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陜政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批轉省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意見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政府同意省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二○一○年二月二十四日

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的意見
省發展改革委

  2009年,在改革發展面臨異常嚴峻復雜的形勢下,全省上下認真落實中央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重大決策部署,堅持科學發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不斷加大經濟體制改革力度,各項改革取得了明顯成效。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啟動“十二五”規劃的關鍵一年,全省要繼續在60年發展進步和30年改革開放的基礎上,抓住國內經濟運行回升向好的有利時機,加大制度創新力度,著力消除制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努力在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改革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各項任務,為“十二五”更好更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根據國家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要求,結合實際,現就全省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2010年我省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四中全會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作為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標和戰略舉措,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把深化改革與促進發展結合起來,全面提升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按照中央要求和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堅持國家總體改革要求與我省實際緊密結合,繼續圍繞轉變發展方式和經濟結構調整、社會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統籌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完善基本經濟制度、建設服務型政府等方面進一步推進經濟社會體制改革,力爭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新突破,著力打造建設西部強省的新優勢。

  二、主要任務

 ?。ㄒ唬┲ν七M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完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制保障。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理順省級政府部門職責關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門職能,確保權責一致。全面完成市縣政府機構改革,認真落實改革方案。繼續做好鄉鎮機構改革試點,為適時全面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做好準備。適時開展省屬事業單位模擬分類,有選擇地推進省屬事業單位改革(省編辦牽頭)。進一步完善參照管理制度,加強對貫徹執行《公務員法》的監督檢查。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政策,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實施工作,基本完成事業單位首次崗位設置和崗位聘用。繼續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公務員局牽頭)。

  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繼續削減和調整行政審批事項,將部門審批職能相對集中,強力推進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大力推行電子審批,實行網上政府采購。健全對中央和省上重大決策部署執行情況定期檢查和專項督查制度及紀律保障機制。加強行政效能監察,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管理創新。大力推行行政問責制,提高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省監察廳、省政府法制辦牽頭)。繼續推進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試點,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工作(省政府法制辦、省編辦牽頭)。加強立法工作,強化制度建設,為改革工作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省政府法制辦牽頭)。

  深化投資體制改革。健全和完善投資項目審批制,健全政府投資管理機制,完善政府投資決策機制,積極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公示制度和信息公開制度,研究建立后評價制度。繼續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政府投資項目代建制。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社會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在完善大項目建設機制方面,進一步改進行政審批流程。探索建立對投融資項目進行跟蹤檢查制度(省發展改革委牽頭)。進一步創新政府投融資機制,推進各級投融資平臺改革,不斷做實地方城投公司(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省金融辦牽頭)。

  全面推進應急管理體制和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制和反應機制,加強各級政府和政府各部門之間的協調與合作,提高處置各類突發事件能力。探索建立重大危機預防和災害救助機制(省政府應急辦牽頭)。

 ?。ǘ┮月鋵嶊P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意見為重點,積極推動綜合配套改革試點。

  努力將關中建設成為全國內陸型開放開發戰略高地。落實好省委、省政府關于切實抓好《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實施的意見,抓緊出臺和完善各項政策及子規劃。堅持重點突破、突出改革創新,研究制定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攻堅的有關政策。推進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實質性推動西咸一體化。協調推進全國和省級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研究制定促進西安統籌科技資源綜合配套改革實施的政策,探索創新型路徑,創建創新型區域(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牽頭)。

  探索建立城鄉一體化發展機制。積極建立有利于統籌城鄉發展的行政管理體制、城鄉規劃機制和公共服務體系。支持西安、安康等地加快推進城鄉統籌建設工作,落實好已批準的神木、府谷、楊凌、高陵城鄉統籌省級示范區試點方案,制定配套政策、督促指導和協調解決試點中的問題(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加快擴權強縣改革步伐。確定擴權改革工作的主要任務和具體措施,理順和明晰放權的具體內容,繼續增加擴權強縣改革試點數量和下放權限。加強對擴權縣工作的調研、指導、協調和監督,爭取有實質性進展(省發展改革委牽頭)。

  (三)堅持和完善基本經濟制度,進一步優化所有制結構。

  不斷深化國企改革,完善國資管理體制和監管方式。以上市為目標,加快省屬企業股份制改革,推進股權多元化。鼓勵、支持省屬企業內部資源整合,重點抓好有色、煤炭、黃金等資源或企業的整合。調整國有經濟需要重點控制和進入的行業和領域,加大并購重組力度,力爭2010年完成10個并購重組項目,積極培育一批具有新體制、新機制的大企業、大集團。繼續完善企業國有產權管理制度,加大監管力度。進一步擴大選派外部董事范圍,對各方面條件比較成熟的國有獨資及控股公司推行外部董事制度(省國資委牽頭)。不斷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啟動編制我省省級企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草案,抓緊制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的配套制度,積極擴大我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試行范圍(省財政廳、省國資委牽頭)。

  推進壟斷行業改革。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積極配合推進石油、鐵路、電信、郵政、鹽業等壟斷行業體制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加快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抓緊研究制訂我省鐵路體制改革落實方案(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鹽務局負責)。進一步放開城鎮供熱、污水和垃圾處理等市政公用事業投融資市場,規范特許經營,嚴格市場準入,探索和試點道路、廣場、路燈、橋梁、停車場等市政公用設施的冠名權、廣告權有償競賣,加快市政公用事業單位企業化改制(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按照管養分離、事企分開原則,建立和完善國省干線公路養護管理機制,鼓勵多種經濟成分參與公路養護發展。開展道路運輸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工作(省交通運輸廳牽頭)。

  進一步優化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環境。全面清理融資、土地等方面的歧視性規定,落實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等領域的相關政策(省中小企業局、省發展改革委、省國資委負責)。抓緊完善中小企業貸款擔?;鸷唾J款擔保機構等多層次擔保體系,在有條件的市、縣逐步建立中小企業信用擔保基金,完善信用擔保風險補償機制,建立中小企業、銀行、擔保機構和政府逐級分擔風險的機制(省中小企業局、省財政廳牽頭)。

  深化服務業體制改革。繼續壯大以文化、旅游、物流、會展、金融等產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完善服務業發展規劃體系,努力創新服務業加快發展的體制機制環境,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市場準入,落實鼓勵類服務業與工業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基本同價的政策。建立健全全省服務業標準體系和社會信用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牽頭)。深化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后勤服務社會化改革(省編辦、省財政廳、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

 ?。ㄋ模┥罨r村經濟體制改革,加快農村城市化進程。

  推進農村經濟制度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著力增強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繼續開展村級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試點工作,加快農村公益事業建設。做好化解農村“普九”債務驗收工作,探索開展其他公益性債務化債試點。完善村級組織運轉經費保障機制(省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牽頭)。完善糧食等主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繼續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2010年90%以上的縣(市、區)基本完成產權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糧食應急體系和監測預警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糧食局牽頭)。

  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按照產權明晰、用途管制、節約集約、嚴格管理的原則,有序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推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制度改革(省國土資源廳牽頭)。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研究提出推進土地流轉工作的政策性意見,積極推進土地流轉服務組織和網絡建設。認真貫徹落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調解仲裁法》,扎實做好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工作(省農業廳牽頭)。繼續開展全省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試點工作,維護廣大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

  積極推進全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縣建設。擴大省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范圍,擇優培育扶持一批經營規模大、服務能力強、產品質量優、民主管理好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省農業廳牽頭)。

  建立現代農村金融制度。繼續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大力培育新型農村金融機構,進一步擴大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試點工作,推進資金互助社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創新、產品創新和服務創新。逐步擴大農村有效擔保試點范圍,發展農村多種形式擔保的信貸產品(人行西安分行、陜西銀監局、省金融辦牽頭)。完善政策性與商業性相結合的農業保險體制,建立多層次風險保障體系。支持發展生產、災害、疫病、住房等農村保險事業,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和巨災風險分散機制。繼續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全面推行惠農補貼“一折通”模式。繼續穩步推進蘋果、紅棗、設施蔬菜保險,完善多種形式的農業政策性保險模式(陜西保監局、省農業廳、省財政廳牽頭)。

  繼續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爭取2010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在戶縣等10個試點縣(市、區)繼續開展配套改革,逐步擴大生態公益林補償試點范圍,引導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省林業廳、省財政廳牽頭)。開展金融支持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和林業發展金融服務試點,推廣林權抵押貸款試點(省林業廳、人行西安分行牽頭)。

 ?。ㄎ澹┘涌焱七M財稅金融體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學發展的經濟調控體系。

  深化財稅體制改革。繼續改革財政產業性資金投入方式,逐步建立以貼息、擔保、參股和創業投資為主的投入機制。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原則,科學合理配置各級政府的事權和財權,進一步增強市、縣(市、區)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繼續完善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加大對財政困難縣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逐步建立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制度。進一步完善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配套政策,提出我省推進和深化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的意見,研究提出省管縣財政體制改革與擴權強縣有關政策相銜接的意見。進一步完善科學公正的考核指標體系,加大省財政對縣區的考核獎勵力度。繼續深化部門預算改革。進一步擴大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范圍,每個市區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縣區將改革范圍擴大到所有預算單位。逐步擴大財政性資金納入改革的范圍,擴大公務卡改革試點范圍,省本級要擴大到西安市以外的省級單位,11個市區至少三分之一的市區要擴大到所有本級預算單位。進一步完善政府非稅收入收繳管理模式,建立規范的非稅收入收繳管理制度(省財政廳牽頭)。按照國家部署,擇機推進全省資源稅、房地產稅、城建稅和印花稅合并等項改革(省財政廳、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牽頭)。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備、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推進行政區域內大型銀行深化體制和機制改革,重點推進農業銀行陜西省分行深化股份制改革。加快地方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業發展。完善長安銀行運行機制,加快其向現代商業銀行發展的步伐。繼續推進西安市商業銀行的重組優化,繼續深化信托公司改革。建立健全金融監管協調機制,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推進汽車金融公司、財務公司等新型機構設立步伐。積極發展地方性證券、期貨等種類金融業務(陜西銀監局、陜西證監局、陜西保監局、省金融辦牽頭)。加快關中—天水經濟區經濟金融一體化步伐,西安區域金融中心以及關中—天水經濟區金融協調機制建設。繼續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人行西安分行牽頭)。深化保險業改革,積極支持設立養老金保險、健康保險、汽車保險等專業性保險公司。吸引國內外保險公司進駐陜西。完善保險中介市場體系,培育一批信譽良好的保險中介機構(省金融辦、陜西保監局牽頭)。繼續做好全省融資性擔保機構清理整頓工作,制訂我省擔保機構的規劃及管理辦法。進一步完善和發揮10個設區市和楊凌示范區已建立政府背景的信用擔保公司的功能。促進有實力的縣(市、區)積極組建擔保公司(省金融辦牽頭)。

 ?。┩七M資源與環境體制改革,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加快推動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和排污收費改革。加快推進資源稅改革,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促進資源配置向高效率、環保型產業和企業傾斜(省發展改革委、省環境保護廳、省物價局牽頭)。按照國家統一安排,適當理順我省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的比價關系,保證天然氣價格改革政策順利出臺。深入推進電價改革,適時理順煤電價格關系,試行與發電環節適度競爭相適應的上網電價形成機制,推進輸配電價改革,調整銷售電價分類結構,減少各類用戶電價間交叉補貼,繼續完善需求側電價管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發電定價和費用分攤機制。全面推行居民用電階梯價格制度。推進水價綜合改革,研究制訂我省新一輪水價改革規劃方案,進一步完善水價形成機制(省物價局牽頭)。繼續落實我省燃油稅費改革的有關政策,研究改革后促進公路發展的投融資政策(省財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牽頭)。

  健全節能減排體制機制。積極實施陜南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規劃,支持榆林、楊凌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和漢中、安康、商洛循環經濟園區以及延長集團靖邊循環工業產業園建設,支持銅川搞好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建立并實施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制度,健全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公告制度,完善節能減排目標責任評價考核體系和多元化節能環保投入機制,健全高效節能環保產品推廣激勵制度及落后產能退出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統計局牽頭)。探索建立循環經濟考核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牽頭)。繼續建立健全綠色信貸有關制度,開展企業環境行為評價工作(省金融辦、省環境保護廳牽頭)。制定環保審批前置指導目錄和建設項目信息共享機制(省環境保護廳、省工商局牽頭)。建立重污染企業退出機制,對合法的重污染企業退出建立補償機制(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牽頭)。設立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發揮環保投資的帶動效應。擴大排污權交易試點范圍,對碳交易進行探索。推行渭河上下游污染補償和排污權有償使用及交易制度,完善排污權交易支撐體系,建立排污權交易管理信息系統和排污總量監管執法體系等。建立有利于生態保護和建設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大力推進生態補償。進一步采取以獎代補、以獎促治的方式促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環境保護廳牽頭)。

 ?。ㄆ撸┻M一步完善現代市場體系,規范市場秩序。

  健全要素市場體系。進一步推進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業績優良的國有企業拓寬融資渠道。積極促進上市公司后備資源盡早實現上市目標,鼓勵支持已經實現部分資產上市的企業,通過增資擴股、資產收購等方式實現整體上市,推動一批“兩高六新”中小企業在創業板上市,加快完善創業投資機制(省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陜西證監局、省國資委牽頭)。繼續搞好西安浐灞金融商務區建設,積極吸引國內外金融機構來陜設立總分支機構。積極培育市場主體,鼓勵農村金融機構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參與銀行間市場交易,引導省內大型非金融企業積極參與債券市場(人行西安分行牽頭)。利用國家有關鼓勵軍工企業發行上市的政策,推進省內軍工企業發行上市。重點做好創業板企業上市的推進工作。認真做好發行債券后備企業的培育工作。在咸陽推廣開展強筋小麥上市交易試點工作(省金融辦、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制定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實行全省統一的戶口性質登記管理(省公安廳牽頭)。進一步發展住房二級市場,放寬市場準入規則,制訂鼓勵大中型企業存量房上市交易具體辦法(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

  規范發展土地和礦業市場。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加強流轉管理和服務,在適宜的地方逐步組建土地流轉服務中心。規范礦產開發管理制度,繼續推進礦產資源市場化配置工作和礦業權有償使用制度,爭取成立陜西省礦業權交易中心(省國土資源廳牽頭)。

 ?。ò耍┡ν七M民生領域改革,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

  建立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強化和落實促進就業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公共投資帶動就業增長的機制,充分發揮政府投資、重大項目建設和產業規劃對就業的帶動作用(省發展改革委牽頭)。完善配套政策,建立靈活多樣的就業和創業促進機制,以創業帶動就業。健全統籌城鄉的就業服務體系和就業援助制度,加快推進農村勞動力就業服務平臺與機制的建設,鼓勵就地就近就業和返鄉創業。認真抓好職業培訓,促進勞動者提高職業技能,增強就業和創業能力(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調節機制。配合國家探索建立對壟斷行業企業和職工收入實行有效監督和調控機制。落實最低工資制度,加強工資集體協商和工資支付保障制度建設。規范國有企業工資總額及負責人薪酬管理(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牽頭)。

  深化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繼續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范圍,落實各項社會保險待遇,重點推進城鎮居民醫保、新農保、工傷保險等工作,促進農民工、靈活就業人員、城鎮居民、大中小學生參加社會保險。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督檢查。研究制訂全省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進一步完善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制度,研究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辦法。在45個縣進行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鼓勵支持有條件的縣自主試點。繼續全面推進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工作,提高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保障水平。加快建立城鎮職工醫療市級統籌制度,城鎮職工、居民住院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普遍達到70%和50%以上。全面實施工傷保險市級統籌,不斷完善工傷預防、補償、康復“三位一體”工傷保險制度體系和工傷保險政策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失業保險制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深入推進省級機關后勤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集中管理與分散管理,政策管理與具體管理相結合的新的管理體制和模式(省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建立多層次的住房供應體系,解決好不同需求層次群眾的住房問題。建立鼓勵普通商品住房消費的體制與機制。組織開展住房公積金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試點工作。加大改革力度,推動物業管理規范化、標準化、市場化、社會化步伐。推動農村房屋權屬登記,明晰農村房屋產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不斷完善我省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加強醫療救助與相關保險制度的銜接,在全省選取部分縣(市、區)作為醫療救助工作示范點。在全省各市推行臨時救助制度,將低保之外的困難群體納入到政府救助范圍。大力推進臨時救助工作。加快推進我省社會化養老服務事業的發展。積極推進殯葬改革工作(省民政廳牽頭)。

 ?。ň牛┩七M社會領域各項改革,體現公平正義和改善民生。

  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加強科技創新體系和機制建設。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和運營模式改革,促進源頭創新、企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中介服務三類平臺建設。推進產學研合作創新,加快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完善創新人才培養、引進激勵機制,建立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制度(省科技廳牽頭)。

  深化教育體制改革。繼續深化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制訂城市中小學的公用經費標準,完善補助政策。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進一步完善高等教育政府助學、獎學制度。深化以素質教育為主題的教學評價機制和教學制度改革,進一步完善高中新課程改革。發展和規范民辦教育。整合職業教育資源,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重點完善職業教育辦學模式,逐步推行免費中等職業教育。進一步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省教育廳牽頭)。

  穩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推動文化強省建設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體制與機制,支持具有先發優勢的文化企業率先發展,通過并購擴張等培育優秀文化企業和產業集群。繼續推進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和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改革,充分發揮文化產業投資公司的作用,著力做好陜西演藝集團轉企改制和集團發展的指導工作。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許可的文化產業,積極促進民營文化企業發展,不斷提高文化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化程度(省文化廳配合省委宣傳部負責)。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繼續抓好醫改重點任務的落實。爭取在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和公立醫院改革兩個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穩步推進基本藥物制度,制訂出臺全省基本藥物制度實施意見和相關配套文件,在70%的基層醫療單位通過“三統一”方式推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人事制度改革和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任務。積極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重點加強對延安市子長縣創建平價醫院改革的指導,選擇3-4個縣區,開展省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建立試點縣區公立醫院新型補償機制。繼續實施重大公共衛生專項和促進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積極推進新農合制度,新農合參合率穩定在94%以上,擴大新農合市級統籌、門診統籌試點。著力抓好城鄉基層醫療衛生工作,2010年以街道辦事處為單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到95%以上(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

  三、強化組織領導和協調推進,認真抓好改革落實

  各地、各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改革工作的領導,充分認識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領導要親自抓改革。要認真總結改革經驗,宣傳改革成就,研究改革問題,推動改革工作向更深層次發展,使所在地區、部門的改革工作有新起色、新成效。各項改革的牽頭部門和負責部門要加強協調、會同相關部門認真調查研究,科學制訂方案,明確實施步驟,落實工作責任。相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積極配合做好有關工作。省發展改革部門要加強對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推進和綜合協調,做好改革方案制訂和組織實施的統籌銜接,要加強《意見》落實情況的檢查與督促,各市和省直有關部門都要在年底前就推進改革的情況寫出書面報告,經省發展改革委匯總整理后報省政府。
繼續做好改革試點和創新。各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能,積極支持和指導改革試點工作,試點單位要積極進行具有前瞻性、超前性的試驗和探索。市級有關部門要參照省級責任部門職責分工,明確各自職責,搞好工作銜接,把握改革政策趨向,選準改革切入點,做好本領域的改革工作。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積極探索,也可自主開展各類綜合改革和專項改革試點。

?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