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實施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陜西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實施方案(2022—2025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2月2日
陜西省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實施方案(2022—2025年)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國辦發〔2021〕54號)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加快建設交通強省為目標,以發展多式聯運為抓手,提升基礎設施聯通水平,促進運輸組織模式創新,推動技術裝備升級,營造統一開放市場環境,強化跨方式、跨部門、跨區域協同協作,著力促進物流降本增效,加快構建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交通貢獻。
(二)工作目標。到2025年,全省多式聯運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基本形成大宗貨物及集裝箱中長距離運輸以鐵路為主的發展格局,全省鐵路貨運量比2021年增長4106萬噸。榆林、延安、咸陽等重點煤炭產區,年運量150萬噸以上大型工礦企業中長距離運輸(運距500公里以上)的煤炭和焦炭中,鐵路運輸比例力爭達到90%。
二、提升多式聯運承載能力和銜接水平
(三)完善多式聯運骨干通道。實施《陜西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和《陜西省“十四五”物流業高質量發展規劃》,以綜合運輸通道為主干,形成面向“一帶一路”、輻射全國、引領西部的高品質綜合立體交通網絡。推動實施早期建成的京昆線、福銀線等高速公路擁堵路段擴能改造工程,加快建設省境內既有規劃的國家高速公路,暢通與重慶、甘肅、河南、四川等周邊?。ㄊ校└咚偻ǖ?。加快西禹高速快速聯絡線建設,優化提升連接重點產業園區、重要能源基地等經濟節點的干線公路技術等級。加快推進包西—浩吉鐵路聯絡線、靖神鐵路二線建設,適時啟動陜甘川渝能源新通道、甘鐘線電氣化改造、西平鐵路增建二線、西安樞紐第二貨運北環線、榆林至佳縣至臨縣鐵路、烏審旗南至海則灘鐵路等方案研究工作,持續提升陜煤外運通道能力。加快建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推動府谷、定邊等機場建設及漢中機場擴建工程,提升航空貨運能力。進一步加密航線網絡,構建以覆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重點的國際航線網絡,建設覆蓋廣泛、深度通達的國內航線網絡。以國際港務區為集結樞紐,以集裝箱鐵路運輸為紐帶,連接重慶、貴州和廣西,打通南向鐵水聯運通道。加快漢江航運通道建設,推進多式聯運港口、碼頭等基礎設施建設。(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西部機場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以下均需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四)加快貨運樞紐布局建設。提升省內“1+N”物流發展態勢,全面構建西安、延安、寶雞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優化榆林鐵路貨運樞紐布局,完善樞紐設施設備和服務功能,支持榆林打造能源化工物流基地,加快建設漢中公鐵航多式聯運綜合樞紐、漢中公鐵聯運物流中心、靖邊現代綜合物流園區、楊凌物流園區、渭南國際現代物流港、安康無水港等重大物流設施,促進各種運輸方式一體銜接、一站服務、設備共用。強化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物集疏能力,建設陸空聯運中心、空鐵聯運中心等配套設施,健全航空貨運服務體系。支持西安打造全球性郵政快遞樞紐,推進郵政快遞分撥中心、倉配中心和縣級共配中心建設。(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西安海關、西安鐵路監管局、省郵政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健全園區集疏運體系。優化完善綜合貨運樞紐集疏運體系,加強樞紐配套道路建設,強化高速公路出入口與樞紐高效連接,提高多式聯運效率。加密省外、省內“+西歐”線路,完善中歐班列通道網絡,推動形成“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集疏運體系。推動鐵路專用線建設,打通貨物運輸“最后一公里”,新建或遷建煤炭、礦石、焦炭等大宗貨物年運量150萬噸以上的物流園區、工礦企業及糧食儲備庫等,原則上要接入鐵路專用線或封閉式皮帶廊道。挖掘既有鐵路專用線潛能,推動共線共用。(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西安鐵路監管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創新多式聯運組織模式
(六)豐富多式聯運服務產品。加大35噸敞頂箱推廣使用力度,鼓勵使用自備敞頂箱彌補箱源缺口,組織開行管內敞頂箱循環列運輸砂石骨料。培育一批以煤化工產品、非金屬礦石、鋼鐵及有色金屬、工業制成品等貨物為主的白貨多式聯運項目。依托西安國際港物流基地與山東港口、中遠海運集團合資建設經營內陸無水港,實現港口后移、堆場互用。推廣實施“鐵路進出境快速通關”業務模式,大力發展鐵路快運,推動冷鏈、危化品、國內郵件快件等專業化聯運發展。鼓勵西安、寶雞、安康等城市建設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區。支持商貿物流企業建設綜合物流中心、公共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完善西安國際港、寶雞東站等城市鐵路貨運場集疏運、倉儲、城市配送以及換裝轉運功能,創新“外集內配”等生產生活物資公鐵聯運模式。(省交通運輸廳、中鐵西安局集團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生態環境廳、西安海關、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七)培育多式聯運市場主體。加強高鐵貨運和國際航空貨運能力建設,推動西北國際貨航高質量發展。持續推動“中鐵聯集‘陸海聯動、多點協同’的集裝箱多式聯運智能骨干網建設示范工程”等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不斷提升多式聯運市場競爭力,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鼓勵鐵路貨運、航空寄遞、貨代企業及平臺型企業等加快向多式聯運經營人轉型,引導不同運輸方式企業協同合作和互補銜接,優化物流組織模式。開展省級物流園區示范建設,爭取創建國家級示范物流園區,支持物流企業聚集發展。(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配合)
(八)推進聯運服務規則銜接。推廣應用《國內集裝箱多式聯運運單》《國內集裝箱多式聯運電子運單》等標準和貨物裝載交接、安全管理、支付結算等規則。依托自貿試驗區試點、國家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深入推進以鐵路運輸為主的多式聯運“一單制”,探索推進國際鐵路聯運運單、多式聯運單證物權化,穩步擴大在“一帶一路”運輸貿易中的應用范圍。(省交通運輸廳、中鐵西安局集團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司法廳、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九)加大信息資源共享力度。加快中國(陜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深入推廣各項應用功能,加快推動物流全鏈條互聯互通,實現航空口岸及鐵路口岸運單申報、貨物跟蹤可視化等“一站式”服務?;谥袊兾鳎﹪H貿易“單一窗口”大數據交換中心,推動骨干物流企業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共建多式聯運綜合信息平臺。推動鐵路場站、航空貨站與港口、海關及船公司、平臺公司、貨代公司等企業信息系統對接和數據共享。加快推進北斗系統在營運車輛上的應用,到2025年基本實現運輸全程可監測、可追溯。(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交通運輸廳、中鐵西安局集團牽頭,省國資委、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等配合)
四、促進重點區域運輸結構調整
(十)推動大宗物資“公轉鐵”。鼓勵工礦企業、糧食企業等將貨物“散改集”,中長距離運輸時主要采用鐵路運輸,短距離運輸時優先采用封閉式皮帶廊道或新能源車輛。探索推廣大宗固體廢物公鐵協同聯運模式,積極探索西南通道?;饭D鐵運輸模式,保障秦嶺生態環境安全和?;愤\輸安全。優化超限超載執法站布局,引導重點貨運源頭單位安裝稱重檢測和視頻監控設備并聯網運行,加快形成“一縣一站多車多點”的稱重檢測系統,建立超限超載常態化倒查工作機制。落實《陜西省治理貨物運輸車輛超限超載條例》,深化聯合治超工作機制,建立通行信息抄告機制,開展集中整治行動,監督抽查用于貿易結算和遏制車輛超載運輸的在用汽車衡,及時通報違法數據信息,落實聯合懲戒、卸載轉運等制度,完善行業退出機制。(省交通運輸廳、中鐵西安局集團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市場監管局、西安鐵路監管局等配合)
(十一)推進煤炭主產區運輸綠色低碳轉型。建設榆林運輸結構調整示范區,支持鐵路專用線入園、入企,加快鐵路專用線和封閉式皮帶廊道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入園鐵路專用線共建共享。建設一批鐵路貨場,完善基礎設施,提升集裝箱堆存和裝卸作業能力。推動包西、浩吉、靖神等鐵路按最大運輸能力保障需求,進一步挖掘唐呼鐵路北上、瓦日鐵路東出、包西鐵路南下運輸潛力。鼓勵中鐵西安局集團與陜西煤業化工集團等大型工礦企業簽訂“總對總”運輸互保協議,提高長協煤占比。組織開行煤炭跨局直達列車,大力推廣管內循環列車,根據區域和季節市場變化,引導貨源流向。在煤炭礦區、物流園區、化工園區和鋼鐵、火電、煤化工、建材等領域培育一批綠色運輸品牌企業,打造一批綠色運輸樞紐。(省發展改革委、中鐵西安局集團、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西安鐵路監管局等配合)
(十二)推動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支持西安國際港務區打造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支持安康等節點城市打造中歐班列集結分中心,優化國內外中歐班列集結分撥線路布局,構建集約高效的“長安號+國內城市/沿海港口/境外城市”的國際物流通道格局。強化數字中歐班列建設,完善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推進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綜合監管場站以及西安港集拼中心鐵路運輸類海關監管作業場所建設。優化國際鐵路運郵作業組織和換裝流程,提高跨境寄遞服務效率,引導企業利用中歐班列(西安)擴展寄遞渠道。加密開行跨境電商專列,促進國際快件、跨境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西安海關、西安鐵路監管局、省郵政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加快技術裝備升級
(十三)推廣應用標準化運載單元。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為抓手,增強多式聯運裝載一體化、標準化水平。積極推動標準化托盤(1200毫米×1000毫米)在集裝箱運輸和多式聯運中的應用。鼓勵企業發展煤炭集裝箱運輸業務,推廣標準化集裝箱在浩吉、西包鐵路中的應用。鼓勵商貿物流企業圍繞標準托盤(含周轉箱)及其循環共用的相關物流設施設備進行更新改造。加快運輸裝備標準化,穩步開展超長平板半掛車、超長集裝箱半掛車等非標貨運車輛治理工作,推廣應用輕量化掛車。引導和培育集裝箱、半掛車、托盤等專業化租賃市場發展,推進運載單元共享共用、循環利用。(省交通運輸廳、中鐵西安局集團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等配合)
(十四)加強技術裝備研發應用。鼓勵汽車企業加強新能源重卡關鍵技術研究,研發適應內陸集裝箱發展的道路自卸卡車、冷鏈、?;返葘S眠\輸車輛,研發耐低溫車載電池,推動新能源貨車向高寒區域推廣應用。研發“西安海關物流監控系統”,推進鐵路轉關作業無紙化,加強H986、智能關鎖等智能機檢設備的裝備與應用,提高進出境物流監管的信息化水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西安海關牽頭,省交通運輸廳、省科技廳、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配合)
(十五)提高技術裝備綠色化水平。鼓勵有條件市(區)在固定線路運輸、短途運輸和礦場、港區、碼頭、貨場及物流園區等特定場景推廣應用新能源重型卡車或新能源非道路移動機械。提高城市物流配送、城市輕型環衛、郵政快遞、機場、港區、鐵路貨場等領域新能源、清潔能源汽車應用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比例。加快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站(樁)建設,不斷提升充電站(樁)覆蓋率。推動在港站樞紐和物流園區規劃建設充換電、加氣等配套設施。在西安國際港等到發量大的鐵路辦理站點推廣數字化場站,推進集裝箱運輸管理系統手機APP、專用線互聯網版的應用實施。(省交通運輸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營造統一開放市場環境
(十六)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長效工作機制。加大涉企信用信息公示力度,充分發揮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陜西)平臺和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陜西)作用,推動政府部門涉企信息互聯共享。建立完善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制度,嚴格企業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名單管理,加強部門間失信聯合懲戒的協作,加快構建以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推動多式聯運政務數據安全有序開放。加快“互聯網+交通政務”建設,提供網上申報、辦理、查詢等一站式服務。深化鐵路市場化改革,促進鐵路運輸市場主體多元化,落實鐵路企業股權劃轉和交叉持股等政策,規范道路貨運平臺企業經營,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運輸服務市場。(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市場監管局、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規范重點領域和環節收費。落實鐵路運價靈活調整機制,鼓勵鐵路運輸企業與大型工礦企業等簽訂“量價互?!眳f議。規范地方鐵路、專用鐵路、鐵路專用線收費,明確線路使用、管理維護、運輸服務等收費規則,進一步降低使用成本。深化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持續提升路網運行效率,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中鐵西安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加快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推動立法研究,不斷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系。發揮物流與供應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專業能力作用,研究制定陜西省多式聯運樞紐設施、裝備技術標準體系。推廣應用關于多式聯運樞紐設施、裝備技術等的國家標準,積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執行多式聯運相關統計標準和統計制度,為科學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提供參考依據。(省交通運輸廳、省司法廳、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統計局、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完善政策保障體系
(十九)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統籌利用車購稅資金、中央預算內投資等多種渠道,加大對多式聯運發展和運輸結構調整的支持力度。鼓勵符合條件的金融機構或大型物流企業發起設立物流產業投資基金,支持省內重要節點物流設施建設。完善物流企業減免補償機制、拓寬融資渠道,切實降低企業成本。鼓勵各地根據實際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西安鐵路監管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省郵政管理局、中鐵西安局集團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加強對重點項目的資源保障。加大對中央、省級物流樞紐、綜合貨運樞紐、省級示范物流企業、中轉分撥基地、鐵路專用線、封閉式皮帶廊道等項目用地的保障力度,將確定實施的項目納入同級國土空間規劃,為項目建設預留空間。堅持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對納入國家重大項目清單的運輸結構調整項目以及納入省級人民政府重大項目清單的交通單獨選址項目用地,直接配置計劃指標。提高用地復合程度,盤活閑置交通用地資源。建立省、市物流重大項目庫,加強對入庫項目服務保障和全程管理。對支撐多式聯運發展、運輸結構調整的規劃和重點建設項目,開辟環評綠色通道,依法依規加快環評審查、審批。(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中鐵西安局集團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完善交通運輸綠色發展政策。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交通運輸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實施方案中關于多式聯運發展和運輸結構調整有關要求。推廣低碳技術應用,提升清潔能源、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行業的使用比重,從源頭上降低交通運輸活動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放寬新能源貨車、冷藏運輸車限行政策。鼓勵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范圍等特殊敏感保護區域創新推廣綠色低碳運輸組織模式,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省發展改革委、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二)做好組織實施工作。依托省多式聯運專項工作辦公室和省級運輸結構調整常態化溝通會商機制,加強各部門協調聯動,研究解決工作推進中存在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將發展多式聯運和調整運輸結構作為“十四五”交通運輸領域的重點事項,督促工礦企業、鐵路企業等落實責任,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切實落實“一企一策”要求,細化目標任務,制定責任清單,科學安排工作進度,確保各項任務順利完成。在推進過程中,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的關系,切實保障煤炭、天然氣等重點物資運輸安全,改善道路貨運、郵政快遞等從業環境,進一步規范交通運輸綜合行政執法,暢通“12328”熱線等交通運輸服務監督渠道,做好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切實維護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省多式聯運專項工作辦公室、省級運輸結構調整常態化溝通會商機制成員單位牽頭,各有關部門和單位配合)
(二十三)強化運輸結構調整督導考核。由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西安鐵路監管局成立運輸結構調整工作督導組,對各市(區)政府、省屬國有大中型企業進行督導,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各市(區)政府、中鐵西安局集團要強化動態跟蹤和分析評估,定期報送任務完成情況。(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西安鐵路監管局、中鐵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附件:2022-2025年鐵路貨物發送量任務分解表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