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陜西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
2020年4月28日
陜西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落實《自然資源部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于印發〈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的通知》(自然資發〔2019〕116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全面鋪開、分階段推進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在總結前期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全面鋪開、分階段推進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推動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為推進全省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實現山水林田湖草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奠定基礎。
(二)基本原則。堅持資源公有,堅持自然資源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堅持物權法定,依法依規確定自然資源的物權種類和權利內容、自然資源資產產權主體和行使代表。堅持統籌兼顧,在新的自然資源管理體制和格局基礎上,與相關改革做好銜接。堅持以不動產登記為基礎,構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制度體系,實現統一確權登記與不動產登記的有機融合。堅持發展和保護相統一,加快形成有利于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新的空間格局。堅持平穩推進,先易后難,有序推進,最終實現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全覆蓋。
(三)工作目標。充分利用國土調查成果和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成果,對全省范圍內除自然資源部直接開展確權登記之外的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以及江河湖泊、生態功能重要的濕地、國有林區等具有完整生態功能的自然生態空間和全民所有單項自然資源開展統一確權登記,逐步實現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以及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等全部國土空間內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全覆蓋。清晰界定全省范圍內各類自然資源資產的產權主體,逐步劃清全民所有和集體所有之間的邊界,劃清全民所有、不同層級政府行使所有權的邊界,劃清不同集體所有者的邊界,劃清不同類型自然資源的邊界,推進確權登記法治化,為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并監督實施,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提供基礎支撐和產權保障。
二、主要任務
(一)配合做好自然資源部直接開展的統一確權登記工作。
按照自然資源部的統一部署和相關要求,配合做好全省范圍內中央政府直接行使所有權、由自然資源部統一開展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和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配合支持自然資源部做好自然資源權籍調查、界限核實、權屬爭議調處等相關工作。自然資源部直接統一確權登記的自然資源,我省不再重復登記。
(二)開展由我省負責的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其他自然保護地確權登記工作。
對省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包括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濕地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的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由省自然資源廳會同自然保護地所在的市級人民政府聯合制定印發實施方案,組織技術力量依據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各類自然保護地設立、審批等資料劃定登記單元界線;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利用全國國土調查和自然資源專項調查成果確定資源類型和分布,并開展登記單元內各類自然資源的權籍調查。通過確權登記,明確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范圍內各類自然資源的數量、質量、種類、分布等自然狀況,所有權主體、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以及權利內容等權屬狀況,并關聯公共管制要求。省自然資源廳可以依據登記結果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開。
各市、縣、區政府組織本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除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直接開展確權登記之外的自然保護地開展統一確權登記,可以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開。
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范圍內的水流、森林、濕地、草原等,不單獨劃分登記單元,作為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登記單元內的資源類型予以調查、記載。同一區域內存在多個自然保護地時,以自然保護地的最大范圍劃分登記單元。
(三)開展由我省負責的江河湖泊等水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
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對渭河、漢江、丹江、涇河、延河、北洛河等省級重點河流進行統一確權登記。由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水利廳、流域管理機構、水流流經的市(區)政府制定印發實施方案,組織技術力量依據國土調查、水資源專項調查結果和縣級以上政府公告的河湖管理范圍劃定登記單元界線,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并對承載水資源的土地開展權籍調查。探索建立水流自然資源三維登記模式,通過確權登記明確水流的范圍、面積等自然狀況,所有權主體、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以及權利內容等權屬狀況,并關聯公共管制要求。省自然資源廳可以依據登記結果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開。
各市、縣、區政府組織本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除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直接開展確權登記之外的水流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可以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開。
(四)開展由我省負責的濕地、草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
省自然資源廳對由省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生態功能重要的濕地、草原進行統一確權登記。由省自然資源廳會同濕地、草原所在的市(區)政府聯合制定印發實施方案,組織技術力量依據國土調查和濕地、草原資源專項調查結果劃定登記單元界線,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定或者政策性文件,并開展權籍調查。通過確權登記明確濕地草原自然資源的范圍、面積等自然狀況,所有權主體、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以及權利內容等權屬狀況,并關聯公共管制要求。省自然資源廳可以依據登記結果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開。
各市、縣、區政府組織本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除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直接開展確權登記之外的濕地、草原進行確權登記,可以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開。
已經在自然保護地、水流等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內登記的濕地、草原不再作為單獨濕地、草原進行登記。
(五)開展由我省負責的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確權登記工作。
省自然資源廳對除自然資源部直接開展確權登記之外的探明儲量的石油天然氣、貴重稀有礦產資源進行統一確權登記。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相關市級政府制定印發實施方案,組織技術力量依據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庫,結合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數據庫和國家出資探明礦產產地清理結果等劃定登記單元界線,調查反映各類礦產資源的探明儲量狀況,收集整理國土空間規劃明確的用途、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等管制要求及其他特殊保護規定或者政策性文件。通過確權登記,明確礦產資源的數量、質量、范圍、種類、面積等自然狀況,所有權主體、所有權代表行使主體、所有權代理行使主體以及權利內容等權屬狀況,并關聯勘查、采礦許可證號等相關信息和公共管制要求。省自然資源廳可以依據登記結果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開。
各市、縣、區政府組織本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除自然資源部和省自然資源廳直接組織開展確權登記之外的探明儲量礦產資源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可以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布。
(六)開展由我省負責的森林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
省自然資源廳會同省林業局負責指導全省森林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會同省林業局協商解決重大問題。各市、縣、區政府組織本級自然資源等部門,開展本行政區域內森林自然資源權屬爭議調處工作,對已登記發證的森林資源做好林權權屬證書與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銜接,進一步核實相關權屬界線;對尚未頒發林權權屬證書的森林資源,以所有權權屬為界線單獨劃分登記單元,進行所有權確權登記,可以頒發自然資源所有權證書,并向社會公開。
(七)加強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化建設。
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統一使用全國自然資源登記信息系統,按照統一的標準開展工作。加強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建立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信息數據庫,與不動產登記信息、國土調查信息、專項調查信息關聯,與生態環境、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信息共享。
以上任務安排可根據正式發布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中央政府行使所有權和委托地方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資源清單進行調整。
三、時間安排
從2020年起,利用4年時間基本完成全省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2023年以后,通過補充完善的方式逐步實現全省全覆蓋的工作目標,制定總體工作方案和年度實施方案,分階段推進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
(一)準備啟動階段(2020年6月30日前)。
1.積極配合自然資源部完成大熊貓國家公園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
2.編制陜西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和陜西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年度實施方案,部署指導各市(區)編制本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方案。
3.市(區)政府組織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制定本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方案,于6月底前報省自然資源廳審核后,以市(區)政府名義印發。市(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制定本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年度實施方案,啟動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
(二)組織實施階段(2020年—2022年)。
1.配合自然資源部開展我省行政區域內的重要自然生態空間和單項自然資源的統一確權登記工作,基本完成全省行政區域內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
2.省自然資源廳根據省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資源清單,每年選擇一批重要自然生態空間和單項自然資源開展統一確權登記,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開展探明儲量的礦產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
3.市級以下自然資源部門根據市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制定年度工作計劃,基本完成本行政區域內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
4.隨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的開展,同步完成各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數據庫的建設。
(三)全面覆蓋階段(2023年以后)。
在基本完成全省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的基礎上,適時啟動非重點區域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最終實現全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全覆蓋的目標。
四、職責分工
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地、各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分級負責、協同配合,共同做好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
(一)省自然資源廳。負責全省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的組織實施、業務指導和督導檢查,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省級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總體工作方案、年度實施方案,完善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相關工作制度,推動自然資源登記信息化,組織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培訓工作。
(二)省財政廳。負責落實省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權籍調查、數據庫建設等工作經費。
(三)省生態環境廳。協助提供生態保護紅線成果、環境保護規劃、排污許可資料、水質監測、水功能區劃等成果,協助提供生態保護紅線成果,配合省自然資源廳劃定自然資源登記單元及其他相關工作。
(四)省水利廳。負責提供水流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基礎資料信息,水流、湖泊等統計資料,水利普查、水資源調查評價等歷史資料,河流、湖泊堤防、水域岸線和管理范圍資料,取水許可資料,配合省自然資源廳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劃定水流自然資源登記單元,配合省自然資源廳和相關各市、縣、區政府開展水流自然資源權屬爭議調處工作。
(五)省林業局。負責提供自然保護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基礎資料信息,全省森林資源清查、森林資源現狀調查的歷史資料,國家公益林區劃落界成果,林地“一張圖”,林地保護等級評定報告及圖件成果,國家自然保護地審批范圍及功能區劃成果,全省濕地資源調查的歷史資料,全省草地資源保護、規劃等成果,配合省自然資源廳制定年度實施方案、劃定自然保護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登記單元,配合省自然資源廳和相關市、縣、區政府開展自然保護地、森林、草原等自然資源權屬爭議調處工作。
(六)各設區市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工作,按照省級總體工作方案,配合自然資源部和省自然資源廳開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相關工作,組織本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編制總體工作方案、年度工作計劃和本級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自然資源登記目錄,保障工作經費,負責組織開展本行政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和權屬爭議調處工作,以及其他相關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全省各級政府是組織實施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的責任主體,對本行政區域內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負總責,要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多部門合作協同機制,明確目標要求,落實任務分工;批準和指導監督本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總體工作方案、年度工作計劃,創新工作機制,組織工作力量,落實工作責任,確保完成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
(二)強化經費保障。根據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自然資源確權登記和權籍調查所需經費,分別由省級財政和各地財政保障落實,并分別負責支出監管。
(三)提升工作質量。為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任務,夯實工作基礎,省自然資源廳委托省不動產登記服務中心承擔由省級登記機構具體負責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組織實施工作。各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加大對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專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登記人員的業務素質。要充分利用好各部門已有的各類基礎資料,現有資料不能滿足的,應積極研究解決辦法,必要時可開展補充性調查。要加強數據質量審核評估和檢查,確?;A數據真實可靠、準確客觀。
(四)加強宣傳監督。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微信、微博等媒體和手段,全面、及時、準確開展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努力營造全社會積極參與、通力配合、全面支持的良好氛圍。暢通公眾監督渠道,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公告登記結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