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省低碳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陜西省低碳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并報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八日
???????????????????????????????? 陜西省低碳試點工作實施方案
??? 低碳發展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基礎的經濟發展模式,其實質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核心是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開展低碳省區和低碳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發改氣候〔2010〕1587號)將我省列為國家低碳試點省。為了認真搞好試點工作,結合我省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 一、基礎條件
??? (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情況。我省礦產資源富集,生物資源繁多,文化資源豐富,科教基礎較好。近年來,全省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質的變化,進入了由西部欠發達省向中等發達地區邁進的關鍵時期,各方面的發展處于穩步上升階段。一是經濟總量接近全國中等水平。2010年生產總值達到10123.48億元,居全國第17位。二是工業支撐帶動作用顯著增強。我省已進入工業化中后期,工業經濟加速發展,工業產值多年占經濟總量的絕大部分份額。2010年工業產值突破萬億元大關,工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5.6%;全省三次產業結構為9.8∶538∶36.4,第二產業比重高出全國平均水平7個百分點。三是城市化發展快速推進。全省城鎮化率由“十一五”初期的37.2%提高到2010年的46.5%,預計“十二五”末達到57%。
??? (二)能源消費結構狀況。我省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多種資源儲量均列全國前茅,是國家重要的能源接續地和能源輸出大省之一。全省能源生產和消費都處于快速增長階段,2010年全省生產原煤3.61億噸、石油2597萬噸、天然氣115億立方米。全省發電裝機2542萬千瓦,其中水電裝機256萬千瓦,新能源發電裝機300萬千瓦,分別占到電力總裝機的10.07%、11.8%。農村建成戶用沼氣池130萬口,年產沼氣約4億立方米,相當于少排放二氧化碳約163萬噸。201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8882.11萬噸標準煤,萬元生產總值能耗1.129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3.64%。能源消費總量中原煤占69.2%,原油占17.3%,天然氣占8.4%。
??? (三)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與構成。2010年全省排放二氧化碳約2.63億噸,主要碳源來自化石能源燃燒和工業生產過程,其排放的二氧化碳分別占總量的92%和6%。主要碳匯來自林業,2010年全省林業碳匯約2123萬噸。甲烷排放量689萬噸,主要來源于農業和油氣系統逃逸。
??? (四)主要工作成效。一是體制機制逐步健全。成立了由常務副省長任組長,18個相關廳局為成員單位的應對氣候變化領導小組。編制完成了《陜西省應對氣候變化方案》,公布實施了《陜西省節約能源條例》、《陜西省循環經濟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為低碳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和保障。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高技術服務、現代物流、文化創意、商貿會展等能耗低、排碳低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較快,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達到36.4%。三是低碳技術研發能力不斷提升。高壓輸變電、混合動力汽車、汽車燃料電池以及甲醇制取低碳烯烴等技術都處于國際先進水平。二氧化碳收集利用和加工已逐成規模,全省直接或間接吸收消化二氧化碳的企業有近百家,年轉化利用二氧化碳近千萬噸。四是森林碳匯能力不斷增強。以秦嶺保護、渭河治理、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完成造林2461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05年的37.26%提高到2010年的41.42%。五是確定了省級低碳試點單位。從市縣、園區、企業三個層面,選定了27家單位為省級低碳試點單位,全面摸索低碳發展的新路徑。
??? 二、總體要求
??? (一)指導思想。
??? 以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實現資源的高效低碳利用為目標,以調整經濟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增加森林碳匯為重點,以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政策激勵為支撐,努力探索資源富集省“重化工業低碳轉型、新興產業低碳發展”的新模式,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走出一條在西部率先實現能源、經濟和環境協調可持續發展的低碳新路,為全國低碳發展探索經驗。
??? (二)基本原則。
??? 堅持市場導向,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構建以企業為主導的低碳發展模式。綜合運用法律、經濟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積極發揮政策、制度的引導、保障作用,不斷完善低碳發展的服務平臺,著力優化發展環境。
??? 堅持統籌兼顧,有序推進。正確把握低碳轉化和經濟增長的關系,處理好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矛盾;統籌推進陜北、關中、陜南三大區域協調發展;堅持環境目標和經濟目標相統一,以低碳試點促進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進而有效地支撐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 堅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針對低碳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有計劃有步驟地引進一批先進適用技術,建設一批低碳重大專項工程;集中力量對若干重點產業和企業實施低碳化改造,引導全省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帶動相關產業實現低碳發展,確保試點工作取得實效。
??? 堅持自主創新,科技先導。加快低碳技術研發推廣,不斷健全完善低碳發展的科技支撐體系,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核心技術。
??? (三)發展目標。
??? 到2015年,實現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10年降低16%,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降低17%;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比重提高到42%左右;森林覆蓋率達到4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0%左右。建成若干低碳示范區,建立較完善的低碳發展政策支撐體系、技術創新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初步完成低碳試點任務。
??? 到2020年,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3%,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降低15%,努力實現全省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在2005年基礎上降低45%左右的目標;第三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達到45%左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5%左右。經濟發展方式明顯轉變,基本形成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基本普及,低碳社會初具雛形。
??? 三、主要任務
??? (一)調整能源結構,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以建設國家新能源基地為目標,大力發展水電,進一步擴大陜南水電基地規模,增強發展實力。加快發展風力發電產業,建設全國重要的風電基地。培育壯大光伏產業,積極推廣和擴大太陽能熱應用??茖W開發生物質能,加快發展生物柴油,拓展沼氣使用范圍。穩步開發地熱能。
??? (二)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建立低碳產業體系。大力發展物流、信息、研發設計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快培育旅游、金融、文化、會展等現代服務業,不斷提高服務業的比重,使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突出發展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盡快形成一批產業基地和骨干企業。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以上。加速能源化工產業低碳化深加工,著力開發高端產品和精細產品,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努力實現“高碳產業”低碳轉型。
??? (三)強化節能降耗,實施深度轉化。在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同時,突出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和重大示范工程。大力推廣普及節能設備,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清潔生產審核,積極發展節能服務產業。大力推進能源的深度轉化,促進能源結構由以一次能源為主向一二次能源并舉轉變,能源開發由以化石能源為主向化石和非化石能源開發并舉轉變,著力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四)加快技術創新,增強低碳發展技術支撐能力。加強低碳發展共性和關鍵技術攻關,力爭在煤氣聯合循環發電技術、能源清潔利用技術以及碳捕捉、封存和轉化利用技術研究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已有低碳技術的推廣應用,圍繞高耗能行業減碳和能源深度轉化,實施重大技術專項、重大示范工程。積極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低碳技術,推動技術聯合研發,提高研發水平和創新能力。
??? (五)加強生態建設,增強森林固碳能力。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工程,全面推進“生態陜西”建設。進一步加大植樹造林力度,加強天然林和濕地保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積極建設公路、鐵路兩側“千里綠色長廊”和城市林帶,增強森林生態系統整體碳匯功能。
??? (六)積極探索創新,形成低碳發展長效機制。加強低碳發展的統計、核算、考核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數據收集和核算系統。進一步健全完善低碳發展政策法規體系,建立低碳生產標準體系和認證制度,探索開展自愿或強制性減排管理和交易試點。
??? 四、重點行動
??? (一)能源優化行動。
??? 加速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新能源開發利用。加快陜北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加速推進定邊張家山、繁食溝,靖邊龍洲等大型風電工程建設。啟動實施一批關中風電場項目。在渭北地區建設一批風光互補發電示范項目。到2015年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00萬千瓦。加快推進陜南水電基地建設,啟動旬河、白河、黃金峽水電站以及鎮安抽水蓄能電站等一批水電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黃河北干流梯級電站開發。到2015年,新增水電裝機138萬千瓦,總裝機規模達到394萬千瓦。推進大型并網光伏電站建設,建成“金太陽”示范工程及國華靖邊20兆瓦光伏發電特許權等一批項目。推進西安、咸陽、渭南、寶雞、延安、榆林等地光電建筑一體化項目建設。推廣太陽能集中供熱水系統,實施太陽能采暖、太陽能制冷工程,加快靖邊光伏產業園建設。到2015年,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力爭達到100萬千瓦,建成一批以太陽能應用為主的新能源示范城市,全省太陽能熱水器系統集熱面積達到1000萬平方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負責)
??? 穩步發展生物質能及其他能源。提高生物質能利用的規模和水平,大力實施生活垃圾發電、生物質第二代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等項目,推廣集中養殖場沼氣工程和生物質氣化示范項目,到2015年,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達到50萬千瓦,生物質液體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00萬噸,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達到220萬噸。全省戶用沼氣總量達到200萬口,秸稈能源化利用率達到50%以上。在地熱資源富集地區發展地熱供暖、供熱水技術和熱泵技術,努力擴大地熱供暖規模。到2015年,地熱能供暖面積達到600萬平方米,地熱能供熱水300萬噸。(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 穩步推進天然氣、煤層氣的開發利用。全面實施“氣化陜西”工程,加大勘探開發力度,積極開拓新氣源;完善天然氣輸氣管網和配套設施,擴大輸氣管網覆蓋面,力爭2015年市級城市氣化率達85%以上,縣級城市氣化率平均達到60%,重點鄉鎮氣化率平均達到40%,總氣化人口1500萬人,占城鎮人口的68%。在榆陽、靖邊等天然氣采區,建設以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為主的能源項目,逐步降低工業對煤炭的過度依賴。加快煤層氣、石油伴生氣的勘探、開發、利用進度,建設彬長、韓城、銅川礦井瓦斯綜合利用基地,將彬長礦區建設成瓦斯“零排放”礦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 優化煤電結構。加快發展新型高效清潔煤發電技術,加快大容量循環流化床電站(CFBC)等示范項目建設。常規骨干電廠全部采用單機60萬千瓦以上超超臨界空冷發電機組,優先采用單機100萬千瓦發電機組。熱電聯產和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采用單機30萬千瓦以上發電機組。到2015年,單機30萬千瓦以上發電機組達到90%,單機60萬千瓦以上機組達到60%。火電平均發電標準煤耗304克/千瓦時,較2010減少10克。(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 加快煤炭綜合清潔利用。采用先進的選煤技術,加大煤炭洗選力度,充分利用煤矸石、煤泥等資源發電或制造建材,減少煤炭運輸和原煤直接燃燒利用。到2015年,全省原煤入洗率平均達到70%以上,煤矸石、煤泥利用處置率達到100%。(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 (二)產業培育行動。
??? 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以西飛、寶鈦、比亞迪等骨干企業為核心,發展航空航天、衛星應用、高性能復合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組織實施大型飛機、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等重點產業工程。依托節能環保技術優勢,加快發展節能環保技術研發與設備制造等產業。依托西電集團等重點龍頭企業,大力發展高壓超高壓輸變電設備、智能電網監控設備、大型風電設備等裝備制造業,重點實施西電特高壓超高壓輸變電設備產業化、陜開智能化低壓電器基地、西安船舶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等項目,建成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等牽頭負責)
???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扶持電子商務、連鎖經營等新型服務業態發展。加快建設西安浐灞金融商務區和以西安為中心的會展經濟圈,著力發展工程設計、信息咨詢、服務外包、文化創意、低碳咨詢服務等產業,全力打造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服務外包基地和全國創意產業示范基地。做大做強曲江文化、廣電網絡、西部電影等一批文化產業龍頭企業。全面提升關中人文游、陜南山水游和延安紅色旅游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不斷提高服務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等牽頭負責)
??? 積極發展低碳農業。依托楊凌示范區,大力發展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設施農業等現代新興農業模式,推廣規?;⒓s化、標準化養殖,降低設施農業能耗。積極發揮農作物吸碳固碳作用,合理布局豆類作物,適度增加種植面積,提高農作物固碳容量。積極推廣共棲互惠技術,提高農田立體多層吸碳能力,全方位發揮農業的碳匯功能。(省農業廳牽頭負責)
??? (三)節能減碳行動。
??? 強化工業領域節能減碳。繼續實施好燃煤鍋爐(窯爐)改造、余熱余壓利用、電機系統節能、能量系統優化、節約和替代石油等技術改造項目。加強高耗能行業和重點用能單位管理,積極開展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減碳行動。(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負責)
??? 大力推行低碳節能建筑。以大興新區為依托,試驗制定綠色建筑標準。嚴把新建建筑節能準入關,實施建筑能效專項測評,強化新建建筑從規劃、設計、施工到驗收全過程執行低碳節能標準的監督管理。鼓勵新建建筑采用新型結構體系、新型墻體材料和可再生能源,建設一批低碳建筑示范工程。完善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激勵機制,加強既有建筑的節能改造?!笆濉逼陂g,實施既有建筑節能改造200萬平方米,可再生能源建筑規模化應用500萬平方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負責)
??? 加強交通運輸節能。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統,提高公共交通平均出行分擔率。積極推廣節能環保汽車和新型清潔燃料,大力引進使用混合動力和純電動綠色公交車輛。建立和完善智能交通管理體系,優化線網功能結構,提高車輛通行效率。完善西安都市圈城市地鐵、輕軌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的對接功能。(省交通運輸廳牽頭負責)
??? 積極推動公共機構節能。加強政府機關、公用設施、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推廣采用高效節能空調、照明系統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到2015年,政府機關辦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單位面積平均電耗下降18%。(省級機關事務管理局牽頭負責)
??? (四)林業碳匯行動。
??? 加強秦嶺“碳匯庫”建設。圍繞保護秦巴山區植被覆蓋,采取封山育林、人工造林、飛播造林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等措施,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管理,修復自然生態環境功能。加大秦嶺生態保護力度,提高單位面積森林蓄積,增加碳匯蓄積量。(省林業廳牽頭負責)
??? 加強防護林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天然林資源保護、長江防護林二期和“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建設榆林沙區、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區、關中—天水經濟區、秦巴山區四個百萬畝防護林基地。繼續發展平原林業和高效經濟林,加快綠色通道、園林城市建設,加強農田防護林網、河流護岸林和森林公園建設,提高城鄉森林覆蓋率。(省林業廳牽頭負責)
??? 強化重點區域綠化工程。重點建設長江、黃河、渭河、洛河、無定河流域綠化帶。實施陜北能源化工基地所有企業“建一片廠房,綠一塊植被”計劃,提高陜北工業區和生活區植被覆蓋率。持續加強陜北生態脆弱地區治理,每年春、秋兩季集中組織開展全省大規模植樹造林行動,確保每年完成400萬畝造林任務。(省林業廳牽頭負責)
??? (五)科技創新行動。
??? 著力突破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組織專業性強、實力雄厚的科研單位和企業,采取聯合攻關、集中突破、單項研究等形式,圍繞低碳發展重點領域和重大課題開展技術攻關,努力在新型儲能技術、智能電網應用和擴展、煤炭高效清潔梯級綜合利用、新一代生物燃料、新能源汽車技術等低碳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力爭在試點期間推出3—5項在國際上領先的低碳新技術。(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牽頭負責)
??? 加快低碳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實施一批重大技術產業化示范項目,在高效清潔燃燒、工業余熱利用、高效機電節能、建筑節能等重點領域開發100項潛力大、應用面廣的先進技術,推廣應用可再生能源利用、大型密閉電石爐、高固氣比水泥懸浮預熱預分解及余熱發電等適用技術。加強排放監控技術和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加快高能效空調、新型節能建材、太陽能光熱等新產品的推廣。(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牽頭負責)
??? 加快二氧化碳收集轉化技術的推廣應用。積極推廣榆林天然氣化工公司自主研發的二氧化碳收集轉化技術,繼續推動延長石油集團自主研發的低碳技術合成甲醇方法及裝置推廣應用。積極引進和研發生物固碳技術及固碳工程技術,加快推進與美國、荷蘭等國家進行的二氧化碳捕集、地質封存和綜合利用科技合作項目。全面推廣延長石油集團的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支持榆林云化綠能公司二氧化碳加工轉化,促進二氧化碳利用鏈條延伸,形成較為完整的二氧化碳收集、轉化、加工、儲運產業鏈。(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負責)
??? 探索制定低碳技術標準。充分發揮科研院所和龍頭企業的技術、人才優勢,參照國際和國家有關標準規范,研究制定促進低碳發展的相關技術政策、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為國家低碳發展標準的建立提供依據。(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質監局牽頭負責)
??? (六)試點示范行動。
??? 建設關中低碳示范區。發揮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科技優勢,以建設低碳城市為目標,積極采用低排放、低污染的規劃理念與標準,從建筑、交通、能源、市政、綠化景觀等多個層次全面推進,加快西安高新區、西咸新區、寶雞高新區、楊凌示范區、渭南高新區向高效低碳的生態示范區轉型的步伐,努力構建新型低碳示范區。(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負責)
??? 加快低碳縣區、低碳園區、低碳企業建設。依托渭南市、鳳縣等7個試點市縣,從低碳產業、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技術、低碳生活推廣等方面開展試驗探索,推進區域低碳發展及經濟結構和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依托西安浐灞生態區、榆橫工業園區等5個低碳試點園區,按照國際低碳產業、低碳企業的標準,推進產業聚集區的低碳化發展。依托陜重汽、榆林云化綠能等15家低碳試點企業,從低碳技術創新、低碳產業培育、低碳產品營銷、碳匯交易等方面,探尋企業低碳化發展的方式方法。通過不同層次、各類單位的試驗,探索形成試點帶動、點面結合、全面推進的低碳發展新格局。(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 (七)能力建設行動。
??? 開展低碳知識技術培訓。依托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低碳專業研究機構,廣泛持續地開展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知識技術培訓,積極參與國際交流合作和國家組織的相關培訓,開展低碳軟科學、軟項目研究,多途徑提高低碳發展能力。(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 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加強低碳發展學科建設,加大對開設低碳專業的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和繼續教育機構的扶持力度,為低碳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大力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學術帶頭人,建設一支業務精、能力強的低碳發展骨干隊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牽頭負責)
??? (八)創新低碳發展的體制機制。
??? 研究建立碳排放權交易體制機制。積極嘗試“碳稅”和碳排放權交易試點,探索開展跨區域合作和碳金融業務,探索建立碳交易機制,啟動碳匯交易和碳匯造林補償研究,積極開展碳匯補償試點。(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 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統計監測和管理體系。探索建立陜西省溫室氣體排放監測中心,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的統計、核算、考核體系建設,建立完善的數據收集和核算系統,逐步形成完備的監測預警標準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統計局、省氣象局牽頭負責)
??? 五、實施步驟
??? 低碳發展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F階段低碳試點先按5年時間安排,分四個階段實施:
??? (一)啟動階段(2010年9月—2011年11月)。編制“十二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成立低碳試點工作領導機構,制訂低碳試點實施方案,編制省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確定低碳試點單位,開展低碳專業知識培訓。
??? (二)實施階段(2011年12月—2014年7月)。全面組織開展各項試點工作,建立碳排放監測統計體系,完善考核辦法。組織實施低碳核心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應用,組織實施大型新能源建設項目,提高能源化工產業溫室氣體減排能力。加快培育低碳產業體系,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啟動森林碳匯工程,實施低碳交通行動,全面推進建筑節能。建立低碳標識和認證制度。推進與國際社會的低碳項目合作,擴大碳匯項目交易規模。
??? (三)評估階段(2014年8月—2014年12月)。以國際先進的低碳經驗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對試點的要求為參照,對試點各項指標、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全面科學的評估分析,總結成功經驗,查找問題和不足,形成完整客觀的評估分析報告。
??? (四)改進階段(2015年1月—2015年12月)。根據評估分析報告,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整改。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修訂完善相關指標、制度和操作方法,為全面推進低碳發展提供科學翔實的執行依據和行之有效的推廣方法。
??? 六、保障措施
???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省低碳試點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政府分管領導任組長,省級各有關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統籌推進試點工作,審議有關重要事項。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具體負責低碳試點的日常工作,做好與國家及省級有關部門和試點單位的溝通銜接,落實國家要求,跟蹤試點動態,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推動低碳試點政策法規的制定和完善。
??? (二)強化政策支持。根據低碳發展和試點工作實際,制定、完善包括產業結構調整、產業組織優化、節能降耗和科技創新等方面的財稅、金融和價格等支持政策,完善有關配套制度。強化資金保障,加強對低碳能力建設、體系完善和低碳重點產業、企業的扶持。鼓勵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低碳試點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拓寬低碳融資渠道,助推低碳轉型順利完成。
??? (三)做好統計分析。對工業、交通、建筑等領域的碳排放源進行全面細致的統計,在重點區域和重點單位建立監測點,在全省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監測體系,全面加強對主要城市、企業、行業的碳排放監測統計,并及時做好匯總分析。
??? (四)科學考核評估。詳細分解低碳試點工作內容和標準要求,逐步將其納入全省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季度講評、年度考核,將試點工作進度及完成情況與單位考核分值和個人工作業績掛鉤,獎優罰劣,保證試點工作效果。
??? (五)強化宣傳教育。組織新聞媒體、大專院校、相關企業以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有關協會,持續開展形式多樣的動員宣傳行動和科普宣傳活動,向全社會推廣低碳消費觀念,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 (六)做好對外合作。積極參與國際低碳項目的合作開發和相關領域低碳標準的制定。有效利用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不斷提升我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的能力。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