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強化政策支持促進就業提質擴容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為進一步挖潛就業崗位,穩定和擴大就業容量,推動高質量充分就業,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強化政策支持促進就業提質擴容通知如下:
一、加力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吸納就業
(一)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用規模。國有企業應統籌考慮自然減員等情況,嚴格控制規模性裁員,加大補員力度,能補盡補,用足用活崗位。要結合產業特點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延續實施一次性增人增資政策至2026年底。履行出資人職責機構或有關企業主管部門要督促國有企業抓好落實,并將招聘人數與工資總額管理掛鉤,切實把支持政策用于高校畢業生就業?!?/span>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國資委等,以及各市(區)政府(管委會)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責任單位均包括各市(區)政府(管委會),不再列出〕
(二)優化實施穩崗擴崗專項貸款政策。積極拓展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合作銀行范圍,鼓勵金融機構創新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產品,將符合條件小微企業最高可申請的穩崗擴崗專項貸款單戶授信額度由3000萬元提高至5000萬元,對符合條件個人穩崗擴崗專項貸款給予單戶授信額度最高1000萬元。(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中國人民銀行陜西省分行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支持力度。按照國家規定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大型企業按企業及其職工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30%返還,中小微企業按60%返還。對參保的相關企業可提高穩崗返還比例,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30%提高至50%,中小微企業由60%提高至90%,政策執行期限至2025年12月底。(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實施階段性緩繳社會保險費政策。相關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可向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申請緩繳三項社會保險費單位繳費部分,申請通過后,向稅務部門進行申報。政策實施期限至2025年12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稅務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擴大社會保險補貼范圍。對重點行業領域的中小微企業,吸納畢業年度和離校兩年內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半年以上人員、防返貧監測對象就業,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為其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的,按照個人繳費額的25%給予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期限為1年。補貼由企業申請,申請期限至2025年12月底,具體申請程序由各市(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財政部門確定。企業領取補貼后,要盡快發放給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一次性擴崗補助擴圍。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將社會組織納入一次性擴崗補助范圍。一次性擴崗補助采取主動服務與自主申請相結合的經辦模式。主動服務,各級失業保險經辦機構通過數據比對核驗補助條件,將相關信息通過陜西省社會保險網上辦事大廳推送企業和社會組織進行確認后發放。自主申請,企業和社會組織向當地經辦機構或通過陜西省社會保險網上辦事大廳提出申請。(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深挖機關事業單位招錄招聘潛力
(七)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招聘規模。嚴格落實政策性崗位“只增不減”要求,穩定機關事業單位招錄招聘規模,應招盡招。進一步挖掘機關事業單位空缺編制和崗位,盡早使用退休空出的編制,加強隊伍建設和人員配備,招錄招聘計劃能增盡增。(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拓寬事業單位招聘渠道。構建統一公開招聘、醫學定向招聘、高層次和緊缺特殊專業人才招聘、校園招聘等多措并舉的招聘格局。支持和鼓勵教育、衛生、科研等事業單位按規定程序和要求自主公開招聘高層次和緊缺特殊專業人才。(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九)放寬事業單位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崗位報考范圍。事業單位招聘應屆高校畢業生的崗位,應向當年畢業和前兩年畢業未落實編制內工作的高校畢業生一并開放,不對其是否有工作經歷、繳納社保作限制。國家出臺新規定的,從其規定。(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多渠道開發基層項目科研助理等就業崗位
(十)落實工作要求挖掘增量崗位。做好西部計劃志愿者擴容工作。按照每萬城鎮常住人口擁有社區工作者18人的標準,應配盡配,招夠招足,廣泛吸納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等,持續優化社區工作者隊伍結構。積極推進選聘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到村(社區)任職工作。落實教育部關于高校就業專職指導人員與應屆畢業生(含研究生)人數比例保持1:500以上的要求,開發高校就業專職指導崗位。(省委社會工作部、省教育廳、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團省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鼓勵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設立科研助理崗位。省財政資助經費在50萬元以上的科技計劃項目,應至少設立1名科研助理;500萬元以上的科技計劃項目,應至少設立2名科研助理。高校單個項目年度科研經費在50萬元以上且不超過100萬元的至少設置1個科研助理崗位,100萬元以上且不超過300萬元的至少設置2個科研助理崗位,300萬元以上的至少設置3個科研助理崗位,鼓勵經費較少的課題組聯合設置科研助理崗位。(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用足用好各類過渡性公益服務崗位。鼓勵高校統籌開發管理助理、教學助理崗位,按照不低于在校生規模2‰的比例動態核定崗位招聘計劃。鼓勵引導科技企業、鏈主企業、院校等事業單位參與就業見習,提供更多優質見習崗位。開發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公益性崗位,發揮好兜底保障作用。(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強化技能培訓提升就業能力
(十三)加強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培訓。鼓勵企業對技能崗位職工開展崗前培訓、轉崗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等,所需經費按規定從企業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符合條件的給予職業培訓補貼或技能提升補貼。(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四)加大重點群體培訓力度。深入推進職業技能提升工程,實施“技能照亮前程”行動,針對重點群體培訓意愿,定期公布培訓機構目錄清單,聚焦就業容量大和市場急需的養老、家政、托育、護理、新職業等領域,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并按規定給予差異化職業培訓補貼。推行“崗位需求+技能培訓+技能評價+就業服務”四位一體項目化培訓模式,推動培訓和就業協同聯動。鼓勵技工院校招收失業人員。(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團省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就業針對性服務與幫扶
(十五)做好企業用工指導。發揮勞動關系協調員、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員作用,為相關企業提供用工指導、政策咨詢、勞動關系協調等服務,強化政策落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加力開展系列專項招聘活動。開展訪企拓崗就業對接活動,常態化對接行業主管部門,共同舉辦“專而精”“小而美”招聘活動。發揮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市場化崗位拓展優勢,動員行業協會等社會力量,歸集相匹配的就業崗位,向相關城市、園區、企業集中投放。加密組織開展金秋招聘月、“百日千萬”“千校萬崗”專項招聘等活動,傾力打造“樂業陜西‘就’在三秦”招聘品牌。鼓勵向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購買專業化就業服務,按規定給予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團省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兜牢兜住就業困難群體底線
(十七)提高一次性求職補貼標準。對在畢業學年積極求職創業的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家庭和特困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殘疾及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給予一次性求職補貼。將一次性求職補貼標準由每人1000元提高至1500元,政策執行期限至2026年底。從2026屆困難畢業生起,按新標準發放。(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幫扶。落實困難畢業生實名幫扶機制,建立健全就業幫扶清單,優先推送優質崗位信息,優先組織培訓見習,優先提供職業指導。強化就業援助與服務,組織開展失業人員集中幫扶行動和就業困難人員援助月活動,為每一名服務對象提供1次政策宣傳、3次崗位推薦、1次職業指導或培訓。按規定落實失業保險待遇。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及家庭,按規定給予社會救助。(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稅務局、團省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開展就業監測防范風險
(十九)強化就業形勢監測。做好就業監測統計與數據分析。強化工作保障,支持做好勞動力調查大樣本輪換工作。加強就業形勢研判,多方參與、互通信息。(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統計局、國家統計局陜西調查總隊、西安海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地各部門要強化穩就業政治責任,落實落細既定存量政策并根據形勢變化適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出臺重大政策、實施重大項目前,開展就業影響評估,審慎出臺收縮抑制舉措。要統籌用好各類資金,強化監督與績效管理,壓實主體責任,進一步加大年度中央轉移支付就業補助資金支出力度,??顚S茫瑖澜锨?,嚴防騙取套取、虛報冒領,保障資金安全高效使用。要加強穩就業政策宣傳,選樹穩崗擴崗典型,積極引導預期,提振市場信心,促進勞動者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就業創業。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9月13日
(本文有刪減)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