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 陜政辦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實施意見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國辦發〔2013〕109號)要求,加快推進我省種業體制改革,進一步提升種業科技創新能力,經省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一、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 (一)深化種業科研體制改革。鼓勵種子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并購已轉制為企業的科研機構,建立股份制研發機構。推進種業科研院所企業化改革,改制后繼續撥付正常事業費。公益性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2015年底前要與所辦種子企業脫鉤,育種科研人員的工作年限視同企業養老保險繳費年限。(省編辦、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負責)
??? (二)加強種業科研平臺建設。對種業企業創建國家級和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技術創新平臺,通過國家認定的每個給予300萬元補助。對規模以上的種業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新建的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每個給予20萬元獎勵。建立健全新品種評價和推廣體系,支持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和展示示范點建設。發揮楊凌種業投資基金的引導作用,廣泛吸引社會、金融資本投入,支持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金融辦負責)
??? 二、完善創新激勵機制
??? (一)加強科研院所與企業的合作研究。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采取兼職、掛職、簽訂合同等方式,選派科技特派員、首席研發專家等科研人員參與企業育種創新。通過兼職領辦等方式到種子企業從事商業化育種的科研人員,項目合同期內所在原單位編制、工資福利按照國家和省上有關規定執行,育種成果按協議比例共享。對進入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的科技人員,創制的新種質、育成品種推廣面積、推廣效益可作為專業技術職稱評定、人才評選的重要依據。引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通過技術入股、成果參股、股權獎勵、分紅激勵等方式進入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研究確定科研機構與科研人員成果權益比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可將種業科技成果以股份或出資比例等形式給予科技人員獎勵。(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負責)
??? (二)推進種業資源開放共享。鼓勵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利用公共財政培育的新品種和技術成果,申請品種權、專利等知識產權,允許作價到企業投資入股,也可以上市公開交易。規范品種權保護和交易,利用國家種業科技成果公開交易平臺和托管中心進行公開公平交易,禁止私下交易。對進入國家(楊凌)旱區植物品種權交易中心進行交易的品種權或專利,免收交易有關費用。(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負責)
??? (三)加強種業人才培養。完善種業人才培養機制,支持高等院校對企業育種研發人員進行培訓。鼓勵企業建立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緊缺型人才。對新招錄的博士后申報種業科技項目給予傾斜支持。(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負責)
??? 三、加強種業重大科研攻關
??? (一)建立育種科研平臺。建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緊密合作、收益按比例分享的產學研聯合攻關模式,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組建種業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首席專家牽頭的商業化育種聯合體,逐步確立企業商業化育種主體地位。(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負責)
??? (二)加快新品種創制和種質資源創新。加快編制玉米、小麥、水稻、油菜、蔬菜等主要農作物良種重大科研攻關規劃,大力選育優質高產、廣適多抗和適合機械化、設施化的新品種,扶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與種業企業開展農作物優勢品種提純復壯,減緩品種種性退化。制訂主要造林樹種、珍貴樹種等林木中長期育種計劃,加快推動主要造林綠化樹種、經濟林樹種、木本油料樹種及珍貴花卉的良種選育、研究和商業化育種。(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負責)
??? (三)加大種業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對商業化育種的扶持力度,重點支持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逐步建立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社會資本為補充的多元化商業化育種投入機制。對按規定開展種業領域相關研發的給予補助,對推廣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省內品種育成單位給予補助。(省財政廳、省科技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負責)
??? 四、提高基礎性公益性服務能力
??? (一)加強種業相關學科建設。支持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重點開展育種理論、共性技術、種質資源挖掘、育種材料創新等基礎性研究和常規作物、林木育種等研究,探索現代分子育種新技術、新方法,創制突破性的抗逆、優質、高產育種新材料。充分利用現代生物技術,重點攻克優異種質資源創制、雜交優勢利用、規?;咝е品N等核心關鍵技術。(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負責)
??? (二)調整科研經費投入方向。省級財政要加大種業研究投入力度,重點支持種業基礎性研究、林木良種選育,逐步減少對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在雜交玉米、雜交水稻、雜交油菜、雜交棉花和蔬菜商業化育種上的投入。(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農業廳負責)
??? (三)編制種質資源發展規劃。加快編制并組織實施農作物和林木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中長期發展規劃,開展種質資源普查,建立健全種質資源研究、利用和管理服務體系,建設農作物和重點林木種質資源保存庫。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基礎設施和種質資源要按規定向社會開放。(省農業廳、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林業廳負責)
??? 五、加快種子生產基地建設
??? (一)科學規劃種子生產優勢區域。圍繞加快建設陜北雜交玉米制種基地、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關中優質小麥和以番茄為主的蔬菜種子生產基地,陜南雜交油菜制種基地和脫毒馬鈴薯種薯生產基地,盡快編制基地建設方案并整合項目資金,加強基地內基礎設施建設,落實信貸、稅收、保險等相關支持政策。圍繞重點樹種建設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創建優勢林木種苗產業示范區。(省農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林業廳負責)
??? (二)加強種子生產基地設施建設。細化省級制種基地和制種大縣的支持措施,加大對制種基地基礎設施建設補助,相關科研項目要給予傾斜。結合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綜合開發、新增糧食生產能力規劃等項目,加快推進農作物制種基地良種加工、烘干、倉儲等設施建設,完善林木良種基地、保障性苗圃的基礎設施,鼓勵推廣應用林木良種和林木種苗生產新技術。建設一批規?;藴驶?、集約化和機械化的良種生產大縣、國有農場和良種生產大型企業,推動優勢種子生產基地規模擴張,促進種子生產向優勢區域聚集。(省農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林業廳負責)
??? (三)保護種子生產基地。落實制種保險、林木良種補貼政策,將種子生產納入農業保險范圍。研究制定糧食作物制種大縣獎勵和農作物、林木種子貯備等政策,鼓勵農業發展銀行加大對種子收儲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種業大縣要安排種業發展專項貸款保證金,搭建種子企業、科研人員、專業大戶融資擔保平臺,努力保障育種創新中心建設、技術攻關、資產兼并重組、設備升級、基地建設、種子收購等所需資金。強化科研育種保護區用地的支持、保護和管理。充分發揮市場作用,通過土地入股、租賃、承包等形式,推動土地向制種大戶、制種農民合作社流轉,支持制種大戶、農民合作社將制種基地向基本農田集中。將符合條件的現有制種區域納入基本農田進行保護。支持種子企業與制種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和利益共享機制。(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農業廳、省林業廳、陜西銀監局、陜西保監局、省國稅局、人民銀行西安分行、農業發展銀行陜西省分行負責)
??? 六、加強種子市場監管
??? (一)規范市場主體。加強對種子生產經營主體資質審查,嚴把準入關,推行種子企業委托經營制度,規范種子營銷網絡。建立企業信息公開查詢平臺,加強對生產經營許可、范圍檢查,取締無證、無照生產經營單位。各級農業、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種子管理機構作為種子市場日常監管的責任單位,要嚴格種子生產、經營行政許可管理。(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工商局負責)
??? (二)嚴厲打擊違法生產經營行為。嚴厲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等違法行為,涉嫌犯罪的,要及時向公安、檢察機關移交。對查處的制售假劣種子案件,要按規定及時向社會公開。打破地方封鎖,推進外地種子在本地市場公平交易。(省農業廳、省公安廳、省林業廳、省工商局負責)
??? (三)規范種子生產經營行為。開展誠信創建活動,建立種子市場秩序行業評價機制,規范種子生產經營行為。建立健全種子生產經營檔案,利用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探索建立種子可追溯管理信息系統,逐步實現種子流通的可追溯管理。(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工商局負責)

??????????????????????????????????????????????????????????????????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2015年5月11日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