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陜政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在全省工交企業中開展“管理年”活動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各地區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推動我省企業繼續深化改革,全面加強管理,根據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和九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精神,按照省委九屆三次全會和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的部署,省政府決定于2000年6月至2001年6月在全省工交企業中開展“管理年”活動。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開展“管理年”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改革開放20多年來,我省工交企業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但面對西部大開發和我國即將加入世貿組織的新形勢,企業管理意識、管理手段、管理方法、管理范圍與客觀要求不相適應的矛盾愈益突出地顯現出來。為此,省政府決定在全省企業中開展“管理年”活動,引導企業把工作重點放到深化改革,轉換機制,眼睛向內,全面加強管理上來,切實糾正相當一部分企業存在的管理不嚴、監督不力的問題,以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增強企業競爭能力。

  開展“管理年”活動,是確保實現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目標的需要。今年是實現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目標的最后一年。經過兩年多來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現已取得階段性成效。在改革方面,已有150余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初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兼并破產和債轉股工作穩步推進,分流富余人員和分離辦社會職能取得進展,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在脫困方面,1999年有61戶重點脫困企業扭虧脫困,今年1-4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已整體扭虧,分別實現利潤5.66億元和1.36億元。這些都為企業加強管理創造了良好條件。當前企業改革與脫困的任務仍很繁重,特別是轉換經營機制的工作十分艱巨,企業經濟效益的好轉也僅僅是恢復性的。要鞏固和發展企業改革的成果,進一步解決困擾企業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保持和發展當前企業生產經營的好形勢,必須切實加強管理。

  開展“管理年”活動,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和省上支持企業改革發展各項政策并確保取得成效的需要。近幾年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為推動企業改革和發展,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別是兼并破產政策、債轉股政策、國債技改貼息政策等。要把這些政策落到實處并取得成效,關鍵在于加強管理。實踐證明,如果沒有嚴格、科學的管理,再好的政策,再優越的條件,都難以發揮作用。目前企業改革和發展的大政方針已定,只有眼睛向內,苦練內功,轉機建制,狠抓管理,把已有政策措施用足用好,才是搞好企業最現實的途徑。

  開展“管理年”活動,是適應西部大開發和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新形勢的需要。西部大開發已經啟動,我國將很快加入世貿組織,這既為企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又給企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隨著關稅稅率的逐步降低和一些保護政策的解除,越來越多的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進入西部,市場競爭愈加激烈。企業要在競爭中取勝,就要徹底改變管理粗放甚至管理“滑坡”的傾向,按照市場要求,引入新的管理理念,采取新的管理方法,實現全方位的管理。不僅要實施營銷、開發、生產、財務、人力資源方面的專項管理,還要實施具有全面性和競爭性的戰略管理;不僅要應用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現代管理手段,還要進行管理體制和管理機制的創新。

  二、開展“管理年”活動的內容和目標

  開展“管理年”活動,是我省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所有企業都要積極參加。國有企業特別是大中型企業是開展“管理年”活動的重點,要發揮表率和帶頭作用。加強企業管理,要做的工作很多,從我省實際出發,開展“管理年”活動需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戰略研究,搞好決策管理。長期以來,由于對此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導致有的企業曇花一現,由盛變衰;有的企業多年徘徊,原地踏步;有的企業盲目擴張,陷入困境。企業經營戰略是調整企業組織結構、實現資源優化配置、搞好產品開發和市場營銷工作的基礎。

  要保證企業長期穩定發展,必須加強企業發展戰略的研究,提高決策水平,避免決策失誤。首先,要注重做好制定發展戰略和保證科學決策的基礎性工作,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通過分析和比較本企業與競爭對手的優劣條件,合理確定自己的市場定位。其次,要認真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做到目標明確,重點突出,培養核心能力和防范風險的措施具體得力。再次,要建立健全企業投融資科學決策機制,重大項目必須經過充分論證,實行集體決策。

  (二)加強成本控制,搞好基礎管理。降低成本,節約開支,是企業提高競爭力和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在我省企業這方面的潛力很大。要通過深入開展學邯鋼、實行成本否決,學亞星、實行比價采購活動,更新、夯實基礎管理,推廣、應用精細管理,堵塞“跑、冒、滴、漏”現象和各種不正當的費用支出。除繼續堅持定額管理、目標管理、費用包干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外,還要適應新的形勢,實行全面預算管理,將財務預算、會計核算、成本控制有機結合起來,對企業進行整體計劃和控制,由孤立單項的從企業內部降低費用支出轉向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和資源共享的方式降低費用支出。

  (三)加強財務核算,搞好資金管理。管好、用好資金,千方百計增強資金的流動性與收益性,對保證企業生產經營正常有序進行至關重要。在具體工作中要注意把握四點:一是建立靈敏高效、監控嚴格的財務核算系統,所有企業都要創造條件實行財務集中管理,杜絕資金分散、賬外循環和以各種名目設置“小金庫”的現象,完善企業內部銀行制度,努力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二是嚴格執行會計制度,編好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嚴禁少計少攤成本或亂擠亂進成本,保證各種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可靠。三是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提高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強化其對資金運用的監督控制能力。特別是實行母子公司體制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必須切實加強對全資或控股子公司重大資金運作的監控,必要時可以實行財務人員下派一級的辦法。四是下大力氣催收應收貨款,要在嚴格按合同組織生產、銷售,堅持貨款兩清,防止發生新的拖欠的同時;全面清理已發生的拖欠,通過落實責任,實施獎懲等措施,把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

  (四)實施名牌戰略,搞好質量管理。企業要面向市場,堅持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方針,瞄準世界先進水平,積極采用國際標準,通過加大技改投入,推進技術創新,創出一批享有較高信譽的名優產品。要大力開展對職工的質量意識教育,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質量管理經驗和方法,推行“零缺陷”和可靠性管理,不斷提高質量管理水平;要加強標準化和計量控制工作,嚴禁無標準生產和不按標準生產,重視產品設計,提高技術裝備水平,把好原材料和外協件入廠質量關,建立健全各級質量責任制度;要全面提高職工素質,對一些關鍵和特殊崗位實行持證上崗制度,廣泛開展“崗位練兵”、“崗位達標”等技術培訓活動,有針對性地對職工進行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以及質量管理知識的培訓。

  (五)轉換經營機制,深化企業內部三項制度改革。企業改革的重點是轉換經營機制,必須在改革企業內部人事、勞動、分配三項制度上狠下功夫。改革企業內部人事制度,重點是對管理人員實行競聘上崗,做到能上能下。企業不再具有行政級別,管理人員不再具有“干部”、“工人”身份界限。所有崗位都要通過競聘確定任期目標,對所有上崗人員都要通過考核確定獎懲。同時要改革不能適應市場競爭需要的企業組織體系和管理流程,企業內部管理層次一般不得超過三層,管理人員一般不得超過職工總數的10%。改革企業內部勞動用工制度,重點是全面落實勞動合同制,通過科學測算工作崗位和崗位工作量,推行職工競爭上崗制度,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按照年度考核結果對在崗人員實行末位淘汰。富余人員較多的企業,要下大力氣進行經濟性裁員,實行下崗分流,盡可能地少用或不用短期合同工。改革企業內部分配制度,重點是根據企業效益和管理基礎狀況,采取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如崗位技能工資、效益工資、計件工資、結構工資、記時工資、定額工資或給予股權、期權獎勵等。要適當提高與企業效益和職工實際貢獻掛鉤的活工資比例,做到獎勤罰懶,獎優罰劣。

  通過開展“管理年”活動,力爭實現的總體目標是:企業管理意識增強,向管理要效益的觀念在全體職工中得到確立;企業管理機制健全,與市場要求基本相適應,機構精干,人員到位,渠道通暢;企業管理基礎扎實,從生產到經營,從激勵到約束,從技術到管理都有具體明確的標準,組織、指揮、監督、決策等各環節有機融為一體,做到制度化、規范化;企業管理方法創新,適應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發展,逐步引入“虛擬企業”、網上經營等新的方式,加快與國際管理慣例接軌的步伐。具體目標是:全面實現國有企業三年改革與脫困,在200戶大中型企業中建立起產權清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整體盈利,70戶重點脫困企業扭虧脫困,國有企業虧損面降低到30%以下。

  三、開展“管理年”活動的方式方法和組織領導

  開展“管理年”活動,必須精心組織,認真實施。

  (一)制定方案,分步推進。各企業都要從實際出發,把“管理年”活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包括時間進度安排、階段工作重點、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要達到的主要目標及采取的工作措施。全省的“管理年”活動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今年6月底開始到7月底結束,主要是對廣大職工宣傳動員,提高認識,同時在調查掌握本企業管理現狀的基礎上,找出薄弱環節,有針對性地制訂開展“管理年”活動、加強企業管理的工作措施;第二階段從今年8月初開始到年底結束,主要是組織實施,緊密圍繞開展“管理年”活動的重要內容,層層分解指標,逐級落實任務,對存在的問題不回避、不掩蓋,敢于碰硬,防止走過場;第三階段從明年初開始到6月底結束,主要是搞好總結,尋找差距,揭擺問題。在此基礎上,制定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管理的措施,把企業管理工作不斷推向深入。

  (二)突出重點,注重效果。開展“管理年”活動必須從實際出發,針對不同企業采取不同的對策。對基礎差、問題多、虧損嚴重的企業,要下大力氣進行整頓,包括對領導班子的整頓、生產和銷售秩序的整頓、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的整頓等,通過整頓切實改變部分企業“機制呆板、產品落后、管理粗放、效益低下”的狀況。對有產品、有市場、領導班子較好,但生產經營不夠正常、經濟效益不夠理想的企業,要突出抓好基礎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強化財務成本核算,搞好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切實轉換經營機制。對管理基礎好、領導班子強、生產經營正常、經濟效益好的企業,要努力實現管理創新,進一步確立市場意識、競爭意識、外向型意識和以改革促管理的意識,利用企業內部網絡,把各項管理職能和相應的管理方法、技術手段貫穿起來,形成新型的管理運行機制。

  (三)加強考核,明確獎懲。省政府對各地市和省政府各部門開展“管理年”活動的情況進行考核,各地市和省政府各部門對所屬企業開展“管理年”活動的情況進行考核,各企業也要對所屬子公司、分公司、車間、班組進行考核,形成一級抓一級、逐級抓落實的局面。衡量和檢驗企業開展“管理年”活動效果的標準,主要看是否推進了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企業能否面向市場尋求發展;是否堅持了以效益為中心,推進了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是否促進了技術進步,推動了企業內部管理,實現了產品成本降低和質量改善;是否促進了企業整體素質和市場競爭力的提高,企業活力和發展后勁有了明顯增強。在加強考核的基礎上,要大張旗鼓地表彰先進,鞭策落后。“管理年”活動結束后,在總結工作的基礎上,省政府將命名10戶“管理示范企業”、20戶“管理先進企業”、30名管理先進廠長(經理),并給予獎勵。同時對開展“管理年”活動態度不積極、措施不得力、效果不明顯的企業和企業領導人,給予通報批評。

  為保證全省“管理年”活動的順利開展,省政府將成立“管理年”活動領導小組,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任成員,在省經貿委設立辦公室。各地市和省政府各有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并由主要領導同志掛帥,抽調專人組織實施。企業是開展“管理年”活動的主體,更要集中力量,抓好落實。省內各新聞媒體要適時宣傳報道這一活動的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典型,總結經驗,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引導“管理年”活動深入開展。
  世紀之交,企業經營管理面臨嚴峻挑戰。省政府號召全省企業迅速行動起來,緊緊依靠廣大干部職工,以飽滿的熱情、充足的干勁、切實的措施,積極投身到“管理年”活動中去,鍥而不舍,開拓進取,努力實現管理創新,使企業以嶄新的面貌跨入二十一世紀?!铩?/p>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