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 陜政辦函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046號建議協辦意見的函

國家文物局辦公室:

感謝貴局長期以來對陜西文物事業發展給予的大力支持。作為協辦單位,現就陳春芳代表《關于建設我國長城步道的建議》(第3046號),提出如下辦理意見。

陜西是長城資源重要省份之一,擁有戰國魏、戰國秦、隋、明等歷史時期修筑或使用的長城墻體及附屬設施,總長度達1803千米。近年來,我省不斷強化長城本體保護展示,依托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戰略,統籌推進長城保護傳承利用、沿線基礎設施提升和文旅融合發展。

一、關于加強統籌協調,實現共同管理的建議

我省成立了省、市、縣三級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定期召開工作推進會,系統謀劃全省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工作。遴選文物、歷史、規劃、旅游等行業25名專家組建咨詢委員會,為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提供智庫咨詢。下一步,我省將繼續發揮領導小組統籌協調作用,按照國家相關部委關于長城步道建設的總體安排,結合我省資源稟賦、自然生態環境、城鄉建設發展和土地利用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推進轄區內長城步道建設工作。

二、關于融入數智技術,提升游客體驗的建議

我省已開發投運“云游萬里長城”微信小程序,利用游戲技術助力數字文保,打造毫米級高精度“數字長城”。榆林市在省文物局的指導下開展長城沿線文物三維掃描,打造榆林三十六營堡漫游平臺,建成了長城數字資源管理系統。下一步,我省將在陜西長城博物館展陳設計中引入數字化體驗產品,運用折幕投影技術實現長城沉浸式觀賞,采用智能導覽、人機交互等手段提升游客參觀體驗感受。

三、關于完善配套設施,提高服務品質的建議

依托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項目建設,我省串聯長城及沿線文物文化資源,規劃了集長城遺址保護展示、旅游道路建設、環境整治以及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導視導覽系統等配套設施為一體的綜合性建設工程。先后完成了榆林衛城、鎮北臺、波羅堡、魏長城遺址黃龍縣石曲段等50余項長城本體保護維修工程,顯著提升了我省長城的保護狀況,為后續展示利用夯實了基礎。鎮北臺長城文旅融合區項目以“文物保護+遺址展示+運動戶外+文化休閑”為思路,圍繞鎮北臺、常樂堡、建安堡開發了黃土風情線(長城邊塞風情游)長城主題旅游線路;龍洲堡至鎮靖堡明長城風景道項目依托長城墻體、營堡,與周邊毛烏素沙漠、丹霞地貌及水庫濕地景觀相結合,提升長城沿線景觀環境和基礎設施;華陰市段魏長城自然生態修復及環境整治項目將長澗河水系納入魏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示范段,規劃了休閑步行線路,打造了城水人文一體的魏長城風景廊道。同時與中國鐵塔公司合作,選取了110余座30米以上的存量鐵塔資源作為監控點位掛載平臺,對長城沿線的重要文物景區及周邊環境進行全方位、高精度、7×24小時不間斷的監控,確保文物和人員安全。下一步,我省將加快落實鎮北臺長城文旅融合區、鹽場堡長城遺址公園、龍洲堡至鎮靖堡明長城風景道等項目建設,確保盡快建成投用。

四、關于擴大品牌影響,多元宣傳互動的建議

近年來,我省依托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融媒體矩陣開展長城知識科普和文化宣傳,依托“418國際古跡遺址日”“518國際博物館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重要時點,在全省開展長城普法學法、攝影比賽、文創大賽等各類宣傳推廣活動,將長城保護與沿線非遺保護相結合,通過建立傳統工藝工作站、民俗文化博物館、非遺傳習所等形式挖掘展示長城及沿線文物資源,推動融合創新發展。榆林衛城、鎮北臺等入選央視《直播長城》《文化中國行》等節目,制作《榆林長城紀事》《延綏鎮榆林衛三十六營堡》等紀錄片,編創反映榆林長城修筑歷史的大型原創音樂劇《余子俊》,進一步推動長城文化深入人心。下一步,我省將常態化開展長城文化進校園、普法學法及攝影、繪畫、徒步、社會實踐、研學旅行等比賽活動,創作優質的文學影視作品、非遺產品等,不斷提升長城保護、研究、闡釋、宣傳力度。

五、關于注重后期管理,維護步道環境的建議

目前,我省已組建榆林市長城保護中心、魏長城文管所等長城日常管理機構,聘請長城文保員進行巡查管理。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營造人人參與、全民保護長城的社會氛圍。下一步,我省將在貴局的支持指導下,進一步做好基礎設施完善、長城文化和健康宣傳等工作,不斷打造設施完備、文化豐富、環境宜人、宜游康養的長城步道,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長城文化帶。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5月26日

(聯系單位: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電話:02963912204)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