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 陜政辦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實施意見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7號),進一步推動我省健身休閑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消費,實現健身休閑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圍繞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和全民健身、健康中國國家戰略,以增強人民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為根本目標,堅持“市場主導、創新驅動,轉變職能、優化環境,分類推進、融合發展,重點突破、力求實效”的基本原則,按照“抓資源、促發展,抓特色、樹精品,抓亮點、帶全面”的發展思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廣泛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健身休閑運動項目,深入推進健身休閑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滿足群眾深層次多元化的健身需求,為實現追趕超越和健康陜西提供持續動力。

(二)發展目標。到2025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健身休閑產業體系,產品更加豐富,服務逐步規范,健身休閑環境不斷優化,消費需求愈加旺盛,對其他產業帶動作用明顯提升。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健身休閑場所、企業、賽事,打造具有陜西人文特色的健身休閑產業。群眾體育健身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消費支出明顯增長,健身休閑產業總規模突破100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三)營造健身氛圍,普及日常健身。以舉辦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一帶一路”國際體育交流和陜西省全民健身運動會等重大國際國內賽事活動為抓手,加大全民健身宣傳力度,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加快發展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游泳、路跑、騎行、棋牌、釣魚等普及性廣、市場空間大的運動項目,保障公共服務供給。積極推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吸引更多人群參與休閑健身。

(四)發展戶外運動,引領項目發展。充分利用和發揮陜西地域、山水、生態和人文等資源優勢,大力推動冰雪、戶外、水上、汽車摩托車、航空五大運動發展,加快編制陜西省冰雪運動發展規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等專項規劃。

——冰雪運動。以國家舉辦2022年冬奧會為契機,圍繞“500萬人上冰雪”的發展目標,以秦嶺北麓和陜北高原為核心,輻射帶動陜南秦巴山區的滑雪基地發展。動員社會力量建設冰雪運動設施。以陜西省滑雪大會等品牌賽事為重點,帶動滑冰、冰球、冰壺等項目普及和推廣,促進群眾冬季運動的廣泛開展。

——山地戶外運動。做好國家“三縱三橫”山地戶外體系布局中涉及陜西的西安至成都段、絲綢之路段建設,以秦嶺戶外健身基地建設為重點,打造秦嶺古道、秦直道和黃土高原徒步與騎行線路,拓展山地戶外運動旅游項目,培養山地戶外運動搶險與救援隊伍,完善山地戶外運動管理體系,加強戶外運動指導員隊伍建設,支持旅游景區開展漂流、登山、攀巖、露營等賽事活動,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投資建設山地戶外運動設施。

——水上運動。充分利用我省渭河、延河、漢江、丹江及黃河水系、湖泊和人工水系資源,承接國際國內頂級賽事,積極開展賽艇、皮劃艇、摩托艇、滑水、漂流、龍舟、帆船等水上休閑運動項目,推進公共船艇碼頭建設和運動俱樂部發展,打造1—2個國家級水上休閑運動中心。

——汽車摩托車運動。利用絲綢之路、陜北紅色文化和沙漠等特色資源,組織家庭露營、青少年戶外教育、主題自駕等活動,推動汽車露營地和中小型賽車場地建設,重點打造汽車摩托車拉力賽、公開賽、越野賽等一批精品賽事。

——航空運動。以蒲城內府機場航展為重點,帶動陜南和陜北通用機場建設航空飛行營地,以申辦國際航聯世界飛行者大會為目標,推動運動飛機、熱氣球、滑翔、跳傘、輕小型無人駕駛航空器、航空模型等航空運動項目發展,鼓勵青少年參與航空運動,促進航空運動俱樂部建設,提升航空器材裝備制造水平,支持和引導有條件的旅游景區開展航空運動項目。

(五)挖掘特色資源,打造特色品牌。加大極限運動、電子競技、擊劍、馬術、高爾夫等時尚運動的推廣和普及力度,鼓勵舉辦以體育舞蹈、廣場舞等時尚運動為主題的群眾性賽事活動,培育扶持體育創意市場。充分挖掘自然、科技和人文資源優勢,打造“五色”體育旅游小鎮(以革命教育為基礎的紅色體育旅游小鎮、以農業為基礎的黃色體育旅游小鎮、以生態為基礎的綠色體育旅游小鎮、以科技為基礎的藍色體育旅游小鎮、以滑雪運動為基礎的白色體育旅游小鎮),舉辦國際國內頂級賽事,實現每個市有1項國際或國家級品牌賽事、每個縣(市、區)有1項省級品牌賽事、每個鄉鎮(街道)和社區有1項地方特色的健身活動。

充分發揮歷史文化和區域資源優勢,廣泛開展民俗體育競賽表演、健身休閑體驗等活動,推廣陜北秧歌、安塞腰鼓、陜西紅拳、龍舟、舞龍舞獅等民間傳統體育項目,加強體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發展,重點打造一批區域性民間傳統特色體育活動。

(六)加大產業融合,推動協同發展。促進健身休閑產業與大健康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充分利用秦巴山地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和溫泉資源,突出山地和溫泉旅游產品的開發,建設森林養生度假體驗基地,實現體育、養生、醫療保健和度假的有機結合。重點打造秦嶺北麓溫泉度假、秦嶺山地生態度假、巴山休閑度假三大基地。

加強科學健身指導和國民體質監測服務,普及運動處方,推廣全生命周期的運動健康服務。依托醫療機構和省級以上運動休閑基地,發展運動康復產業,促進體醫融合。促進健身休閑與文化、旅游、養老、教育、農業、林業、水利、通用航空、交通運輸等產業融合發展。

(七)創新發展模式,拓展“互聯網+”。依托我省“體育云”和陜西省全民健身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利用“一網一號一端”(健康陜西網、公眾號、APP),把健身人群、運動場館、健身設施、賽事活動、專家團隊、體質監測、運動康復、科學指導等各類資源融為一體,實現健身休閑的科學化、智能化、掌上化。

三、保障措施

(八)強化服務保障。全省各級政府要切實增強公共服務意識,做好頂層設計,提升服務效能,將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列入本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年度工作任務中。建立多元化資金籌集機制,支持或補貼相關項目發展。

(九)吸引社會資本。采取PPP、購買公共服務等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建設健身休閑場地設施、開發健身休閑產品、參與賽事運作和場館運營。

(十)培育市場主體。重點扶持一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的健身休閑類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力,延伸產業鏈。引導中小微健身企業、運動俱樂部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強化特色經營、特色產品和特色服務。

(十一)扶持社團組織。積極推廣體育總會、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農民體育協會及若干單項體育運動協會的“4+X”體育組織體系模式,發揮體育總會的樞紐作用,帶動各級各類體育社會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穩步推進單項體育協會實體化改革。加強對基層文化體育組織的整合。

(十二)強化裝備研制。鼓勵企業通過海外并購、合資合作、聯合開發等方式,提升冰雪、山地戶外、水上、汽車摩托車、航空等運動健身休閑器材裝備制造水平。鼓勵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加大健身休閑領域研究,鼓勵器材裝備制造企業積極參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提高關鍵技術和產品的自主創新能力,研發適合健身休閑服務需求的核心裝備。鼓勵新型、可穿戴、融合虛擬顯示等技術的健身休閑運動器材研發。

(十三)加強人才培養。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辦健身休閑類相關專業和課程,鼓勵校企合作,培養健身休閑應用型專業人才。引導退役運動員和專業教練員等人才進入健身休閑產業,為健身休閑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支持。對于從事健身休閑的小型微型企業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按照有關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十四)落實優惠政策。按照2015年省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陜政發〔2015〕21號)要求,符合條件的企業和社會組織可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各類健身休閑場所的水、電、氣、熱價格按不高于一般工業標準執行,為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四、加強組織實施

(十五)健全工作機制。建立體育、發展改革、財政、旅游等多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情況,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及時了解本級工作推進情況,每年12月31日前將本年度相關情況報告省政府,并抄送省體育局。

(十六)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各類媒體深入宣傳,鼓勵各級媒體開辟健身休閑欄目,制作和播放健身休閑類節目,支持創作一批體育文藝作品。積極探索全民健身公共積分和體育健身消費券的使用方式,獎勵熱愛體育鍛煉、積極參與體育健身的人群,帶動更多的人群自覺自愿參加體育鍛煉,拉動健身休閑消費。

(十七)完善標準強化服務。全面推動健身休閑標準體系建設,制定各類健身休閑服務規范和質量標準,提高健身指導、技能培訓、活動管理、設施建設、器材裝備制造等方面標準化水平。引導和鼓勵企業積極參與行業和國家標準制定。

(十八)規范行業管理。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以及行業標準,充分發揮協會作用,落實檢查監督職能,通過開展評比、表彰等方式,加強行業自律,規范休閑健身類企業運營,推動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十九)加強督導評估。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實施意見要求,對照《陜西省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工作任務分工表》(見附件),于2017年8月1日前出臺推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的配套意見或實施細則,并抓好貫徹落實。省體育局、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要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健身休閑產業發展督查評估機制,定期進行督導檢查,重大事項及時報告省政府。

本實施意見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附件:陜西省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工作任務分工表.pdf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7年5月4日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