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20年)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2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陜西省人民政府
??????????????????????????????????????????????????????????????????? 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 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扶貧移民搬遷規劃
?????????????????????????????????????????????? (2011—2020年)
??? 為改善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群眾基本生存條件和發展環境,加大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扶貧開發力度,實現貧困人口持續、快速、穩定增收,推動城鄉統籌發展,針對該地區實際,特制定本規劃。
??? 一、基本狀況
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位于黃河中游,晉陜峽谷中段西岸,北起榆林市府谷縣墻頭鎮,南至延安市宜川縣集義鎮,包括府谷、神木、佳縣、吳堡、綏德、清澗、米脂、榆陽、延川、延長、宜川、黃龍、寶塔等13個縣(區)、95個鄉鎮、2362個行政村,總人口112.7萬人。該地區土地貧瘠,水資源匱乏,生態環境脆弱,基礎設施和社會事業發育滯后,人均耕地不足1畝?!笆晃濉蹦?6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仍有31.3萬人,占該地區總人口的27.8%。
陜北洛河峽谷地帶包括延安市甘泉、富縣、洛川、黃陵4縣20個鄉鎮、323個行政村,19.3萬人。自然條件較差,水土流失嚴重,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群眾增收緩慢?!笆晃濉蹦?6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4.3萬人,占該地區總人口的22.3%。
??? 二、指導思想及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將移民搬遷與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發展現代農業和農民進城就業創業緊密結合,同步推進住房建設、配套設施建設、產業開發、社會事業發展、能力建設、生態環境建設,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群眾的生存與發展問題,實現區域經濟綜合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上臺階。
??? (二)基本原則。
1堅持城鄉統籌,全面發展。以擴大城鎮規模,完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質量和管理水平為目標,促進城鄉共同發展、共同繁榮。
2堅持政府主導,群眾自愿。各級政府要加強領導,夯實責任,強化措施,全力推動。同時,要充分尊重群眾意愿,積極動員群眾參與項目建設、管理和監督等工作。
3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結合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和重點鎮建設規劃,按照“適度集聚、節約用地、統籌兼顧、體現特色”的原則,合理確定安置規模和類型,有組織、有計劃、分階段實施。
4堅持資源整合,聯合共建。按照“渠道不亂,用途不變,各盡其力,各記其功”的原則,整合各部門項目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設施,使搬遷戶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 三、實施范圍及目標任務
(一)實施范圍。
1黃河沿岸土石山區(95個鄉鎮)。
府谷縣6個鄉鎮:府谷鎮、孤山鎮、黃甫鎮、麻鎮、清水鎮、武家莊鎮;
神木縣4個鄉鎮:賀川鎮、馬鎮、萬鎮、沙峁鎮;
佳縣13個鄉鎮:朱家坬鎮、佳蘆鎮、木頭峪鄉、坑鎮、螅鎮、店鎮、大佛寺鄉、康家港鄉、通鎮、劉國具鄉、朱官寨鎮、金明寺鄉、烏鎮;
吳堡縣4個鄉鎮:岔上鎮、寇家塬鎮、郭家溝鄉、宋家川鎮;
綏德縣4個鄉鎮:棗林坪鎮、義合鎮、定仙焉鎮、吉鎮;
清澗縣5個鄉鎮:玉家河鎮、高杰村鎮、雙廟河鄉、解家溝鎮、石盤鄉;
米脂縣7個鄉鎮:印斗鎮、銀州鎮、石溝鎮、桃鎮、楊家溝鎮、橋河岔鄉、沙店鎮;
榆陽區8個鄉鎮:古塔鎮、大河塔鎮、鎮川鎮、麻黃梁鎮、魚河鎮、青云鎮、清泉鎮、魚河峁鎮;
延川縣10個鄉鎮:延川鎮、永坪鎮、賈家坪鎮、禹居鎮、文安驛鎮、馬家河鄉、楊家圪坮鎮、延水關鎮、土崗鄉、關莊鎮;
延長縣9個鄉鎮:鄭莊鎮、郭旗鄉、黑家堡鎮、七里村鎮、安溝鄉、張家灘鎮、交口鎮、雷赤鎮、羅子山鎮;
宜川縣9個鄉鎮:丹州鎮、交里鄉、秋林鎮、牛家佃鄉、云巖鎮、閣樓鎮、壺口鎮、英旺鄉、集義鎮;
黃龍縣7個鄉鎮:石堡鎮、三岔鄉、界頭廟鎮、白馬灘鎮、圪臺鄉、瓦子街鎮、崾先鄉;
寶塔區9個鄉鎮:蟠龍鎮、梁村鄉、姚店鎮、馮莊鄉、青化砭鎮、甘谷驛鎮、南泥灣鎮、麻洞川鄉、臨鎮。
2洛河峽谷地帶(20個鄉鎮)。
甘泉縣6個鄉鎮:橋鎮、下寺灣鎮、石門鄉、城關鎮、勞山鄉、道鎮;
富縣5個鄉鎮:茶坊鎮、牛武鎮、張村驛鎮、直羅鎮、張家灣鎮;
洛川縣5個鄉鎮:鳳棲鎮、永鄉、交口河鎮、楊舒鄉、朱牛鄉;
黃陵縣4個鄉鎮:橋山鎮、店頭鎮、雙龍鎮、阿黨鎮。
??? (二)搬遷任務。
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2011-2020年計劃搬遷安置4.95萬戶1983萬人,其中“十二五”期間計劃搬遷安置11.9萬人,平均每年搬遷2.38萬人,榆林市每年搬遷1.43萬人,延安市每年搬遷0.95萬人。
1黃河沿岸土石山區。
2011-2020年規劃搬遷4.25萬戶17.03萬人,其中榆林市11.94萬人,延安市5.09萬人。“十二五”期間共搬遷10.22萬人,其中府谷縣1.32萬人、神木縣0.48萬人、佳縣1.86萬人、吳堡縣0.54萬人、綏德縣0.48萬人、清澗縣0.9萬人、米脂縣0.96萬人、榆陽區0.62萬人、延川縣0.66萬人、延長縣1.08萬人、宜川縣0.38萬人、黃龍縣0.33萬人、寶塔區0.6萬人。
2洛河峽谷地帶。
2011-2020年規劃搬遷0.7萬戶2.8萬人,“十二五”期間共搬遷168萬人, 其中甘泉縣0.48萬人、富縣0.43萬人、洛川縣0.24萬人、黃陵縣0.53萬人。
??? (三)具體目標。
通過實施扶貧移民搬遷,努力實現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貧困群眾住房有保障、增收有渠道、產業有發展、環境有改善、生活質量有提高的目標。一是貧困戶有安全、經濟、實用住房,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0平方米以上。二是每個中心村有1—2項主導產業,每戶有1—2人掌握實用技術,紅棗主產區人均紅棗種植面積達到2畝以上,農場安置的群眾人均高標準基本農田達到2畝,現代農業園區安置的群眾戶均15—2畝高標準設施大棚,果區戶均2畝以上果園,工業園區和進城落戶群眾做到有業安置。三是安置區交通、電力、通信、能源、安全飲水等基礎設施完善,達到當地城鎮水平。四是搬遷戶生產生活環境明顯改善,實現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與城市均等化。五是項目區生態環境有明顯改善,林草覆蓋率穩步提高。六是搬遷戶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搬遷到工業園區和城鎮的群眾收入達到當地城鎮居民收入水平,搬遷到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農場或農業園區群眾的收入達到當地農民人均收入水平。
??? 四、安置方式
?。ㄒ唬┻M城落戶定居及城鎮、工業園區集中安置。
鼓勵有條件的群眾進城落戶定居,結合小城鎮和工業園區建設,引導農民在城鎮或工業園集中居住。10年計劃安置7.64萬人,占安置總數的38.6%。
??? (二)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集中安置。
選擇基礎條件相對較好,產業形成一定規模,沿公路或川道地區的村莊,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10年計劃安置8.95萬人,占安置總數的45.1%。
??? (三)農場和現代農業園區集中安置。
以國有農場和規劃建設的農業示范園區為依托,積極推動土地流轉,置換土地權屬,建設城鎮化移民新區。十年計劃安置1.81萬人,占安置總數的9.1%。
??? (四)旅游景區集中安置。
結合宜川壺口瀑布、神木西津寺、佳縣白云山道觀和清澗袁家溝、寶塔區南泥灣等旅游景區建設,集中安置搬遷戶。10年計劃安置0.83萬人,占安置總數的4.2%。
??? (五)五保戶安置。
農村五保對象不再重新建房,統一納入民政集中供養機構安置。10年計劃安置06萬人,占安置總數的3%。
??? 五、建設內容
扶貧移民搬遷項目建設內容包括房屋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及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產業開發、貧困戶能力建設、生態環境建設6部分,各項目建設標準按相關行業標準執行。
??? (一)房屋建設項目。
房屋建設項目包括在城鎮、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農場、工農業園區、旅游景區等建設房屋。搬遷安置規模在100戶以上的屬于集中安置,其他方式的搬遷安置屬于分散安置。移民搬遷應結合城鄉統籌發展,以集中安置為主,對分散安置從嚴審批,新型農村社區和中心村原則上按2000人以上規模建設。
??? (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包括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巷道硬化、村組道路、人畜飲水、電力、新能源等。
??? (三)社會事業及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項目。
社會事業及公共服務配套建設項目包括新型農村社區(中心村)環境整治、學校、衛生室、警務室、文化室、活動廣場、陣地建設和信息網絡建設、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建設等。
??? (四)產業開發項目。
產業開發項目包括現代農業基地在內的特色產業、設施農業等項目扶持、良種良法引進、技術推廣、市場體系建設、專業合作組織培育等。
??? (五)貧困戶能力建設項目。
貧困戶能力建設項目包括農民創業及實用技術培訓、勞動技能培訓、建立實用技術培訓基地等。
??? (六)生態環境建設項目。
生態環境建設項目包括小流域治理、村莊綠化、退耕還林(草)工程等。
??? 六、投資概算及補助標準
?。ㄒ唬┩顿Y概算。
???? 規劃概算總投資107.5億元,其中房屋建設項目投資55.7億元,基礎設施及公共服務配套等項目投資51.8億元?!笆濉逼陂g,計劃投入64.51億元,其中房屋建設項目投資33.44億元,占51.8%,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及公共服務配套建設、產業開發、貧困戶能力建設和生態建設等項目投資31.07億元,占48.2%。
??? (二)補助標準。
1集中安置點住房按每戶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種類型建設,搬遷戶按人均不超過25平方米標準選定戶型,分別負擔1萬元、2.5萬元、4萬元建房費用。省級財政每戶補助1.5萬元,市、縣財政補助1.5萬元,其余資金通過整合保障性住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搬遷試點、生態移民、地質災害治理和土地治理等項目資金統籌解決。
2經審核批準,集中安置點建房面積超過100平方米的住戶,超出面積費用由搬遷戶負擔,最大面積不超過125平方米。
3分散安置搬遷戶的建房資金,財政按每戶3萬元的標準補助,補助資金省上承擔50%,市、縣承擔50%。
4特困戶由政府免費提供住房,面積控制在30-50平方米,所需資金由各級財政安排解決。
5搬遷安置的五保戶和孤寡老人原則上納入農村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不再重復建房。
???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工作責任。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扶貧移民搬遷政策性強,工作量大,建設任務重,要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的原則抓好項目規劃和實施。省上成立的陜北移民搬遷領導小組和移民搬遷工作指揮部負責協調解決移民搬遷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加強對移民搬遷工作的指導。市、縣政府作為項目實施的主體,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具體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搬遷進度,確保按期完成搬遷任務。要按照統一規劃、資源整合的原則,實施綜合配套,提高建設水平。
??? (二)搞好產業開發,加快搬遷戶增收步伐。各有關市、縣要依托當地資源優勢,培育發展移民新村主導產業,優先將信貸資金、實用技術培訓資金等用于發展區域特色產業以及提高農戶自我發展能力等。特別是要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積極引導農民依法流轉土地,實現集中規模經營,增加搬遷戶收入。
??? (三)完善配套政策,促進項目建設。省級相關部門和市、縣兩級政府要研究制定土地權屬置換、宅基地審批、新村規劃、房屋設計、子女上學、戶口遷移、社會保障和農民就業創業相關配套政策,減免有關費用,減輕群眾負擔。要足額落實配套資金,加大項目整合力度,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要加大對搬遷戶和遷入地群眾的扶持力度,促進項目順利實施。
??? (四)健全規章制度,規范項目管理。各市、縣政府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加強項目指導、督促與檢查工作,年度計劃任務下達后,要逐級做好項目申報、審批和實施工作。要加強對項目建設的資金監管與審計工作,推行公告、公示和報賬制,確保項目資金安全運行。
附件:1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扶貧移民搬遷安置分類表
2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扶貧移民搬遷年度任務分解表
3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扶貧移民搬遷規劃資金投入表
??? ?陜政發〔2011〕68號附件.doc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