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申請延長農村信用社減免稅等優惠政策的請示
簽發人:袁純清
國務院:
陜西省是全國首批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的八個?。ㄊ校┲?。五年來,按照《國務院關于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國發〔2003〕15號)精神,全省農村信用社認真實施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轉換經營機制,全面落實國家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等項扶持政策,加強經營管理,改進金融服務,深化改革和業務發展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改革與發展情況
2004年8月18日陜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成立以來,具體承擔對轄內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和服務職能,目前深化改革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截至2007年末,全省107家縣(市、區)聯社已組建統一法人社91家、合作銀行3家,正在籌建的統一法人社6家、合作銀行3家、商業銀行1家,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實施了勞動用工、薪酬分配、干部人事等三項制度改革,建立了信貸管理責任追究、縣聯社領導干部任期目標責任、案件問責等管理制度,初步形成了激勵與約束相結合的管理機制。全省農村信用社享受央行扶持資金34.03億元,其中專項票據30.46億元,專項借款3.57億元,已兌付專項票據25.71億元。享受財政部保值貼補資金5.18億元。2003年到2007年,共享受國家減免稅17.85億元,其中減免營業稅3.99億元,免繳所得稅13.86億元。資金扶持和稅收減免政策對全省農村信用社消化歷史包袱,提高抗風險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全省綜合業務網絡系統建成并投入運行,3200多個營業網點全部實現了業務處理電子化和省內通存通兌,解決了長期制約農村信用社發展的結算問題。開通了24小時銀行客服電話系統,推出了我省農村信用社第一張銀行卡——富秦卡,發卡總量突破115萬張。
2007年末,全省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1117.61億元,各項貸款788.41億元,分別較改革前的2002年末增加了664.1億元和477.13億元。農業貸款481.45億元,占各項貸款總額的61.07%,全省農戶貸款覆蓋面達到了51.3%。按照農村信用社口徑計算,全省資本充足率由2002年末的-3.1%,提高到7.34%,提高了10.44個百分點,農村信用社邁入穩步健康發展的新階段。
二、目前面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信用社與國有商業銀行相比,不僅規模較小、基礎較差,而且從業人員多、網點分散、經營成本高,特別是陜西地處自然條件較差、經濟不發達的西部地區,農村信用社作為農村金融的主要力量,在支持農民脫貧和農村產業發展中承擔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也比較大,加之其他多種原因,使得部分農村信用社長期虧損。盡管國家在這輪改革中幫助消化了50多億元的歷史包袱,但全省農村信用社依然有290多億元的沉重包袱,如果僅靠農村信用社自我消化,大概要用15到20年時間。與此同時,農村信用社在金融服務方面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由于實力還不夠強,一些部門和單位不愿把結算資金放在信用社,制約了信用社的進一步發展壯大。二是我省農村信用社享受稅收減免政策到今年底結束,沒有了國家的扶持,將使剛有好轉的經營出現反復。三是由于歷史包袱沉重,盈利能力普遍較低,增資擴股提高資本充足率的難度很大。
三、請求國務院繼續給予政策支持
為了支持和幫助農村信用社進一步改善經營狀況,盡快達到現代金融企業的要求,懇請國務院繼續給予我省農村信用社以下政策扶持:
一是對農村信用社進行二次資金扶持,扶持額度為2006年底實行貸款五級分類后農村信用社資不抵債額的一定比例。
二是對農村信用社因建立風險補償金而增加的成本支出允許在稅前全額扣除,同時,由中央及地方政府多方籌集資金建立農村金融機構風險補償基金,對承擔政策性支農貸款任務的金融機構給予財政貼息或風險補償,提高農村信用社抵御風險能力。
三是對以“三農”為服務對象的農村信用社和農村合作銀行繼續執行現行的營業稅和所得稅減免政策。
四是免征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利息收入營業稅。
專此請示,懇望批復。
?
陜西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七月二十二日
(聯系人:陳莉萍 聯系電話:02987293000)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