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陜政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陜西省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各地區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陜西?。玻埃埃澳陣窠洕蜕鐣l展計劃》,已經省九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依照執行。

                陜西省2000年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計劃

  一、1999年計劃執行情況

  1999年,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各項宏觀調控目標基本得到實現,國民經濟持續較快增長,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完成1487.6億元,比上年增長8.4%。經濟結構在發展中得到調整,經濟運行質量有所提高,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繁榮。

  農業克服冬春連續干旱和價格持續偏低的困難,獲得較好收成,結構有所改善。糧食總產量1081.5萬噸,減產17%;水果總產量達到500萬噸,增長16%;畜牧業保持一定增長;蔬菜、水產品、肉類、蛋類和奶類持續增長;鄉鎮企業實現增加值465億元,增長15.7%。

  工業在改革和調整中穩定增長,增速持續回升,效益有所提高。對100多戶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了公司制改造;80%以上的國有小企業完成改制,非公有經濟占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為25%,比上年提高7個百分點。全省工業結構調整加快,新的經濟增長點加速形成,電子、醫藥、石化、黃金、建材等行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全省工業增加值完成486.2億元,比上年增長9.5%。

  第三產業持續快速增長,旅游業打破多年徘徊局面,開始步入發展的快車道。全年第三產業增長10.6%,占GDP的比重提高到39.1%;全年接待境外游客63萬人次,旅游外匯收入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接待國內游客2600萬人次,旅游收入88億元,增長18.9%。信息、咨詢、廣告等新興產業蓬勃興起,商貿、餐飲、娛樂等傳統產業穩定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保持較快增長,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基礎設施繼續得到加強。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30億元,增長15.6%,比全國平均增幅高6.3個百分點。投資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增加了高新技術產業、生態環境治理和高教擴招設施的投資。在投資的帶動和促進下,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加快,一批重大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在建項目進展順利;榆靖沙漠高速公路、咸陽機場擴建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

  居民消費趨于活躍,外貿出口逐步好轉,城鄉人民生活得到新的改善。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7億元,比上年增長7.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3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54元,77萬貧困人口基本解決溫飽問題。下半年以來,出口形勢明顯好轉,全年外貿出口總額11.77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科技產業化步伐加快,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有100多項高科技產品進入產業化階段,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建設加快,實現技工貿總收入300億元,比去年增長20%。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勢頭強勁,技工貿總收入已突破200億元。普通高校擴大招生2.37萬人,又有7個縣實現了“普九”目標。成功地舉辦了全國第四屆城市運動會。“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開始實施,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87%和88%。計劃生育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人口自然增長率6.13‰。

  當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問題,一是通貨緊縮的勢頭尚未得到有效遏制,商品零售價格已經連續24個月負增長,加重了生產經營者的困難,影響了非政府投資者的信心。二是企業開發和創新能力較弱,競爭實力不強,缺乏在檔次和規模上具有明顯優勢的拳頭產品,相當部分的國有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壓力增大。三是農民收入增長比較緩慢,連續三年沒有實現增加200元的計劃目標,制約了農村市場的啟動和農民生產積極性的發揮。

  二、2000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宏觀調控目標和總體要求

  今年我們要牢牢把握“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這個大局,以西部大開發為主線,繼續貫徹實施省委省政府加快發展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充分發揮全省人民渴求發展的積極性,掀起一個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高潮。

  今年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

  ——國內生產總值1650億元,比上年增長9%;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0億元,比上年增長15.9%;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00億元,比上年增長8%;

  ——地方財政收入112億元,比上年增長10%;

  ——商品零售價格和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與上年保持大體持平;

  ——進出口總額2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其中出口12億美元,增長2%;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5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200元;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

  ——人口自然增長率不超過7.5‰。

  在今年的經濟工作中要突出三個著力點:

  一是立足擴大內需,努力加大投資和消費的雙重拉動,促進經濟快速發展。針對社會需求不足這一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主要矛盾,多方采取有效措施,爭取國家更多的資金支持,鼓勵社會力量更多地增加投入,更多地吸納外資和東部資金,確保實現730億元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改善消費政策環境,引導和擴大城鄉居民消費。

  二是依靠科技進步,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構筑我省的特色經濟。在加快發展的同時,依靠科技進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旅游、果業、軍工等優勢產業。通過結構優化與產業升級,擺脫較低技術與產業層面上的需求約束,在更高的結構水平上開拓新的發展空間。

  三是搞好國企改革,推動開放帶動戰略的實施。針對我省企業主體活力不強、投資環境不理想的突出問題,堅持走以改革促開放,以開放促開發,以開發促發展的道路。今年務必采取堅決有力的措施,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切實增強企業作為西部開發行為主體的活力,切實改善省外資金來我省參與西部大開發的投資環境。

  三、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努力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加快重點項目建設,全面啟動西部大開發戰略。全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計劃為730億元,增幅為15.9%。集中力量加快一批骨干工程建設,安排基本建設重點項目125個。投資的主要方向和重點項目是:加快交通網絡的構建。繼續以“兩縱五橫四個樞紐”為重點,抓好陽安鐵路擴能改造等一批重點鐵路的建設;以西安為中心樞紐,建設向各地市呈輻射狀分布的“米”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配合完善省內干線,全年公路建設計劃投資70億元以上,新增公路里程1000公里。加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窘ǔ蓶|雷抽黃續建工程、渭洛河下游治理等項目,加快黑河金盆水利樞紐、關中灌區改造等項目進度,開工新建安康黃石灘水庫、榆林李家梁水庫等項目。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以供排水、道路、大氣污染和水污染治理為重點,計劃投資30億元,基本建成13個城市供水工程,以及集中供熱、供氣等城市基礎設施工程。建設一批基礎產業和高科技產業項目,搞好科教文衛和旅游基礎設施建設?;窘ǔ蓪氹u二電廠、石泉電站擴機等項目。加快建設城鄉電網改造、亨通光華制藥、西部國家植物化學中心和重組蛋白藥物生產線等一批基礎產業和高科技產業項目;以高?!埃玻保惫こ獭苯ㄔO為中心,加強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以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旅游公路的建設和重要文物景點的開發,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繼續加大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抓緊69個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引入市場競爭機制,動員和吸收社會中介機構積極參與,擴大項目儲備。依法加強項目全過程管理,規范資金使用,確保工程質量。

 ?。ǘ┘訌娹r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增加農民收入。糧食要優化品種,提高單產,計劃產量為1200萬噸。進一步擴大優質專用小麥和專用玉米播種面積,抓好陜南“優稻擴油”工程。面向市場發展優質產品,重點抓好已初步形成規模的果業、畜牧、蔬菜、林特等優勢產業和拳頭產品,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大力發展以秦川牛為重點的畜牧業,調整品種結構,扶持發展10個畜牧大縣。以實施山川秀美工程為契機,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抓好42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有計劃、有步驟退耕還林(草)、植樹種草,全年計劃完成退耕還林300萬畝,造林合格面積600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000平方公里。水利建設要堅持水源建設與節水灌溉并重,努力完成旱作農業示范基地、18個節水灌溉示范縣等工程;加緊渭河中游防洪、石砭峪和部分水庫除險加固等一批水利工程建設。抓緊實施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年內完成投資40億元。大力推廣農用科技,實施科教興農。加強生態農業、旱作農業、節水灌溉、設施農業、疫病防治等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依托,形成我省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基本實現“五七”扶貧攻堅任務,堅決完成50萬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加快小城鎮建設,調整農村經濟布局和產業結構。繼續集中力量抓好83個縣城和100個小城鎮的建設。結合鄉鎮企業結構調整,促使現有鄉鎮企業進入城鎮集中連片發展,形成規模,提升檔次。加強小城鎮市場體系的建設,重點扶持一批產地批發市場的建設,發展各具特色的小城鎮經濟。

 ?。ㄈ┐罅Πl展高科技產業,積極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經濟結構優化升級。實現工業增加值增長11%、效益綜合指數提高5個百分點的目標。運用現代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按照淘汰一批、放開一批、改造提高一批的原則,著重抓好煤炭、冶金、石化三個行業的總量控制,在堅決關閉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關閉的小企業和在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的基礎上,實施40項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年內力爭完成15項。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在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新型能源、航空航天、環境保護等高新技術領域,重點組織實施好綠色印刷出版系統、開米無磷洗滌劑等20個重大科技產業化項目;集中力量培育10個銷售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科技企業集團,促進產學研結合,支持民營高科技企業的迅速成長;以西安、楊凌、寶雞三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區為龍頭,加快關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的建設,力爭今年技工貿總收入達到380億元。依托重大建設項目壯大優勢產業。重點抓好高壓輸變電設備、航空零部件轉包生產、斯貝航空發動機國產化、蔭罩帶鋼生產線、玉華高檔衛生潔具、亨通光華泰樂菌素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的實施。同時,做好神木10萬噸電解鋁、支線飛機、陜汽總廠5000輛大客車底盤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依靠改革改組增強龍頭企業實力,年內完成70戶國有大中型企業規范的公司制改革,基本完成4個行業性集團的組建工作;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高科技產業和優勢產業領域。

 ?。ㄋ模┡U大對外貿易,加大利用外資力度,發展對外經濟合作。進一步調整出口商品結構,鞏固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潛在市場,用足用好出口優惠政策,重點支持36家骨干企業,突出抓好大宗產品和名優產品的出口,力爭全年外貿出口總額完成12億美元,增長2%。更加積極有效地利用外資,努力使我省的利用外資工作在金融、旅游、電信、商貿及中介服務等領域取得實質性突破,全省計劃利用外資4.88億美元,增長23.2%。進一步發展對外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積極為具備條件的企業申報對外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經營權;努力爭取承包建設對外援助項目,以帶動技術、設備、勞務出口。

  (五)加快旅游產業發展,促進第三產業興起。加快精品旅游線路的開發和完善,盡快形成覆蓋面大的環行旅游線路,提高綜合接待能力。以秦文化旅游區和漢陽陵為重點,抓好一批品位高、特色鮮明、吸引力強的景區、景點建設。積極發展關中、陜南生態旅游以及陜北黃土風情和圣地旅游。全年力爭接待境外游客70萬人次,創匯2.8億美元;接待國內游客2700萬人次,國內旅游收入100億元。大力發展金融、保險、商業、房地產、社區服務等第三產業。開工建設1000萬平方米住宅。創造條件爭取國內外商業銀行在西安設立分支機構。加快通信發展,完成郵電業務總量50億元,增長4.2%。全省第三產業計劃增長9%。

  (六)積極發展教育、文化等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推動社會全面進步。進一步貫徹“科教興陜”的戰略方針,提高勞動者整體素質和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縣力爭再完成8個,人口覆蓋率達到85%。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辦學。全省地方普通高校計劃招生4.55萬人,比去年增加7200人。實施向貧困地區“雪中送炭”工程,加大對農村基層社會事業設施的投資。積極推進衛生體制改革,實現以縣為單位初級衛生保健合格率80%左右的目標。繼續推進“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力爭全省廣播和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00%。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有重點地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積極推進體育產業的發展。繼續加強以失業、養老和醫療為重點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認真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推進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堅持不懈地抓好計劃生育工作。切實加強水、土地、礦產、生物等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全年農用地轉用控制在10.32萬畝以內。著力改善城市環境質量,啟動實施渭河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快環保產業發展。

  (七)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明確發展思路,抓緊編制我省“十五”計劃及西部大開發的總體規劃。今年中央和省委將要提出編制“十五”規劃的《建議》,各地市要進一步開展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廣泛吸納各方面提出的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科學選擇發展目標、重點和重大舉措,編制好全省規劃綱要、重點專項規劃、行業規劃和地市規劃。在國家“十五”規劃基本思路的初步設想中,西部大開發已作為21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一條重要方針,要求西部各?。▍^、市)把西部大開發的規劃作為“十五”規劃的重點專項規劃,按照準備、起草、銜接和審批四個階段,抓緊編制工作。

  附:《陜西省2000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主要指標》(略)★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