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文件 > 陜政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防震減災工作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是國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務院關于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通知》(國發〔2004〕25號)精神,切實做好我省的防震減災工作,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深刻認識新時期做好我省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我省是歷史上地震災害嚴重的省份,全省地震烈度六度以上的設防區涉及104個縣(市、區),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1.7%,其中七度及七度以上的高烈度區涉及58個縣(市、區),占全省國土面積的32.3%。受青藏塊體、南北地震帶和鄂爾多斯塊體周緣地震活動的影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地震形勢依然嚴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面臨著地震災害的潛在威脅,切不可掉以輕心。目前,我省防震減災工作中還存在著不少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部分地區地震監測能力薄弱;地震預報仍是世界性科學難題,尤其是地震短臨預報水平低;相當一部分基礎設施、工業與民用建筑和生命線工程沒有按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設防;城市綜合防御能力和廣大農村地區抗震設防亟待加強,農村的民居普遍不設防;社會公眾防震減災意識不強,缺乏自救互救知識、技能和裝備;地震緊急救援有關工作剛剛起步,尤其是救援能力弱;部分市、縣、區地震工作機構不健全,經費投入不足,群測群防工作面臨實際問題;防震減災工作在我省城鄉之間、不同區域之間發展很不平衡。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全國防震減災工作會議確定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堅持防震減災同經濟建設一起抓,實行預防為主、防御與救助相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地震監測預報、震災預防、緊急救援三大工作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地震災害管理機制。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會力量,不斷提高綜合防震減災能力,為保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事業提供可靠的保障。

  按照這一指導思想和國家確定的奮斗目標,我省防震減災工作的奮斗目標是:到2020年,我省基本具備綜合抗御6級左右、相當于各地區地震基本烈度的地震的能力,大中城市及關中地區的防震減災能力力爭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要實現這一目標,防震減災工作必須大力實施“突出重點、全面防御;健全體系、強化管理;社會參與、共同抵御”的三大戰略,必須逐步實現有重點的全面防御,必須實行預測、預防、救助全方位的綜合管理,必須形成全社會共同抗御地震災害的局面。

  做好防震減災工作是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的客觀需求。各級人民政府要深刻理解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防震減災工作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正確認識我省的地震形勢和防震減災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增強做好防震減災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切實做好本地的防震減災工作。

  二、突出重點,全面提高我省地震災害的綜合防御能力

 ?。ㄒ唬┤嫣嵘卣鸨O測能力和地震預報水平。按照《地震監測管理條例》的要求,在完成防震減災“十五”重點項目的基礎上,2020年前,繼續加密和完善數字化測震臺網,在陜北和陜南尤其與鄰省交界地區適當增建地表測震臺,在西安市及其周圍地區引進地下(井下)觀測技術和臺陣技術;以關中為重點,適當增加電磁、流體和形變地震前兆觀測臺(點),擴大GPS和重力流動觀測網,建立GPS定點觀測站,同時要不斷引進新的觀測技術和方法,逐步形成空間、地表、地下相結合、覆蓋全省、與周邊地區互相聯網的立體觀測系統。城市(鎮)重要建筑和省內重大建設工程必須設置強震動監測設施。認真做好未來15年國家和我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的確定工作。

  地震設防區市、縣人民政府要進一步加強群測群防工作。支持和鼓勵有條件的學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個人因地制宜地開展地下水、氣體、動植物、氣象氣候等地震宏觀微觀異常觀測,充分發揮群測群防在地震短臨預報、災情信息報告和普及地震知識中的重要作用。

  各地要積極推進“三網”(地震宏觀測報網、地震災情速報網、地震知識宣傳網)的建設。

  地震部門要嚴密監視震情變化,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強對我省地震地質環境、活動規律和地震預報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研究。堅持專業地震隊伍和群測群防相結合、專家預測和政府應急管理風險決策相結合,提高震情分析會商水平,努力實現有減災實效的短臨預報。規范地震信息發布辦法,逐步向社會發布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和重點危險區判定信息,使群眾了解自己所在地區的地震危險程度,采取相應的防御措施。

 ?。ǘ┰鷮嵧七M地震災害預防體系建設。國土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要充分考慮潛在地震危險。2015年前,要完成西安、寶雞、咸陽和渭南等大中城市活斷層探測和地震危險性評價工作。完成國家和省級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縣級以上城市地震小區劃和震害預測工作。高度重視城市的地震安全,堅決消除不按抗震設防要求設防的建設工程。要依法加強重大建設工程、生命線工程的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依法把這些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納入城市規劃和基本建設管理程序,作為項目可行性論證、工程設計和施工審批的必備內容,落實到規劃、立項、選址、設計、施工、驗收等各個環節,進入各級政務大廳,并切實加強管理與監督。城鎮所有新建一般建設工程必須按照國家強制性標準《中國地震動參數區劃圖》進行設防。逐步在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大中城市按照抗震設防要求開展“城中村”改造。2010年前,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各級人民政府要組織完成縣級以上城市的建筑物抗震性能鑒定工作,對達不到設防標準的要統一規劃,逐步予以改造。確保大中城市、城鎮新建、改建、擴建建設工程達到規定的抗震設防要求,科學設防。對存在地震安全隱患的病險水庫及能源、通訊、交通、供水、供電等設施,要按抗震設防要求進行改造,消除隱患。

  各級人民政府必須高度重視并盡快改變農村民居不設防的狀況,提高農民的居住安全水平。

  把防震減災知識普及到鄉(鎮)、村及農戶,做到家喻戶曉,使廣大農民把建設安全民居變為維護自身生命財產安全的自覺行動。地震、建設部門要組織力量,借鑒先進經驗,開發適應關中、陜南、陜北不同地區農村民居的抗震設防樣板工程。設防區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要通過政策引導和適當扶持,在農民自愿的基礎上,組織實施“農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要通過試點,以點帶面,指導和幫助農民在新建住房時采取防震措施,逐步改變我省農村抗震能力薄弱的狀況。要高度重視農村中小學校舍、醫院的抗震設防,對達不到設防要求的要逐步改造,新建校舍、醫院必須達到設防要求。

 ?。ㄈ├^續健全地震應急救援體系。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分級編制、分級管理的原則,制定完善地震應急預案,明確應急工作程序、層級管理職責和協調聯動機制,形成統一指揮、相互補充、協調一致的地震應急預案體系。適時組織必要的地震應急演練,檢驗反應能力,使地震應急預案更加科學、實用,增強可操作性。要加強災情速報系統建設,定期開展地震應急工作檢查,做到“常抓不懈”。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大中城市要結合城市廣場、綠地、公園等建設,規劃設置必需的緊急疏散通道和群眾避險場所,配置必要的避險救生設施。

  加快地震災害緊急救援力量建設,提升快速反應能力。盡快完成省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的組建。充分依靠駐軍、武警部隊、民兵和預備役部隊,發揮社區地震救援志愿者隊伍作用,形成社會基礎廣泛、協調統一的地震災害救助力量。民政部門要及時掌握災情,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的基本生活。衛生部門要協調好震災發生時傷員搶救、轉運和治療工作;要掌握周邊醫療機構救治資源狀況,特別要掌握群體性創傷的救治能力狀況,統籌動員、組織和安置傷員的救治工作;組織開展災區的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紅十字會要動員和組織群眾參加醫療救護知識培訓,提高自救互救能力;組織開展人道主義救援工作。相關部門要結合城市商品物流,合理建設應急物品儲備網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投入、社會捐贈、地震災害保險相結合的多渠道災后恢復重建與救助補償機制。要加強省、市兩級地震應急指揮技術系統和應急基礎數據庫系統建設。各設區市要于2010年前全面完成系統建設,為地震應急工作提供可靠的技術平臺和信息保障。

 ?。ㄋ模┐罅﹂_展防震減災宣傳教育,動員全社會參與防震減災。各級地震、教育、科技等部門要制定切實可行的防震減災宣傳教育計劃,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以青少年為重點,向包括農村在內的廣大群眾普及地震科學知識,完善宣傳網絡。把防震減災知識宣傳作為“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活動的重要內容,組織開展防震減災知識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活動。把防震減災知識納入中小學生課外讀物和科普活動中,逐步在每個縣(市、區)建立一所防震減災科普宣傳示范學校。2007年前,西安、寶雞、咸陽、渭南等大中城市要建立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加強陣地式宣傳。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要有針對性地強化防震減災宣傳教育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經常性的地震科學知識宣傳活動,增強社會民眾防震減災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社會共同抵御地震災害的局面。

 ?。ㄎ澹┌逊勒饻p災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不斷增加投入。各級人民政府要把編制防震減災規劃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并切實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在基本建設、事業發展、科技進步、重點項目等專項計劃中,要充分體現防震減災內容。當前要重點做好各級防震減災“十一五”規劃的編制工作。要逐步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防震減災投入機制,加大對防震減災事業經費的投入力度。當前要把加強三大工作體系建設作為重點,優先安排,重點保證。同時,要增加地震科技投入,改善科研條件,加強基礎理論、應用技術研究和難點攻關,提高技術創新能力。

 ?。娀勒饻p災法制建設,依法管理防震減災。要認真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陜西省防震減災條例》等防震減災法律、法規。各級人民政府要按照行政許可法和有關防震減災法律、法規的要求,依法加強建設工程抗震設防要求管理與監督,加強抗震設防管理的執法檢查;要依法保護地震監測設施和觀測環境,涉及對地震觀測造成影響的各類建設,應事先征求地震部門的意見。地震部門要做好地震觀測臺站(點)附近新建、擴建、改建建設工程的核準工作。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法規,加強地震預報和震情、災情信息的宣傳報道的管理。

  三、加強對防震減災工作的領導

  防震減災是各級人民政府的一項重要社會管理職責。各級政府要把防震減災作為公共安全和保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任務列入議事日程,強化組織領導,明確事權,健全工作體系,依法履行管理職責。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充分認識防震減災工作的重要性和長期性,切實把防震減災各項工作抓緊抓好并落到實處,不斷提高應對突發性地震災害的能力。

  要加強市、縣防震減災組織領導體系和隊伍建設,健全各級防震減災工作領導小組。要按照有關規定和要求進一步建立健全市縣兩級地震工作機構?,F有機構和人員等工作力量薄弱的,要盡快充實、加強,切實保證防震減災管理責任落到實處。地震設防區的鄉(鎮)要確定一名鄉鎮領導同志負責防震減災工作,重點推進農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


                                 陜西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