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自然資源領域省級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自然資源領域省級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2月11日
自然資源領域省級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
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自然資源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20〕19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自然資源調查監測
將省級自然資源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維護,省級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省級基礎測繪和地理信息管理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將全省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的組織實施,衛星導航定位基準服務系統建設與運行維護、安全監管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將市縣自然資源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維護,市縣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調查,市縣基礎測繪及地理信息管理等事項,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二、自然資源產權管理
(一)自然資源確權登記。
將省級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維護,省級政府部門負責的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將中央政府委托省級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和權籍調查,確認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將市縣不動產登記信息系統的建設與運行維護,市縣政府部門直接負責的不動產登記和權籍調查,市縣政府部門負責的權屬爭議調查處理等事項,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二)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和權益管理。
將法律授權省級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特定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將中央政府委托地方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統籌管理,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的清查統計、價值評估、資產核算、考核評價及資產報告、資產負債表編制等具體管理事務,自然資源政府公示價格體系建設和等級價格監測,自然資源市場監管和動態監測,自然資源市場交易平臺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將法律授權市縣政府代理行使所有權的特定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三、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
(一)國土空間規劃。
將省級和跨市域或流域的國土空間規劃及相關專項規劃的編制評估和監督實施,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審查和監督實施,省級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將全省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等空間管控邊界的劃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和國土空間開發適宜性評價,落實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制度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將市縣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評估和監督實施,相關規劃、戰略和制度明確由市縣落實的任務,以及市縣國土空間基礎信息平臺建設等事項,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二)國土空間用途管制。
將全省性國土空間用途管制,省級自然資源年度利用計劃管理,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管理和組織實施,行政區域內土地征收轉用監督管理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受全國性、全省性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影響而實施的生態補償,確認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將市縣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市縣自然資源年度利用計劃管理,行政區域內土地征收轉用的管理和具體實施,受市縣行政區域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影響而實施的生態補償等事項,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四、生態保護修復
將對生態安全具有重要保障作用、生態受益范圍較廣的重點生態保護修復(主要包括重點區域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國土綜合整治、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自然保護地的建設與管理,林木良種培育、造林、森林撫育、退耕還林還草、林業科技推廣示范及天然林、公益林保護管理,草原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草原禁牧與草畜平衡工作,濕地生態系統保護修復,荒漠生態系統治理,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植被恢復等)確認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將生態受益范圍地域性較強的其他生態保護修復(主要包括重點區域以外其他生態保護修復治理、國土綜合整治、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其他公益林保護管理,其他陸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等),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國家公園建設與管理的省級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根據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情況確定。
五、自然資源安全
將全省性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評價考核,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將全省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監管,礦業權管理、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地質資料管理,行政區域內的土地、礦產等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國家版圖與地理信息安全,跨區域特別重大野生動植物疫病監測防控,重點林業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將其他野生動植物疫病監測防控,其他林業地方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等事項,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六、自然資源領域災害防治
將全省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和監督指導,地質災害防治科研及技術研發、標準制定、監測預警示范工程等綜合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建設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將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大型及以上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地質災害隱患早期識別、地質災害風險預報預警,重點區域地質災害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等綜合防治體系和防治能力建設,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的技術支撐及應急測繪保障,地下水過量開采及引發的地面沉降等地質問題監管,重點國有林區、自然保護地等關鍵區域林業草原防災減災等事項,確認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財政事權,由省級與市縣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將因自然因素造成的中、小型地質災害綜合治理,市縣地質災害隱患排查、群防群測及其他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其他林業草原防災減災等事項,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七、自然資源領域其他事項
將研究制定省級自然資源領域地方性法規、規劃、政策、標準、技術規范、科技發展合作等,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及法律法規執行情況的督察,省級自然資源領域督察、執法檢查、案件查處確認為省級財政事權,由省級承擔支出責任。
應急處置和應急救援階段涉及的地質災害調查監測有關事項確定為省級與市縣共同責任,按照應急救援領域改革方案執行。
將市縣自然資源領域督察、執法檢查、案件查處、科技發展合作等事項,確認為市縣財政事權,由市縣承擔支出責任。
八、配套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各市(區)、各相關部門要提高站位,加強組織領導,密切協調配合,細化政策措施,精心組織實施,確保改革工作落到實處。
(二)強化投入保障。各市(區)、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本方案確定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切實履行支出責任,優化支出結構,合理安排預算,促進自然資源的保護和合理利用。
(三)強化績效管理。建立健全自然資源領域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強化績效評價結果運用,著力提高自然資源領域財政資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加強績效管理的問責和工作考核,提高自然資源領域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
(四)推進市以下改革。各市(區)要合理劃分市以下自然資源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要將適宜由市級政府承擔的自然資源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支出責任上移,避免基層政府承擔過多支出責任。
本方案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