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批轉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省政府同意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境保護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監察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省商務廳、省衛生廳、省地稅局、省廣電局、省委宣傳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陜西省人民政府
????????????????????????????????????????????????????????????????????????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九日
??????????????????????????? 關于進一步加強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意見
??????? 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省環境保護廳? 省發展改革委? 省教育廳 省科技廳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省監察廳 省財政廳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省國土資源廳 省農業廳 省商務廳 省衛生廳 省地稅局 省廣電局 省委宣傳部
??? 為全面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提高生活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水平,改善城鎮人居環境,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按照《國務院批轉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國發〔2011〕9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 一、充分認識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重要意義
??? 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是城鎮管理和環境保護的重要內容,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事關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各地要按照“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工作思路,對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予以高度重視。“十一五”以來,我省城鎮生活垃圾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垃圾處理能力不斷提高,城鎮環境明顯改善。但各地垃圾處理設施建設發展不平衡,垃圾處理工作不夠規范,配套設施不齊全,居民環保意識有待提高等問題依然存在?!笆濉逼陂g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將達到800多萬噸,垃圾設施建設任務重,管理責任大。要充分認識加強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制定強力推進的各項政策措施,加快建設速度,提高處理水平,營造良好的城鎮人居環境。
???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公共環境衛生,遵循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理念,把城鎮生活垃圾處理作為維護群眾利益的重要工作,作為政府管理城鎮的一項重要職責,加強設施建設,突出重點環節,綜合運用法律、行政、經濟和技術等手段,不斷提高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水平。
??? (二)基本原則。堅持建管并重。要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處理工作中各個管理環節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切實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的基礎上,加強流通過程管理,減少過度包裝,倡導節約和低碳的消費模式,從源頭控制生活垃圾產生量。
??? 堅持循環經濟。注重生活垃圾的分類,提高生活垃圾中廢紙、廢塑料、廢金屬等材料回收利用率,提高生活垃圾中有機成分和熱能的利用水平,全面提升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
??? 堅持協調發展。注重城鄉統籌、設施共享,集中處理與分散處理相結合,提高設施利用效率,擴大處理覆蓋面。要科學制定標準,注重技術創新,選擇先進適用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
??? 堅持多方融資。在加大公共財政對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投入的同時,采取有效的支持政策,引入市場機制,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
???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全省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總量達到119座,全省城市和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重點示范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其中,西安市生活垃圾全部實現無害化處理,其他設市城市和楊凌示范區、西咸新區達到95%;所有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全部建成,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30個重點示范鎮都要建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每個自然村都要建設簡易適用的垃圾收集設施。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工作,西安、寶雞、咸陽、渭南和漢中5個城鎮初步實現餐廚垃圾分類收運處理。全省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達到30%,其中西安達到50%。建立完善的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監管體制機制。到2030年,全省城鎮生活垃圾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全面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和服務覆蓋小城鎮和鄉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 三、切實控制城鎮生活垃圾產生量
??? (四)促進源頭減量。通過使用清潔能源和原料、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等措施,在產品生產、流通和使用等全生命周期促進生活垃圾減量。限制包裝材料過度使用,減少包裝性廢物產生,建立包裝物強制回收制度,促進包裝物回收再利用。組織凈菜和潔凈農副產品進城,倡導使用菜籃子、布袋子。有計劃地改進燃料結構,推廣使用燃氣、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減少灰渣產生。在賓館、餐飲等服務性行業,推廣使用可循環利用物品,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
??? (五)推行垃圾分類。各地要根據當地的生活垃圾特性、處理方式和管理水平,科學制定生活垃圾分類辦法,動員社區及家庭積極參與,逐步推行垃圾分類。當前重點要穩步推進廢棄含汞熒光燈、廢溫度計等有害垃圾單獨收運和處理工作,鼓勵居民分開盛放和投放廚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機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實現廚余垃圾單獨收集循環利用。進一步加強餐飲業和單位餐廚垃圾分類收集管理,建立餐廚垃圾排放登記制度。寶雞市要按照國家有關部委的要求,認真做好餐廚垃圾的試點工作,總結經驗,逐步推廣。
??? (六)加強資源利用。全面推廣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焚燒發電、生物處理等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方式。加強可降解有機垃圾資源化利用工作,搞好寶雞市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試點,統籌餐廚垃圾、園林垃圾、糞便等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確保工業油脂、生物柴油、肥料等資源化利用產品的質量和使用安全。加快生物質能源回收利用工作,西安市要鞏固提高生活垃圾填埋氣體發電的能源利用效率,寶雞、咸陽、渭南、銅川、延安、榆林、漢中、商洛、華陰等城市要積極開展生活垃圾填埋氣體發電的能源利用工作。
??? 四、全面提高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能力和水平
??? (七)強化規劃引導。各地要按照《陜西省“十二五”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原則、目標和任務,扎扎實實地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一體化建設。各設區市要于明年3月底前完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統籌安排“十二五”期間城鎮生活垃圾收集、處置設施的布局、用地和規模。編制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規劃,要著眼發展,適度超前,并要廣泛征求公眾意見,組織專家充分論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用地納入城鎮黃線保護范圍,禁止占用或者改變用途,同時要嚴格控制設施周邊的開發建設項目。
??? (八)完善收運系統。各地要根據城鎮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收運方式和收運系統。距離垃圾處理場20公里以上的城區,且生活垃圾日產生量較大,應規劃建設大、中型垃圾轉運站。其他城區2至3平方公里范圍內規劃建設一座小型垃圾轉運站。按照上述原則建立與垃圾分類、資源化利用以及無害化處理相銜接的生活垃圾收運網絡,擴大收集覆蓋面。推廣密閉、環保、高效的生活垃圾收集、中轉和運輸系統,逐步淘汰敞開式收運方式。要對現有生活垃圾收運設施實施升級改造,推廣壓縮式收運設備,解決垃圾收集、中轉和運輸過程中的臟、臭、噪聲和遺灑等問題。研究運用物聯網技術,探索線路優化、成本合理、高效環保的收運新模式。
??? 要按照“實現大、中城鎮生態化,管理精細化,縣城提高承載,擴大容量,宜居樂業;集鎮人氣凝聚,設施齊全,管理有序”的要求,構建“城鄉統籌,技術合理,能力充足,環保達標”和“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的垃圾處理體系。
??? (九)選擇適用技術。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技術評估制度,新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經省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會同環境保護等部門組織評估后方可推廣使用。各地要按照《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指南》,科學選擇先進適用、符合節約集約用地要求的無害化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土地資源緊缺、人口密度高的城鎮要優先采用焚燒處理技術,生活垃圾管理水平較高的城鎮可采用生物處理技術,土地資源和污染控制條件較好的城鎮可采用填埋處理技術。同時,要重視新技術的引進、示范和應用,促進先進實用技術的裝備自動化。
??? (十)加快設施建設?!蛾兾魇 笆濉背鞘猩罾幚碓O施建設規劃》提出了明確的工作任務,各地要把生活垃圾處理設施作為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切實加大組織協調力度,按規劃、分階段實施,確保設施建設順利進行。要簡化程序,加快生活垃圾處理和廢舊物資回收利用設施項目立項、建設用地、環境影響評價、可行性研究、初步設計等環節的審批速度。已經開建的項目要加快進度,保證質量,爭取早日建成投運。
??? (十一)提高管理水平。已建成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的城鎮,運營單位要嚴格執行各項工程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切實提高設施運行水平。填埋設施運營單位要制定作業計劃和方案,實行分區域逐層填埋作業,縮小作業面,控制設施周邊的垃圾異味,防止廢液滲漏和填埋氣體無序排放。焚燒設施運營單位要采取措施,去除煙氣中的酸性物質、重金屬離子、二噁英等污染物,保證達標排放。新建生活垃圾焚燒設施,應安裝排放自動監測系統和超標報警裝置。運營單位要制定應急預案,有效應對設施故障、事故等突發事件。建立污染物排放日常監測制度,按月向所在地住房城鄉建設(市容環衛)和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告監測結果。要不斷加強工作人員的崗前和崗中的職業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能。
??? (十二)治理垃圾存量。各地要開展非正規生活垃圾堆放點和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排查和整治,認真開展水源地及渭河、洛河與漢、丹江流域等重點區域生活垃圾堆放場地的生態修復工作,加快對城鄉結合部等衛生死角長期積存生活垃圾的集中清理,限期改造不達標生活垃圾處理設施。
??? 五、強化監督管理
??? (十三)完善管理辦法。各地要按照國務院《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和《陜西省城市市容環境衛生條例》的要求,完善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生活垃圾處理標準規范體系,加強生活垃圾全過程管理。制定和完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利用、污染防治和評價等標準。進一步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標識,便于群眾識別、投放。
??? (十四)嚴格準入制度。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嚴格按照生活垃圾處理企業資金、技術、人員、業績等準入條件,建立和完善市場管理機制,進一步規范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特許經營權招標投標管理。
??? (十五)建立考評制度。按照《陜西省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場運行管理考核辦法(試行)》,加強對已建成運行的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狀況和處理效果的監管。每年組織一次生活垃圾處理考核評價活動,公開評價結果,接受社會監督。對考核評價較差的企業,要責令運營單位限期整改。
??? (十六)加大監管力度。切實加強各級住房城鄉建設(市容環衛)和環境保護部門生活垃圾處理監管隊伍建設。省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研究建立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督察巡視制度,加強對市、縣(市、區)政府生活垃圾處理工作以及設施建設和運營的監管。市、縣政府要制定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節能減排量化指標,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各地要定期對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排放物進行監測,常規污染物排放情況每季度至少監測一次,二噁英排放情況每年至少監測一次,必要時加密監測,主要監測數據和結果向社會公示。
??? 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 (十七)拓寬融資渠道。城鎮生活垃圾處理投入以市、縣為主,同時,要積極爭取中央支持。市、縣政府的投入主要用于生活垃圾的分類體系、處理設施和監管能力建設。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參股、收購生活垃圾處理企業產權等多種形式開拓融資渠道。完善環衛用工制度和保險救助制度,落實環衛職工的工資和福利待遇,改善工作環境,保障職工合法權益。
??? (十八)建立激勵機制。要不斷完善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制定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和減量激勵政策,引導群眾分類盛放和投放生活垃圾,鼓勵對生活垃圾實行就地、就近回收和合理利用。研究建立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推進機制和廢品回收補貼機制。
??? (十九)健全收費制度。按照“誰產生、誰付費”的原則,推行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尚未出臺生活垃圾處理經營服務性收費辦法的城鎮,要根據當地生活垃圾處理成本和居民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確定收費標準。積極探索改進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方式,采用處理新技術和新工藝,降低收費成本,提高收繳率。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費應當用于城市生活垃圾處理,不得挪作他用。
??? (二十)保障設施建設。在城鎮新區建設和舊城區改造中要優先配套建設生活垃圾收運和處理設施,確保建設用地供應,并按照《陜西省建設用地指標(2007年版)》(陜政辦發〔2008〕25號)要求納入土地利用年度計劃和建設用地供應計劃。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項目,應當以劃撥方式供應建設用地。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前要嚴格執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 七、加強組織領導
??? (二十一)落實責任。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實行各級政府負責制。省人民政府對各市人民政府實行目標責任制管理。市、縣人民政府要把生活垃圾處理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領導,有計劃地抓好各項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監察廳等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對市、縣工作加強指導和監督檢查。
??? (二十二)明確分工。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負責城鎮生活垃圾處理行業管理,健全監管考核指標體系,并組織進行考核評比,對建成運營的垃圾處理設施進行等級評定,監督垃圾收費及使用情況。省環境保護廳負責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環境影響評價,制定污染控制標準,監管污染物排放和有害垃圾處理處置。省發展改革委會同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環境保護廳編制全省垃圾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組織協調綜合性政策,負責搞好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項目的審批工作。省科技廳會同有關部門負責生活垃圾處理技術創新工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生活垃圾處理裝備自主化工作。財政廳負責研究支持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財稅政策。省國土資源廳負責制定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用地標準,保障建設用地供應。省農業廳負責生活垃圾肥料資源化處理利用標準制定和肥料登記工作。省商務廳負責生活垃圾中可再生資源回收管理工作。
??? (二十三)強化宣傳。各級主管部門和新聞媒體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主題宣傳活動,倡導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導全民樹立“垃圾減量和垃圾管理從我做起、人人有責”的觀念。同時,應大力宣傳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的各項政策措施及其成效,全面客觀報道有關信息,形成有利于推進城鎮生活垃圾處理工作的輿論氛圍。
???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和楊凌示范區管委會要在2011年底前,將落實本意見情況報省政府,同時抄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