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人口計生委省扶貧辦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省人口計生委、省扶貧辦《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的實施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一二年五月五日
????????????? 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的實施意見
????????????????????????????????? 省人口計生委省扶貧辦
??? 為深入貫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中發〔2011〕10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貫徹《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的實施意見精神,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口計生委扶貧辦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要求,結合我省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意見。
??? 一、充分認識新形勢下做好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的重要性
??? 新世紀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省各級人口計生、扶貧部門以貧困地區少生優生、脫貧致富為目標,將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在移民搬遷、產業開發、扶貧培訓等方面優先優惠計生家庭,取得了明顯成效。貧困地區的生育水平逐步下降,人口過快增長的勢頭得到有效控制,統籌解決人口問題邁出重要步伐,基本形成了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有效結合、相互促進的良好工作機制,促進了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民生改善。
??? 當前,我省人口發展進入了新階段,穩定低生育水平壓力很大,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不下,人口老齡化加劇,出生人口素質亟待提高,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相互交織,成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我省扶貧開發工作已經進入了鞏固溫飽成果、加快脫貧致富、改善生態環境、提高發展能力、縮小貧富差距的新階段,貧困地區人口多、增長快、素質低仍然是制約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重要因素。國家人口計生委與國務院扶貧辦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2〕10號)指出,加強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是穩定貧困地區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計生工作水平的重大舉措;是促進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實現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環境協調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必須充分認識做好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的重大意義,堅持不懈地抓好落實。
??? 二、明確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基本原則
??? 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及我省《實施意見》精神,加大貧困地區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工作的工作力度,加強對計生貧困家庭的扶持,提高計生家庭的發展能力,實現貧困地區低生育水平持續穩定,人口素質得到提高,人口結構趨于合理。促進貧困地區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 目標任務:制訂完善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措施,建立健全黨政主導、部門配合、社會協同、項目傾斜的工作機制。到2015年,力爭使重點縣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計劃生育扶貧對象大幅減少,家庭發展能力明顯增強,群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 基本原則:
??? 一是堅持統籌規劃。將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納入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融入人口計生、扶貧開發工作之中,同部署、同落實、同檢查、同考核。
??? 二是堅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實際,分類指導,將連片特困地區作為工作重點,把握對計生貧困家庭優先優惠的總要求,突出能力建設和產業發展兩個主題,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方法,實施針對性和操作性強、群眾得實惠的具體政策和項目。
??? 三是堅持資源整合。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產業開發工作,統籌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及社會扶貧,推動社會各界支持貧困地區人口計生工作和關懷幫助計劃生育扶貧對象,推進貧困地區公共服務均等化。
??? 四是堅持重點扶持。重點扶持國家、省級連片特困地區覆蓋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貧困村和已被確定為貧困人口的計生家庭。對貧困計生家庭實施全面扶持政策,因村制宜,因戶施策,做到項目到村,扶貧到戶。
???? 三、完善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政策措施
??? (一)健全貧困地區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政策體系。扶貧開發重點縣要進一步做好普惠政策與計生獎勵優惠政策的有效銜接,不斷健全人口計生利益導向政策體系。要全面落實中、省已制定的優先優惠計生家庭的政策規定,進一步完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制度,建立獎扶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對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家庭要爭取多方力量給予特殊救助,對自愿落實長效節育措施的獨生子女戶和雙女戶,給予一次性獎勵。切實貫徹國家助學政策,確保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家庭子女及時足額獲得資助。大力推進“生育關懷行動”、“幸福工程”和“幸福家庭創建活動”。
??? (二)提高貧困地區出生人口素質。全面深化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和關愛女孩行動,大力開展宣傳教育、健康促進、優生咨詢活動,大力推進母親健康工程和優生促進工程,全面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著力提高貧困地區出生人口素質。
??? (三)加強貧困地區人口計生服務能力建設。把貧困地區人口計生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之中,統籌考慮,全面規劃。重點支持貧困地區縣、鎮計生服務站建設,更新計劃生育、優生優育、生殖保健等設備。配置計劃生育流動服務車。加強基層技術服務人員的技術培訓,推進各級專業技術人員的繼續教育,利用人才振興計劃,充實基層技術力量。
??? (四)做好移民搬遷優惠計生家庭。認真貫徹落實《陜南秦巴山區移民搬遷規劃》、《白于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黃河沿岸土石山區扶貧移民搬遷規劃》,將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優先列入搬遷范圍。
??? (五)實施貧困計劃生育家庭大學生助學項目。要將已制定的對獨生子女戶、雙女戶家庭子女考入大學,政府給予獎勵的政策規定與省扶貧辦實施的貧困大學生助學項目相結合,凡被高職以上院校列入國家計劃內招生并報到就讀的獨生子女戶、雙女戶貧困家庭應屆本科生和大專生,由農村貧困大學生助學項目給予資助。優先安排計生家庭子女參加“三支一扶”大學生服務基層計劃。
??? (六)促進計劃生育家庭創業工程與扶貧產業開發項目相結合。要把計劃生育家庭創業工程與扶貧產業開發項目相結合,使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同時能享受到計劃生育家庭創業工程及扶貧開發項目的扶持?;ブY金要優先吸收更多的計劃生育家庭參加農民互助協會,利用協會人、財、物和技術優勢,幫助計生家庭自我滾動,自我發展。
??? (七)扶貧培訓計劃優先安排計劃生育貧困家庭子女。抓好雨露計劃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獨生子女戶、雙女戶貧困家庭的子女優先參加培訓。凡計生部門組織的培訓,每人每月多補助生活費50元。凡被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錄取的給予定額學習生活補助。
??? (八)對基層計劃生育做得好的加大扶持力度。加強人口計生工作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的目標責任考核,按照考核結果,對達到優質服務先進縣、綜合改革示范縣、誠信計生示范縣標準的貧困縣,在扶貧資金方面優先安排,并給予適當增加;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落實好的縣,在下年度確定扶貧資金規模時予以增加。連續三年完成人口計生目標責任考核任務的村,在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項目時,優先考慮。
??? 四、健全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機制
??? (一)強化領導機制。貧困地區各級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抓、負總責,人口計生、扶貧開發部門要積極當好參謀助手,健全各級人口計生和扶貧開發工作領導機構,完善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責任制和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在對貧困縣工作評價中,實行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一票否決”,凡未完成年度人口計生目標任務的,不得評為扶貧開發先進單位。要將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政策措施的落實情況納入重點縣各級人口計生、扶貧開發部門的考核范圍。
??? (二)強化部門配合機制。縣級以上人口計生部門要會同扶貧開發部門制訂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具體措施,提出對人口計生工作做得比較好的貧困村和計劃生育扶貧對象優先優待的具體意見;縣、鄉兩級人口計生與扶貧部門要及時溝通,共同確定貧困戶、計生戶、違反政策戶,扶貧開發部門要統籌安排好扶貧項目,具體負責落實各項優先優待措施。對違反計生政策的,不能樹立為脫貧致富的典型??h級人口計生、扶貧開發部門要指定專人負責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工作,定期組織對政策的落實情況進行檢查,切實搞好調查研究,不斷研究新情況和新問題,推進深度融合、共贏發展。
??? (三)強化信息共享機制。人口計生部門要幫助扶貧開發部門在扶貧對象識別中,充分發揮全員人口信息庫的作用,準確把握貧困家庭計生戶的人口信息。重點縣全員人口數據庫要增加家庭貧困狀況的有關信息,扶貧對象檔案要記錄其是否為計劃生育戶,是否按規定落實節育措施等內容。抓好全員人口數據庫與貧困戶信息管理系統的銜接,實現信息互通共享,及時更新。
??? (四)強化政策銜接機制。適應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要求,積極做好相關惠民政策與人口計生政策的銜接、配套。大膽探索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新項目和新載體,定期評選表彰作出突出成績的組織和個人。樹立和培養一批“少生快富”、人口計生與扶貧開發相結合的典型,營造良好的輿論導向,引導更多群眾自覺少生優生,早日脫貧致富。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