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政協第十四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第02232號(資源環境類151號)提案答復的函
國家林草局辦公室:
現就李忠民委員《關于把紅堿淖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列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工程的提案》(02232號),提出如下會辦意見。
2018年2月,紅堿淖濕地經國務院批準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紅堿淖湖泊濕地和以紅堿淖濕地為主要棲息地的遺鷗等國家Ⅰ、Ⅱ級保護野生動物。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紅堿淖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工作,在自然保護區實施了一系列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生態保護治理力度不斷加強。
一、關于“依法依規關停一些對流域生態安全構成威脅的煤礦井田,確保湖水和地下水系安全。按照保護優先的原則,在確保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規劃安排資源開發”方面
為加大對紅堿淖濕地保護力度,在《陜西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全省主體功能分區中將紅堿淖濕地劃入重點生態功能區,同時指導榆林市及神木市在編制本級國土空間規劃時嚴格落實紅堿淖濕地生態保護治理要求,為恢復紅堿淖濕地生態功能,確保河湖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做好規劃基礎。加強土地用途管制,嚴格控制紅堿淖濕地及其周邊城鄉建設用地增量和建設開發強度,嚴格產業準入標準,依據國土空間規劃、產業規劃、礦產資源規劃、黃河流域保護規劃以及生態紅線、自然保護地管理等要求,嚴格審批涉及紅堿淖濕地相關建設用地。同時,適度發展各類生態環境友好型產業,積極探索“兩山”價值轉化路徑,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二、關于“將紅堿淖濕地生態區列入國家級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示范點,鼓勵地方和企業投資生態建設和文旅開發,促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雙贏”等方面
為深入實施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2021年我省印發《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實施紅堿淖、鹵陽湖等重點湖泊山水林草生態保護工程”。近年來,我省以林長制、河湖長制為抓手,全力推進紅堿淖自然濕地修復、綠色生態屏障建設、水環境綜合整治等生態建設。2021年以來,按照《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建設規劃》《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等布局,累計下達神木市“雙重規劃”項目任務11.5萬畝,中央財政造林和森林撫育補助項目任務5.5萬畝,濕地保護修復資金2593萬元,通過林草撫育、防護林建設、鳥島棲息地恢復、河道清淤疏浚、生態補水、保護區智慧監測系統建設等項目實施,改善了鳥類棲息環境、提升了自然保護區監管效能,維護了區域生態系統平衡,為實現紅堿淖濕地保護治理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大對陜西紅堿淖濕地生態建設投入,積極協調將紅堿淖濕地生態保護治理列為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工程、省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資金支持項目。同時,鼓勵地方和企業積極參與生態建設,持續在水生態治理、河道整治、植被恢復等方面發力,促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實現雙贏。
三、關于“開展紅堿淖濕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制定《紅堿淖濕地生態建設實驗區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行動計劃》,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作用”等方面
持續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的基礎研究,進一步明確紅堿淖周邊資源保護、管理和建設思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強全要素、全過程、全地域的統籌協同,處理好人與自然、局部與整體、發展與保護的關系,按照“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要求,認真分析紅堿淖流域的生態區位特點,精準研判存在的主要問題,緊密結合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雙重”規劃等國家重大規劃布局,統籌推進紅堿淖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和污染防治工作,優化生態系統結構,全面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生態系統穩定性。將紅堿淖濕地保護作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具體行動,轉化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陜西實踐,力爭將紅堿淖濕地生態保護修復建設成為我國生態脆弱區自然保護區的典范,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發揮示范作用。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5月25日
(聯系單位: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電話:02963912204)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