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20〕47號),切實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現代化建設,更好服務保障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經省政府同意,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目標要求
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服務農業生產、提升防災減災救災水平、助力生態文明建設和保障重大活動順利實施,結合氣象防災減災示范省建設,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切實加強安全監管,進一步提升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和管理水平。到2025年,形成組織完善、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影響天氣精細化服務保障能力較“十三五”明顯提升,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達到18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到5萬平方公里以上。到2035年,全省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服務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加強云水資源監測。優化人工影響天氣重點作業區域氣象監測站網布局,補充云雷達、微波輻射計、無人機、智能氣象站等探測設備,提升衛星綜合監測應用能力,構建監測精密、技術先進的“天基—空基—地基”云水資源立體探測系統,為人工影響天氣監測預警、指揮作業和效果評估提供技術支撐。(省氣象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二)提升空地立體作業能力。建設西安高性能增雨飛機作業基地,升級榆林增雨飛機性能,完善全省飛機作業體系。實施秦嶺人工影響天氣科學試驗基地和水源涵養工程建設,切實維護好“中央水塔”地位。建設陜北、關中、陜南地面作業保障中心,加快建設物聯網智能作業站點,更新改造補充火箭、高射炮、煙爐等作業裝備,提升地面作業裝備自動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探索無人機等作業新方式、新手段,發展新型催化劑和作業技術裝備。(省氣象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三)完善科學作業指揮體系。建設省、市、縣三級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平臺,充分發揮國家人工影響天氣數值預報系統作用,融合運用衛星遙感、飛機探測、地面觀測數據,提升增雨(雪)作業、冰雹防御、重大活動服務保障等科學指揮應用能力。建設智慧型人工影響天氣一體化業務系統,提高作業條件預報準確率和作業指揮精細化水平。(省氣象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四)全力做好綜合服務保障。圍繞農業現代化發展,開展干旱、冰雹等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調整優化增雨防雹作業站點布局,擴大增雨(雪)作業覆蓋面。圍繞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庫增蓄水等生態建設,常態化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圍繞森林草原防滅火、高溫干旱、重污染天氣等,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應急作業。加強技術儲備,強化實戰演練,積極做好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等重大活動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工作。(省氣象局、省公安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應急廳、省林業局、省軍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五)加強安全工作監督管理。健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開展人工影響天氣用燃爆器材的生產、儲存、運輸、作業、應急處置等安全排查治理,將人工影響天氣用燃爆器材納入民爆生產銷售網點管理,落實風險防控措施,切實消除安全隱患。建立安全事故指揮協調和應急救援機制,加強指揮調度,定期開展演練。建設安全管理智能化平臺,實現安全生產綜合信息的互聯互通。建立軍地空域保障機制,優先保障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空域。完善配套制度和標準,加強監督檢查,確保依法依規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省氣象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省軍區、民航西北地區管理局、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三、保障措施
(六)強化組織領導。各市、縣、區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視人工影響天氣工作,加強統籌規劃,制定具體政策措施,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和部門聯動工作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將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安全保障體系,列入安全生產考核內容,統籌安排安全生產重點工程。軍民融合、公安、應急管理、交通運輸、工業和信息化、氣象等部門要密切協作,全力做好人工影響天氣相關工作。(省氣象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公安廳、省交通運輸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應急廳、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七)加大支持力度。各市、縣、區要將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相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用好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完善財政投入機制,優化人工影響天氣專項補助資金結構,加大對重點作業地區的支持力度。支持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新裝備試驗示范和新技術轉化應用。圍繞服務保障農業特色產業發展需求,積極開展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研發和應用。(省氣象局、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省煙草專賣局、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八)加快科技創新。將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研發納入省級科技計劃,開展云水資源監測評估、云降水影響機理、作業關鍵技術與效果評估等科學技術攻關。分類建設人工影響天氣試驗示范場,持續開展人工增雨(雪)、防雹、消云減雨、消霧等科學試驗,加快高分辨率衛星、風云氣象衛星產品和新型催化技術等成果應用。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教育,提高公眾對人工影響天氣的科學認識。(省氣象局、省委軍民融合辦、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應急廳、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九)加強隊伍建設。依托工程建設和科研項目,組建人工影響天氣科技創新團隊,形成不同梯次的科技創新人才隊伍。鼓勵高校、科研院所與相關單位加強交流合作,大力培養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統籌用好事業編制、委托購買技術服務等措施,穩定基層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隊伍。強化技術培訓,配強骨干力量。落實人工影響天氣作業人員勞動保護、人身意外傷害和公眾安全責任保險等保障制度。(省氣象局、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各設區市政府負責)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4月12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