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陜政函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商請設置西安郵電大學的函

教育部: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我省的實施意見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陜”和西部大開發戰略,實現西部強省目標,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2011年6月,我省高校設置評議委員會專家對西安郵電學院擬申請設置“西安郵電大學”事宜進行了考察,經省政府審定,認為該院達到設置標準。現就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有關情況函告如下。

??? 一、基本情況

  西安郵電學院1959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是原郵電部在西北地區布局的唯一一所郵電通信類普通高等學校,其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陜甘兩省郵電人員訓練班和1952年成立的西北郵電學校,2000年劃轉到我省,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以我省管理為主的體制。學校占地1535.13畝,校舍面積73.01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35.4萬平方米,儀器設備總值1.9億余元,紙質藏書138.96萬余冊。

??? 二、設置西安郵電大學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ㄒ唬┰O置西安郵電大學的必要性。

??? 1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的需要,是培養高素質IT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是國家經濟增長、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推動力。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2010年,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占全國出口的比重達37.5%;規模以上制造業從業人員880萬人,比2009年新增102萬人。據中國信息產業網引用“前程無憂”2011年4月的數據顯示,全國IT職能的網上發布職位數為318799個,突破了30萬大關,環比3月增長了11%,其中西安需求數為6233個,同比增長24%,漲幅位居全國第一。全國性的IT人才缺口日益加劇,高層次人才資源缺乏,信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與我國信息產業和信息化快速發展需要形成了突出矛盾,已經成為制約我國IT產業發展的“短板”,迫切需要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亟須培養IT高素質人才和提供IT技術服務的大學做支撐。西安郵電學院學科專業設置面寬,覆蓋了國家和陜西信息產業和信息化發展需要的多個領域,尤其在IT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有明顯的IT應用型特征,大多就業于通信運營、設備制造企業以及各行各業信息化建設崗位上,很好地發揮了專業特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近五年來,碩士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在91%以上。

??? 2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實現西部強省建設目標的需要。

  為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實現西部強省建設目標,我省通過科技資源改革試點,以加快信息化進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動力,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以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提升自我發展能力。我省擁有地緣、交通、產業、政策等眾多優勢,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企業落戶生根。目前,在陜的IT企業近4000家,從業人員約15萬人,形成了以西安、咸陽、寶雞三個城市為聚集地的電子信息產業帶,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基地。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其科技創新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三位,已成為我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龍頭,承接高端產業轉移、構建大產業體系、輻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該院毗鄰高新區,與高新區及區內IT企業在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實習培訓等方面交流頻繁、互惠共贏。推動關中—天水經濟區又好又快發展,實現西部強省建設目標,需要加快信息化進程、促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該院地處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地帶,積極支持我省信息產業發展,尤其在信息化建設及其與工業化融合方面,作用重要、優勢突出。

??? 3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完善我國高等教育布局、優化陜西高等教育結構的需要。

  建國后,高等教育經過幾次合并重組,現有郵電高校4所,均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和優勢,分別是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和西安郵電學院。工業與信息化部200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電子信息產業在西北開始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信息制造業向西北轉移、信息產業在西北發展迅速、亟須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的情況考慮,從均衡我國東西部高校布局、縮小東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差距,支持西北信息產業和信息化發展等因素考慮,需要在西北地區設置一所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學院長期以來立足陜西,面向行業,形成了鮮明的“郵電”學科專業特色和IT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特色,對全省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構成了重要的支撐。這一特點不僅與在陜部屬高校面向全國培養研究型人才有著區別,也有別于其他省屬高校主要面向建筑、采礦、軍工、石油、機械等行業的服務定位,在學科結構上與在陜的兄弟院?;檠a充、相得益彰。

??? 4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該校內涵不斷拓展、實力不斷增強、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需要。

  該院現有41個本科專業,分屬19個一級學科,形成了以工為主,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和優勢,工、管、理、經、文、法、藝等7個學科門類相協調的辦學新格局?,F在“學院”的校名已經不能準確反映該校的辦學內涵和加快發展的實際。該院將國際化作為重要發展戰略之一,以國際化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帶動快速發展。隨著辦學實力的不斷增強,學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日益增多,先后與美、英、德、法、加拿大、日本等十多個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的30余所大學、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其中17所簽署了“1+2+1”、“2+2”、“4+1+2”等合作培養協議。

??? 5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加強軍隊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需要。

  該院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設有國防生教育學院,借助自身學科專業特色和優勢,將信息技術與軍事理論緊密結合,不斷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訓練水平,完善信息化人才培養的信息環境和氛圍,探索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需要的信息化軍事人才培養模式,在國防生教育教學、軍隊信息化人才培養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招生規模逐年增大,在校國防生總數近500人,現已成為西北規模最大的開展國防生教育的地方院校。該校加強與軍工研究所的合作,在偵查類裝備天線、測距測向類天線、信息對抗、信息安全等領域承擔多項研發課題。

??? (二)設置西安郵電大學的可行性。

  經過6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該院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綜合辦學實力不斷增強,具備了設置大學的基礎和條件。

  該院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F有全日制在校生16348人,其中研究生842人,占在校生的5.15%。在基礎設施方面,生均占地面積62.6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積44.66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行政用房2165平方米,生均教學科研儀器設備值11626元,生均適用紙質圖書85冊,有校內實習基地6個、校外生產實習基地77個,建有先進的校園網絡基礎設施,滿足了師生工作學習的需要。

  在學科與專業方面,該校三個主要學科門類及相應的本科以上在校生占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比例分別為:工學55.7%、管理學22.8%、理學16.1%。每個主要學科門類中的本科專業均覆蓋了該學科門類3個以上一級學科,均有2個以上碩士學位授權點。共有9個一級碩士點,28個二級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1個工商管理專業碩士點,有5屆碩士畢業生?,F有6個省級和部級重點學科,2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1個國家級、4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個省級名牌專業,4個省級重點研究中心,5個部級重點實驗室。在師資隊伍方面,現有專任教師總數950人,兼任教師占本校專任教師總數比例為7.05%,生師比為17.2∶1。專任教師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410人,教授114人;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人員696人、博士201人,分別占專任教師總數的73.3%和21.2%。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省級教學團隊3個;有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人選、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教師以及省級榮譽稱號獲得者41人次,雙聘院士6人,外聘專家、教授78人。

  在教學和科研方面,2006年該院順利通過了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有2項教學成果獲得省級一等獎?,F有1個國家級、3個省級教學團隊,9門省級精品課程,3項省級優秀教材獎,3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近五年來,承擔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18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2項;科研成果獲得省部級以上獎勵24項,其中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4000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477篇;出版著作180部;獲授權的國際、國內專利51項;近五年科研經費累計1.71億元,年均3418.8萬元。該院與合作單位共同提出的“虎符TePA”是在信息安全基礎共性技術領域我國提交并獲通過的第一個國際標準,合作完成的“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已通過國家發改委的評審。

  在辦學經費方面,建立了以財政撥款為主的多渠道經費籌措機制,通過政府撥款、學費收入、政府專項資助、科研與社會服務、爭取橫向經費、社會捐助等途徑積極籌措辦學經費,保證了基本所需的教育事業費。另外,在省政府大力支持下,2011年生均教育經費撥款達到9000元,2012年生均撥款將提高到12000元,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經費保障。

  現任領導班子政治素質高,管理能力強,熟悉高等教育。8位領導班子成員全部具有高等教育高級專業技術職務,開拓進取,勇于擔當,能夠帶領廣大師生員工實現學??茖W發展。

  基于上述理由,特申請設置西安郵電大學,以更好地發揮該院特色和優勢,推動地方經濟社會建設,實現西部強省目標,促進西部大開發戰略深入實施。

??? 三、有關建議

  西安郵電學院更名后,名稱為“西安郵電大學”,校址位于西安市長安區長安西街。

  專此函報,請予審批。

附件:陜西省教育廳關于設置西安郵電大學的論證報告


??????????????????????????????????????????????????????????????????????????????????? 陜西省人民政府
?????????????????????????????????????????????????????????????????????????????? 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

  聯系人:高峰029—8733858513709246090


附件:

???????????????????????????????????陜西省教育廳關于設置西安郵電大學的論證報告
?????????????????????????????????????????? (數據截至2011年6月30日)

??? 為了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西部大開發戰略,認真落實陜西省關于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實現西部強省目標,經省教育廳組織考察并研究,認為該院達到設置標準?,F就設置“西安郵電大學”論證如下。

??? 一、設置西安郵電大學的必要性

 ?。ㄒ唬┰O置西安郵電大學是促進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培養高素質IT應用型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
  信息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基礎性和先導性支柱產業。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大趨勢。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或區域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大力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是加快我國工業化、現代化、國際化進程的必然選擇,是提高國家經濟整體水平、促進社會就業、拉動經濟增長、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維護國家安全等各項事業發展的迫切需要。面對席卷全球的信息化浪潮,黨中央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在十五大上提出“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在十六大上提出“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十七大又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高度,對推進信息化做出新的部署,要求“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經過多年的建設,信息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增長速度最快的支柱產業,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制造基地。據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利潤、投資增速分別高于工業平均水平1.2、4.3、21.7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收入、從業人員占全國工業比重達9.1%、9.7%,電子信息產品出口占全國出口的比重達37.5%;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從業人員880萬人,比2009年新增102萬人。2011年初,國家制定并實施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加快建設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著力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各領域信息化,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迅猛發展的電子信息產業和信息化建設,迫切需要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呈現出大批量、多規格、高層次的特點,亟須培養IT高素質人才和提供IT技術服務的大學做支撐。我國IT人才十分缺乏,人才培養的速度和質量也相對滯后,與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和信息化建設需要形成了突出的矛盾,已經成為制約我國IT產業發展的“短板”。據中國信息產業網引用“前程無憂”的數據顯示,2010年4月,全國IT職能需求數(所有職能中IT類職能的網上發布職位數)為194493個,較3月相比,增長幅度為11%。憑借西北科技重鎮的地位,西安躍居二線城市第五名,較2009年同期相比,增長幅度達82%。2011年4月的數據顯示,全國性的IT人才缺口日益加劇,全國IT職能的網上發布職位數為318799個,突破了30萬大關,環比3月增長了11%,其中西安需求數為6233個,同比增長24%,漲幅位居全國第一。

  西安郵電學院學科專業設置面寬,優勢主要集中在通信、電子、計算機、產業經濟學等學科專業,覆蓋了國家和陜西信息產業發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需要的多個領域,尤其在IT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方面,優勢突出,積累了豐富的辦學經驗。近五年來,碩士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本科畢業生就業率在91%以上。畢業生帶有明顯的IT應用型特征,大多就業于通信運營、設備制造企業以及各行各業信息化建設崗位上,很好地發揮了專業特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 (二)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建設關中—天水經濟區、實現西部強省建設目標的需要。

  為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快關中—天水經濟區建設、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定位目標,我省通過科技資源改革試點,以加快信息化進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為動力,充分發揮信息科學技術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以技術進步和科技創新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我省在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提出,加大“信息基礎設施,信息化應用,信息安全保障”等建設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著力突破信息通訊、集成電路等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適應市場需求,提高產業化水平。

  隨著東部地區生產成本上升,電子信息制造業向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在無線通信、光通信、電信增值、移動終端等業務領域體現得尤為明顯。我省擁有地緣、交通、產業、政策等眾多優勢,吸引了一大批科技企業落戶生根,形成了以西安、咸陽、寶雞三個城市為聚集地的電子信息產業帶,成為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基地。目前在陜的IT企業近4000家,從業人員約15萬人,已形成以中興、華為、美光、英飛凌等企業為龍頭,海天天線、彩虹資訊、威世、科耐特等一大批中小科技企業為支撐的產業集群,產業規模日益壯大,產業鏈條不斷完善,成為我省發展最快的八支柱產業之一。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我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其科技創新競爭力位居全國第三位,承接高端產業轉移、構建大產業體系、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在西部強省建設過程中作用突出。區內云集IT企業3000多家,涵蓋傳輸設備、交換設備、移動設備、通信芯片、移動互聯網應用等眾多領域,迫切需要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該院毗鄰高新區,與高新區及區內多家企業有著天然的聯系,在科學研究、成果轉化、實習培訓等方面交流頻繁、互惠共贏。

  該院地處關中—天水經濟區的核心地帶,積極支持我省信息產業發展,在信息化建設及其與工業化融合方面,作用重要、優勢突出。

??? (三)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完善我國高等教育布局、優化陜西高等教育結構的需要。

  新中國成立后,全國部署了6所郵電學院,華北、華東、中南、西南、東北、西北各一所,這6所學校以繁榮和支持“人民郵電”為宗旨,為新中國培養了大批郵電通信高級專業人才,為國家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經過高等教育的幾次合并重組,我國現存郵電高校4所,均以信息科學技術學科為特色和優勢,分別是北京郵電大學、南京郵電大學、重慶郵電大學和西安郵電學院。工業與信息化部200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電子信息產業在西北開始加大固定資產投資力度,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從信息制造業向西北轉移、信息產業在西北發展迅速、亟須人才保障和科技支持的情況考慮,從均衡我國東西部高校布局、縮小東西部高等教育發展差距、支持西北信息產業和信息化發展等因素考慮,需要設置西安郵電大學。西安郵電學院長期以來立足陜西,面向行業,形成了鮮明的“郵電”學科專業特色和IT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特色,不僅與在陜部屬高校面向全國培養研究型人才有著區別,也有別于其他省屬高校主要面向建筑、采礦、軍工、石油、機械等行業的服務定位,更是對全省各行各業的信息化建設構成了重要的支撐,與在陜的其他院?;檠a充,相得益彰。

??? (四)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該校內涵不斷拓展、實力不斷增強、對外交流不斷擴大的需要。

  該院由原郵電部劃轉我省后,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加強內涵建設,整體辦學實力不斷增強?,F有41個本科專業,分屬19個一級學科,形成了以工為主,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和優勢,工、管、理、經、文、法、藝等7個學科門類相協調的辦學新格局?,F在“學院”的校名已經不能準確反映學校的辦學內涵和加快發展的實際。隨著辦學實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日益增多,先后與美、英、德、法、加拿大、日本等十多個國家及香港、臺灣地區的30余所大學、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與其中17所簽署了“1+2+1”、“2+2”、“4+1+2”等合作培養協議。是西北地區唯一一所承擔亞太電信組織(APT)和東盟(ASEAN)培訓任務的高校,每年為亞太和東盟國家培養一批電信領域的中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申報的亞洲銀行專項資金項目“東盟國家農村信息化的技術選擇、政策推進和實現模式”被列入溫家寶總理承諾的“三年內為東盟各國培訓8000名各領域人才”計劃之中。

??? (五)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是推進國防現代化建設、加強軍隊信息化人才培養的需要。

  在信息時代,軍事對抗雙方人員的信息化素質,已成為奪取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國防生作為軍隊的后備軍官群體,肩負著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任務和使命,他們不僅是未來信息化戰爭的直接參與者,更是應對未來信息化戰爭的組織者。因此,加強軍隊信息化人才培養至關重要。該院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蘭州軍區加強合作,按照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要求,設置后備軍官選拔培養基地,設立國防生教育學院,合作研究國防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目標、方案、體制和方法,探索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需要的信息化軍事人才培養模式。借助自身信息科學技術學科專業特色和優勢,將信息技術與軍事理論緊密結合,不斷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訓練水平,積極創造良好信息化人才培養的信息環境和氛圍,為蘭州軍區培養和培訓了一大批信息專業基礎知識扎實,適應性強,具備信息戰知識的軍官。加強與軍工研究所的合作,在偵查類裝備天線、測距測向類天線、信息對抗、信息安全等領域承擔多項研發課題。國防生招生規模逐年增大,在校國防生人數近500人,已成為西北規模最大的開展國防生教育的地方院校,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建設、培養軍隊信息化人才作出了突出貢獻。

??? 二、設置西安郵電大學的可行性

 ?。ㄒ唬┚邆淞嗽O置大學的基本條件。

  經過6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該院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具備了設置大學的基礎和條件。

??? 1辦學規模。

  該院面向全國30個省(區、市)招生,重點服務我省和西北其他省份,每年68%以上生源來自西北,60%以上畢業生在西北地區就業。截至2011年6月底,全日制在校生規模16348人,其中研究生842人,占總數的5.15%。

??? 2學科與專業。

  形成了以工為主,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工、管、理、經、文、法、藝協調發展的學科結構。有工學、管理學、理學三個主要學科門類,相應普通本科專業分別覆蓋8個、3個、4個一級學科,其中工學有5個一級碩士點、9個二級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17個本科專業;管理學有1個一級碩士點、1個二級碩士點、1個工商管理專業碩士點、14個本科專業;理學有2個一級碩士點、7個二級碩士點、7個本科專業;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占全日制本科以上在校生總數的比例分別為55.7%、22.8%、16.1%。其他學科門類有1個一級碩士點、11個二級碩士點。有41個本科專業。

??? 3師資隊伍。

  重視師資隊伍建設?,F有專任教師950人,生師比17.2∶1;兼任教師與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比例為7.05%。本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以上學位人員696人、博士201人,分別占本校專任教師總數的73.3%和21.2%;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者410人,其中教授114人。教師隊伍中有“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國家級教學團隊,有“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核心課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市場營銷學”等3個省級教學團隊。有國家科技進步獎獲得者2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人選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干教師資助計劃人選1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省級教學名師4人,省優秀教師2人,省師德標兵2人,省師德先進個人2人,省優秀研究生指導教師1人,省“新長征突擊手”3人,省“三五人才工程”1人,入選我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二級崗位教授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入選我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3人。雙聘院士6人,客座教授78人。

??? 4教學與科研水平。

  具有較強的教學、科研力量,2006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在近兩屆教學成果評選中,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有3部教材獲省級優秀教材獎,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特色專業,3個省級名牌專業,2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級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9門省級精品課程。2011年6月,成為“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院校,在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2個專業開始實施培養試點工作。近五年來,年均科研經費3418.8萬元,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188項,其中國家級項目32項;有24項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級、省部級獎勵,其中“40Gb/s SDH(STM-256)光纖通信設備與系統”和“TD-SCDMA基站系統關鍵技術研究、設備研制及產業化”項目成果分別于2008年、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公開發表學術論文近4000篇,其中三大檢索收錄477篇;獲授權的國際、國內專利51項;出版著作180部。該校擁有3個我省重點學科,3個原信息產業部重點學科,4個我省重點研究中心,5個原信息產業部重點實驗室。有9個一級碩士點、28個二級碩士點、4個工程碩士授權領域和1個工商管理專業碩士點;有5屆碩士畢業生。與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密碼管理局商用密碼檢測中心、國家無線電監測中心等單位通力合作,共同提出的“虎符TePA”于2010年6月1日被國際標準化組織ISO/IEC正式批準發布成為國際標準,這是在信息安全基礎共性技術領域我國提交并獲通過的第一個國際標準。與西安西電捷通無線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政務網絡管理中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等單位聯合申報的“無線網絡安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項目已通過國家發展改革委的評審。與陜西省公安廳聯合建設的“陜西省法庭科學電子信息實驗研究中心”正在建設之中。

??? 5基礎設施。

  有較好的辦學條件和基礎設施,占地1535.13畝,生均62.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73.01萬平方米,生均44.66平方米。教學科研行政用房面積35.4萬平方米,生均21.65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9億余元,生均11626元。圖書館和院系資料室適用紙質藏書138.96萬余冊,生均圖書85冊,另有電子圖書18.5萬余冊,中外文期刊千余種。建有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擁有完善的網絡環境并實現CERNET2(IPv6)接入,為師生的科研和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有校內實習基地6個,校外實習基地77個,滿足了師生工作學習、實習的需要。

??? 6辦學經費。

  建立了以財政撥款為主的多渠道經費籌措機制,通過政府撥款、學費收入、政府專項資助、科研與社會服務收入、社會捐助等途徑積極籌措辦學經費,所需基本建設投資和教育事業費來源穩定可靠,有切實的保證。“十一五”期間,事業收入總計9.87億元,教育事業支出4.8億元。該院2001年開始建設長安校區,截至2010年12月,累計投資7.97億元,其中利用銀行貸款4.78億元,自籌經費3.19億元。2010年12月,我省召開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并決定,2011年生均教育經費撥款將達到9000元,2012年以后生均撥款將提高到12000元,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經費保障。

??? 7領導班子。

  現任領導班子政治素質高,管理能力強,熟悉高等教育,在廣大師生中享有很高聲望。8位領導班子成員全部具有高等教育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年富力強,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勇于擔當,能夠帶領廣大師生員工實現科學發展。

??? (二)辦學特色與成效。

??? 1“郵電”學科專業特色鮮明、優勢突出。

  (1)傳統優勢學科專業主要集中在信息科學技術及相關領域。在通信、電子、計算機、產業經濟學等學科專業上優勢突出,在光纖通信系統、通信網、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郵政普遍服務與市場管理制度、郵政網絡組織與優化、量子信息、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西北信息產業經濟等研究方向上特色鮮明,這些學科專業與國家尤其是西北地區信息產業發展和各行業信息化建設需要密切相關。

  (2)著力凸顯了各學科專業在信息科學領域的辦學特色。近年推行《西安郵電學院學科專業調整及院系設置方案》,大力調整、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理順學科專業關系,加強資源調配與共享。在此基礎上,按照學科門類和一級學科,成立了8個二級學院和2個研究院,推行二級管理體制,實行管理中心下移,實行績效工資改革,充分調動了教師學科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凸顯了各學科專業在信息科學領域的特色。

 ?。?)著力彰顯了信息技術科學在各行業的應用特色。堅持“揚優、扶新、支重”的學科建設思路,以新思想、新理論、新技術豐富傳統優勢學科建設內容,積極開辟物聯網、云計算、寬帶無線、三網融合等新興學科研究方向,構建先進的學科基地,使傳統優勢學科建設水平再上臺階。加大領軍人才引進和培養力度,成員包括:謝永斌教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者),韓俊剛教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獲得者)、李濤、劉穎、周曉輝3位省“百人計劃”特聘專家,張鵬博士(芬蘭赫爾辛基工業大學高級研究員)、魏巍博士(擁有國際、國家發明專利近130多項)、賀偉教授(三個省部級科技進步獎獲得者)等一批高層次領軍人物。同時,建立了多學科交叉融合的教研一體化平臺,加大交叉學科的重大課題培育力度。基本形成了以信息科學技術學科為龍頭,以信息化為紐帶,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大信息學科專業群,建成了信息產業發展和信息化建設需要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交流、成果轉化的大信息服務基地。

 ?。?)著力打造在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以及國防生信息化人才培養方面的特色。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備軍官培養選拔基地,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蘭州軍區加強合作,設立國防生教育學院,著眼于培養適應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需要的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探索出了信息化條件下的軍事人才培養新模式,借助學校信息科學技術學科專業特色和優勢,將信息技術與軍事理論緊密結合,不斷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訓練水平,為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著力形成了專業基礎扎實、IT應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特色。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并重,按照“注重通識教育、夯實專業基礎、強化實踐應用、突出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思路,充分發揮自身信息特色學科及其與管、理、經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優勢,在各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設置信息科學技術課程和實踐環節,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逐漸形成了專業基礎扎實、IT應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特色。

??? 2強化質量意識,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國際交流與合作、文化傳承創新等方面成效顯著。

  (1)倡導教研統一,彰顯培養特色,辦學質量顯著提高。

  倡導教學和科研統一,把教授作為實施教研統一、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力軍。多年來,學院正副教授均以飽滿的工作量堅持在本科教學一線,為教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把科學研究的內容、思想和方法融入課堂理論教學之中,彌補了教材的不足,促進了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

  結合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以質量工程為抓手,狠抓教學管理,注重內涵建設,完善管理制度,加強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修訂完善培養方案和教學大綱,調整課程設置,加強實驗室建設,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完善教學質量的客觀分析、科學評價和有效監控機制,健全教師、院系、學校三級質量保障體系,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

  堅持知識、能力、素質并重,按照“注重通識教育、夯實專業基礎、強化實踐應用、突出創新意識”的人才培養思路,充分發揮自身信息特色學科及其與管、理、經等學科的交叉融合優勢,在各學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普遍設置信息科學技術課程和實踐環節,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嚴格執行,逐漸形成了專業基礎扎實、IT應用能力突出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特色。

  加強與企業的合作,探索出了“企業對接定制培養”、“3+1 創新教育培養”、“校企合作雙導師培養”等人才培養新模式。高度重視學生專業實踐能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生科技競賽和社會實踐活動參與覆蓋面達到40%以上,極大地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笆晃濉逼陂g,學生在“挑戰杯”、電子設計、數學建模等各級各類科技競賽中成績突出,共獲獎勵700余項,其中全國各類獎勵111項,省級賽區各類獎勵258項,獲獎數量和層次在我省高校中位居前列。中央電視臺、《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陜西日報》、陜西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對此作了專題報道。

(2)堅持開放辦學,深化交流合作,堅持不懈地支持陜西經濟社會建設和行業發展。

  該院將國際化作為重要發展戰略之一,先后與美、英、德、法等國和香港、臺灣地區的30余所大學簽署合作培養協議,開展教師互訪、學生互派、學分互認、學位聯授。近五年來,應邀來校交流的海外專家學者超過350人次,舉辦雙邊技術研討會近20場。作為我省兩所試點院校之一,參與美國“十萬強”計劃項目。

  先后與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及其在西北五省區分公司、蘭州軍區以及國內外近百家企事業單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服務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極大地提升了自身科研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近五年來,共承擔國家級項目32項,取得國際標準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

  學校立足陜西,依托行業,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辦學道路。借助自身的特色優勢,在服務信息、郵政行業的同時,緊抓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戰略機遇,大力拓展信息技術在各行業的應用,積極搭建科研和社會服務平臺,學科建設水平和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近年來,陜西省(13115)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設計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陜西省網絡與信息安全技術支持中心、陜西省兩化融合創新研究中心、陜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信息產業發展研究中心等省級高水平研究機構相繼落戶該校,華為、中興、武漢郵科院等企業單位捐贈精貴設備,與該校聯合建立了價值4000萬元的現代通信網絡實驗室。依托這些科研和社會服務平臺,該校在社會服務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績。

  該院自主設計開發的通信專用集成電路系列芯片已為華為、阿爾卡特—朗訊等大型通信設備制造商使用;協助編制了《陜西省“十二五”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規劃》、陜西省及寶雞市、咸陽市、榆林市《“十二五”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規劃》;協助建立了西咸兩化融合國家級試驗區及榆林、寶雞兩個省級試驗區;組織了省市兩化融合專題培訓和全省企業兩化融合技術交流培訓,累計培訓1300人次;對秦川機床、陜鼓動力等20個兩化融合典型示范企業,在信息化、技術改造等項目建設方面給予技術支持;聯合組建了“未來—西郵信息化服務關鍵技術聯合實驗室”,開展基于云計算的電子政務信息化服務關鍵技術創新研究;編制了陜西省“十二五”信息安全規劃和陜西省信息安全發展戰略(2010—2020),協助制訂《陜西省縣級電子政務建設要求與技術規范(試行)》和《陜西省縣級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方案》;與陜西省公安廳聯合組建的“陜西省法庭科學電子信息實驗研究中心”正在建設之中;通過技術入股等方式組建的6家高新技術企業,累計總產值已達到294億元,近五年上繳稅金4500余萬元,為行業發展和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貢獻。

??? (3)注重大學文化建設,推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

  繼承和發揚“艱苦奮斗、自強不息、開拓進取”的優良傳統,弘揚“愛國、求是、奮進”的校訓精神、形成“寬厚、協作、敬業”優良校風、砥礪和打造“崇尚科學、追求卓越”的學風和校園文化,使優良傳統與時代精神有機融合。

  堅持教授治學,倡導學術自由,積極營造崇尚科學、尊重人才、鼓勵探索、勇于創新的學術氛圍。深入發掘學校文化底蘊,強化全員共建意識,培養相互協作、榮辱與共的團隊精神,敢為人先、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和溝通、協作、敬業、務實的職業精神。

  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不斷探索全員育人的新途徑,加強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相協調。提倡人文與科學并重,以人文修養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不斷提高。

  不斷提高管理科學化水平,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政領導班子團結一致,分工協作,充分發揮學術組織的作用,加強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制衡,形成了規范、務實、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促進了良性可持續發展。

??? (三)中央部委、省市政府、電信行業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對設置西安郵電大學提供了重要的保證,全校師生全力支持學校更名為大學。

  教育部、工業和信息化部領導多年來關注和支持該校的發展,希望該?!霸缛瞻l展成為國內信息行業突出、特色鮮明的大學”。陜西省委、省政府領導和相關政府部門對該校的建設與發展非常重視,在學科專業建設、招生就業、教學科研等方面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希望該?!斑M一步凝練辦學特色,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內部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努力為國家和陜西經濟社會發展、通訊信息產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西安市政府對該校的發展給予了極大的支持,提供土地和城市配套工程,支持該校建設新校區,全面改善了該校的辦學條件和辦學環境。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三大電信運營商及其在西北五省區分公司、蘭州軍區以及國內外近百家企事業單位與該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支持產學研相結合、建設高水平大學。建設特色鮮明、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的現代郵電大學,是全校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的夙愿,在校黨代會、教代會上被歷屆代表多次呼吁,已經成為校內外關心該校發展各界人士的共識,成為鼓舞廣大師生員工奮發向上、推動學校快速可持續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

??? 三、西安郵電大學發展規劃(2010—2020年)

 ?。ㄒ唬┺k學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西部大開發戰略,認真落實陜西省關于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強化質量生命線意識,把人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把不斷提高質量始終貫穿學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各項工作之中,堅持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不斷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求真務實,追求卓越,全面推進學校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為國家和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 (二)辦學定位。

  辦學類型定位:教學研究型。

  發展目標定位: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信息科學技術特色鮮明、國內知名、國際有影響的現代郵電大學。

  辦學層次定位:以本科教育為主,加快發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留學生及國際合作教育,積極發展繼續教育。

  學科結構定位:以工學、管理學、理學為主要學科門類,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工、管、理、經、文、法、藝多學科協調發展。

  服務面向定位:立足陜西,面向行業,服務西北,輻射全國。

  人才培養定位:適應行業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

??? (三)發展目標。

??? 1辦學規模。

  在校生規模達到并穩定在18萬人左右,其中研究生3000人左右。

??? 2學科與專業。

  形成以工學、管理學、理學為主要學科門類,以信息科學技術為特色,工、管、理、經、文、法、藝多學科交叉融合、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結構。4個專業入圍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并完成培養試點工作,新增本科專業10個、省級重點學科10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10個左右,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

??? 3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總量穩步增長,生師比控制在16∶1,教師隊伍中碩士以上學位人員比例、博士學位人員比例、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教師比例分別達到90%、35%、50%。引進兩院院士、國家“千人計劃”入選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和講座教授、“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者等高層次創新型領軍人物5—10名;引進和培養20名學科帶頭人、50名學術帶頭人、省級以上教學名師10—20名;培育和扶持國家級、省級創新團隊3—6個,校級創新團隊10—20個,國家級、省級教學團隊6—10個,校級教學團隊15—30個;選拔培養300名45歲以下中青年骨干教師。

??? 4?教學水平與科研水平。

  在教學水平方面,新增2個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1個省級以上卓越人才培養基地,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0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門國家精品課程,獲得2項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5項省級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有2部教材獲國家級優秀教材獎。在科研水平方面,建成校級科技創新團隊10個,入選教育部科技創新團隊1—2個;新增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7個左右,在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建設方面有所突破;爭取科研項目的層次和數量有較大突破,年均科研經費保持在1億元左右;獲得國家級科技獎勵2項以上,省部級科技獎勵40項以上;力爭在培養國內有影響人才、取得有重大科學研究成果、促進重大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并對經濟社會產生較大影響方面取得進展。

??? 5基礎設施。

  占地面積達到1800畝,校舍建筑總面積達到7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行政用房總面積達到4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達到2.5億元,適用圖書170萬冊,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條件保障。

??? 6國際化辦學。

  進一步加強校際間的學歷學位互認,探索教師互訪、學生互派、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授的有效機制,拓寬留學渠道,擴大留學生規模。學校出國留學和來校留學學生人數占在校生總數的5%;國際學院初具規模,年培養、培訓學生達到1000人次。有海外留學進修、交流經歷的教師人數占在校專任教師的30%。

??? (四)主要保障措施。

??? 1加強領導班子和管理干部隊伍建設。

  加強黨建思想政治工作,以領導班子建設為核心,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堅持科學發展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牢把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不斷提高領導班子駕馭全局科學決策的能力。把領導班子建設成為政治堅定、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廉政、團結協作的堅強領導集體。積極探索實行教育職員制和職級制改革,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用人標準和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原則,形成充滿活力的選人用人機制,不斷提高干部工作科學化水平,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風上過得硬、教職工信得過的優秀人才選拔到管理干部隊伍中,建立一支精干、高效、職業化的管理干部隊伍,確保學校各項事業又好又快的發展。

??? 2完善現代大學制度體系。

  根據國家的法律法規,依照《西安郵電大學章程》,規范學校的辦學行為,實現學校管理的科學化、民主化與法制化。堅持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完善校黨委會、書記辦公會、校務會議、校長辦公會會議與議事規則,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運行機制。完善校、院兩級學術委員會制度,建立科學的學術評價體系和考核評估制度,形成科學、民主、高效的學術管理體系。推進校務公開,完善教代會、職代會制度。繼續推進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適時采用大學院制,整合現有院系設置,實現管理重心下移。繼續推進人事分配制度和資源配置改革,進一步完善《崗位設置管理及績效工資實施辦法》和配套的教學科研獎勵辦法,及以崗位管理和聘用制為基礎的用人制度,逐步完善激勵、競爭、考核和約束機制,激發全校教職工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 3加強學科與專業建設。

  以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為導向,完善學科專業布局,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強化信息科學技術學科特色與優勢,發展高新技術學科和新興學科,加強學科間的交叉與融合,帶動社會學科、人文學科辦出特色,實施“學科研究方向凝練工程”、“學科創新人才匯聚和培養工程”、“學科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環境建設工程”、“學科建設管理創新工程”、“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社會化與國際化工程”。做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工作。選擇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專業申報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確保2—4個專業入圍卓越計劃,并完成一輪培養試點工作,建立較為完善的校企聯合培養應用型卓越工程師的教學管理模式和培養方案動態調整機制,推動新課程開發試點。

???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深入貫徹落實人才強校戰略,以提高教師整體素質為核心,以造就一批具有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學科(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為重點,完善優秀人才成長有效機制,積極實施高水平教學團隊建設計劃、科研創新團隊建設計劃、教學名師支持計劃、學科(術)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師支持計劃、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五大計劃”,大力推進教師學歷提升工程、教師國內進修培訓工程、教師國外(境外)研修交流工程、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工程“四大工程”,努力建設一支素質優良、業務精湛、結構合理、適應高水平大學建設需要的教師隊伍。

??? 5提高教學與科研水平。

  進一步強化教學中心地位,以提高教學質量為重點,以創新教育模式、推進素質教育為主線,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資源與服務。更新教育觀念,深化教學改革,加強專業和課程體系建設,深化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改革。加大教學投入,加強實驗室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人才實踐基地建設,鼓勵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加強教學管理,完善教師、院系、學校三級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和專家學者、用人單位、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的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促進教學水平穩步提高。跟蹤學科前沿,瞄準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凝練出20個特色研究方向,大力推進科研團隊建設,加強學科創新基地建設,構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 6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完成長安校區二期工程(包括:教學實驗樓、研究生培訓樓、外國專家樓、研發中心大樓、科研大樓、學生食堂及其附屬設施等)建設任務。創造條件,啟動并完成長安校區三期工程部分建設任務。改善圖書館閱覽環境,豐富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優化圖書、期刊、電子文獻的購置比例,完善電子閱覽室和網絡功能,提高館藏資源利用率。加強國家級、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人文社科基地建設,加快儀器設備更新,提升科研、服務能力。

??? 7推進校園文化建設。

  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指導,以制度建設為保障,以校風建設為抓手,以文化活動為載體,以領導干部扎實作風正校風、帶教風、促學風,健全各項管理制度與機制,舉辦廣大師生喜聞樂見的學術報告、知識講座、文化體育活動,加強校園美化綠化、人文景觀建設,營造出團結和諧、求實創新、學術自由、風清氣正的校園文化氛圍。

??? 8提高國際化辦學水平。

  把國際化辦學作為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主動適應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趨勢。以設立國際教育學院為抓手,大力拓展與國外高水平大學的交流與合作。學習國外高等教育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鼓勵院系與國外高水平大學開展對口交流與合作,聘請更多海外留學人員、外籍專家來校工作,引進國外優秀教材。加強與海外基金會的合作,積極爭取海外資助,力爭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在聯合培養、合作研究、聯合實驗室建設方面實現突破。積極開展教師互訪、學生互派、學分互認、學位互授聯授,拓寬留學渠道,擴大留學生規模,努力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

??? 9經費保障。

  完善經費籌措機制,拓寬經費籌措渠道,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地方”專項經費和省級各類專項經費,進一步加強與IT企事業單位的產學研合作,爭取橫向合作經費總數有較大增長。進一步加強經費管理,完善經費投入項目評審、風險防范、資金監督等機制,保證學校事業收入持續增長,事業收入在未來十年年均達到55億元。除正常教育事業支出外,學校將劃撥專項資金5億元,重點支持學科帶頭人和教學科研骨干隊伍建設,優勢重點學科建設,教學、科研條件和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和圖書資料建設,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支持學校教育事業持續、高效、快速發展。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