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國土資源廳關于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省國土資源廳制訂的《陜西省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2014年4月20日
陜西省2014年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省國土資源廳
??? 為切實做好2014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努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最大限度地減少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第394號令)、《國務院關于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務院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決定的實施意見》(陜政發〔2011〕59號)等法規和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省地質災害現狀和年度降水趨勢預報,制訂本方案。
??? 一、全省地質災害現狀及2013年地質災害防治概況
??? 全省劃分出34個地質災害易發區,占全省國土面積的92%。全省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2009處,直接威脅人口57.67萬人。地質災害隱患點中威脅1000人以上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67處,威脅500—1000人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89處。
??? 受汛期持續強降水和突發性暴雨因素影響,2013年全省發生地質災害345起,造成29人死亡、4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9011.03萬元。2013年全省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演練557起,參加演練人員達51670人;搬遷治理地質災害隱患點1222處,減少受威脅群眾3.5萬余人;成功預報地質災害52起,避免3878人傷亡和經濟損失4488萬元?!蛾兾魇⊥话l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指南(試行)》和《陜西省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避險演練指南(試行)》被列為典型在全國學習借鑒。出臺了地方標準《地質災害預報技術規程》,為規范預報預警工作提供了技術依據。
??? 二、2014年地質災害趨勢預測
??? 據2014年氣候趨勢預測,陜南中東部雨水偏多,降水量空間分布不均;春季第一場透墑雨出現日期正常略偏晚;初夏汛雨出現日期較常年同期偏早;盛夏關中、陜南有15天左右的較弱伏旱,出現日期較常年同期偏晚;秋季關中、陜南有弱秋淋,出現日期較常年同期偏晚。6—8月,陜北南部、關中東部、陜南中東部降水偏多,省內其余地區偏少,預計6月中下旬為關中、陜南汛雨多雨時段。
??? 根據全省地質災害分布規律、歷史災情和氣候趨勢,對全省地質災害發生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區域上陜南中東部、關中西部和東部、陜北南部是重點;時段上春末夏初、盛夏、晚秋這些時段是重點。預計2014年全省地質災害發生頻度、密度和造成的損失較往年可能增大,以突發性地質災害為主。
??? 三、重點防范區段和防范期
??? (一)重點防范的區域。
??? 陜南地區:商洛市南部的鎮安縣、山陽縣、丹鳳縣、商南縣及東北部的洛南縣;安康市南部的漢濱區、紫陽縣、嵐皋縣、平利縣、鎮坪縣及北部的寧陜縣;漢中市西部的寧強縣、略陽縣和北部的留壩縣、佛坪縣。該地區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突發性地質災害的幾率較高。
??? 關中地區:寶雞市北部的隴縣、千陽縣及中部的金臺區、渭濱區、陳倉區、眉縣渭河南北兩岸的黃土塬邊緣地帶及西南部鳳縣、太白縣秦嶺山區;咸陽市的涇河南岸及北部長武縣、旬邑縣、彬縣、淳化縣、永壽縣黃土塬邊緣地帶;西安市的藍田縣秦嶺山前及黃土臺塬區;渭南市南部臨渭區、華縣、華陰市、潼關縣秦嶺山前地帶及北部白水縣、蒲城縣、澄城縣、合陽縣、韓城市黃土臺塬區及采煤區;銅川市印臺區、王益區及宜君縣的黃土塬邊坡地帶。該地區發生黃土滑坡、崩塌、地裂縫等地質災害的幾率較高。
??? 陜北地區:榆林市北部神木縣、府谷縣采煤區和東南部黃土梁峁溝壑區;延安市北部黃土梁峁溝壑區及南部的洛川縣塬邊和黃陵縣采煤區。該地區采空塌陷、黃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及人工高切邊坡垮塌以及凍融崩塌將呈多發態勢。
??? (二)重點防范的縣城。
??? 榆林市榆陽區、神木縣、府谷縣、橫山縣、子洲縣等縣(區)的縣城;延安市寶塔區、子長縣、延川縣、洛川縣等縣(區)的縣城;銅川市王益區、印臺區、宜君縣等縣(區)的縣城;寶雞市金臺區、渭濱區、陳倉區、隴縣、千陽縣、鳳縣、太白縣等縣(區)的縣城;咸陽市淳化縣、旬邑縣等縣的縣城;漢中市略陽縣、寧強縣、南鄭縣、鎮巴縣、佛坪縣等縣的縣城;安康市紫陽縣、鎮坪縣、嵐皋縣、白河縣、寧陜縣、旬陽縣等縣的縣城;商洛市鎮安縣、柞水縣、山陽縣等縣的縣城;韓城市城區。上述36個縣城(區)地質環境條件復雜、人口集中,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等突發性地質災害。
??? (三)重點防范的礦區及集中開采區。
??? 神府、榆神、榆橫、子長縣、黃陵縣、銅川、蒲白、澄合、彬長煤礦區極易發生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縫;寧強縣黎家營錳、鉛鋅礦區,勉縣茶店磷礦區,留壩縣螞蝗溝大理巖礦區,鳳縣鉛鋅礦區,太白縣雙王金礦區,旬陽縣南沙溝、關子溝鉛鋅礦區,洛南縣黃龍鋪鉬礦區、陳耳金礦區,柞水縣大西溝鐵礦區,潼關縣、華陰市金礦區,易發生泥石流、礦渣水石流、滑坡等災害。
??? (四)重點防范的交通干線區段。
??? 鐵路:寶成線鳳州—陽平關段;襄渝線安康—南溪溝段、紫陽—梁家壩段;西康線柞水—安康段;隴海線拓石—建河段;包西線蒲城—富縣段、延安—綏德段;神朔線神木北—府谷段;寧西線渭南—商南段。以上線路處于秦巴山區和陜北黃土高原溝壑地區,若遇暴雨、連陰雨有可能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 公路:包茂高速G65黃陵—銅川段、小河口—安康段;京昆高速G5戶縣—洋縣段、勉縣—寧強段;寶漢高速千陽—隴縣段。國道G316酒奠梁—河東店段;G210長安區灃峪口—寧陜縣廣貨街段、西鄉縣古城—鎮巴縣漁渡鎮段;G108周至—佛坪段;G307綏德—吳堡段。省道S207嵐皋—鎮坪段、S301神木—府谷段、縣道X206平利—鎮坪段。上述公路位于秦巴山區或黃土梁峁區,修路切坡造成的不穩定邊坡較多,若遇暴雨、連陰雨,局部地段可能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 (五)重點防范期。
??? 泥石流主要防范期:泥石流的形成常與連陰雨、暴雨等持續強降水或突發性強降水同步,防范期為4—10月。
??? 滑坡、崩塌主要防范期:降水誘發引起的滑坡、崩塌等災害具有稍滯后于降水的特點,6—9月為主要防范期;凍融作用引發崩塌、滑坡,上年12月至次年4月為主要防范期。人為因素和其他自然因素造成的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應全年防范。
??? 地面塌陷主要防范期:主要因地下采礦引起,應全年防范。
??? 四、地質災害防治任務
??? 根據《陜西省“十二五”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陜政辦發〔2012〕10號),2014年全省地質災害防治主要任務是:
??? (一)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建設。
??? 開展地質災害重點縣的地質災害詳細調查,由省國土資源廳部署,調查成果及時提交當地縣級以上政府,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基礎依據。2014年完成榆林市榆陽區、神木縣、府谷縣、定邊縣、靖邊縣、橫山縣、清澗縣、佳縣、吳堡縣、綏德縣及銅川市宜君縣共11個縣(區)的1∶5萬地質災害詳細調查工作。做好咸陽市長武縣、彬縣、旬邑縣、淳化縣、永壽縣、涇陽縣,渭南市白水縣、澄城縣、合陽縣,韓城市,銅川市王益區、印臺區等12個縣(市、區)的詳細調查立項論證等工作。
??? (二)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 1推進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建設。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建設“有制度、有機構、有經費、有監測、有預警、有評估、有避讓、有宣傳、有演練、有效果”的地質災害防治高標準“十有縣”。結合“陜北黃土滑坡、崩塌監測預警示范區”和“陜南堆積層滑坡(或泥石流)監測預警示范區”等項目,全年完成10個高標準“十有縣”建設。
??? 2開展專業監測網絡建設。繼續加大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網絡建設,選擇2處工程治理難度大、暫時不能采取搬遷措施、目前處于緩慢變形或局部變形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開展專業監測。
??? 3提高地質災害氣象預警水平。完善省級地質災害氣象風險預警系統,建立健全預報會商機制;建設與省氣象、防汛、民政連接的監測預警系統,共享監測預警信息和完善聯動機制;推進市、縣級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工作,提高預報預警精細化水平。
??? (三)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建設。
??? 1加強開展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是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關口。各地及國土資源部門要充分認識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的重要性,嚴把評估資質關、專家評審關、報告備案關、監督管理關。凡是處于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建設項目,必須開展建設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特別對陜南、陜北和秦嶺北麓及渭北旱塬地區移民搬遷安置點的選址安全工作,各級移民搬遷主管部門要會同建設、國土資源部門做好安置點建設規劃、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移民搬遷安置點規劃前,必須有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國土資源部門審查意見。凡地質災害評估認為擬建安置點選址不適宜的地區,要堅決予以避讓,防止把避災安置點選在滑坡體上、崩塌底下、泥石流溝中。
??? 2地質災害治理工程。2014年通過移民搬遷和工程治理措施,不斷消除地質災害隱患點,減少受威脅群眾數量。漢中、安康、商洛三市結合《陜南地區移民搬遷安置總體規劃(2011—2020年)》做好地質災害移民搬遷,延安、榆林市結合《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15年)》和《陜北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洛河峽谷地帶)扶貧移民搬遷規劃(2011—2020年)》等規劃實施;西安等其他7個市(區)結合新農村建設和移民搬遷等規劃實施。各級財政安排地質災害工程治理專項資金,用于本行政區域難以搬遷確需治理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省上對確需治理的威脅100人以上且不易搬遷的地質災害隱患點,給予適當補助。
??? 3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信息網絡建設。制訂地質災害防治信息化建設實施方案,構建省、市、縣三級地質災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統,連接群測群防、專業監測網絡以及氣象等專業網絡,形成集地質災害信息管理、傳遞、查詢、評價和決策發布于一體的信息管理系統。2014年重點建成省級地質災害防治信息管理系統。
??? (四)地質災害應急反應體系建設。
??? 1推進應急管理和技術支撐力量建設。理順職責分工,保證相應數量的技術人員,配備必要的交通、通信和專業設備,形成高效的應急管理與技術支撐工作機制。
??? 2加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力度。各市、縣(區)政府要進一步落實《陜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陜政辦函〔2010〕142號),落實相應的人員、設備和裝備,每年至少組織一次應急預案演練,提高有關各方協調聯動和應急處置能力。積極組織開展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急避險演練,提高有關各方協調聯動和應急處置能力,提高受威脅群眾避險自救能力。今年全省范圍內開展各類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次數不低于300次,演練人數不少于30000人。
??? 3強化應急救援工作。各市、縣(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按照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要求,切實做好地質災害的搶險救援工作,要加強綜合協調,快速高效做好人員搜救、災情調查、險情分析、次生災害防范等應急處置工作,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活、醫療和心理救助,全力維護災區社會穩定。
??? 4做好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排查工作。當發生群發性、重大地質災害時,調動各有關單位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調查、排查工作。由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對口延安市、榆林市;省地質調查院對口漢中市;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總公司對口寶雞市、咸陽市和楊凌示范區;西北有色地質礦業集團有限公司對口商洛市和銅川市;省核工業集團公司對口安康市;省煤田地質有限公司對口西安市、渭南市和韓城市,各單位要加強與對口市(區)的溝通協調。
??? 五、地質災害防治保障措施
???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工作責任。
??? 各市、縣(區)政府主要負責人對本地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負總責,建立完善逐級負責制,確保防治責任和措施層層落到實處。各市、縣(區)政府要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考核結果作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之一。把地質災害防治作為市、縣、鄉(鎮)政府分管領導及主管部門負責人任職等談話的重要內容,督促檢查防災責任落實情況。各市、縣(區)政府要發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對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對在地質災害防范和處置中玩忽職守,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要依法依規嚴肅追究行政領導和相關責任人的責任。
??? (二)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投入力度。
??? 加大資金投入,積極開展地質災害防治。今年省級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開展地質災害調查,重大隱患點的監測預警、勘查、搬遷避讓、工程治理和應急處置,支持市、縣(區)應急能力和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加強科普宣教和培訓工作。各市、縣(區)政府要將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逐年增加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省國土資源廳、省財政廳要督促各市、縣(區)政府加大地質災害防治經費投入,并將各地財政投入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情況作為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考核和安排中、省財政項目的重要依據。
??? (三)強化巡查與監測,夯實值班和速報制度。
??? 各市、縣(區)政府要充分發揮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和專業監測網絡的作用。每年汛期前,組織國土資源、住房城鄉建設、水利、交通運輸等部門進行地質災害隱患巡查,發現險情及時報告,落實監測單位和監測人;汛前、汛中、汛后定期和不定期開展檢查,加強對地質災害重點地區的監測和防范。各市、縣(區)政府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要健全完善汛期地質災害防治24小時專人職守的值班制度。要嚴格執行地質災害災情統計、應急調查報告、速報制度等規定,將本行政區域內的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災情和地質災害成功預報等防治情況報告上一級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
??? (四)深化宣傳培訓,提高防災減災意識。
??? 各地及有關部門應切實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培訓工作,開展應急處置和應急指揮決策能力培訓,要結合“防災減災日”、“地球日”、“土地日”,印發宣傳畫冊、手冊,采取電視、廣播、展板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強化《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與地質災害防治基礎知識、防治管理基本技能的宣傳培訓。
??? (五)堅持部門聯動,協同應對突發地質災害。
??? 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監督工作,要加強與應急、發展改革、財政、氣象、水利、交通運輸、住房城鄉建設、民政、地震、扶貧、武警陜西省總隊、武警黃金部隊第五支隊等部門單位的協作,加強信息交流、實現資源共享,形成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合力,提高防災減災水平。發生省級突發地質災害等緊急情況時,省級各相關部門要按照《陜西省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分工與職責,積極做好地質災害應急工作。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