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陜政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陜西省貫徹《質量振興綱要》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各地區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陜西省貫徹〈質量振興綱要〉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貫徹《質量振興綱要》實施方案

  
  為了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質量振興綱要》,加強全省質量工作,提高質量總體水平,加快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促進全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現結合我省質量工作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市場第一、用戶第一、質量第一的方針,依靠科學管理和科技進步抓質量,嚴格執法監督,規范市場秩序;堅持質量工作與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企業改制、改組、改造相結合,堅持名牌戰略與產業化相結合,堅持名牌戰略與大公司,大集團戰略相結合,堅持走質量效益為核心的企業發展道路,增強競爭能力,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會不斷發展的需要,為實現經濟強省的目標而努力奮斗。
  二、總體目標
  到2000年,我省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平均水平,主要產業和一批大型企業集團的整體素質、質量管理水平達到國際九十年代初中期水平,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能力。到2010年,我省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主要產業和重點企業集團接近國際水平。農業、電子、機械、能源、化工、醫藥、食品等主要產業的整體素質能夠基本適應國際經濟競爭的需要。一、二、三產業質量的運行機制與國際接軌。
 ?。ㄒ唬┌l展名牌產品。到2000年,形成200個高技術、高質量、規模大、信譽好、在國內市場有競爭優勢的陜西名牌產品群體;以骨干企業為核心、名牌產品為龍頭、資產一體化為紐帶,形成一批年銷售額10億元以上的企業和企業集團,創出陜西的“大名牌”。到2010年,一批企業的生產規模顯著擴大,經濟效益顯著提高,實現跨國生產經營;一批產品的技術質量、營銷服務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實力的名牌產品。
 ?。ǘ┨岣弋a品質量、工程質量和服務質量水平。到2000年,主要工業產品全部實現按標準組織生產,其中75%以上按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重點產業的產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以上,出口產品商檢批次合格率達到99%以上。開發“三高一低”(高技術、高附加值、高市場占有率、低消耗)的新產品3000個,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0%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優等品率提高到25%左右。到2010年,主要工業產品有85%以上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重點產業的產品國家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5%以上,新產品產值率達到25%以上。
  (三)提高企業質量管理水平。到2000年,國際通行的GB/T19000-ISO9000族標準在全省工業、服務、工程建設、農業加工企業廣泛推廣,主要產業的骨干企業、大中型企業和出口生產企業80%按ISO9000族標準建立質量體系并有效運行。企業質量管理總體水平在全國處于先進地位。到2010年,企業質量管理運行機制基本上與國際接軌,主要產業重點企業的質量管理水平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三、主要產業目標
   (一)農業農業經濟發展應逐漸實現由數量效益向質量效益的轉變,提高農業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以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為龍頭,不斷開發培育和推廣優良農作物新品種;大力發展果業,建立全省果業良種基地,培育優良樹種,建立果品質量標準、樹立陜西果業品牌,成為我省出口創匯的重要產業。到2000年,我省蘋果、梨、獼猴桃、紅棗等主要果品都要嚴格執行國家和省上發布的栽培技術標準(規程),同時用新優品種逐步取代老劣品種,使全省優質果率達到50%,到2010年達到70%以上。出售的優等以上果品中,經過商品化處理的果品,2000年達到30%,2010年達到90%以上。包裝材料符合國家標準,出口果品包裝達到國際標準。蘋果濃縮汁等果品加工品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其質量符合國際標準的比例,2000年達到60%,2010年達到90%以上。
  (二)電子信息產業到2000年,電子信息產業的整體素質有明顯提高,在質量上初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能力的產業,在某些領域形成一批質量優、服務好、品牌信譽高,能夠參與國際競爭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重點企業質量管理水平、質量保證體系、能力建設、隊伍素質以及行業質量監督能力等基本與國際接軌。產品質量等級品率達到90%(其中優等品達到30%),質量穩定提高率達到92%,質量損失率在原有基礎上降低1/3,有75%以上產品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重點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達到90%,出口產品出廠合格率達到100%,重點產品創若干名牌產品。到2010年,產品質量等級率達到95%(其中優等品達到40%),質量穩定提高率達到95%,質量損失率在原有基礎上再降低1/3,有85%以上產品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重點產品監督抽查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形成一批知名度高,有較強國際競爭能力的名牌產品。1、消費類產品。到2000年,主要產品性能、功能、安全性、干擾特性、環境適應性達到國際90年代中后期的水平,開箱合格率達到99%,可靠性彩電達到15000小時,數字音像產品達到10000小時?;A類產品阻容原件質量水平達到發達國家90年代中期水平,可靠性提高0.5個數量級,到2010年可靠性在現在基礎上再提高一個數量級。2、投資類產品。到2000年,通訊產品安全性、干擾特性達到國家和行業標準,可靠性提高0.6~1倍;2010年安全性、電磁兼容性達到國際標準,可靠性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1.5倍。計算機及信息類設備產品,硬件產品性能、功能跟上國際水平,電磁兼容性基本達到國家和行業標準,可靠性提高0.5~1倍,軟件產品跟上國際水平,中文信息處理軟件保持國際領先水平。2010年安全性、電磁兼容性達國際標準,可靠性在現有基礎上提高1~1.5倍,軟件產品與國際水平相當;電子測量儀器,重點產品安全性、干擾特性、可靠性達國家和行業標準,2010年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3、通訊設備。到2000年,程控交換機、語音BP機達到國際90年代中、后期水平。到2010年達到同期世界先進水平。
  (三)機械產業到2000年,主導產品50%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產品質量可靠性和整機壽命明顯提高,數控機床的性能和可靠性接近或達到國際90年代初水平;工程機械、高壓輸變電設備、重型汽車和大客車技術水平在國內領先;主要零部件和基礎元器件達到國際80年代末90年代初水平;大型成套機電設備帶負荷試車一次成功率達到90%。到2010年,主導產品技術水平有70%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重型汽車、大型客車、微型汽車的可靠性、安全性、尾氣排放等技術指標達到發達國家平均水平,數控機床的性能和可靠性指標達到國際90年代末期水平,工程機械、高壓輸變電設備達到國際90年代末水平。
 ?。ㄋ模┦突ぎa業到2000年,80%以上主要石化產品達到國際90年代初水平,精細化工產品比重有較大提高,車用汽油實現無鉛化,化肥氮磷比例提高至1∶0.37,高濃度優質肥比例達到65%。重點石化企業推行和實施GB/T19000-ISO9000系列標準,并通過體系認證。到2010年,主要石化產品質量達到21世紀初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精細化工、有機化工、基本化工原料等在石油天然氣化工的帶動下有長足發展。
  (五)醫藥產業新建藥品生產企業必須達到GMP標準要求方可組織生產;新建的醫藥商業企業,必須達到GSP標準要求方可經營;醫療器械產品必須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藥用包裝材料及輔料嚴格執行許可制度,其中85%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到2000年,注射液、無菌原料、滴眼劑、名牌藥品等藥品生產企業和藥品出口骨干企業必須完成GMP改造并符合要求進行認證;在大型、部分中型商業企業和大型零售企業,必須通過GSP達標。到2010年,絕大多數藥品生產企業符合GMP要求并達到認證;所有醫藥商業企業必須達到GSP要求并與國際標準接軌。
 ?。┙ú漠a業到2000年,建材主導產品全部達到國家標準要求,有50%以上的產品按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產品一等品率由30%提高到50%,優等品率由10%提高到20%。到2010年,有80%以上的產品按照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一等品率達到60%,優等品率達到30%。
 ?。ㄆ撸┮苯甬a業到2000年,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生產的鋼材比例達到85%,達到工業發達國家同類產品實物質量水平的鋼材占總產量的1/3。到2010年,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生產的鋼材比例達到95%以上,為汽車、船舶、航天、電子等產業和大型建筑工程所需鋼材產品達到工業發達國家實物質量水平。
 ?。ò耍┯猩饘佼a業到2000年,鉬產品(鉬精礦、鉬鐵、鉬酸銨、氧化鉬)按國家標準或國際先進標準生產,產品質量達到國際90年代先進水平;鈦材產品(管、棒、板)基本采用國際標準生產,85%以上達到國際90年代初的水平;鋁、鉛、鋅等有色金屬產品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到2010年,逐步做好采標工作,鉬系列產品90%以上按國際先進標準生產,鈦系列產品采用國際標準達到90%以上,以上兩類產品的外銷率達到70%以上。
  (九)紡織產業到2000年,主要紡織品、重點紡織器材60%以上、主要服裝50%以上按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其中主導產品“兩紗”,“兩坯”的優等品率達到30%以上。到2010年,主要紡織品、重點紡織器材80%以上、主要服裝70%以上按國際標準組織生產。
  (十)煙草產業到2000年,全省卷煙產品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全國行業的中上水平,名優煙產量比重由60%提高到80%,優等品率由8%提高到15%,卷煙產品焦油達到15毫克/支以下,部分牌號降到10毫克/支,達到低焦油水平。上等煙葉比例達到40%以上,煙葉等級合格率達到80%以上,煙葉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煙葉工藝利用率達到92%以上。濾咀煙單箱耗煙葉達到40KG以下。主要卷煙材料(咀棒)的產品質量達到同類產品的全國平均水平。到2010年,全省卷煙產品質量總體水平達到全國行業的先進水平,名優煙產量比重達到90%。
 ?。ㄊ唬┦称樊a業到2000年,全省建成10個食品企業集團,20個食品工業產值過億元縣,建成38個重點食品項目,重點抓好糧食、果品、乳品的深加工,逐步實現食品工業規模化生產和集約化經營,爭取把我省建成食品工業大省。所有食品生產必須嚴格執行國家、地方或企業的質量、衛生標準,確保全省食品總體質量水平達到90年代國內先進水平,名特優新食品質量達到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到2010年,全省食品工業總產值達到400億元,利稅達到65億元,出口創匯3.5億美元,并不斷擴大農業資源的深加工,使食品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的比例由目前的14%提高到50%,一半食品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國內同行業90年代水平,重點骨干企業達到國內同行業同期先進水平。重點抓好果品加工(轉化鮮果150萬噸)、乳品加工、方便食品加工、果酒加工和保健食品加工,形成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具有陜西特色的名牌食品。
  (十二)商品流通產業
 ?。薄⑸唐方洜I和飲食服務企業。到2000年,全面推行GB/T19004.2服務質量國家標準,初步實現服務質量的制度化、程序化、標準化。大中型企業基本杜絕假冒偽劣現象,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合格率穩定達到80%以上,3-5個企業獲得服務質量體系認證證書。到2010年,大中型企業服務質量基本達到國際標準,所有國有流通企業和大中型非國有企業杜絕假冒偽劣現象。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0%以上,形成優質服務和優秀管理企業群體。
  2、商辦工業的主要產品(食品、副食品等)。到2000年,其質量、安全和衛生指標全部達到國家強制性標準,3-5個品種獲得省以上名牌產品稱號,在國家和省上組織的監督抽查中,主要產品質量合格率穩定在85%以上。到2010年,主要產品的質量、安全和衛生指標達到國際標準,并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名牌產品,在國家和省上組織的監督抽查中,主要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5%以上。
 ?。ㄊ┕こ藤|量到2000年,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必須達到國家標準或規范要求,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綜合試車或驗收一次合格,確保連續生產或正常使用,其他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0%,其中優良率達到35%以上,創出一批國家級的示范、標志性工程。到2010年,大中型工程建設項目以外的其它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達到96%,其中優良率達到40%以上。力爭創出國際知名的標志工程。
 ?。ㄊ模┓招袠I鐵路、交通、民航、郵電、通信、商業(餐飲、商店)、貿易、旅游、醫院、金融、保險、法律、設計、行政管理、中介服務等服務行業,都要按照ISO9004-2“質量管理和質量體系要素”的要求,制定質量方針、目標,搞好管理評審和質量培訓,編制質量手冊,認真實施質量獎懲。質量技術監督部門要與以上行業主管部門配合,制定各行業規范化服務標準。所有服務企業在2002年以前全面貫徹規范的ISO9004-2行業標準,特別要抓好服務項目的設計開發、服務過程的質量控制(標準化、規范化、程序化)、服務業績的分析和改進。到2010年,在不斷改善硬件設施的基礎上,逐漸與國際服務行業質量管理標準接軌。
  (十五)旅游行業到2000年,大、中型旅游企業全面推廣ISO9000族標準的質量認證工作,實現旅游企業管理的標準化、規范化;全省旅游行業全面實行質量管理國家標準,在服務質量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到2010年,全省旅游行業服務質量達到國際水平。旅游飯店、旅行社中要有一批企業成為國內知名企業。
  四、抓住關鍵環節,努力實現我省質量振興目標
  質量振興不僅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更關系到全省經濟能否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關系到跨世紀宏偉目標能否實現。全省上下都要積極行動起來,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圓滿完成質量振興的各項任務。
 ?。ㄒ唬﹫猿植恍傅貙嵤┟茟鹇裕鰪姰a品的競爭能力。大力發展名牌產品,是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重要舉措,對優化工業經濟結構,提高國民經濟整體素質和效益,帶動地區和行業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要加大實施名牌戰略的工作力度,擇優扶強,集中力量,培植和發展技術含量高、產品質量好、市場占有率大、品牌信譽好的陜西名牌產品;把名牌戰略工程與企業改組改制、技術創新、技改雙加、“1851”科技興陜等工程結合起來,共同推進;以名牌產品為龍頭,以資產為紐帶組建規模大、技術水平高的重點企業集團,使產品名牌覆蓋集團內企業和各項產品。要指導幫助重點企業集團貫徹GB/T19000-ISO9000族標準,建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加快核心企業和主要配套協作企業體系認證的步伐;重點扶持一批產品改進設計、制造、檢測設備,瞄準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進行質量攻關,采用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產和開發新產品;組織名牌產品的理論研討,強化企業商標管理和品牌宣傳,通過從技術質量、生產規模等方面的重點引導扶持,促進名牌產品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名牌效應,大力開拓市場,以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塑造優秀的企業形象,樹立良好的市場信譽,增強陜西名牌產品的競爭力。
 ?。ǘ┩怀鲎ズ弥攸c行業、重點產品的質量。當前,原材料類、基礎元器件類產品質量差是制約整體質量提高的突出因素,整機裝備類和消費品類產品質量對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有著重大影響。要圍繞以上重點產品,加強對質量狀況的分析,推廣使用以質量等級品率、損失率為主的新質量指標考核體系,建立和完善覆蓋地方、行業及大中型企業和企業集團的質量指標統計網絡;對產品質量的薄弱環節和影響質量提高的關鍵問題,組織質量攻關和改進;加強對重點產品的監督抽查并組織跟蹤監督,發現問題,及時組織整改。要加強重點產品的生產許可證管理,加大監督力度,對不符合基本條件的堅決關停并轉,對無證生產的依法查處;同時,加強對鄉鎮企業產品質量工作的指導,抓好300個重點鄉鎮企業的質量工作。
  (三)增強全民質量意識,提高勞動者素質。
 ?。?、加強質量法制教育,增強質量意識和質量法制觀念,用法制規范企業的質量行為。繼續開展對《產品質量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質量振興綱要》、《陜西省產品質量監督管理條例》以及《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等法律法規的普及宣傳,繼續開展“質量月”、“質量萬里行”、“3.15保護消費者權益日”等活動。使廣大生產企業、銷售企業明確自己應承擔的質量責任和義務,做到依法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廣大用戶和消費者要運用質量法律、法規,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把提高勞動者素質作為提高質量的重要環節。在全省有條件的大專院校開設質量管理課程,培養從事質量工作的專門人才,建立和完善各級質量培訓機構,對決策層、管理層和操作層實施不同層次的質量教育與培訓。決策層要牢固樹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觀念、用戶是上帝的觀念、質量第一是企業最重要、最成功的經營戰略的觀念,明確“全面質量管理”是企業質量管理的基本理論和方法、ISO9000系列標準是對企業質量管理的基本要求、各類產品的國家標準是對各類產品質量和性能的基本要求,發動廣大職工積極參與群眾性的質量改進活動,不斷提高和改進產品(工程、服務)質量。中層管理干部,應熟練掌握和運用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和各種數理統計方法,掌握GB/T19000-ISO9000《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準的內容。操作人員應熟練掌握本崗位的專業技能,明確本崗位的質量職責;能運用數理統計工具解決工作中出現的質量問題。企業要結合本單位實際,編制切合實際的質量管理教材,對干部職工進行48學時以上,對新工進行96學時以上的專業技術和質量教育。需要進行資格確認的人員,必須經考核合格后,持證上崗。對果農要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到2010年,爭取每戶至少有一人接受果業技術專業培訓。
  (四)抓好全面質量管理,加強企業基礎工作。質量管理是企業管理的中心環節,標準、計量工作是企業的技術基礎,而基礎管理工作是制約質量水平的關鍵。所有企業必須認真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穩定和充實質量工作隊伍,建立健全質量管理規章制度和質量管理機構。質量管理部門要負責綜合協調、監督檢查企業各部門質量職能的落實情況,明確質量責任制。企業要加大技術進步力度,條件成熟的大中型企業都要建立技術中心,積極組織對產品質量薄弱環節的科技攻關,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加快新產品開發和科研成果轉化,提高產品技術性能和檔次。動員全體職工圍繞提高質量、加強管理、降廢減損、開拓市場、增加效益等工作開展群眾性的質量管理活動。積極開展崗位練兵、技術革新、信得過班組、合理化建議等活動。企業要積極開展ISO9000系列標準的宣傳貫徹、咨詢、認證工作,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適應市場競爭、不斷滿足用戶(消費者)需求的、以全面質量管理為指導思想的質量管理機制,為建立現代科學管理制度打下堅實基礎。
  (五)加強法制建設,完善社會監督機制。
 ?。薄⒔⒔∪|量執法監督機制。把質量執法、監督工作納入經濟發展規劃,加強質量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水平,強化質量監督,促使質量監督為振興全省質量工作服務。加大市場商品質量監督力度,對有關人身健康安全的產品、影響我省國計民生的產品、群眾反映質量問題較多的產品和農用生產資料要重點抽查;加強對重點建設項目和城鄉住房的質量監督;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侵犯專利權和商標權的行為;加強生產許可證管理,加大對無生產許可證產品的查處力度;加強監督抽查的后處理工作,對經國家、省上監督抽查不合格的企業及產品,要通報批評,限期整改,質量問題嚴重的要予以“曝光”;對整改后經復查產品仍不合格的企業廠長(經理),按照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報經有關部門批準免除其職務。
 ?。?、建立健全商品市場的質量規范。商品市場應當建立質量監管機構,制定處理商品質量問題的規范化程序,逐步形成完善的質量監督體系。進入市場流通的商品必須具備規范化的質量標識。商業企業要提高服務質量,切實加強對商品進貨渠道的管理和商品質量的管理監督,依法履行商品質量責任。出售商品出現問題的要按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部分商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的要求給予退貨、更換,并可依法向有關責任方追償。工商行政管理和技術監督、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集貿市場的質量管理和監督,確保大中型集貿市場的商品質量、商標標簽和商品計量符合規范化要求。
  3、健全工程項目質量管理制度。工程項目建設中實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在大中型建設項目和國家重點工程中推行建設全過程的監理制度;對重點建設項目中的成套設備,在項目法人負責制的基礎上,建立設備監理制度。
 ?。础⒁婪▏绤枒吞幧a和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違法行為,嚴厲制裁包庇、縱容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有關責任者。加強社會輿論監督,縣以上有關行政執法部門、行業主管部門都要向社會公布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打假治劣方面的投訴舉報電話和站點。有關部門和社團組織要認真做好質量投訴、舉報、仲裁檢驗工作,按照法律法規規定,認真受理質量投訴,調解質量糾紛,查處舉報案件,維護用戶、消費者和企業的合法權益。
 ?。怠⒎e極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加強質量管理、質量檢驗、質量監督和計量測試等中介組織建設,積極開展公證檢驗測試、市場商品檢驗、保險商品風險評估以及采購驗收檢驗與工程和設備監理工作。健全完善產品質量認證、質量體系認證,推行產品標識和質量保險制度,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提供有效服務。咨詢服務機構要積極向社會開展質量政策、管理、評審、認證、法規以及標準、計量、信息等規范化的咨詢服務。發揮各類社會團體對質量的社會監督作用和商會、行業協會等行業組織的自律作用,積極開展社會性的質量宣傳、教育和技術咨詢等項服務。各級政府要加強對中介組織的管理,規范其行為。中介組織要依法通過資格認定,依據市場規則,建立自律性的運行機制,依法承擔相應責任。
  (六)建立質量獎勵制度。各級政府、各級經濟綜合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依法行政,加強對質量工作的領導,抓好《質量振興綱要》的貫徹落實,把提高質量、發展品種及國家規定考核的質量指標,作為考核企業的一項重要內容,實行質量責任目標管理,促使企業重視質量,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對成績突出的要予以獎勵。各級干部管理部門特別是企業主管部門,要對企業廠長(經理)貫徹《質量振興綱要》和爭創名牌工作的業績進行定期考核,并將考核結果做為提升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建立獎勵制度,撥出一定的資金,對質量管理先進企業和個人進行獎勵。對獲得國家和省級質量管理獎、國家和省級名牌產品和優質工程的企業廠長(經理)和有重大貢獻的人員,質量管理先進工作者、質量標兵等有重大貢獻的人員,獲獎當年企業可按國家和我省有關規定給予重獎。對獲得國家、省優秀QC小組稱號的小組,按照國務院《合理化建議和技術改進獎勵條例》等有關規定予以表彰、獎勵。
 ?。ㄆ撸┙股鐣弦磺胁徽數馁|量評比活動。根據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產品質量評比評獎活動的通知》規定,一切質量評比評獎均需經省名牌戰略指導委員會批準。未經省名牌戰略指導委員會批準,任何行政主管部門、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新聞媒介均不得組織任何名目的質量評比、評獎活動。
  五、加強領導,搞好組織協調
  盡快提高質量總體水平,是關系到實現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關鍵問題。各級政府和廣大企業必須樹立以質量求生存,靠質量求發展的觀念,把質量振興擺到經濟工作的重要位置,要在認真學習領會《質量振興綱要》精神的基礎上,結合本《實施方案》和本地區、本系統質量工作實際,制定貫徹《質量振興綱要》、爭創名牌的三年滾動計劃;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要及時協調解決,切實搞好全省質量振興工作?!顿|量振興綱要》的實施,是一項系統工程,是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動員和組織全省各方面的力量積極投入質量振興事業,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時代緊迫感,共同努力,扎實工作,為實現《質量振興綱要》和本《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為提高我省質量總體水平努力奮斗。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