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國土資源廳2016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省國土資源廳制訂的《陜西省2016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6月1日
陜西省2016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省國土資源廳
??? 為切實做好2016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努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及中、省有關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要求,結合我省地質災害現狀和年度降水趨勢預報,制訂本方案。
??? 一、全省地質災害現狀及2015年地質災害防治概況
??? 全省劃分出34個地質災害易發區,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2%。全省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2229處,直接威脅人口558萬人。地質災害隱患點中威脅1000人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64處,威脅500—1000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89處。
??? 受汛期持續強降水和突發性暴雨以及人類不合理工程活動等因素影響,2015年全省發生地質災害38起,造成12人死亡、57人失蹤、2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2億元。2015年全省地質災害應急演練1394次,參加演練人員12.6萬人次;全省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76萬人次;成功預報了11起地質災害,避免人員傷亡262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908萬元。妥善處置了山陽“8.12”突發特大山體滑坡災害;19個縣(區)被國土資源部命名為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
??? 二、2016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 據省氣候中心預測,我省今年氣候年景總體偏差,汛期全省降水總體偏多,關中、陜南降水偏多1—5成,關中西部和陜南西部偏多3—5成。
??? 根據全省地質災害分布規律、歷史災情和氣候趨勢,受強降雨和人為不合理工程活動的影響,2016年全省地質災害的發生頻率、密度和造成的損失較常年偏重,以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時段上,春末夏初、盛夏、晚秋是重點;區域上,陜北南部、關中西部、陜南西部地區是重點,有關重點區域、縣城、礦區、路段要特別加以防范(詳見附件)。
??? 三、地質災害防治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
?。ㄒ唬┛傮w要求。
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引,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健全完善調查評價、監測預警、綜合治理、應急防治四大體系為核心任務,充分依靠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加強統籌協調,提高防治效率,全面提升基層地質災害防御能力。
?。ǘ┠繕巳蝿?。
緊緊圍繞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地質災害損失目標,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1地質災害防治制度體系建設。
開展《陜西省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立法工作。制定出臺《陜西省工程建設活動引發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和《陜西省地質災害隱患調查認定與核銷管理暫行辦法》;修訂《陜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2 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建設。
?。?)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由省國土資源廳部署開展地質災害重點縣的地質災害詳細調查,調查成果及時提交當地縣級以上政府,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依據。2016年組織開展西安市長安區、灞橋區、臨潼區、周至縣、戶縣,渭南市臨渭區、華州區、華陰市、潼關縣9個地質災害重點縣(區)的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工作。
?。?)編制“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全省各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會同住房城鄉建設、水利、交通運輸等部門,依據地質災害調查結果和上一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十三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經專家論證后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發布。
3 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1)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建設“有制度、有機構、有經費、有監測、有預警、有評估、有避讓、有宣傳、有演練、有效果”的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對已經建成的30個高標準“十有縣”進行評估,新完成15個高標準“十有縣”建設。
(2)完善地質災害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各市、縣(區)政府要全面做好地質災害監測防治工作,特別是對重點區域、重點縣城、重點礦區、重點路段落實防治責任人、監測人和治理責任;對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設立明顯的警示標志,落實監測責任人,制訂隱患點避險應急預案和演練方案,做到任務明確、責任到人、方案到點、措施到位,對部分危重隱患點的防范要采取加密措施。
(3)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水平。各地要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建立健全預報會商機制;全省各級國土資源、氣象、防汛要完善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和聯動機制;推進市、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提高預報預警精細化水平。
??? 4地質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
??? (1)加強地質災害預防管理。全省各級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旅游、扶貧、教育等部門要加強本系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組織防治主體落實防災責任和防治措施,督促建設、開發主體嚴防不合理工程活動引發災害及導致人員傷亡,確保施工人員的安全,切實避免地質災害導致群死群傷事件發生。凡是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建設項目,在工程建設中嚴格落實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配套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與主體工程的設計、施工、驗收要同時進行,堅決避免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
?。?)加快推進地質災害移民搬遷。各地要抓住黨中央實施扶貧攻堅重大決定的契機,將受地質災害威脅的群眾優先納入精準扶貧、易地搬遷范圍,加強組織領導,抓緊實施地質災害移民搬遷。凡已經搬遷的受地質災害威脅住戶,要嚴格落實即搬即拆制度,絕不能出現新房已建、舊房不拆導致群眾居住老房發生傷亡的問題。
?。?)切實做好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各市、縣(區)政府要積極籌措資金,用于本行政區域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要按照“治理一個、消除一個”的原則,加快地質災害治理項目實施工作。各地對“十二五”期間中央財政和省財政下達的治理補助項目要抓緊完工;組織做好2016年省財政已經下達的地質災害治理項目,確保項目發揮工程治理效果。
??? 5地質災害應急防治體系建設。
?。?)健全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制度。各市、縣(區)要加快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建設,抓緊開展市縣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修編工作,大力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避險演練和宣傳培訓工作,提高基層干部群眾防災避災意識和技能。
?。?)加強市縣地質災害技術支撐體系建設。各地要充分發揮地勘單位的技術優勢,按照國土資源部門要求,健全完善 “對口到市、派駐到縣”的地勘單位技術支撐體系,做好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市、縣(區)要進一步完善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地質環境專家庫,發揮專家在項目審查、應急調查、宣傳培訓、技術指導等方面的作用。
?。?)健全和完善汛期地質災害值守,強化應急處置。各市、縣政府要加強汛期地質災害應急值守,健全完善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值班制度;強化地質災害災險情應急處置工作,避免群眾和搶險救災人員傷亡。
四、地質災害防治保障措施
?? (一)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防治責任。
各市、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建立完善逐級負責制,確保防治責任和措施層層落到實處。各市、縣(區)政府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市、縣、鄉(鎮)政府分管領導及主管部門負責人任職等談話的重要內容,督促檢查防災責任落實情況。各市、縣(區)政府要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在地質災害防范和處置中玩忽職守,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行政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 (二)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工作經費。
積極籌措并合理使用資金,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各市、縣(區)政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要將各地財政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情況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
?? (三)夯實防治基礎,提高工作水平。
各市、縣(區)政府要做好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監測防范,汛前、汛中、汛后要定期和不定期開展檢查,加強對地質災害重點地區的監測和防范;嚴格執行地質災害災情統計、應急調查、速報等規定,及時將本行政區域內的防治情況報告上一級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各地要結合“防災減災日”“世界地球日”等,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 (四)加強內外聯動,增強應急能力。
健全完善我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省級聯席會議制度,協調各相關部門加強本行業、本系統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各級發展改革、財政、氣象、水利、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民政、地震、扶貧等部門和單位在做好本系統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上,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防治地質災害。發生突發地質災害等緊急情況時,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分工與職責,積極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相關工作。
省國土資源廳及時將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情況報省政府。
?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