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入推進市縣兩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深化我省“放管服”改革,根據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陜西省全面推行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工作方案〉的通知》(陜辦字〔2018〕97號)精神,現就進一步深化我省市縣兩級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重點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原則,以優化審批流程、公開審批標準、規范審批行為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為重點,不斷深化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持續提升行政審批效率,便利企業和群眾辦事,有效激發市場活力,助推全省追趕超越。
二、改革任務
(一)事項劃轉。市縣兩級要按照“精簡、統一、高效、便民”原則,將分散在各個部門與企業和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且經常發生、申請量大、有明確審批標準和程序、集中辦理更加便民高效的事項,統一劃轉至行政審批服務局集中辦理。各市要堅持“應劃盡劃”原則,循序漸進、分步實施,不斷規范事項劃轉工作。要按照“四級四同”要求,對標省級政務服務事項基本目錄庫,建立明確統一的事項劃轉目錄,保證轄區內市縣劃轉事項上下對應。凡屬同一部門的事項,盡量整體劃轉。對審批程序復雜、專業要求高,尤其帶有制約性和限制性、涉及公共利益平衡和重大公共安全的事項,要認真評估風險,審慎推進實施,條件尚不成熟的暫緩劃轉,確保成熟一項劃轉一項。要加強事項劃轉目錄日常管理,建立切實可行的動態調整機制。各級政府所有行政審批事項,無論是否劃轉,原則上一律入駐大廳辦理,確保實現“三集中三到位”,大廳之外無審批。
(二)事項承接。市縣兩級政府要建立行政許可事項移交機制和制度規范,明確移交標準(事項審批條件和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移交時限等內容。行政許可事項審批權劃轉后,相關部門要及時將開展審批服務工作所需的文件檔案資料、專網權限和制式證明證書等移交本級行政審批服務局。省級以上部門統一印制發放的空白證照,省級業務主管部門要明確告知獲取渠道和詳細聯系方式,市縣自行印制的,省級業務主管部門要提供相關資料,明確印制標準。各級行政審批服務局要結合本地審批專業化程度及人員劃轉情況等實際,分類實施劃轉事項承接工作。
原審批部門在專家評審、現場踏勘、檢驗檢測等關鍵環節和核心程序上,要給予行政審批服務局支持和協助,并將相關結論書面反饋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批過程中涉及收費的技術性服務活動,省發展改革委要明確具體收費標準,相關費用由各級審批部門納入預算,本級財政予以保障。
(三)協調聯絡機制。省審改辦作為全省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的省級統籌部門,要牽頭抓總,指導協調做好全省相關工作。市縣兩級審改辦原則上應設立于同級行政審批服務局,要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認真落實行政審批服務領導聯席會議制度。省級行業主管部門要將市縣行政審批服務局納入業務指導范圍,市級行政審批服務局要加強對下級行政審批服務部門的業務指導。省市兩級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在制發、轉發與行政審批業務有關文件時,要將市縣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納入主送或抄送范圍;組織開展與行政審批業務相關的會議、培訓等活動時,要通知市縣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參加。對需要現場踏勘、技術審查和驗收的事項,由行政審批服務局會同有關職能部門根據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制定具體實施辦法。行政審批服務局組織現場踏勘、技術審查、聽證論證時,有關職能部門要在專業人才、技術支撐等方面主動配合、大力支持。
由市級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轉報上級審核的事項,省政務服務中心歸口一窗受理。各級各部門對市縣兩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審批用章要明確認可,涉及國家部委終審或省外認可的,省級業務主管部門與司法部門要做好協調解釋工作,確保市縣行政審批服務局印章效力。
(四)依法依規推進。對于上級政府依法下放或委托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下級對口業務部門相應審批權已劃轉本級行政審批服務局的,原則上由行政審批服務局承接,未劃轉的仍由對口業務部門承接。省政府依法委托市縣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尚未完成委托的,要根據市縣實際劃轉事項情況及時授權到位。對已和原審批部門簽訂委托授權書、本次改革又劃轉至審批服務局的,要依法重新進行委托授權。
對與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精神不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等,行政審批服務局要及時向本級政府反饋并提出意見建議,司法部門要及時啟動修訂程序,做好清理規范。
(五)線上線下保障。省級政務服務主管部門要牽頭負責,對各地各部門分散獨立的政務信息系統進行清理整合。各級各部門要主動將專網和行業審批信息庫與政務服務平臺對接,打通數據壁壘。省級各部門要積極對接國家部委,接通專網和信息庫,實現審批與監管共享共用,有效減少事項劃轉后的二次錄入和二次申報。各級各部門的審批服務信息系統要向行政審批服務局開放端口、分配賬號、設置權限、共享數據,打通數據查詢互認通道,滿足企業和群眾對自然人及企業身份核驗、納稅證明、不動產登記、學歷學位證明、資格資質、社會保險等數據查詢的服務需求。各級政務服務主管部門要牽頭開發各類便民應用和自助終端,推動更多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網絡和自助終端辦理,促進實體大廳、網上平臺、移動客戶端、自助終端等有機結合,建成線上線下一體的審批服務網絡。
要按照《陜西省政務服務地方標準》(DB61/T1121-2018)要求,進一步加強實體政務大廳建設,優化功能布局,完善設施設備。要加大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站建設力度,推進政務服務平臺和網絡向鎮(街道)、村(社區)延伸。
(六)審管聯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要和市縣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統籌推進,確?!皩徆芊蛛x”改革后相應監管責任落到實處。全面落實“互聯網+監管”任務,按照“誰審批、誰負責,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各級行政審批服務局要嚴格按照原審批部門所提供標準做好審批服務工作,并將審批信息及時推送原審批部門。行政審批服務局和原審批部門的審管責任,以相應證照頒發和信息推送為界劃分。原審批部門要切實履行事后監管職責,通過突出監管范圍等針對性措施加強監管,并及時將監管行為信息推送至本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原審批部門要繼續做好行業發展規劃,并及時函告同級或下級行政審批服務局。
三、組織實施
(一)夯實各方責任。市、縣(市、區)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切實擔負起推進改革的主體責任。各級審改辦要加強改革的總體謀劃和指導協調,明確成員單位工作職責,健全工作機制,及時解決改革過程出現的重大問題。各級職能部門要凝聚改革共識,形成改革合力,主動支持改革,深度參與改革。要妥善處理好各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和政務服務中心關系,不斷創新領導體制和管理機制,確保兩個機構一體化運作、高效運行。
(二)強化支撐保障。省級部門要統一思想認識,大力支持市縣開展改革。市、縣(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制定出臺政策措施,在事項劃轉、機構設置、人員配備、隊伍建設、辦公條件改善等方面給予充分保障。要配足配強各級行政審批服務局工作力量,實現職能、編制、人員相匹配,確保事項劃轉后審批業務不斷、標準不降。要將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不斷完善激勵機制,建立行政審批服務“好差評”制度,定期組織先進典型案例評選,總結經驗,復制推廣。要認真落實“三項機制”,給干事者撐腰,給改革者松綁,激發干部擔當作為。
(三)嚴格督查問責。市、縣(市、區)政府要加強督促檢查,將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和推進行政審批服務局高效運轉等工作,納入重點督查巡察范圍。要加大監督執紀問責力度,對推諉扯皮、拖沓散漫等影響改革推進的部門和人員,依規依紀嚴肅問責。
(四)防范化解風險。構建黨風廉政長效機制,樹牢規矩意識、法制意識,尤其對行政審批關鍵崗位的領導干部要加強廉政教育,化解廉政風險。行政審批服務系統干部要始終做到嚴守底線、廉潔干事,自覺維護行業系統良好聲譽。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10月20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