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 陜政辦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陜西省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3年12月19日


陜西省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實施方案

為貫徹《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23〕10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貫徹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突出醫療衛生事業公益性,推動醫療衛生發展方式轉向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服務模式轉向更加注重系統連續、管理手段轉向更加注重科學化治理,加快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現代化、體系整合化、服務優質化、管理精細化、治理科學化進程。到2025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醫療資源配置和服務均衡性逐步提高,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應急處置能力明顯增強,中醫藥特色優勢更加鮮明,有序就醫和分級診療取得積極成效。到2035年,建立與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相適應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和優質服務供給能力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健康水平顯著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

1.打造醫學高峰高地。大力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兒童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建設一批專科類、輸出類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和省級區域醫療中心,帶動區域整體醫療服務水平提升,2025年前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建設疑難復雜專病及罕見病臨床診療中心、人才培養基地和醫學科技創新與轉化平臺。推進省、市、縣臨床重點??祈椖拷ㄔO,提升重癥、心腦血管、呼吸(含塵肺)、消化、兒科、麻醉、老年醫學科等臨床專科能力。(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中醫藥局,各市、縣、區政府等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責任單位均包括各市、縣、區政府,不再列出)

2.提升縣級醫院能力。圍繞縣域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地方病診療和急危重癥搶救與疑難病轉診、傳染病防控、突發事件緊急醫療救援等,加強縣級醫院(含中醫醫院,下同)人才、技術、???、專病建設,提升規范化、精細化、信息化水平和醫療服務能力。持續開展三級公立醫院對口支援縣級醫院。到2025年,95%以上的縣人民醫院達到國家基本標準,35%以上的縣人民醫院達到國家推薦標準,80%以上的縣中醫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筑牢基層服務網底。推進社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規范化建設。增強鄉鎮衛生院二級及以下常規手術等醫療服務能力。開展縣域醫療衛生次中心建設,逐步達到二級綜合醫院水平。優化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村衛生室。探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與上級醫療機構設立慢性病聯合門診。因地制宜開展巡回醫療、鄰(聯)村延伸服務、上級醫療衛生機構駐村服務。到2025年,鄉鎮衛生院普遍達到《鄉鎮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22版)》的基本標準,其中推薦標準的比例力爭達到20%以上;村衛生室40%以上達到《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標準(2022版)》的基本標準。(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推動中醫藥振興發展。加強中醫臨床優勢特色??平ㄔO和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應用。建立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推進國家重大疑難疾病中西醫臨床協作試點項目建設。推進縣級公立中醫醫院提標擴能,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館內涵建設。實施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示范市(縣)。深化中醫藥國際合作交流,打造“健康絲綢之路”。(省中醫藥局、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推進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婦產科、兒科(新生兒科)等重點臨床??平ㄔO。強化基層孕產婦、兒童健康管理和托育托幼機構衛生保健業務指導,開展婦幼健康宣傳教育、適宜保健技術推廣。到2025年,所有市級婦幼保健機構達到三級標準,力爭每個縣有1所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深化疾病預防控制體制機制改革,健全疾病預防控制與公共衛生服務網絡。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科室標準化建設,明確崗位職責和人員配備要求,足額配備專業技術人員,并納入績效考核。建立健全傳染病疫情監測預警體系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分級組建公共衛生應急隊伍。推進國家重大傳染病防治基地創建和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市級傳染病院建設,健全重大疫情救治機制。健全公共衛生醫師制度,實行公共衛生領域首席專家制度,完善公共衛生人員準入、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探索賦予公共衛生醫師處方權。提升市縣職業衛生放射衛生檢測能力。(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推進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積極應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實施全省醫療機構信息互通共享三年攻堅行動,大力建設智慧醫院,廣泛開展檢查檢驗預約,推廣診間結算、移動支付、線上查詢、藥物配送等服務。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服務。拓展“云上婦幼”遠程醫療平臺功能,推行新生兒出生“一件事一次辦”。(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政府辦公廳、省委網信辦、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分工協作,推進有序就醫和分級診療。

8.完善醫聯體運行機制。堅持政府辦醫主體責任不變,逐步破除行政區劃、財政投入、醫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壘和障礙,科學制定醫聯體舉辦、運營、監管等各方權責清單。完善醫聯體內醫療機構間分工協作機制,推動基層檢查、上級診斷、二級及以上醫院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和醫聯體內用藥銜接。探索對緊密型醫聯體實行醫??傤~付費、結余留用、合理超支負擔。醫聯體內公立醫療衛生機構編制實行分別核定、統籌使用、人員統一招聘和管理。完善醫聯體績效考核,突出評價就醫和診療秩序、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醫療衛生資源利用、醫?;鹗褂眯艿日w績效。探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人員參與醫聯體建設。(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有序推進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推進延安市、寶雞市、銅川市城市醫療集團試點,構建城市網格化醫療服務新體系。完善集團內部上下轉診機制,牽頭醫院重點提供急危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的診療服務,負責接收上轉患者,將符合下轉標準的患者有序轉診到成員單位。原則上牽頭醫院要將至少1/3的門診號源和1/4的住院床位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家庭醫生簽約團隊下沉,經基層轉診的患者可優先就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圍繞“縣級強、鄉級活、村級穩、上下聯、信息通”目標,推進醫共體內行政后勤、人才隊伍、績效分配、藥品器械、財務審計、醫療業務、醫保經辦、信息系統等“八統一”管理,加強床位、號源、設備統籌使用和資源共享,逐步實現醫療衛生縣鎮一體化、鎮村一體化管理。實施緊密型縣域醫共體科室共建項目,推動醫共體建設與“千縣工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能力提升項目銜接,形成醫療資源等要素在縣域內合理流動和深度協作的有效路徑,探索打造健康共同體,為群眾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統籌推進??坡撁撕瓦h程醫療協作網建設。建設一批專業水平高、輻射帶動作用強、管理運營規范、推動分級診療有力的專科聯盟。面向基層醫療機構和邊遠地區建設完善省、市、縣、鎮、村五級遠程醫療服務網絡,通過遠程醫療、遠程會診、遠程查房、遠程教學、遠程心電檢查、遠程監護等形式,不斷增強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擴寬家庭醫生來源渠道,完善激勵約束機制,引導二、三級醫院全科醫生加入基層家庭醫生簽約團隊。完善簽約服務費政策和籌資機制,合理確定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費標準,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落實簽約居民在就醫、轉診、用藥、醫保等方面的差異化政策,逐步形成家庭醫生首診、轉診和下轉接診的服務模式。探索將簽約居民的醫保門診統籌基金按人頭支付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家庭醫生團隊。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信息化建設。深化殘疾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選擇合理工作模式,為全省有康復需求的持證殘疾人和殘疾兒童提供基本康復服務。加強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質量考核和監督。到2035年,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7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85%以上。(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醫保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3.促進醫養結合發展。統籌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合理布局養老機構與綜合醫院老年醫學科、護理院(中心、站)、康復療養機構、安寧療護機構等,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服務網絡。支持醫療機構為老年人提供預約就診、醫療巡診、遠程會診、健康管理、急診急救等服務。推進鎮、村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設施統一規劃、毗鄰建設、資源共享。到2025年,全省建設500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中心,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60%以上。(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擴大康復和護理等接續性服務供給。支持二級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康復、護理以及醫養結合服務。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護理院(中心、站),打造品牌連鎖服務機構。擴大康復醫療、老年護理、殘疾人護理、母嬰護理、社區護理及營養支持等服務供給。穩步擴大安寧療護試點范圍,鼓勵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設立安寧療護病床。(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民政廳、省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建立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監督員制度。建立醫療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間人才流動、交叉培訓、服務融合、信息共享等機制,制定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責任清單。建立社區疾病預防控制片區責任制,完善基層網格化疾病預防控制網絡。聚焦重點地區、重點疾病和重點人群,開展針對性的健康促進、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等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注重科學管理,增強醫療服務質量安全和便捷性。

16.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堅持和加強黨對醫院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完善醫院黨委會和院長辦公會議事決策制度,構建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合作、協調運行的工作機制。加強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公立醫院運行新機制和決策、執行、監督相互分工、相互制衡、相互促進的治理機制建設。健全二級以上醫院總會計師制度,實行全面預算管理。按照權責一致原則,進一步理順高等學校附屬醫院管理體制機制。(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加強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持續開展以公益性為導向、以健康產出和服務質量為主的公立醫院績效考核,增加分級診療相關指標的權重,實行分層、分級、分類評價。將績效考核結果作為公立醫院發展規劃、重大項目立項、財政投入、經費核撥、績效工資總量核定、醫保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與醫院評審評價、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以及各項評優評先工作掛鉤。提升績效考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加強績效監測評價分析。(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提升醫療質量安全水平。落實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健全省、市醫療質量控制組織和運行機制。全面實施臨床路徑管理,推動疾病診療規范和技術指南運用,逐步將藥學、檢查檢驗等服務納入臨床路徑管理。完善以結果為導向的服務質量數據系統評估、反饋和激勵機制。優化診療流程,探索建立醫療服務點評制度。建立健全總藥師制度,持續推進合理用藥。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納入醫療質量管理與控制體系,重點考核服務質量數量、運行效率、患者滿意度等內容。(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9.推動醫療服務模式創新。健全多學科診療和查房制度,鼓勵醫療機構拓展日間醫療服務范圍。加強臨床心理、麻醉鎮痛、用藥指導、營養指導等服務,提升護理工作質量。加強醫療機構人文建設,規范醫療機構內服務用語、行為,在二級及以上醫院建立醫務社工和志愿者服務制度。加快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建設,支持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失能和半失能人員、重度殘疾人等提供上門服務。到2025年,85%以上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中心、站)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成為老年友善醫療機構。(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民政廳、省殘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構建協同高效治理模式。

20.完善政府投入機制。落實政府辦醫主體責任,確保符合區域衛生規劃的公立醫院基本建設、設備購置、重點學科發展、人才培養、符合國家規定的離退休人員費用和政策性虧損補貼等6個方面投入及時足額到位,探索實行清單管理,建立穩定的公共衛生事業投入機制。加大對中醫醫院、婦幼保健院、傳染病院、精神病院、兒童醫院、老年病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投入傾斜力度。建立持續穩定的中醫藥發展多元投入機制。規范醫療機構新建擴建審批程序。到2025年,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27%以下。(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省醫保局、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健全醫保支付和籌資運行機制。以動態調整為重點,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上門提供醫療服務等收費政策。推行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實施全省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按病種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探索推動中醫優勢病種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符合中醫藥特點的支付方式。探索取消城鄉居民和職工醫保參保人員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醫門診起付線,引導患者到基層就診,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醫療服務總量和醫?;鹬Ц犊偭恐械恼急取7€步推進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制定長期護理保險基本保障項目。積極發展商業健康保險。推進跨省和省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到2025年,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率達到70%以上。(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金融監管總局陜西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2.完善編制和人事制度。落實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人員編制標準,建立動態核增機制。對符合條件的現有編外聘用專業技術人員,通過公開招聘等程序擇優聘用,納入編制管理。推進人才編制周轉池制度建設,探索創新編制管理方式,盤活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編制資源。改革公立醫院崗位管理制度,優化基層醫務人員招聘標準和程序。深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省委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3.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實落細“兩個允許”要求,合理核定醫療衛生機構和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績效工資總量,醫療機構公共衛生科室人員收入不低于所在醫療機構人員平均工資水平。到2025年,公立醫院人員支出占業務支出的比例提高到45%左右。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實行公立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年薪制,年薪由同級財政負擔。落實基層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工資分配激勵政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強衛生健康事業支撐保障。

24.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加強醫學科學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加快醫療衛生領域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實施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省衛生健康科研創新平臺和團隊建設計劃,培育建設一批國家級和省級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在重大健康問題、重點臨床學科、緊缺專業、健康產業發展等領域支持各地建設優秀創新團隊。堅持臨床研究和臨床救治協同,強化科研攻關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重要支撐作用。推動醫工交叉、醫理融合,努力突破技術裝備瓶頸,加快補齊高端醫療裝備短板,促進創新藥物產業、生物制品產業、醫療器械產業發展。加強中西醫協同攻關,建設一批“醫研校企”中醫藥創新平臺、“雙鏈融合”創新團隊和中醫藥重點研究室、實驗室。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優勢,促進中醫藥院內制劑轉化應用,推動中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中醫藥局、省藥監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5.發展壯大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大力實施“三秦英才引進計劃”“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計劃”,推進衛生健康人才培育行動,培養招引一批醫學領軍人才。繼續開展“西部之光”訪問學者培養和省博士服務團服務鍛煉工作。提升醫學高等教育水平,完善住院醫師、專科醫師、公共衛生醫師規范化培訓以及繼續醫學教育制度。加強全科醫學學科和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嚴格落實執業醫師服務基層制度。實施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建立與疾控體系改革要求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機制,探索建立“高校、疾控中心、醫院”三位一體的公共衛生與臨床醫學復合型人才聯合培養模式。(省衛生健康委、省委組織部、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科技廳、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6.持續推進綜合監管。健全多元化醫療衛生行業綜合監管體系,推進審管聯動機制建設,突出服務要素準入、質量安全、公共衛生、機構運行、從業人員、服務行為、醫療費用、行業秩序和健康產業監管,持續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能力。完善醫療衛生行業行風建設工作體系,持續開展廉潔從業專項行動,健全化解醫療糾紛的長效機制。落實醫療機構依法執業自查制度,依法規范社會辦醫療機構執業行為。完善規范化行政執法機制和信用分類監管制度體系,推進“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和跨部門綜合監管。健全依法聯合懲戒體系,強化責任追究和聯動問責。(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省醫保局、省藥監局、省中醫藥局、省疾控局、省教育廳、省審計廳、省公安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實施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各市、縣、區政府要高度重視,結合本地實際,將建設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納入政府工作目標和考核目標,全面落實各項重點任務。省級各部門要及時制定出臺配套政策,加強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二)強化督促指導。以區域為單位、以整體績效為重點,建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監測評價機制。要強化工作指導、發展評估,圍繞主要任務開展監督和檢查,定期調度工作進展,及時發現問題并督促整改,確保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見效。

(三)強化宣傳引導。做好政策解讀和相關培訓,及時總結推廣各地的好做法、好經驗,積極宣傳工作進展和成效,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為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