高校學生公寓等社會公益事業項目。加強一批公檢法司和國家安全等政法機構基礎設施的項目建設。
為確保今年投資的較快增長,要繼續積極爭取國債投資支持,切實落實國債續建和其他項目配套資金,經過今、明兩年的努力,使我省195個利用國債續建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完善項目資本金制度,穩定渠道、增加數額、及時撥付。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水平,力爭使全省利用外資額達到5.4億美元,增長20%。進一步調動社會投資的積極性,擴大投資。切實改善項目建設環境,落實項目屬地地方政府保障建設環境的責任。嚴格實施項目法人責任制、合同制、招投標制和工程監理制,力爭實現重點建設項目完成年度計劃、工程質量優良、項目管理規范、資金及時到位、環境保障有力五大目標。
五、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以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和城鄉居民生活質量為核心,進一步實施科教興陜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社會事業全面繁榮,促進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加快發展教育事業。重點加強農村“兩基”工作,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改善農村辦學條件。繼續做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工作,使全省“普九”人口覆蓋率達到85%以上,青壯年文盲控制在3%以內。普通高校招生11.5萬人,擴招2萬人,其中,地方普通高校招生8萬人,比去年擴招1.54萬人;普通高中招生18萬人,擴招2萬人;普通中專、技工學校、職業中學招生11.6萬人,擴招2.04萬人。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爭取國家西部開發專項資金,增加“農民健康工程”、“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基層計劃生育服務站”等投入,加強文化設施和精神文明陣地建設。繼續搞好農村邊遠地區廣播電視設施建設,增加收視頻道,提高收視效果。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做好第九屆全運會的各項準備工作,提高競技體育水平??刂迫丝谠鲩L,保持人口低生育水平,今年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內,年末人口3658萬人。
改善消費環境,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完善鼓勵消費的政策,繼續清理和取消用電、買房、購車和通信等方面抑制消費的規定。促進社區服務、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體育健身、衛生保健等產業發展,擴大服務性消費。大力發展消費信貸,繼續加大以經濟適用住房為主的住房建設力度。依法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坑蒙拐騙等不法行為,為居民擴大消費創造條件。
關心和解決好人民生活問題。堅持開發式扶貧,擴大扶貧資金規模,進一步做好以工代賑工作,加強鄉村道路、人畜飲水工程和基本農田建設,基本完成全省農村電網改造,搞好移民搬遷,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生活條件。進一步提高各級財政預算支出中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落實“兩個確?!?、“兩個保證”。高度重視和認真解決擴大就業問題,大力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努力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強化職業培訓和再就業培訓,加強勞動力市場建設和就業服務,繼續鼓勵和支持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和自主創業,緩解就業壓力?!?/p>
?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