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發展改革委關于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發展改革委制訂的《關于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5月25日
關于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
省發展改革委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營造良好市場環境推動交通物流融合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43號),進一步提升我省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有效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提出如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以軌道交通和航空運輸為引領,推進多種運輸方式融合發展,到2020年,基本實現市市通高鐵、關中通城際、縣縣通高速,全省鐵路里程突破6500公里,高速公路突破6000公里,陜西在“一帶一路”沿線綜合樞紐地位得到強化,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功能明顯提升,交通物流運營服務能力以及物流社會化、專業化、標準化、集裝化水平等穩步提升。
二、打通銜接一體的全鏈條交通物流體系
(一)完善交通物流網絡。
1.加快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加快“米”字型高鐵、關中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干線鐵路和貨運通道等骨干交通網絡建設,加快啟動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到2020年,關中城市群城際鐵路和大西安地鐵分別突破300公里、200公里,西安咸陽機場客運量達到5000萬人次,其中國際客運航線達到100條,國際客運量超過500萬人次。
2.構建綜合客貨樞紐。加快建設完善以軌道交通和航空運輸為引領的西安綜合樞紐,形成“四主一輔”(西安北站、西安站、西安南站和紡織城站為主,阿房宮站為輔)客運站場和“一主六輔”(新筑鐵路物流中心為主,引鎮、新豐鎮、櫟陽、咸陽、空港和渭南為輔)貨運物流格局,提升機場航空港綜合樞紐功能。完善并提升寶雞、漢中、安康、渭南和延安等區域性綜合樞紐功能。
3.優化物流節點空間布局。按照優勢互補、錯位發展、適度競爭的原則,以大西安為核心節點,寶雞、榆林、安康為一級節點,銅川、渭南、延安等為二級節點,整合現有物流資源與新建物流項目,統籌物流園區、配送中心和公共配送末端建設,打造物流節點城市配送網絡。
4.完善樞紐集疏運系統。全力打造“三網三港”的核心骨干物流體系(航空網、陸路網、信息網和西安國際陸港、西咸國際航空港、陜西自貿港),加快多式聯運設施建設,構建能力匹配的集疏運通道,完善機場、港口的鐵路、公路集疏運設施。實施鐵路專用線引入重要能源通道、貨運站場和物流園區等工程,推進西安等鐵路樞紐貨運外環線建設。加快西安外環高速等重點節點城市繞城公路建設,強化城市出入城道路與高等級公路銜接。
5.提升貨物集疏運能力。堅持“陸空并舉”,大力推動公路、鐵路物流轉型升級,強化多式聯運設施銜接建設,提升集散功能。加快“一帶一路”西安鐵路物流集散中心建設,推動大型公路貨運樞紐建設,提升改造傳統公路貨運場站。依托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和西安港開展多式聯運業務和高效中轉集散業務。到2020年,公路營業性貨車里程利用率達到70%,鐵路集裝箱裝車比率提高至15%以上,大宗物資以外的鐵路貨物便捷運輸比率達到80%,運輸空駛率大幅下降。
6.完善城鄉物流配送網絡。布局建設物流分撥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網點三級配送網絡。支持社區、機關、學校、商務區設置智能收件箱等末端配送設備。探索城市夜間配送,分時段、分路段充分利用骨干道路。到2020年,郵政普遍服務全面達到服務標準,建制村實現直接通郵,法定郵政普遍服務開辦率達到100%,快遞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主要快遞企業西安至重點城市間快件48小時投遞率超過90%,省內城市間處理時限降低至24小時。
(二)提高聯運服務水平,優化一體化服務流程。
1.積極發展多式聯運服務。鼓勵多式聯運發展,在大宗物資、集裝箱運輸等方面開展綠色低碳聯運服務和創新試點。鼓勵傳統運輸、倉儲企業向供應鏈上下游延伸服務,整合物流服務資源,建設第三方供應鏈管理平臺。培育10家龍頭骨干企業,鼓勵中小企業聯盟發展。
2.拓展國際聯運服務。全面提升航郵、鐵路、公路和高鐵物流通道能效,加強有效銜接配套,實現向西打通經新疆到中亞直達歐洲的陸上物流通道以及空中直航通道,向東暢通經山東到日韓、遠赴歐美的海上物流通道以及“空中絲綢之路”,形成立體化的交通物流通道。到2020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內國際貨運航線達到15條,貨運量達到45萬噸。
3.推行物流全程“一單制”。推進單證票據標準化,制定推行企業互認的單證標準,形成綠色暢行物流單。完善電子賦碼制度,實現電子標簽碼在物流全鏈條、全環節互通互認以及賦碼信息實時更新和共享。加快推廣“一單制”,實現“一站托運、一次收費、一單到底”。推動集裝箱鐵水聯運、鐵公聯運兩個關鍵領域在“一單制”運輸上率先突破。
4.提升口岸一體化通關能力。圍繞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加強口岸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聯檢單位查驗設施。進一步提升陜西電子口岸功能,建成“單一窗口”模式通關信息服務平臺,實現與其他省份電子口岸的互聯互通,實行“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
三、創建協同聯動的交通物流新模式
(三)構建資源共享的交通物流平臺。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導,支持社會資本有序建設綜合運輸信息、物流資源交易、大宗商品交易服務等專業化平臺,實現與物流相關企業信息系統深度對接,推動數據共享與業務聯動。
(四)推進交通物流裝備現代化與標準化。
1.強化智能化物流裝備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強物流核心技術和專業裝備研發,推動關鍵技術裝備產業化,強化“物聯網+全程監管”,不斷提升物流裝備的專業化水平。
2.加快推進物流標準化。推動貨運標準化電子貨單、托盤標準化、集裝箱標準化等技術標準普及應用,建立托盤共用體系,推進管理軟件接口標準化。推進多式聯運專用運輸裝備標準化。推進重點物流企業參與專業領域物流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制(修)訂及標準化試點工作。
(五)推動物流配送主體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1.引導傳統物流企業規?;l展。提升物流企業供應鏈一體化服務能力,積極發展特色定制物流服務。鼓勵傳統交通運輸、物流企業通過參股控股、兼并重組、協作聯盟等方式做大做強。支持優勢物流企業加強聯合,構建國際物流服務網絡,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物流企業。
2.推動傳統物流管理向供應鏈管理過渡。鼓勵傳統運輸物流企業強化信息技術應用,推動互聯網與供應鏈大數據應用融合。支持相關企業聯合構建城市、農村智能物流配送聯盟,積極發展城市同城貨運、眾包物流、冷鏈物流等新模式。
四、營造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良好環境
(六)優化市場環境。按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要求,進一步完善相關領域市場準入制度,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范涉路執法行為,加強對物流市場的監督管理,建立物流業信用體系,加強物流信息安全管理。
(七)統籌規劃建設。統籌交通物流樞紐工程、國家公路港網絡工程、骨干物流通道工程、鐵路集裝箱聯運工程、集裝箱標準化運輸工程、交通物流信息服務工程、智能物流配送工程等規劃建設,完善協調調度機制,明確主要任務和節點時序,做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規劃、交通專項規劃的銜接工作。由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牽頭,開展全省綜合交通物流樞紐規劃研究編制并盡快頒布實施。
(八)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政策協調和物流合作,推動省內物流企業與國際先進物流企業合作交流,支持物流企業“走出去”。支持交通物流企業規?;?、集約化、網絡化發展。落實“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推進大通關建設。建立健全企業首站負責、安全互認、費用清算等相關制度。
(九)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財政性資金、專項建設基金、產業發展引導基金等支持力度,鼓勵民間資金進入交通與物流領域,支持交通物流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股票上市等方式融資,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物流企業的信貸支持,鼓勵采取PPP模式推進項目建設和運營。研究制定差別化的用地政策,落實物流業稅收優惠政策,不斷降低物流業稅收負擔。
(十)實施降本增效行動。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施意見》(陜發〔2016〕19號)精神,著力降低物流成本。推行精益物流等現代管理技術,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降低工商企業存貨水平,減少生產和流通環節庫存浪費。
五、組織實施
各市(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推進交通物流融合發展的重要意義,制定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強政策協同和監管協調,合力抓好落實。各市(區)要加強組織領導,完善協調機制,結合本地實際抓緊制定具體方案,全面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要牽頭建立交通基礎設施和物流重點項目建設協調推進機制,對本方案的落實情況進行跟蹤分析和監督檢查,重大問題及時報告省政府。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