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工作的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地區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了認真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地方機構改革的精神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決策,推進政府職能轉變,規范政府行為,嚴格依法行政,改善投資環境,從源頭上遏制腐敗問題的發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布置,2000年7月以來,我省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工作已逐步推開,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也存在著精減行政審批事項力度不夠,工作進度較慢等問題。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工作,現提出以下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的必要性
幾年來,我省各級政府機構改革在精簡機構編制、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的同時,相應地進行了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對全省各項事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目前政府一些部門仍然存在著審批事項過多、審批環節繁瑣、工作效率低下等問題,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西部大開發的要求不相適應,主要表現在:
(一)審批事項過多。一些本應由企業自主決定,或由市場自行調節和社會組織自我管理的事項,仍由政府部門審批;有些審批事項的設立沒有充分的法律、法規依據,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一些部門偏重部門利益、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強化部門審批權,甚至自行擴大審批事項或內容。
(二)審批環節繁瑣。一些審批事項,縱向上存在著從辦事員到各級領導人的層層審批,橫向上又有部門內設機構之間以及部門之間的重復審批,嚴重地影響了政府機關辦事效率。
(三)審批程序不規范。一些部門的審批權缺乏有效的約束機制,審批條件不公開,為個別人以權謀私、權錢交易提供了可乘之機。
(四)審批監督機制不健全。一些部門往往注重審批權力的使用,輕視審批責任的承擔和審批義務的履行;對審批之后的執行缺乏必要的后續監管,往往一批了事,只批不管、以批代管、重批輕管的問題比較普遍。
上述問題的存在,不僅嚴重影響政府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妨礙我省投資環境改善和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進程,而且容易導致各種各樣的腐敗現象。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大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工作的力度,嚴格規范審批程序。
二、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按照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以鄧小平同志“三個有利于”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結合陜西改革和發展的實際,自上而下推進全省各級政府的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地減少政府行政審批事項,嚴格規范審批行為,加強審批監管,轉變政府職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強廉政建設,促進依法行政,逐步建立科學規范、廉潔高效、公平公正、監管有力的行政審批制度。
根據以上指導思想,各級政府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的原則是:
(一)凡按照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國務院頒布的行政法規和文件(以下統稱國家法律、法規、國務院文件)明確規定設立的審批事項,予以保留。屬下列情況的,應當予以取消或調整:
1、國家法律、法規、國務院文件未予明確,各部門自行擴大的審批事項,應予以取消;
2、國家法律、法規、國務院文件規定為核準或備案的事項,嚴格按核準、備案規定執行;
3、超越國家法律、法規、國務院文件規定設立的審批事項所確定的范圍和內容的部分,應予以取消。
(二)按照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地方性法規設立的審批事項,報請省人大審議修訂;按照省政府頒布的行政規章、文件等規定設立的審批事項,屬下列情況的,應當予以取消或調整:
1、凡應由企業自主決定、市場自行調節和社會組織自我管理的事項,政府部門不再進行審批;
2、已經不適應市場經濟體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審批事項,應當予以取消;
3、對直接面對企業、基層、社會組織、公民個人的審批事項進行清理,該下放地市或縣區審批的一律下放。
4、政府部門之間重復設置的審批事項,調整為以一個部門為主進行審批。
(三)按照國務院各部委原制定的行政規章或文件精神等設立的審批事項,屬于下列情況的,應予以取消或調整:
1、原規定的審批事項與這次機構改革精神不相符的,應予以取消;
2、這次機構改革中明確交由事業單位或中介組織承擔的事項,取消政府部門審批,或改為備案;
3、由多個部門重復設置的審批事項,根據機構改革職能劃轉,調整為一個部門審批。
(四)政府各部門自行設立的審批事項,應予以取消。
三、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的主要內容
(一)規范審批事項和審批行為
1、規范審批依據。每項審批事項都必須有明確的法律、法規或行政規章依據,實行依法審批。
2、規范審批標準。每項審批事項都必須明確審批機關、審批條件和審批標準,做到標準清楚,政策透明,減少審批人的自由裁量權。
3、規范審批程序。每項審批事項都必須有具體的審批程序,減少審批環節,簡化審批手續,建立科學合理的審批流程。
4、規范審批時限。每項審批事項都必須有明確合理的審批時限,并制定落實審批時限的具體措施。
5、規范審批事項。經過清理凡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屬省政府部門的審批事項由省政府批準后實施;地市、縣區的審批事項分別報上一級政府批準后實施。新增審批事項或調整審批內容,屬省政府各部門的,須經省級機構編制部門審核后,報省政府批準;屬地市、縣區的,須經同級機構編制部門審核,報同級政府審議并報上一級政府批準后實施。各級政府部門不得自行增加審批事項,擴大審批范圍。
(二)改進審批方式
為提高辦事效率,方便企業、基層和群眾,實行政務公開。各級政府都要創造條件,建立“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政務審批大廳,對需要多個部門審批的事項,建立主辦部門責任制;對每項審批都要規定審批人的責任和義務,制定考核獎懲辦法,建立審批責任追究制,保證審批的公正性,防止腐敗行為發生。
(三)清理和規范核準、審核、備案事項
在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和規范行政審批行為的同時,各級都要按照改革行政審批制度的原則,對政府部門現有的核準、審核、備案事項進行清理、壓縮和規范。對保留的核準、審核、備案事項,也要同審批事項一起,由同級政府統一向社會公布。
(四)切實加強審批監管
要實行行政審批公開制度,接受社會和群眾的監督。除國家明確規定不能公開的以外,每項審批都要公布審批事項、審批機關、審批標準、審批程序、審批時限、審批結果;有行政性收費的要公布收費標準。完善監督機制,實行有效的行政監督。對違反規定進行審批的,要及時進行查處。
四、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的基本要求
(一)改革和規范省級行政審批制度要結合機構改革工作進行。
要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減少行政審批事項40%的目標要求,在對省政府各部門審批事項摸底調查的基礎上,根據這次機構改革職能調整和轉變職能的要求,對各部門現有的審批、核準、審核、備案事項逐項進行清理,按照改革和規范政府部門行政審批事項的原則,提出取消、保留或改為核準、審核、備案的審核意見,報省政府批準,涉及我省地方性法規規定的,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修訂,并統一向社會公布。
(二)地市、縣區政府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分三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準備動員階段。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方案,并報上級政府備查;組建改革行政審批制度領導機構,研究制定審批項目具體條件和辦法;做好安排部署和宣傳工作。
第二階段,自查自清和審定階段。在深入動員的基礎上,各部門各單位搞好自查自清工作,并提出取消、保留審批事項的初步意見,經機構編制部門審核后,報同級政府審議、上一級政府批準后,由同級政府統一向社會公布。
第三階段,規范運作階段。各部門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事項要明確審批條件、審批程序和審批時限。各級政府要盡快創造條件,設立“一廳式”辦公、“一條龍”服務的政務大廳;制定有關規章制度和監管措施。
地市、縣區政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是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內容。各級政府要組織力量逐單位進行調查摸底,理清現有的行政審批事項,依照改革和規范政府行政審批制度的原則,歸類分析,提出取消、下放、保留的審核意見,經上級政府批準后,納入部門“三定”規定,2001年內全部搞完。
(三)提高認識,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注重實效。
1、宣傳動員,統一認識。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涉及新舊體制轉換中各級政府及其部門思想觀念的轉變,涉及政府部門權力和利益的重新調整。因此,要把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貫穿于改革工作的始終,逐級做好思想動員工作,切實提高思想認識。
2、突出重點,注重實效。行政審批制度的改革、規范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重點是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相適應、群眾呼聲強烈,與企業和基層聯系密切的審批事項。要把企業、基層、群眾滿意不滿意作為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成敗的標準,從實際出發,認真實施,務求取得實效。
3、統籌兼顧,整體推進。一是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作為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任務,與機構改革實施“三定”規定工作同時進行。二是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加強廉政建設結合起來,通過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從源頭上治理腐敗,從體制和機制上限制以權謀私、權錢交易問題的發生。三是要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與依法行政結合起來,在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各個環節中,必須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逐步實現政府管理科學化,政府行為法制化,政府效率高效化。
4、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為進一步推動我省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工作的有序進行,成立省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常務副省長賈治邦同志任組長,賈湘、鄧理同志任副組長,馮銀忠、楊志剛、岳崇、楊寶珊、牛云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編辦,主任由鄧理同志兼任,副主任由牛云芬同志兼任,具體負責全省改革和規范行政審批制度的日常工作。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此項工作,各地市、縣區也要成立由政府主管領導同志牽頭,辦公廳(室)、編制、監察、人事、法制等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領導小組,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確保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工作順利進行?!?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