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工作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是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農民進城就業,對于增加農民收入,滿足城市勞動力需求,統籌城鄉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4〕92號,以下簡稱《通知》)精神,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貫徹意見:
一、進一步提高對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工作重要性的認識
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是黨中央、國務院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思想的充分體現,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所在,是農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是維護城鄉社會穩定的重要舉措。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一定要按照“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從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我省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高度,把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提高農民就業能力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按照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組織實施,努力為農民進城就業創造一個平等、寬松的環境。
二、認真清理影響農民進城就業環境的政策規定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要求,徹底清理和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等方面的歧視性規定及不合理限制。
?。ㄒ唬﹦趧颖U稀⒐?、教育等部門要及時制定實施方案,繼續清理對企業使用農民工的行政審批,取消對農民進城就業的職業工種限制,取消對農民工跨地區就業和進城務工的流動就業證卡制度,任何部門都不得干涉企業自主合法使用農民工。要嚴格審核、清理農民進城就業的手續,取消專為農民工設置的登記項目,取消針對農民工和使用農民工企業的不合理收費。各行業和工種尤其是特殊行業和特殊工種要求的技術水平、職業資格、健康等條件,對進城就業農民和城市求職者要一視同仁。
(二)各地教育部門和學校對進城就業農民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在入學條件等方面要與當地學生同等對待。對家庭經濟特別困難的,根據所在社區的有關證明,可減免借讀費等有關費用。流入地政府財政部門要對接收進城就業農民子女較多的學校(含民辦學校)給予適當補助。城市教育費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經費,用于進城就業農民子女義務教育。
(三)公安部門對農民工實行暫住證一證管理。同時,要采取積極措施,推進大中城市戶籍制度改革,按照《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公安廳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意見的通知》(陜政辦發〔2005〕6號)規定,放寬農民進城就業和落戶條件。建設部門要盡早研究進城就業農民的住房問題,積極探索適合農民工居住的建房模式和建房標準。
(四)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統籌做好開拓勞務市場、收集發布勞務信息、培訓勞務人員、組織勞務輸出、協調勞務管理、提供勞務服務和法律咨詢、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等方面的工作。要加強跨省勞務工作和鄉鎮勞動服務工作,積極建立勞務基地,大力發展勞務協作,通過訂單培訓、定向輸出,提高農民外出務工組織程度。
?。ㄎ澹┮e極研究制定農民進城就業扶持政策,規范發展勞務派遣組織,進一步改進農民工進城就業管理和服務,嚴厲打擊非法職業中介和各類欺詐行為,為進城就業農民提供便利、快捷、有效的服務。大中城市的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要開設面向農民工的服務窗口或建立專門的服務場所,對求職登記的農民工免費提供政策咨詢、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要充分利用我省勞動力市場的體系效應,積極開展農民工就業電話咨詢服務,建立農村勞動力輸出地和輸入地信息對接機制,及時發布供求信息,引導農村勞動力有序流動。
?。└魇小⒖h財政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民工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按照省財政廳、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公安廳、教育廳、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轉發財政部等部委《關于將農民工管理等有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支出范圍有關問題的通知》(財預〔2003〕561號)規定,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將涉及農民工的治安管理、計劃生育、勞動就業、子女教育等有關公共管理和服務經費,按照輸入地屬地管理原則,納入正常財政預算支出范圍。財政部門要適應農民工輸入的新形勢,合理核定各部門用于農民工管理和服務的支出成本,按照現行財政供給渠道,在預算中予以安排,保障有關部門行使職能的必要經費,積極穩妥地做好農民進城務工就業管理與服務工作。
?。ㄆ撸└魇姓^續認真實施我省《關于貫徹落實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的實施意見》,加大資金投入,切實加強管理,積極引導和扶持農民工的培訓工作。要通過媒體宣傳、咨詢服務、集中辦班等方式,組織開展就業前引導性培訓,有效提高農民工遵守法律、法規和依法維權的能力,樹立新的就業觀念;依托各類具備培訓條件的培訓機構,開展以定點和定向培訓為主的就業技能和安全生產知識培訓,有效提高外出務工農民就業能力;組織對具備相應條件并有創業意向的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提高農民創業成功率。同時,要鼓勵農民工自愿按需參加職業技能鑒定,對鑒定合格者頒發國家統一的職業資格證書。職業技能鑒定要尊重農民意愿,任何單位不得強制農民參加收費鑒定。
?。ò耍└骷墑趧颖U?、農業、財政、教育、科技、建設等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要重點做好各自管理的經費、職業教育培訓資源的協調和配置工作。農民工培訓經費由政府、用人單位和農民工個人共同負擔。各級財政部門要按照《陜西省勞務輸出培訓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通過各級財政預算安排、調整支出結構和鼓勵社會捐助等方式,多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籌集勞務輸出培訓財政專項資金,以保證對農民工培訓工作的需要。用于農民工勞務輸出培訓的財政專項費用,必須按照規定的開支范圍及用途??顚S?,嚴格實行報賬制度管理,真正使農民工享受到政府的培訓經費補助。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實維護農民進城就業的合法權益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加大工作力度,盡快解決2003年以前拖欠建設領域的農民工工資。對其他行業拖欠農民工工資情況也要認真進行清理,對惡意拖欠克扣農民工工資的企業,要依法處理并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
(一)要制定適合進城就業農民特點的勞動合同文本,指導、督促用人單位與進城就業農民簽訂和履行勞動合同。進一步加強勞動保障執法監察,重點檢查用人單位工資報酬、勞動條件、工作時間等情況,對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查處。勞動保障部門要組織好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工作,加強日常巡查,對重點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進行專項督察和重點監控,健全和完善應急處理機制,及時受理農民工的舉報、投訴,逐步建立預防和解決拖欠工資問題的長效機制。
?。ǘ└骷墑趧訝幾h仲裁機構,對涉及農民工的勞動爭議案件要及時立案,符合規定條件的要依法快速審理,對涉及農民工基本生活的問題,可以先行裁定企業給付。對追索勞動報酬、工傷待遇等爭議案件,可視情況減免應由農民工本人負擔的仲裁費用。
?。ㄈ└骷壵?、各有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工會組織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開展活動,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對符合加入工會條件的農民工可吸收加入工會組織。勞動保障部門要指導、協調用人單位與企業工會在平等協商的基礎上,通過談判簽訂集體合同,并向勞動保障部門備案,勞動保障監察部門對集體合同的履行情況實施監督。
(四)各有關部門要督促企業認真貫徹落實《工傷保險條例》,對與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農民工,全部納入工傷保險范圍。用人單位必須為已簽訂勞動合同或雖未簽訂勞動合同,但已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農民工,及時辦理參加工傷保險的手續;勞動保障部門要對發生工傷的農民工依法進行認定。未參加工傷保險的企業對發生工傷的農民工,必須按照《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標準支付其工傷費用。要重點推進農民工較多、工傷和職業病風險程度高的建筑、礦山等行業參加工傷保險。勞動保障部門要制定適合農民工特點的待遇支付方式,方便農民工參保和享受待遇。建筑施工企業要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筑法》和《建筑工程安全生產條例》規定,為施工現場從事危險作業的農民工辦理建筑施工人員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作為工傷保險的重要補充。
四、進一步健全完善勞動力市場,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勞動保障、人事、公安、工商等部門要加大對大中城市勞動力市場清理整頓工作的力度,重點打擊職業介紹領域的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取締各類非法職業中介機構。通過開放一批公共職業介紹機構,推薦一批誠信民辦機構,表彰一批優秀民辦機構,取締一批非法職業中介機構,凈化勞動力市場,改善就業環境。要進一步加強對民辦職業中介機構的規范管理,引導和規范自發形成的零工市場。每年春節后,各市政府要集中一段時間,清理整頓職業中介機構和勞動力市場秩序,并形成制度。
各市政府、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各種新聞媒體,廣泛開展以“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為主體的普法宣傳活動,將有關政策宣傳到鄉鎮和企業。進一步增強進城就業農民的自我維權意識,形成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社會監督作用,對嚴重侵害進城就業農民合法權益的行為,要依法予以查處,對好的典型要跟蹤報道。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及時發現和解決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工作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今年第二季度,省上將對改善農民進城就業環境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具體安排另行通知。
陜西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三月二十五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