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陜政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的通知

漢中、安康、商洛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有關工作部門、直屬機構:
??? 《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已經2014年3月17日第4次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陜西省人民政府
???????????????????????????????????????????????????????????????????????????? 2014年4月10日

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質保護行動方案(2014-2017年)

??? 漢、丹江流域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主要水源地,丹江口水庫70%以上水源來自漢、丹江。為確保漢、丹江流域水質安全,制定本行動方案。
??? 一、漢、丹江流域水質保護現狀
??? 陜南漢、丹江流域水資源豐富,多年來年均徑流量達289億立方(漢江273億立方,丹江16億立方),約占全省地表水資源總量的四分之三,環境容量較大。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漢、丹江水質保護工作,在陜南發展定位上確定了堅持生態優先、發展循環經濟的戰略;陜南各級政府不斷完善各項水質保護措施,使漢、丹江流域水質總體保持良好。十多年來,漢江出省斷面水質保持在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Ⅱ類標準,丹江出省斷面水質保持在Ⅲ類標準。
??? 隨著陜南區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漢、丹江流域水質保護工作面臨著流域污染負荷逐年增大、城鎮生活污染處理率低、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嚴重、工業污染行業特點明顯、治污和保護資金短缺等嚴峻形勢。
??? 二、漢、丹江水質保護的總體思路及保護目標
??? (一)總體思路。
??? 按照預防為主、保護優先的原則,全面建設水源涵養和水質保護生態屏障。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以國家《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水污染防治規劃》)及《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為依據,抓好各類治污項目的實施。堅持政府主導與多元化投入相結合,推行清潔生產與強化末端治理相結合,全面提高水污染防治水平,確?!耙唤逅览m北送”。
??? (二)保護目標。
??? 1總體目標。2014年10月調水前,漢江干流出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丹江干流出省斷面保持Ⅲ類。匯入漢江和丹江的一級支流水質達到Ⅲ類(現狀優于Ⅲ類水質的一級支流以現狀水質類別為目標,不得降類)。2017年底,漢江出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丹江出省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兩江干流省內各市、縣(區)界斷面和主要支流入干流水質穩定達到水功能區劃標準。
??? 2各市水質控制目標。
??? 漢中市:2014年10月,漢江干流出市入安康(石泉)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漢臺區及其他縣城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濂河、堰河、褒河、牧馬河等重點支流入漢江斷面水質達到Ⅲ類。2017年底,漢江干流出市入安康(石泉)斷面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其他支流達到水功能區劃標準。
??? 安康市:2014年10月,漢江干流白河縣出省斷面水質保持Ⅱ類;漢濱區及其他城鎮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旬河、壩河、月河、南江河等重點支流入漢江斷面水質達到Ⅲ類。2017年底,漢江干流安康境內水質全程達到Ⅱ類,支流水質全部達到水功能區劃標準。
??? 商洛市:2014年10月,丹江干流商南縣出省斷面水質、商州區及其他城鎮斷面水質達到Ⅲ類;支流水質達到Ⅲ類以內。2017年底,丹江商南縣出省斷面水質達到Ⅱ類,支流水質全部達到水功能區劃標準。
??? 三、主要任務和措施
??? (一)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依據水質目標和水環境容量確定水污染物總量控制指標,并將此作為市、縣(區)、鎮、產業園區項目審批的前置條件。開展排污權交易試點,杜絕建設無排污指標的生產類項目。嚴格控制新上造紙、化工、果汁加工、電鍍、印染等高耗水、高污染項目。加強科技攻關,破解治污難題。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建設循環型工業和產業園區,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創新機制,鼓勵和支持清潔生產和發展綠色產業,推進環境管理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預防和生產全過程控制轉變。進一步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功能區定位,加快排污強度大、難治理企業的關閉和轉產步伐,2014年10月前,完成列入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15個落后產能項目的淘汰關閉。
??? (二)完善城鎮環?;A設施,加強生活污染治理。加強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完善建制鎮及工業園區、移民集中居住區環保設施。2014年10月前,陜南28個縣(區)污水處理廠全部建成并運行;2015年底,列入國家《水污染防治規劃》的17個重點鎮污水處理廠和14個重點鎮垃圾填埋場全部建成并投運;納入循環經濟的產業園區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并實現園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移民集中居住區建設要做到環保設施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妥善處置污水處理廠的污泥,防止二次污染;支持和鼓勵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廢水,提高再生水利用率;推廣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經驗,解決農村垃圾問題,杜絕沿江鄉鎮生活污水和垃圾直排;突出城市污水管網建設,逐步實現雨污分流,提高污水收集率;妥善處置垃圾填埋場滲濾液。完善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政策,重點保障縣級污水處理廠和垃圾填埋場的運營經費。2014年10月前,縣城以上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60%以上,2017年底達到80%以上。
??? (三)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治理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加大漢、丹江流域退耕還林力度,嚴格劃定禁采、禁伐、禁牧區;在漢、丹江兩岸大面積實施造林綠化,在污染源相對集中地區的河道、灘涂地建設生態濕地和天然保護林,增強水源涵養和土壤保持能力,限制在敏感水源區開展網箱養魚及其他養殖項目,嚴格管控游船、貨船運營。2015年底完成列入國家《水污染防治規劃》中75個水土保持項目、489萬公頃的水土治理任務。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引導農民科學種植和養殖,減少化肥、農藥使用量;嚴格對規?;B殖場的環境監管,2015年底,完成列入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中7個農業結構調整、生態移民、土壤環境修復項目。飲用水源區一、二級保護區內禁止建設任何項目和設置排污口,已有的項目和排污口必須在2014年10月前全部拆除、封堵;2015年底,全部完成列入國家《水污染防治規劃》中的20個排污口整治項目。
??? (四)深化工業污染治理,進一步削減工業污染。加大對金屬礦采選、冶煉和黃姜皂素、造紙、繅絲、釀造、食品加工等行業的污染治理,加大尾礦庫治理和環境修復。整治黃姜皂素行業污染,2014年10月底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全部停產治理,無法實現達標排放的予以關停,對黃姜皂素企業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實現該行業污染治理水平的整體提升,減少污染物排放50%以上,徹底解決該行業對漢、丹江水質的污染威脅。2015年底,完成列入國家《水污染防治規劃》中的37個工業治理項目和《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中的28個重金屬污染治理項目。
??? (五)強化環境管理和執法,健全水質保護防控體系。加強對重點污染源的監控,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實施“天眼工程”,建成由重點污染源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水質自動監測站與省、市、縣(區)網絡監控平臺為一體的漢、丹江水環境監控體系,達到對所有水功能區、主要排污口、重點城市供水水源地的全覆蓋。強化對飲用水水源地的監管,全面完成鄉鎮以上政府集中式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定工作,規范水源保護區建設和管理,定期監測水質,確保飲用水安全。加強水污染應急力量建設,完善應急方案和措施,及時處置水污染突發事件。加強對危險化學品等有毒有害物品運輸監管,制訂限行措施。
??? 四、保障措施
???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陜南三市(漢中、安康、商洛,下同)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水源地保護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將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質保護相結合,全面部署水污染防治工作。要加強組織領導,逐級落實責任,把水質目標落實到每一個行政區、每一條支流、每一個斷面。建立“河長制”,把治污項目和監管措施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 (二)部門聯動,合力推進。建立政府主導、環保牽頭、部門聯動、合力推進的工作機制。發展改革部門要結合發展循環經濟牽頭做好漢、丹江水源區水質保護的綜合協調工作,落實治污項目規劃并積極向國家相關部門爭取治污項目和資金,并抓好項目實施和綜合考核工作;工業和信息化部門要做好淘汰關閉落后產能和推行清潔生產;財政部門要積極保障治污資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要做好關停企業職工的社會保障工作;環境保護部門要做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任務分解、組織協調、信息通報和污染源監督管理、執法檢查等,并配合做好考核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整頓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抓好城市污水管網建設,確保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水利部門要加強對入河排污口審批監管,抓好河道水資源管理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農業部門要抓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農業面源污染控制,適時啟動土壤檢測配方施肥和信息化管理試點工作;林業部門要做好退耕還林、植被恢復及濕地建設;安全監管、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依據各自職責協同做好采礦企業尾礦庫以及危險化學品生產、使用、貯存和運輸的安全監管;宣傳、文化、新聞出版廣電部門以及各類媒體要做好漢、丹江水質保護的宣傳引導工作。
??? (三)加大投入,完善政策。積極爭取國家資金,加大省級投入,陜南三市要將國家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增量的30%用于生態建設和水質保護。陜南各市、縣(區)政府要加大對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配套資金的投入,將所需資金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積極探索市場化治污之路,積極引入社會資金,實施專業化、市場化運營。逐步提高污水、垃圾處理收費標準。依托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中央財政轉移支付資金,加大對環境執法、環境監測和環境應急的資金投入,提升日常監控和應急處置能力。
??? (四)加強宣傳,營造氛圍。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采取靈活多樣、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形式,大力宣傳水污染對生存環境的危害,鼓勵公眾積極參與并自覺監督漢、丹江水質保護工作;加強警示教育,加大對環境違法案件的曝光力度,以案說法,增強企業和公眾的環境保護意識、法制意識和文明意識;宣傳漢、丹江水質保護工作取得的成績以及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保護水質氛圍。
??? (五)嚴格考核,落實獎懲。按照國家《水污染防治規劃》和《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的考核辦法,做好國家考核的落實工作,確保兩個規劃中的213個項目全部落實。按照“誰破壞誰補償”的原則,以斷面水質情況為主要指標,建立漢、丹江流域上下游水污染補償制度。按季度公布漢、丹江市界斷面水質監測狀況,接受社會監督。加強目標責任考核,將任務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目標責任考核體系,按年度實施定量和定性考核,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并作為考核領導班子政績的內容和干部任免獎懲的依據。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