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 2001年至2005年陜西省地方病防治實施規劃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2001至2005年陜西省地方病防治實施計劃》印 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p>
控制和消除地方病危害,是保護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提 高人口素質和加快經濟發展的一件大事。多年來,在各級 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各有關部門和防治專業機構密切配 合,病區廣大干部群眾積極參與,堅持采取綜合防治措施, 使一大批患病群眾健康狀況明顯好轉,全省地方病防治工 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還有一些地方病尚未得到根本 治理,仍危害著病區特別是貧困地區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影響了當地經濟建設的發展,防治任務還十分艱巨。為此, 省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站在實踐“三個代 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切實加強領導,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明確責任,強化措施,將地方病防治繼續作為“惠民工程” 實施,確保實現我省地方病控制工作目標。
2001至2005年陜西省地方病防治實施計劃
我省是地方病的多發區、重病區?!熬盼濉逼陂g,在 省委和省政府的重視下,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防病治 病與脫貧致富相結合的方針,動員各部門協同作戰,采取科 學的綜合防治措施和重點突破策略,打了一場防治攻堅戰 役,使一大批病區群眾得到有效防治,健康狀況明顯改善, 多數地方病的發病得到基本控制。
一、防治現狀
經過5年努力,在全省范圍內基本普及了碘鹽供應,特 需人群補碘600余萬人次,群體碘營養狀況得到明顯改善, 兒童甲狀腺腫大率由23.92%下降為9.57%,全省基本實現了 國家消除碘缺乏病階段目標。地方性氟中毒飲水型病區, 累計改水受益人口180余萬;高氟石煤燃用區3.79萬戶16.2 萬人改灶(爐)受益;5000余例氟骨癥患者得到治療,生活自 理和勞動能力明顯增強。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病區有44個縣 近800萬人口普及了硒鹽防治。手術治療大骨節病1000余 例,大骨節病病區改水受益19.54萬人,異地搬遷2764戶1.13 萬人,兒童發病率由15.5%下降為5.23%,55%的病區縣達到 了國家控制區標準;克山病發病穩定控制,5年內無急型發 病病例報告,防治成果進一步鞏固。經過采取以畜間免疫 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布病流行勢頭得以遏制,畜間陽性率 由10.84‰下降為0.42‰,重點人群感染率由4.77%下降為1.16%, 累計有34個縣達到了國家穩定控制區標準。在鼠疫疫區, 通過大面積地開展保護性滅鼠、滅蚤和科學監測,尚未發 生人間鼠疫流行。地方病防治工作的深入開展,有效地保 護了群眾健康,推動了病區經濟發展。 地方病的發生和流行,主要是環境或自然疫源因素所 致,不論采取什么措施,致病環境和條件不可能在短期內改 變,甚至永遠不可改變。當前,雖然多數地方病發病得到控 制或基本控制,但這種控制需要持久的工作機制和強有力 的防治措施予以維持,全省地方病患者仍有300余萬。陜北 地區的原鹽還占領著很大的市場,全省實現持續消除碘缺 乏病目標的任務還很艱巨;地方性氟中毒病區改水、改灶( 爐)步伐比較緩慢,現已查明飲水型中、重病區84萬人口急 需實施改水降氟,煤煙型病區22萬戶85萬人口需要改灶(爐); 一些生存條件差、難以實施有效防治措施的貧困縣地方病 重病區,有6.4萬人口需要搬遷,從根本上解決防病和脫貧 問題;布病疫情尚未得到根本控制,去年陜北局部地區又暴 發鼠間鼠疫流行;少數設區市和部分縣地方病防治管理機 構不健全,沒有專職人員;經費投入不足,工作條件落后,有 效的防治措施不能很好地落實。這些問題的存在,致使一 些病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群眾,因病致貧、因病難以脫 貧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轉變。為了加速改變這種現狀的 進度,省政府確定繼續實施“惠民工程”計劃,進一步加大 工作力度,再打一個5年地方病防治戰役。
二、總體目標和指導思想
總體目標是:建立政府領導、部門協作、群眾參與、 機構穩定、經費保證、依法管理的防治體系和工作運行機 制,以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為重點,持續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 標,穩定控制克山病、基本控制大骨節病和布病發病,杜絕 人間鼠疫發生。經過5年奮戰,力爭3年控制發病,主要控制 指標達到國家規定標準,5年使我省主要地方病的危害得到 基本消除。 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始終不 渝地堅持防病治病與脫貧致富相結合的基本方針,采取以 “雙補雙改”(補碘、補硒,改水、改灶)、異地搬遷、退 耕還林(草)換糧為主的綜合治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青 少年新發,滿足病區群眾最基本的健康需求,推進病區社會 和經濟全面發展。
三、任務和指標
(一)地方性氟中毒?!?
完成榆林、渭南、咸陽、延安、寶雞、商洛、西安7 市41個縣區已查明的中、重飲水型病區84萬人口改水降氟 任務;完成安康、漢中市9個縣區煤煙型病區12.5萬戶50萬 人口改灶(爐)任務;在榆林、延安、寶雞、漢中、商洛5市11 個貧困縣病區175個生存條件差、無低氟水源可供飲用的 重病村,力爭完成異地搬遷2385戶1.1萬人口;在已改水改 灶(爐)病區,治療氟骨癥病人9500例?!—?/p>
2001年,進一步調查核實需實施防氟改水、改灶(爐) 和異地搬遷病區范圍,做好實施規劃所需資金的籌集、具 體行動計劃的部署等前期準備工作,治療氟骨癥病人1500 例。 2002-2003年,完成中、重飲水型病區60萬人口的改水 和陜南煤煙型病區7萬戶改灶(爐)任務,每年治療氟骨癥病 人2000例。 2004-2005年,完成煤煙型病區5.5萬戶改灶(爐)任務, 每年治療氟骨癥病人2000例。2004年,完成中、重飲水型 病區24萬人口的改水任務,并對中、重飲水型病區改水受 益情況進行核查,核實改水遺漏病區范圍和人口數。2005 年,對遺漏病區進行改水掃尾,實施1.1萬人口異地搬遷任 務。
(二)大骨節病和克山病?!?
鞏固已取得的防治成果,繼續堅持在44個縣800萬病區 人口中開展硒鹽防治;結合退耕還林(草)項目實施,在62個 病區縣部分病區村,通過退耕還林(草)調換非病區糧食,調 整村民糧食品種結構;在8個設區市31個貧困縣重病區936 個村,力爭完成 1.27萬戶5.3萬人口異地搬遷任務;對1500例因患大骨節病 而關節疼痛、功能障礙的青壯年病人,實施手術治療。通 過綜合防治,累計有80%的大骨節病病區縣達到國家控制區 標準?!—?/p>
2001年,手術治療大骨節病人350例。2002-2004年,每年實施異地搬遷4230戶1.77萬人,每 年手術治療大骨節病人300例,累計有70%的大骨節病區縣 達到國家控制區標準。2005年,手術治療大骨節病人250例,大骨節病控制達 標縣實現5年目標。
(三)碘缺乏病。
非碘鹽沖擊市場得到根本控制,碘鹽覆蓋率穩定在95% 以上,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碘鹽合格率和學校健康教育 知識普及率達到90%以上,有90%以上的縣實現消除碘缺乏 病目標。藥物治療地方性甲狀腺腫病人15萬例(每年3萬例), 治愈率達到80%以上。
2003年,85%以上縣8—10歲在校學生甲狀腺腫大率降 到10%以下,80%以上縣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 2005年,95%以上縣8—10歲在校學生甲狀腺腫大率降 到10%以下,90%以上縣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
(四)鼠疫?!?
加強以定邊、靖邊縣為重點的沿內蒙古、寧夏邊界地 帶保護性滅鼠,定邊疫區和神府煤田、長慶油田等經濟開 發區滅鼠、滅蚤及疫情監測。力爭將長爪沙土鼠平均密度 控制在2只/公頃以下,家鼠平均密度控制在5%以下,室內游 離蚤指數控制在0.01以下。當發生鼠間鼠疫流行時,疫點 凈化區長爪沙土鼠平均密度控制在0.4只/公頃以下,家鼠 密度不超過3%,杜絕人間鼠疫發生。
(五)布病?!?
進一步控制人、畜感染發病,全省畜間(羊、牛、豬) 平均陽性率穩定控制在0.5‰以下。以縣為單位,畜間陽性 率不超過 1‰,對檢出的病畜全部予以處殺。重點人群感染率力爭控 制在 0.5%以下,新發病人得到早期診斷、減免治療,力爭全部治 愈。
四、保證措施
(一)技術措施。
1、抓主要措施,實施綜合防治。地方性氟中毒防治重點是陜北、關中中、重飲水型病區改水,在找不到低氟水 源的重病區,采取異地搬遷;陜南煤煙型病區實施改灶(爐), 將室內煤煙氟含量和其它有害物質污染降至正常范圍;對 現癥病人投藥治療。強化“一鹽防三病”(碘硒鹽防碘缺 乏病、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的主導措施。碘缺乏病主抓全 民普及小包裝合格碘鹽,嚴格控制非碘鹽流入病區,對地方 性甲狀腺腫病人進行治療。大骨節病和克山病以抓好硒碘 鹽供應為主,對生存條件差的重病區,通過搬遷異地擺脫其 危害;利用退耕還林(草)區域的換糧措施,預防青少年發病; 還可與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相結合,改飲深井水;對大骨節病人,施行畸形矯正和關節腔游離體清理等手術治療。鼠疫 以保護性滅鼠、滅蚤為主,輔之以重點人群免疫。布病防 治的重點是羊只免疫、檢疫、淘汰病畜,以凈化傳染源;及 早診斷及時治療新發病人。
2、強化專業培訓,提高業務素質。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開展對病情調查、監測、檢測和病人診斷等實用技術的培 訓,特別是檢驗人員業務技術的再提高;招聘預防醫學專業 畢業的本專科大學生,充實省、市專業所、站,從整體上提 高地方病專業隊伍業務素質。進一步改善裝備條件,提高 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在專業人員業務水平和設備條件上, 省專業所、站應保證國家和省下達的各類調查、檢測項目 的執行,設區市應保證完成省上下達和市本級安排的各項 工作任務,縣區能執行省、市安排的一般流行病學調查和 各病種的常規監測項目。通過5年努力,使我省各級地方病 專業機構實現人員、技術、設備三配套,為我省地方病防 治工作提供技術保證。
3、堅持病情監測,掌握綜合信息。各級專業單位,要 嚴格執行各病的監測方案和辦法,做好病(疫)情監測,包括 碘、硒鹽質量監測和改水、搬遷、換糧的防治效果監測, 分析、預測病(疫)情動態和流行趨勢,正確指導防治工作。
4、加強科學研究,開辟防治新路。充分利用國內外已 取得的科學研究成果,發掘我省醫學、地學等學科的科研 力量,針對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病因研究有苗頭的領域,進行 突破,力爭取得實質性進展,為兩病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提供科學依據。同時,要探索各病預防和治療的新方法、 新途徑,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再行推廣,爭取以較小的投入, 取得較大的防病效益。
5、開展階段考核,評價防治效果。對各病種防治效果, 要按照國家頒布的控制標準和省上的具體要求,進行階段 性科學考核評估,總結經驗、發現問題、尋找差距,及時調 整實施更為科學有效的防治策略。
(二)組織措施。
1、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行為。地方病防治是各級政府 的職責,要把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好壞,作為各級政府領導任 期內的工作考核內容。各級政府要認真落實“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切實建立穩定的、可持續 發展的地方病防治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把地方病防治繼 續作為“惠民工程”實施。各級政府主管領導人,每年至 少聽取一次工作匯報,深入病區搞一至兩次調查研究,檢查 病情,及時研究解決突出性問題。改水、改灶(爐)、搬遷 等重要防治項目,政府要直接牽頭組織實施。省、市、縣 區政府要分別與同級相關部門簽定目標責任書,省政府與 設區市政府、設區市政府與縣、區政府簽定目標責任書, 明確任務、職責,實行項目管理,確保任務完成。防氟改水 、防氟改灶(爐)和貧困縣重病區搬遷項目村,項目完成后, 縣級主管部門要制建地方病防治“惠民工程”標志牌,記 載防治項目內容、資金籌集、修建單位和時間、受益情況 等,其中防氟改水項目,還要設立工程建設、管理、收費“ 三明白”公示欄?!—ヒ訌娊M織機構建設。按照《陜西省地方病防治條例 》規定,健全政府領導下的各級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及其 辦事機構,配備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思想素質、較強組織 管理和協調能力的專職領導和工作人員,充分發揮其辦事 機構的職能作用,給政府當好參謀,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和業 務單位,實施好地方病防治工作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確保 各項任務完成?!—?/p>
2、各有關部門切實履行工作職責。政府各有關部門, 要按照分工,切實履行職責,完成屬于本部門的工作任務, 對于相互扯皮、推委,致使“十五”地方病防治目標不能 如期實現的部門,要追究領導責任。衛生部門要提供準確 的病情資料,提出防治措施,開展病(疫)情調查、監測和水 質檢驗,做好現患治療、健康教育、宣傳培訓、質量評估 、科研等工作,重要的防治項目亦要實行嚴格的項目管理, 確保最佳效益的發揮。水利部門要將“甘露工程”改水資 金著重用于解決病區飲水含氟超標問題,加強與衛生部門 的合作,按照已查明的中、重病區范圍和人口及“十五” 規劃指標,共同編報年度改水計劃,保證按期完成任務。改水工程必須嚴把水質檢驗關,建立完整的檔案卡片和嚴格的管理制度,堅持以水養水的管理原則,保證長期受益。計劃、扶貧部門要會同水利部門做好防病改水工作。鹽政部 門要加強食鹽專營和計劃管理,加大私鹽稽查力度,保證全省范圍合格碘鹽和衛生部門確定的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病區 合格碘硒鹽的供應。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協助鹽政部門整 頓鹽業市場秩序,重點打擊私鹽販運,杜絕原鹽、非碘鹽銷 售。農業(畜牧)部門要認真做好畜間布病防制和陜北鼠疫 疫區農田及草原滅鼠工作,盡快穩定控制畜間布病,將鼠疫防治區域野鼠密度降至安全范圍。扶貧部門要將扶貧工作與地方病防治相結合,將規劃確定的貧困縣地方病重病區 搬遷和陜南煤煙型氟病區改灶(爐)任務納入全省扶貧規劃, 統一組織實施,防氟改灶(爐)要實行建檔建卡管理,資金使 用要嚴格按照《國家扶貧資金管理辦法》中關于扶貧資金要到村到戶的規定,保證貧困戶真正得到受益。林業、糧 食部門實施的退耕還林(草)項目,應向大骨節病和克山病 區縣、鄉、村傾斜,使這些病區群眾利用改變生態環境和 調換糧食的辦法得到防治。質量技術監督、公安、交通等 部門,配合鹽業部門抓好食鹽市場管理,并做好職責范圍其 它工作。
3、深入開展宣傳和健康教育活動。病區廣大干部群 眾對地方病危害的認識,對防治工作能否順利實施至關重 要。各級衛生、教育、鹽政等部門和新聞媒體,要把地方 病特別是碘缺乏病危害的宣傳及健康教育,與黨的防病治 病方針和社會綜合發展緊密結合,一是宣傳地方病防治工 作的成就、經驗和新人新事;二是宣傳地方病危害和科學 防治知識;三是將以碘缺乏病為重點的地方病基本知識,納 入中小學健康教育課程,通過學生向家庭、向社會進行宣 傳。各級政府列入財政預算的地方病防治專項經費中,用 于地方病宣傳和健康教育工作的比例應不低于10%。
4、強化監督檢查,實行依法治理。各部門每年要對其 主管的防治項目執行情況進行督導檢查,年終驗收結果報 告省政府,通報有關部門。省政府將在“十五”中期組織 一次抽查,末期進行驗收,確保規劃目標的實現。專項資金 的使用實行嚴格管理和審計制度,對截留、擠占、挪用者 嚴肅查處。各地要認真組織學習《陜西省地方病防治條例 》等法規,盡快理順執法體制,開展執法培訓,實施執法監 督,依法保障地方病防治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5、提供足夠的經費保證。地方病多發生于邊遠山區 和貧困地區,病區群眾的生存環境和生活條件很差,缺乏起 碼的自救能力,有效防治措施的實施,主要依靠政府投入。各市、縣、區政府要按“十五”計劃的實際需要,除多渠 道籌集防治資金外,本級財政用于日常地方病預防治療、病情調查、監測評估、宣傳培訓等經費,不得少于轄區人 口年人均0.1元的標準,并列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證。貧困縣地方病重病區搬遷和陜南防氟改灶(爐)省投經費,由省扶貧辦在扶貧專項資金中安排;大骨節病和克山病區退 耕還林(草)及換糧措施的實施所需資金,由省林業廳、糧食局在總體項目中統籌安排;防氟改水經費由省水利廳負 責,省計委、省財政廳和省扶貧辦配合,從2002年起,在每年6000萬元的“甘露工程”改水資金中重點解決。省級財政從2002年起增加地方病防治專項經費基數200萬元,以保 證地方病防治科研、監測、培訓、手術治療和組織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