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 陜政辦函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十四運會場館賽后利用指導意見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十四運會場館賽后利用指導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4月22日


十四運會場館賽后利用指導意見

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運動會(以下簡稱十四運會)在我省精彩圓滿舉辦,一大批體育場館設施拔地而起,成為造福三秦百姓的優質資產。為加快推進十四運會場館賽后利用,持續發揮綜合效益,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體育的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以共享全運成果為主線,以舉辦高水平體育賽事為引領,以發展多元復合業態為支撐,以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動力,以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目標,立足場館實際、著眼綜合利用,探索創新十四運會場館運營管理模式,不斷提升運營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促進全民健身、競技體育、體育產業、體育文化協調發展,為加快建設體育強省,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貢獻積極力量。

(二)基本原則。

政府引導,改革創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全面推進場館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持續優化完善配套政策和保障措施,為十四運會場館賽后有效利用創造良好環境。

市場主導,社會參與。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十四運會場館賽后利用,鼓勵推行場館社會化、專業化運營,增強復合經營能力,提高綜合利用效能。

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充分考慮各場館存在的差異和不同,科學確定場館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一場一策、一館一策”自主謀劃實施賽后利用。

強化監管,規范推進。加強對場館賽后利用的跟蹤監管和績效考核,確保場館運營管理各項工作規范安全有序,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讓人民群眾更好享受全運成果。

二、合理確定場館功能定位

(三)綜合性場館群。

綜合性場館群是指具有體育場、體育館、游泳跳水館等多種場館設施,服務功能較為完善、開展項目較為豐富的體育場館集群,應充分發揮集群效應,積極引入國內外各類頂級體育文化資源和品牌,搭建知名的競賽表演、運動康養、休閑娛樂、文化傳播等綜合平臺,打造功能多樣、業態多元的現代城市體育綜合體,為人民群眾提供高品質的體育文化生活服務。

(四)大型場館。

固定坐席數20000個以上的體育場、3000個以上的體育館、1500個以上的游泳館等規模較大、等級較高、可用于舉辦專業體育競賽和大型群體活動的體育場館,應重點開發國際國內專業體育賽事、大型群眾體育賽事、體育培訓、體育會展以及演唱會、音樂會等文藝演出,打造區域性體育賽事中心和文化活動中心。

(五)中小型場館。

中小型場館是指規模相對較小,主要承擔基本體育公共服務的體育場館,應充分發揮全民健身主陣地作用,著力保障全民健身活動和群眾體育賽事需求,打造老百姓舉步可就的健身圈,有條件的場館可依托周邊地理環境和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健身休閑產業,打造體育旅游精品目的地。

(六)校園場館。

校園場館是指高校、中學新建或改擴建的校園內體育場館,應首先滿足日常教育教學、師生體育鍛煉和活動、體育人才培養等基本需求,在認真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和確保校園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承辦各類體育賽事活動,適時向學校周邊社區居民和社會組織開放,提高使用效率,發揮更大價值和作用。

三、靈活選擇場館運營管理模式

(七)社會化運營管理模式。

鼓勵地理位置優越、配套設施完備、市場輻射較廣、商業潛力較大的場館引入第三方企業實行社會化運營,依托企業專業能力,充分調動市場資源、盤活場館資產、有效提高使用效率,逐步實現自給自足、自負盈虧。推進社會化運營過程中應履行可行性論證、國有資產評估、財政部門審批等必要程序,確保合法合規、規范有序進行。

(八)事企結合運營管理模式。

鼓勵具有一定市場化運作基礎但暫不具備全面社會化運營條件的場館,通過事業單位和企業合作運營的方式,借助企業在人力、物力、資源、經驗等方面的優勢,對場館部分設施或業態實行市場運營。各級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支持體育賽事等方式給予適當補助,確保場館正常運轉,發揮應有作用。

(九)事業單位運營管理模式。

競技體育備戰訓練專用場館、校園場館以及地理位置偏遠、運動項目單一、受眾群體較少等不具備社會化運營管理和事企結合運營管理條件的場館,應在保持自主運營管理、積極爭取財政支持的基礎上,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日常運行成本,并創造條件通過逐步擴大社會開放、創新服務產品供給等方式增強自身造血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和運維效益。

四、有效豐富場館服務內容

(十)優先保障公共服務。

鼓勵場館創新惠民舉措、拓展服務項目,提升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質效,促進全民健身更高水平發展。積極吸引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層文化體育組織,特別是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到場館開展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徑、游泳、滑冰等群眾體育賽事活動和培訓,滿足不同人群健身需求。

(十一)突出發展本體產業。

突出場館體育功能,堅持以競賽表演業為引領,大力引進國內外高水平體育賽事,積極創辦自主品牌賽事,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競賽表演活動。充分利用場館設施條件,積極提供和開展健身休閑、體育培訓、體育會展、體育康養、體育用品銷售等服務。

(十二)拓展相關服務領域。

鼓勵有條件的場館延伸配套服務,積極發展文化演藝、餐飲娛樂、商超零售等其他業態,在不改變公共體育場館性質的前提下,打造體育文化產業集群。

五、全面提高場館運營管理水平

(十三)加快信息化建設。

充分利用十四運會場館信息化建設成果,建立智慧運營管理系統,實時監測場館運行狀態,倡導提供無感門禁、自動支付、線上訂場、線上訂票、信息發布等服務,提高管理效能,優化群眾體驗。

(十四)推進標準化建設。

積極推進體育場館標準化建設,引導社會組織、市場主體等探索制定體育場館服務標準和管理規范,整體提升標準化、規范化運營管理水平,更好滿足群眾需要和市場需求。

六、優化完善配套政策

(十五)完善財政扶持政策。

對實行社會化運營管理的場館,可考慮大型體育場館運營的特殊性,將企業運營時限適當延長,但原則上不超過10年,每5年簽訂1次合同。細化完善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相關政策,增加政府向體育場館購買服務的類別和數量,支持場館維修提升、購置設備和改善環境。嚴格落實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補助政策。

(十六)執行稅費優惠政策。

場館自用房產和土地,符合稅收法規規定條件的,應享受有關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鼓勵各地、各有關部門依法依規減免場館運營管理中的相關費用。

(十七)加大金融扶持力度。

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體育場館的支持力度,創新適合體育場館特點和需求的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有條件的綜合性場館群和大型場館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通過多種方式依法籌措發展資金。

七、保障措施

(十八)加強組織領導。

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十四運會場館賽后利用作為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協調推進、督促落實。要廣泛學習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和做法,結合實際自主確定場館運營管理模式,有力有序推進十四運會場館賽后利用工作。

(十九)密切協作配合。

各級體育部門要加強統籌規劃和跟進指導,主動爭取各方面的配合與支持,推動有利于體育場館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執行到位。各級發展改革、教育、公安、財政、文化和旅游、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要主動履職盡責,密切協作配合,參與協商解決場館運營管理中的困難和問題,形成工作合力。

(二十)強化考核督導。體育場館所屬部門(單位)要根據不同運營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場館運營管理績效考核和獎懲激勵機制。省級體育部門要加強督促指導,實地檢查和跟蹤分析場館賽后利用整體情況,適時評選發布典型案例,推廣先進經驗,確保工作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