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21號)要求,經省政府同意,現將《陜西省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5月14日
陜西省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電視電話會議相關部署,及時整治互聯網金融違法違規行為,切實防范風險,建立監管長效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規范有序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21號,以下簡稱《總方案》)和中國人民銀行等14部委《關于印發〈非銀行支付機構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銀發〔2016〕112號)、中國人民銀行等17部委《關于印發〈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銀發〔2016〕113號)、中國銀監會等15部委《關于印發〈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銀監發〔2016〕11號)、中國證監會等15部委《關于印發〈股權眾籌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證監發〔2016〕29號)、中國保監會等15部委《關于印發〈互聯網保險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保監發〔2016〕31號)等分領域整治方案,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和原則
(一)工作目標。
認真落實《總方案》要求,規范各類互聯網金融業態,優化市場環境,扭轉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業態偏離正確創新方向的局面,遏制互聯網金融風險案件高發頻發勢頭,提高投資者風險防范意識,建立和完善適應互聯網金融發展特點的監管長效機制,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可持續發展。
?。ǘ┕ぷ髟瓌t。
打擊非法,保護合法。明確各項業務合法與非法、合規與違規的邊界,守好法律和風險底線。對合法合規行為予以保護支持,對違法違規行為予以堅決打擊。
積極穩妥,有序化解。針對不同風險領域,明確重點問題,分類施策。根據違法違規情節輕重和社會危害程度區別對待,做好風險評估,依法、有序、穩妥處置風險。
明確分工,強化協作。按照條塊結合原則,采取“穿透式”監管方法,根據業務實質和屬地原則明確整治工作責任。堅持問題導向,集中力量對當前互聯網金融主要風險領域開展整治,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協同,共同承擔整治任務,共同落實整治責任。
遠近結合,邊整邊改。立足當前,切實防范化解互聯網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有效震懾。著眼長遠,以專項整治為契機,及時總結提煉經驗,形成制度規則,建立健全互聯網金融監管長效機制。
二、重點整治領域和要求
(一)P2P網絡借貸業務。
P2P網絡借貸平臺應落實信息中介性質,不得設立資金池,不得發放貸款,不得非法集資,不得自融自保,不得向出借人提供擔保或承諾保本保息,不得進行期限錯配、期限拆分,不得虛構標的,不得虛構、夸大融資項目收益,不得進行誤導性宣傳,除信用信息采集及核實、貸后跟蹤、抵質押管理等業務外,不得從事大規模線下營銷,不得發售銀行理財和券商資管等產品,不得進行違規債權轉讓,未經批準不得從事資產管理、債權或股權轉讓、高風險證券市場融資等金融業務,不得利用類HOMS等系統從事股票市場場外配資行為,不得從事股權眾籌或實物眾籌等;客戶資金與自有資金應分賬管理,遵循專業化運營原則,嚴格落實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要求,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保護客戶資金安全,不得挪用或占用客戶資金。對近年業務擴張過快、在媒體過度宣傳、承諾高額回報、涉及房地產配資或校園網貸等業務和信息披露不完整、不客觀、不及時的網貸機構進行重點排查。
?。ǘ┕蓹啾娀I業務。
股權眾籌平臺不得發布虛構標的,不得自籌,不得“明股實債”或變相亂集資,應強化對融資者、股權眾籌平臺的信息披露義務和股東權益保護要求,不得進行虛假陳述和誤導性宣傳。未經批準不得從事資產管理、債權或股權轉讓、高風險證券市場配資等金融業務,客戶資金與自有資金應分賬管理,遵循專業化運營原則,嚴格落實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要求,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保護客戶資金安全,不得挪用或占用客戶資金。股權眾籌平臺及平臺上的融資者不得擅自公開發行股票或變相公開發行股票,不得非法開展私募基金管理業務,不得非法經營證券業務。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和期貨公司等持牌金融機構不得與未取得相應業務資質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開展合作,持牌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展業務不得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通過互聯網跨界開展金融活動進行監管套利。
?。ㄈ┗ヂ摼W保險業務。
保險公司通過互聯網銷售保險產品,不得進行不實描述、片面或夸大宣傳過往業績、違規承諾收益或者承擔損失等誤導性描述,不得與不具備經營資質的第三方網絡平臺合作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不得與存在提供增信服務、設立資金池、非法集資等行為的互聯網信貸平臺合作;在經營互聯網信貸平臺融資性保證保險業務過程中,應具備完善的風控手段與內控管理;保險機構不得與未取得相應業務資質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開展合作,保險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展業務不得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規定,不得通過互聯網跨界開展金融活動實現監管套利。非持牌機構不得違規開展互聯網保險業務,互聯網企業未取得業務資質不得依托互聯網開展保險業務?;ヂ摼W保險從業機構應嚴格落實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選擇符合條件的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資金存管機構,保護客戶資金安全。嚴厲打擊不法機構和不法人員通過互聯網利用保險公司名義或假借保險公司信用進行非法集資。
(四)第三方支付業務。
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挪用、占用客戶備付金,客戶備付金賬戶應開立在人民銀行或符合要求的商業銀行,人民銀行或商業銀行不向非銀行支付機構備付金賬戶計付利息,防止支付機構以“吃利差”為主要盈利模式,理順支付機構業務發展激勵機制,引導非銀行支付機構回歸提供小額、快捷、便民小微支付服務的宗旨;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連接多家銀行系統,變相開展跨行清算業務;非銀行支付機構開展跨行支付業務應通過人民銀行跨行清算系統或者具有合法資質的清算機構進行。開展支付業務的機構應依法取得相應業務資質,不得無證經營支付業務,開展商戶資金結算、個人POS機收付款、發行多用途預付卡、網絡支付等業務。
(五)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
互聯網企業未取得相關金融業務資質不得依托互聯網開展相應業務,開展業務的實質應符合取得的業務資質;互聯網企業跨界開展金融業務,行為規則和監管要求應與傳統金融企業保持一致;未經相關部門批準,互聯網企業不得將私募發行的多類金融產品通過打包、拆分等形式向非特定公眾銷售或者向特定對象銷售但突破法定人數限制。銷售金融產品應嚴格執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標準,披露信息和提示風險,不得將產品銷售給與風險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客戶。同一集團內取得多項金融業務資質的,不得違反關聯交易等相關業務規范。按照與傳統金融企業一致的監管規則,要求集團建立“防火墻”制度,遵循關聯交易等方面的監管規定,切實防范風險交叉傳染。金融機構不得依托互聯網通過各類資產管理產品嵌套開展資產管理業務、規避監管要求。其他各類企業未取得相關金融資質,不得利用互聯網跨界從事金融業務或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開展金融業務;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不得違規開展房地產金融相關業務,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的企業須遵守宏觀調控政策和房地產金融管理相關規定,規范互聯網“眾籌買房”等行為,嚴禁各類機構開展“首付貸”性質的業務。
(六)互聯網金融領域廣告等行為。
互聯網金融領域廣告等宣傳行為應依法合規、真實準確,不得對金融產品和業務進行不當宣傳。未取得相關金融業務資質的從業機構,不得對金融業務或公司形象進行宣傳。取得相關業務資質的,宣傳內容應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規定,需經有權部門許可的,應當與許可的內容相符合,不得進行誤導性、虛假違法宣傳。
三、明確整治責任,加強工作協調
(一)省政府總負責,省級部門分領域組織實施。按照國家部署,省政府成立陜西省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總牽頭全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金融辦,負責領導小組日常事務。各分領域牽頭部門成立省分領域整治工作小組,加強對各設區市人民政府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的指導和督導。人民銀行西安分行牽頭負責非銀行支付機構、通過互聯網開展資產管理及跨界從事金融業務等2個分領域專項整治工作;陜西銀監局牽頭負責P2P網絡借貸分領域專項整治工作;陜西證監局牽頭負責股權眾籌分領域專項整治工作;陜西保監局牽頭負責互聯網保險分領域專項整治工作;省工商局牽頭負責互聯網金融廣告的專項整治工作。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共同負責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網絡安全防護、用戶信息和數據保護的監管,做好專項整治的技術支持工作。對經相關部門認定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互聯網金融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序聯合省網信辦依法予以處置。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與省級各金融管理部門共同對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房地產中介機構利用互聯網從事金融業務或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開展金融業務的情況進行清理整頓。省委宣傳部、省網信辦牽頭負責互聯網金融新聞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省公安廳負責指導各級公安機關對專項整治工作中發現的涉嫌非法集資、非法證券期貨活動等犯罪問題依法查處,強化防逃、控贓、追贓、挽損工作;指導、監督、檢查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落實等級保護工作,監督指導互聯網金融網站依法落實網絡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措施,嚴厲打擊侵犯用戶個人信息安全的違法犯罪活動;指導下級公安機關在各設區市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會同相關部門共同做好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和處置工作,維護社會穩定。省信訪局負責信訪人相關信訪訴求事項的接待受理工作。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其他成員單位要對管轄行業企業以投資理財名義從事金融活動開展專項整治工作。
?。ǘl塊結合,以市為主。省級各有關部門、各設區市政府應全面掌握牽頭領域和本行政區域內的互聯網金融活動開展情況。各設區市政府要成立相應的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設區市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本地區專項整治工作,制定本地區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并于5月底前向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報備。按照屬地原則,各設區市政府對注冊地在轄區內的法人和分支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擔負整治工作責任;要在省級分領域牽頭部門的組織指導下,對涉嫌違法違規的從業機構,區分情節輕重分類施策、分類處置;切實承擔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落實源頭維穩措施,制訂處置方案,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對于產品、業務交叉嵌套,需要綜合全流程業務信息以認定業務本質屬性的,由人民銀行西安分行協同陜西銀監局、陜西證監局、陜西保監局開展業務實質認定,認定意見不一致的,由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研究認定并提出整治意見。整治過程中相關部門確有需要獲取從業機構賬戶數據的,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依法實施必要的賬戶查詢。
四、扎實穩步推進,分段安排工作
?。ㄒ唬┟着挪殡A段(2016年7月底前)。各分領域整治工作的省級牽頭部門與省工商等部門合作,共同完成全省所負責領域內互聯網金融企業的排查,于6月25日前向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所負責領域排查情況報告和本領域互聯網金融企業名冊。各設區市政府要明確責任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內6個重點領域內的互聯網金融企業進行排查,于6月25日前向省領導小組辦公室報送排查情況報告和行政區域內法人和分支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名冊。對于跨區域經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注冊地或經營場所有一方在省外的,省級金融管理部門或行業主管部門要加強與兄弟省市的溝通合作,互通排查情況;對于注冊地和經營場所在省內不同地市的,各設區市政府要互通摸底排查情況,由注冊地市級政府負責匯總上報。被調查的單位和個人應接受依法進行的檢查和調查,如實說明有關情況并提供有關文件、資料,不得拒絕、阻礙和隱瞞。相關部門可依法對與案件有關的情況和資料采取記錄、復制、錄音等手段取得證據。在證據可能滅失或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可依法先行登記保存,當事人或有關人員不得銷毀或轉移證據。對于涉及資金量大、人數眾多的大型互聯網金融平臺或短時間內發展迅速的互聯網金融平臺、企業,一經發現涉嫌重大非法集資等違法行為,要立即報告相關部門。
(二)清理整頓階段(2016年11月底前完成)。在各省級分領域牽頭部門的指導下,各設區市政府負責對本行政區域的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和業務活動開展集中整治工作。對清理整頓中發現的問題,向違規從業機構出具整改意見,并監督從業機構落實整改要求;對違規情節較輕的,要求限期整改;對違規情節較重的,依法依規堅決予以關閉或取締;涉嫌犯罪的,移送相關司法機關。專項整治不改變、不替代非法集資和非法交易場所的現行處置制度安排。
?。ㄈ┒讲楹驮u估階段(2016年11月底前完成)。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和各設區市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分別組織自查。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開展對重點領域和重點地區的督查和中期評估,對于好的經驗做法及時推廣,對于整治工作落實不力,整治一批、又出一批的,應查找問題、及時糾偏,并建立問責機制。
(四)驗收和總結階段(2017年1月底前完成)。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對各領域、各地清理整頓情況進行驗收。各省級分領域牽頭部門于2016年12月31日前形成分領域整治報告,各設區市政府于2016年12月31日前形成本行政區域的整治報告,分別報送省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領導小組辦公室于2017年1月底前將全省專項整治工作報告報國家領導小組辦公室。
五、采取多種措施,提高整治效果
?。ㄒ唬﹪栏駵嗜牍芾怼TO立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活動,必須依法接受準入管理。未經相關有權部門批準或備案從事金融活動的,由金融管理部門會同工商部門予以認定和查處,情節嚴重的,予以取締。工商部門根據金融管理部門的認定意見,依法吊銷營業執照;涉嫌犯罪的,公安機關依法查處。非金融機構、不從事金融活動的企業,在注冊名稱和經營范圍中原則上不得使用“交易所”“交易中心”“金融”“資產管理”“理財”“基金”“基金管理”“投資管理”“財富管理”“股權投資基金”“網貸”“網絡借貸”“P2P”“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支付”等字樣。凡在名稱和經營范圍中選擇使用上述字樣的企業(包括存量企業),工商部門將注冊信息及時告知金融管理部門,金融管理部門、工商部門予以持續關注,并列入重點監管對象,加強協調溝通,及時發現識別企業擅自從事金融活動的風險,視情采取整治措施。
(二)強化資金監測。加強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資金賬戶及跨行清算的集中管理,對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的資金賬戶、股東身份、資金來源和資金運用等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嚴格要求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落實客戶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存管銀行要加強對相關資金賬戶的監督。在整治過程中,特別要做好對客戶資金的保護工作。
?。ㄈ┙⑴e報和“重獎重罰”制度。針對互聯網金融違法違規活動隱蔽性強的特點,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各分領域牽頭部門和各設區市政府要通過發布公告、建立舉報制度等措施,加強失信、投訴和舉報信息共享,為整治工作提供線索。鼓勵通過網站、電話等多渠道舉報,推行“重獎重罰”制度,按違法違規經營數額的一定比例進行處罰,提高違法成本,對提供線索的舉報人給予獎勵,獎勵資金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強化正面激勵。
?。ㄋ模┘哟笳尾徽敻偁幜Χ取ヂ摼W金融從業機構為搶占市場份額向客戶提供顯失合理的超高回報率以及變相補貼等不正當競爭行為予以清理規范。高風險高收益金融產品應嚴格執行投資者適當性標準,強化信息披露要求。明確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不得以顯性或隱性方式,通過自有資金補貼、交叉補貼或使用其他客戶資金向客戶提供高回報金融產品。高度關注互聯網金融產品承諾或實際收益水平顯著高于項目回報率或行業水平相關情況。
(五)加強內控管理。由省級金融管理部門對各自監管的持牌機構與互聯網平臺合作開展的業務進行清理排查,嚴格內控管理要求,不得違反相關法律法規,不得與未取得相應金融業務資質的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不得通過互聯網開展跨界金融活動進行監管套利。省級金融管理部門在整治中應對由其監管的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合作開展業務的情況進行清理整頓。
(六)用好技術手段。利用互聯網思維做好互聯網金融監管工作。省級分領域牽頭部門和各設區市政府要研究建立互聯網金融監管技術支持系統,通過網上巡查、網站對接、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摸底互聯網金融總體情況,采集和報送相關輿情信息,及時向相關單位預警可能出現的群體性事件,及時發現互聯網金融異常事件和可疑網站,提供互聯網金融平臺安全防護服務。
六、做好組織保障,建立長效機制
省級各有關部門、各設區市政府要充分認識規范發展互聯網金融是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對于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重要意義,切實加強組織保障,以整治工作為契機,以整治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為導向,邊整邊改、標本兼治,抓緊推動長效機制建設。
?。ㄒ唬┩晟企w制機制建設。認真研究互聯網金融各類創新業務,針對涌現出的新方向、新業態,省級分領域牽頭部門要及時研究制定相關政策要求和監管規則,強化縱向信息傳遞,加快互聯網金融領域各項規章制度制定工作。各設區市政府要強化功能監管和綜合監管,明確監管主體,落實監管責任,完善監管體制,增強監管力量,避免監管空白。
?。ǘ┘訌婏L險監測。各省級分領域牽頭部門要加強互聯網金融產品集中登記,加強對互聯網金融平臺資金賬戶的監管,依靠對賬戶的嚴格管理和對資金的集中監測,實現對互聯網金融活動的常態化監測和有效監管。各設區市政府要加快推進互聯網金融領域信用體系建設,強化對征信機構的監管,使征信為互聯網金融活動提供更好的支持。要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技術支持,擴展技術支持系統功能,提高安全監控能力。要加強部門間信息共享,建立預警信息傳遞、核查、處置快速反應機制。
?。ㄈ┩晟菩袠I自律。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要盡快指導組建陜西省互聯網金融協會。充分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嚴格執行數據統計、信息披露、反不正當競爭等制度,加強自律懲戒,開展風險教育,形成依法依規監管與自律管理相結合、對互聯網金融領域全覆蓋的監管長效機制。
?。ㄋ模┘訌娦麄鹘逃洼浾撘龑АJ∥麄鞑?、各有關部門要積極配合中央的政策宣傳及輿論引導工作,加強政策解讀,鼓勵互聯網金融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創新發展。主動、適時發聲,統一對外宣傳口徑,有針對性地回應投資人關切和訴求。各相關部門要積極配合宣傳部門開展以案說法,用典型案例教育群眾,提高投資者風險防范意識。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和單位要以適當方式適時公布案件進展,盡量減少信息不對稱的影響。加強輿情監測,強化媒體責任,引導投資人合理合法反映訴求,為整治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
?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