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批轉省農業廳等7部門關于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省計委、省經貿委、省財政廳、省質監局、省鄉企局擬制的《關于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實施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實施意見
省農業廳 省科技廳 省計委 省經貿委 省財政廳 省質監局 省鄉企局
為了加快發展我省農產品加工業,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意見》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重要意義的認識近年來,隨著我省農業產業化進程的加快,以蘋果為主的果品加工,以肉、蛋、奶為主的畜產品加工,以小麥、玉米、豆類、薯類為主的糧油加工,以及蔬菜、茶葉和中藥材等其他經濟作物加工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一定規模,取得了明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成為我省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支柱和拉動力量。但與發達省份相比,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水平還比較低,加工龍頭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加工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差,專門用于加工的農產品原料不足,產加銷各環節聯結機制不完善,加工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不盡合理,對加工業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夠等問題仍比較突出。
當前,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面臨新的機遇,抓住機遇,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戰略意義。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引導和促進消費,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進而拉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將向農業提出生產各種專用原料的需求,從而帶動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可以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的加工深度,較大幅度地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從而為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開辟新的途徑;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有利于發揮我省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低的比較優勢,充分挖掘資源潛力,提高我省農業的國際競爭力和整體效益。
二、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指導思想
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導,以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為目標,以“一線兩帶”農產品加工業為重點,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大力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業,走新型工業化路子;立足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圍繞果業、畜牧業等主導產業和優勢特色農產品,建立高標準的加工專用原料基地;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完善企業和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提高農產品的綜合加工能力,實現農產品加工的優質、安全、高效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產品加工業持續健康發展。
三、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重點領域
農產品加工業必須適應我省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以果品加工業和畜產品加工業為重點,進而帶動蔬菜、糧、油、茶葉、中藥材等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一)果品加工:以蘋果加工為主,同時積極開發梨、獼猴桃、棗等果品的深加工,滿足市場需求,擴大出口創匯。合理布局加工企業,深化加工層次。建立加工專用果生產基地,提高濃縮蘋果汁和其他果品加工品的質量。做好鮮果上市前的分級、清洗、打蠟、包裝,生產無污染的綠色果品,搞好各種水果飲料、果酒、果醋、果醬、果脯等系列產品開發。
(二)畜產品加工:以開發液態奶、冷卻肉、分割肉為突破口,以開發乳制品、肉制品為重點,發展奶類、肉類加工。蛋類要積極發展蛋粉等雞蛋深加工系列產品以及無公害鮮蛋和各種營養蛋。積極開發牛、羊等皮毛深加工制品。
(三)蔬菜加工:按照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積極發展有機蔬菜和綠色蔬菜產品加工,大力推廣凈菜上市,發展脫水蔬菜、冷凍菜、保鮮菜等加工。
(四)糧、油加工:以小麥、玉米;薯類、豆類、水稻的深加工為主,積極推進各類專用糧油產品和營養、經濟、方便食品的加工。大力發展飼料加工業,提高飼料的檔次和科技含量。
(五)茶葉、中藥材及其他林特產品加工:陜南應充分利用當地的優勢特色農產品資源,大力發展名優茶、有機茶、富硒茶等保健茶,提高茶葉加工水平和質量。提高桑蠶繭加工技術水平,開發深加工產品。積極發展中藥材加工和魔芋制品加工,合理利用和開發食用菌、野生特色農產品加工。
四、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一)制定和實施農產晶加工業發展規劃。
省級有關部門要按照市場需求、資源條件和產業政策,深入進行調查研究,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制定我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規劃。各市、縣要根據國家和省上有關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規劃和指導性意見,制定本地區的規劃并組織實施。市、縣規劃要結合各地實際,因地制宜,突出發展優勢特色農產品加工業,防止盲目鋪攤子和低水平重復建設。農產品加工業要走新型工業化路子,各級政府要加強對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宏觀調控。縣及縣以下發展工業應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為主,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帶動小城鎮建設。
(二)加快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
各地要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產業化工作結合起來,加快發展壯大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布局合理、大中小企業并舉、初深加工搭配、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加工企業體系。要以關中星火產業開發帶為重點,培植一批以果業、畜牧業、蔬菜業及當地特色支柱產業為主,產業鏈長,帶動力和市場競爭力強的加工企業。鼓勵企業改制、聯合、兼并、重組,整合現有資源,建立起更多的“高、大、強、外”型加工龍頭企業,形成“大龍”帶“小龍”、“小龍”連基地的蓬勃發展局面。支持和引導企業通過改革激發活力,通過重組擴大增量,通過改造提高技術水平,通過加強管理提高企業素質和效益,通過提高產品質量,實施名牌戰略。積極鼓勵和扶持企業建立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及科研、保鮮、包裝、儲運等方面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必要的配套服務,改善企業發展環境。
(三)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基地。
充分利用已有的農產品生產基地,發揮“筑巢引鳳”作用,加快發展農產品加工基地。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在當地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基礎上,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運銷服務、道路、水電等設施建設。充分發揮基層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功能,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標準化、規范化生產,建設一批專業化、規?;?、標準化、優質化的大宗農產品生產基地和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
(四)積極推進農產品加工業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和信息化網絡服務體系建設。
制定和完善農產品加工制品的質量安全標準和技術操作規范,建立標明產品標準等級的標識制度,健全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逐步推廣全過程的動植物檢疫、農藥、獸藥、漁藥等殘留檢測和環境質量檢測技術。積極推進質量認證,開展危害分析和關鍵點控制 (HACCP)、良好操作規范(GMP)、綠色食品等多種形式的質量認證工作。以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產品加工企業為基礎,大力支持信息網絡體系建設,以開放共享的形式及時提供國內外最新信息,覆蓋廣大農產和企業,為當地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的產品產銷提供信息服務。
(五)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科技進步水分平。
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農產品加工業技術發展政策措施,加強協調配合,加強科技項目和資金的捆綁整合,優先扶持果業和畜牧業精深加工工藝、技術和裝備。促進加工企業和科研院所緊密聯系,提高新技術、新成果的轉化效率。鼓勵和扶持農產品加工骨干企業設立科技發展中心,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和產品。
(六)培育行業協會和各類中介組織。
根據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要求,大力培育農產品加工行業協會和各類中介組織。扶持、引導、規范農產品加工行業協會和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支持各類聯系農戶與市場的中介組織的發展,為農戶、農產品生產基地及加工企業提供多層次、多形式、高質量的社會化服務。
(七)加強對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大工作力度,統一規劃,統籌安排,將農產 品加工業納入地方國民經濟發展計劃,作為各級政府抓經濟工作的重點,形成全社會重視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氛圍。各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牽頭研究和擬定促進農產品加工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措施,指導重大農產品加工項目的實施。計劃、經貿、財政、稅務、外經貿、國土資源、科技、衛生、鄉企、環保、工商、質檢等行政主管部門要加強協作,轉變職能,改善服務,積極主動地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五、發展農產品加工業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財政扶持力度。
各級財政要安排適當的資金,扶持重點加工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建設、科技開發、技術服務、質量標準和信息網絡體系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資金、鄉鎮企業發展資金等要向農產品加工業企業和農產品生產基地傾斜,果業、畜牧業等優勢主導產業和出口創匯企業要優先立項。在申報國家的國債、西部開發和國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時,要優先考慮農產品加工業。
(二)增加信貸投入。
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向農戶收購農產品和完成生產訂單所需流動資金,商業銀行應積極予以支持。對其申請貸款,應視項目用途和實際需要,適當放寬擔保抵押條件和貸款期限。盡快建立完善中小型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農村信用合作社應重點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生產基地建設,積極為農戶發放小額信用貸款或聯保貸款;建立銀行與重點加工龍頭企業聯席會議制度和幫扶制度,對于較大項目的貸款由省級銀行聯合貸款解決。
(三)科技扶持。
科技行政主管部門要積極支持重點加工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參與“一線兩帶”建設。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積極參與農業科技成果中試轉化和推廣應用,促進農業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星火計劃和火炬計劃要對重點加工龍頭企業和生產基地給予傾斜。鼓勵重點加工龍頭企業設立企業技術創新中心,允許其科技開發、新品種引進、選育、示范、生產性試驗、科技成果轉化推廣等費用進入企業成本。加強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和生產基地的科技服務,積極組織有關科研院所和專家,參與企業的科技開發和創新,加強企業和生產基地的科技培訓工作。
(四)做好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服務工作。
各級質量技術監督部門對農產品加工企業要做好扶持、培訓和服務工作,指導企業積極采用國際和國內先進標準;對農產品加工企業和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的質量體系認證要積極受理,優先辦理,對信譽好的企業和優質農產品基地的產品要優先申報免檢。農業動植物檢疫、農藥(獸藥)殘留檢測、農業環境質量監測和食品安全控制機構要切實發揮作用,重點工作要向農產品加工業傾斜。建立和完善覆蓋面寬、功能齊全的農產品檢測體系,加強農產品質量監督,逐步實施市場準入制度。
(五)用地優惠政策。
對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基本建設用地,應納入省級年度用地計劃指標,優先安排;發展養殖小區生產用地,視同農業生產用地;在其農業用地范圍內用于農業生產服務用地按臨時用地管理。允許農戶依法有償地向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轉讓土地使用權,或以使用權入股參與經營。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