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陜政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任務分解表的通知》(國辦函〔2014)121號)精神,加快我省旅游業改革發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一、樹立科學旅游觀
??? (一)創新發展理念。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三個陜西”的總體要求,堅持“改革創新、依法興旅、融合發展、以人為本”的科學旅游觀,推動旅游業發展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結合。積極發揮旅游業對于調結構、轉方式、擴就業、增收入的重要作用,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逐步形成政府依法監管、企業守法經營、游客文明旅游的發展格局,做響“山水人文、大美陜西”旅游品牌,增強陜西旅游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 (二)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推動旅游開發向集約型轉變,更加注重資源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更加注重文化傳承創新,實現可持續發展;推動旅游服務向優質服務轉變,實現標準化和個性化服務的有機統一。到2020年,全省接待游客達到6.4億人次,城鄉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境內旅游總消費額達到6000億元,旅游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6%。
??? 二、增強旅游發展動力
??? (三)全面深化旅游改革。深化旅游業體制機制改革,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加快旅游領域政企分開、政事分開,進一步推進旅游市場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充分發揮各類旅游行業協會作用,鼓勵中介組織發展。鼓勵建立景區管理委員會,全面負責景區的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和保護等,提高景區資源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支持延安市開展以紅色旅游為主題的省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開展韓城市旅游綜合改革試點,探索資源型城市向旅游城市轉型經驗。建立健全旅游標準服務體系,完善旅游統計指標體系和旅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全面提升我省旅游服務質量。
??? (四)加快推動區域旅游合作。以絲綢之路跨國聯合申遺成功為契機,圍繞“一帶一路”建設,深化我省同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省區、國家和地區的旅游合作。加快以西安為起點的絲綢之路風情體驗旅游走廊等文化旅游產品建設,打造絲綢之路旅游精品線路和項目。加強與周邊中西部省份和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圈等旅游熱點地區的區域旅游合作。
??? (五)大力拓展入境旅游市場。建立、完善多語種的旅游宣傳推廣網站,充分發揮各類媒體作用,在報刊、網站顯著位置和電視黃金時段開展旅游形象宣傳。在對外文化交流活動中增加旅游產品和項目的宣傳展示,擴大國際影響。鞏固西安到赫爾辛基、莫斯科、巴黎、西雅圖等歐美航線,積極開辟西安直達阿拉木圖、伊斯坦布爾等空中絲路航線。制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口岸外國人72小時過境免簽服務配套措施,為外國旅客提供簽證和入出境便利。
??? 三、拓展旅游發展空間
??? (六)統籌發展休閑度假旅游。各地要把旅游休閑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城鄉建設總體規劃,合理優化布局,完善服務功能,營造居民休閑度假空間。加強對自然和文化遺產地的有效保護和利用,加快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大力發展森林旅游,著力培育大秦嶺人文生態旅游度假圈。積極開發登山、滑雪等體育旅游產品,推進競賽表演、健身休閑與旅游活動融合發展。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體育運動場所面向游客開展體育旅游服務。發揮陜南三市和咸陽、銅川的中醫藥優勢,開發一批中醫藥健康旅游服務產品。按照國家旅居全掛車營地和露營地建設標準,規劃建設一批旅居全掛車營地,支持社會資本投資建設自駕車營地。積極發展索道纜車、游樂設施等旅游裝備制造業,鼓勵開展游船游艇旅游、低空飛行旅游。
??? (七)扶持發展鄉村旅游和工業旅游。加強規劃引導,規范鄉村旅游開發建設,總結推廣禮泉袁家村、興平馬嵬驛、寧強青木川、延安文安驛等旅游發展模式,依托特色村鎮,開發建設一批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產品。繼續加快推進31個省級文化旅游名鎮建設。依托特色農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繼續實施鄉村旅游精準扶貧,加快推進秦巴山、六盤山、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旅游富民工程。加強鄉村旅游從業人員培訓,鼓勵旅游專業畢業生、專業志愿者、藝術和科技工作者駐村幫扶。到2020年,建成30個旅游示范縣、150個旅游特色名鎮,支持450個貧困村開展鄉村旅游。依托我省豐富的能源化工、裝備制造、食品工業、醫藥制造、紡織業等產業資源和大量工業遺址,大力發展科普教育類、考察參觀類、觀光體驗類等工業旅游。
??? (八)創新開發文化旅游產品。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加快30個重大文化項目建設,奠定全省文化旅游發展新格局。以延安為核心,加強紅色旅游經典景區體系建設。鼓勵重點旅游城市、旅游景區和文化旅游企業開發特色專場劇目,豐富以《長恨歌》《仿唐樂舞》等為代表的高品質旅游演藝品牌。充分發揮西洽會暨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黃帝陵公祭典禮等會展節慶品牌效應,大力發展會展旅游。支持開展登山節、龍舟節等群眾參與性強的文化旅游活動。規范發展主題公園,集約項目用地,杜絕低水平的人造景觀建設。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傳統戲劇排練演出場所、傳統手工藝傳習場所和傳統民俗活動場所建設。
??? (九)積極開展研學旅行。按照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將研學旅行、夏令營、冬令營等作為青少年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納入中小學生日常德育、美育、體育教育范疇。按照教育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建立小學階段以鄉土鄉情研學為主、初中階段以縣情市情研學為主、高中階段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的研學旅行體系。做好西安市全國中小學生研學旅行試點城市工作,制訂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省情實際的實施方案。加強對研學旅行的管理,規范中小學生集體出國(境)旅行。依托我省重點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等,支持建設一批研學旅行基地,逐步完善接待條件。鼓勵對研學旅行給予價格優惠。
??? (十)大力發展老年、兒童旅游。結合養老服務業、健康服務業發展,積極開發多層次、多樣化的老年人休閑養生度假產品,推動形成專業化的老年旅游服務品牌。規劃引導各類景區加強老年、兒童旅游服務設施建設,嚴格執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適當配備老年人、兒童、殘疾人出行輔助器具,增加兒童游樂設施。鼓勵各地和旅游企業針對老年旅游推出經濟實惠的旅游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向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發放旅游消費券。規范老年旅游服務標準,打破戶籍限制,嚴格實行65周歲以上老年人旅游景區門票免費政策。
??? (十一)促進旅游購物消費。積極推進陜西旅游商品品牌建設工程,培育體現陜西特色、受市場歡迎的旅游商品品牌。定期舉辦旅游商品大賽,推出旅游商品推薦名單,不斷提高陜西旅游商品的市場認同度和占有率。整治規范旅游紀念品市場,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傳承和弘揚省內特色老字號品牌,加大對文物復仿制品和民俗產品等旅游紀念品的開發推廣力度。依托各地特色街區,發展購物旅游,打造一批有知名度的旅游商業街、美食街,同步提供金融、物流等便利服務。逐步擴大西安出境免稅店規模,積極申請在西安設立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試點區域和進境口岸免稅店。
??? 四、優化旅游發展環境
?? (十二)加快完善旅游交通服務。充分考慮旅游功能與重點景區的銜接,加快形成暢通、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體系。加強高鐵車站與城市、景區的交通銜接,鼓勵扶持旅游公交專線建設,推動城市公交服務網絡向周邊主要景區延伸。完善加油站點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的旅游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高速公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建設。加快關中環線、沿黃河公路、漢唐帝陵旅游線路、秦嶺南北兩麓公路等重要旅游交通線的規劃建設,完善全省公路旅游區指引標志,加快推進旅游交通設施無障礙建設與改造。健全兵馬俑、華山、太白山等重點旅游景區交通集散體系。加快城際鐵路建設,推出具有市場吸引力的鐵路旅游產品,增開絲綢之路“長安號”等旅游專列,完善火車站、高速列車、旅游專列的旅游服務功能。落實國家對旅游團隊火車票價的優惠政策,鼓勵按規定開展國內旅游包機業務,對組團來陜旅游包機的旅行社給予優惠獎勵政策。有條件的城市要加快建設慢行綠道,鼓勵城市和景區發展自行車租賃業務。
??? (十三)切實保障旅游安全。加強旅游道路特別是橋梁、隧道等交通安全和食品安全監督檢查,對客運索道、大型游樂設施等旅游場所特種設備定期開展安全檢測。嚴格執行旅游安全服務規范,旅游從業人員上崗前要進行安全風險防范及應急救助技能培訓。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建立健全旅游景區突發事件、高峰期大客流應對處置機制和旅游安全預警信息發布制度,并統籌納入當地應急體系。旅行社、景區要對參與高風險旅游項目的旅游者進行風險提示,并開展安全培訓。景區要加強安全防護和消防設施建設,重點景區要設置醫療救助點和應急救援隊伍,鼓勵有條件的景區申請納入國家應急救援基地建設。
??? (十四)加快推進市場誠信建設。完善旅游從業人員誠信服務準則,引導組織旅游企業、經營戶積極參加“誠信市場”創建活動。行業協會要完善行業自律規則和機制,引導會員企業誠信經營。建立違法違規旅游企業“黑名單”制度,加大曝光力度,完善違法信息通報共享機制。加強旅游市場綜合執法,依法嚴厲打擊“黑導游”“黑車”“黑旅行社”以及誘導、欺騙、強迫游客消費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串通漲價、哄抬價格和價格欺詐的行為,積極營造誠實守信的經營環境。充分發揮旅游者、社會公眾及新聞媒體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旅游服務質量提升。推動文明景區景點創建和文明旅游宣傳引導工作,提升景區文明旅游執法水平,杜絕亂刻亂畫、隨地吐痰、亂丟垃圾等不文明行為。
??? (十五)規范景區門票價格。利用公共資源建設的景區門票以及景區內另行收費的游覽場所、交通工具等項目價格實行政府定價或政府指導價,體現公益性,嚴格控制價格上漲。景區要嚴格執行對未成年人、在校學生、老人、軍人、殘疾人等的門票價格減免政策。所有景區都要在醒目位置公示門票價格和另行收費項目、收費標準及團體票價優惠率,接受游客監督。切實加強價格監管,全面落實旅游價格管理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堅決制止各類變相漲價行為。
??? 五、完善旅游發展政策
??? (十六)切實落實職工帶薪休假制度。推動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落實職工帶薪年休假制度。開展專項檢查,特別要重點檢查企業、民辦非企業單位和有雇工的個體工商戶職工帶薪年休假執行情況。勞動監察機構要暢通舉報投訴渠道,限時辦理涉及年休假糾紛的案件。按照國家統一規定,在教學時間總量不變的情況下,高等學校可結合實際調整寒、暑假時間,中小學可按有關規定安排放春假,為職工落實帶薪年休假創造條件。
??? (十七)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景區旅游道路、步行道、停車場、廁所、應急救援、游客信息服務以及垃圾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游客咨詢、標識標牌等公共服務設施。高水平開發建設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臨潼國家旅游度假區、法門寺、華山、壺口瀑布等知名旅游景區,加強國家5A級景區創建工作。到2020年,全省爭取建設10個以上國家5A級景區。加大對重點景區、鄉村旅游、紅色旅游、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生態旅游等旅游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保護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 (十八)進一步加大財稅扶持力度。將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和項目納入省級服務業、中小企業、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節能減排等專項資金支持范圍。積極發揮政府引導資金的作用,增加省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和省旅游宣傳促銷經費。各市、縣、區政府要加大對旅游的導向性投入。充分利用和發揮陜西旅游產業投資基金的作用,撬動社會投資,促進旅游業發展。切實落實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享受西部大開發以及小微旅游企業稅收優惠政策。確保賓館飯店與一般工商業企業享有同等的用水、用電、用氣價格政策。
??? (十九)推進旅游與科技金融融合發展。加快構建具有在線服務、移動終端服務等功能的全省旅游信息平臺。加快智慧旅游城市、智慧景區、智慧旅游企業建設,建設全省智慧旅游服務中心,及時發布交通、氣象、安全、游客人數等相關旅游信息,為提升旅游綜合服務能力和加強旅游市場監管提供技術支撐。鼓勵金融機構對重點旅游項目建設給予融資授信支持,加大對小微旅游企業和鄉村旅游的信貸支持力度,符合條件的旅游企業可享受中小企業貸款優惠政策。
??? (二十)優化土地利用政策。堅持節約集約、保障重點的原則,統籌做好旅游項目用地保障,嚴格控制旅游設施建設占用耕地。加大旅游項目土地利用差別化管理力度,鼓勵優先利用存量建設用地,通過統籌運用各項試點政策,單列增減掛鉤指標,積極支持我省文化旅游名鎮建設。研究利用荒地、荒坡、荒灘、垃圾場、廢棄礦山、沙漠化土地等土地開發旅游項目的支持措施。為旅游項目用地審批建立綠色通道,確保旅游項目及時落地。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鼓勵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以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與其他單位、個人共同開辦旅游企業,旅游設施建設涉及改變土地用途的,依法辦理用地審批手續。
??? (二十一)全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人才強旅、科教興旅”戰略,推進“百千萬”旅游人才培訓工程,建立一批旅游人才教育培訓基地,構建省、市(縣、區)、企業三級旅游人才培訓體系。支持旅游企業引進高端旅游經營管理人才,將符合資助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納入省人才專項資金扶持范圍。加強旅游學科體系建設,大力發展旅游職業教育,加強旅游從業人員培訓,提高旅游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和能力。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完善旅游人才評價制度,培育職業經理人市場。推動導游管理體制改革,落實導游薪酬和社會保險制度,逐步建立導游職級、服務質量與報酬相匹配的激勵機制。鼓勵專家學者和大學生等積極參加旅游志愿者活動。把符合條件的旅游服務從業人員納入就業扶持范圍。支持旅游科研單位和旅游規劃單位建設,加強旅游基礎理論和應用研究。
??? 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工作,按照本實施意見要求和重點任務分工,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制定切實可行、便于操作的具體措施。各地要把旅游產業發展納入目標考核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旅游局要定期對本實施意見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各級旅游行政管理及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優勢,建立全省旅游業改革發展重大問題溝通協調機制,加強部門統籌協調,研究促進我省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協調解決重大問題。

附件:重點任務分工及進度安排表.pdf

???????????????????????????????????????????????????????? 陜西省人民政府
????????????????????????????????????????????????????????? 2015年5月27日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