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政策文件>省政府辦公廳文件 > 陜政辦發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衛生廳等部門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省衛生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陜西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二○一二年三月十九日
??

?????????????????????????????? 陜西省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
??????????????????????????????? 省衛生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2009〕6號)精神,有效預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維護病區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病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根據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精神,結合我省實際,特制訂本規劃。

??? 一、防治現狀
  
??? 我省是地方病流行較為嚴重的省份,107個縣(市、區)不同程度存在地方病的危害,主要有碘缺乏病、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節病和克山病。我省屬于內陸省份,外環境普遍處于缺碘狀態,全省3700余萬人口均生活在碘缺乏區。水源性高碘病區和地區分布在渭南市富平縣劉集鎮等4個鄉鎮,受威脅人口約12余萬。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涉及8個設區市的55個縣(市、區),受威脅人口約475.53萬。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區分布在安康和漢中市的8個縣(區),受威脅人口約141.36余萬。飲水型地方性砷中毒病區分布在商洛和漢中市的3個縣,受威脅人口約18萬人。大骨節病病區分布于10個設區市的62個縣(市、區),受威脅人口約589萬。克山病病區分布于6個市的29個縣(市、區),受威脅人口約320余萬。
  
??? 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地方病防治工作。中發〔2009〕6號文件中明確提出,要加強對嚴重威脅人民健康的地方病等疾病的監測與預防控制。多年來,特別在“十一五”時期,全省各地區、各部門齊抓共管,社會廣泛參與,加大綜合防治力度,基本健全了地方病防治監測體系,地方病嚴重流行趨勢總體得到控制,防治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截至2010年底,我省107個縣市區全部達到了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在已確定的水源性高碘病區基本落實停止供應碘鹽措施;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改良爐灶率達到100%;基本完成了已知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中、重病區的改水工程;完成了地方性砷中毒病區分布調查,在已知病區基本落實了改良爐灶或改水降砷措施;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病區中小學生、家庭主婦的防治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85%和70%以上;大骨節病重病區村兒童X線陽性檢出率降到10%以下;克山病得到有效控制。
  
??? 但是,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進程距實現消除目標仍有差距,私鹽案件常有發生,水源性高碘病區和地區全面落實防治措施難度大,地方性氟中毒病區尚未全部完成改水,少部分改水工程水氟含量仍然超標,已改良的爐灶損壞嚴重,缺乏長效管理機制。更為重要的是,地方病是生物地球化學因素或不利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引發的一類疾病,又與貧困有著密切關系,其危害可以控制或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消除,但要徹底根除卻需要長期艱辛的努力。只有建立長效地方病防治機制,才能持續鞏固防治成果,避免病情反彈。

???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防治目標
  
??? (一)指導思想。
  
???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各項地方病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長效防控機制,進一步鞏固現有防治成果,基本消除重點地方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病區社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 (二)基本原則。
  
??? 1政府領導、齊抓共管。進一步強化政府領導職責,組織協調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共同落實各項防治措施。
  
??? 2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從實現消除地方病的戰略高度出發,在已經取得防治成果基礎上,制訂有針對性的策略和措施,著力解決防治工作難點問題,全面推進防治工作。
  
??? 3因地制宜、科學防治。根據地方病流行特點和防治現狀,針對不同地區、不同病種,科學制訂相關技術措施,確保防治工作取得實效。
  
??? 4預防為主、防管并重。加強病區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改造,廣泛深入開展健康教育,減少并努力消除各種致病因素。加強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建立健全長效防控機制,鞏固防治成果,推動防治工作扎實有效、深入持久地開展。

??? (三)防治目標。
  
??? 1總體目標。進一步完善“政府領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經費保障”的長效工作機制和“本底清楚、網絡健全、宣教到位、措施落實”的防治模式,全面落實防治措施,基本消除重點地方病危害。
  
??? 2具體目標。
  
??? (1)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全省95%以上的縣(市、區)保持消除碘缺乏病狀態;有效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發病例;人群碘營養水平總體保持適宜狀態;4—6年級學生和家庭主婦防治知識知曉率達到90%以上。
  
??? (2)基本消除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的危害。加強健康教育,強化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砷中毒防治工作的后期管理,建立長效工作機制,落實以改爐改灶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病區4—6年級學生、家庭主婦的防治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90%和80%以上,家庭爐(灶)完好率和正確使用率均達到95%以上。
  
??? (3)有效控制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及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危害?;就瓿梢巡槊黠嬎偷胤叫苑卸?、砷中毒病區的飲水安全工程和改水工程建設,有效落實水源性高碘病區和地區的防治措施。強化已建改水工程的后期管理,確保90%以上的改水工程保持良好運行狀態,水質符合國家和行業相應衛生標準。
  
??? (4)基本消除大骨節病。85%以上的病區村達到消除大骨節病標準。
  
??? (5)基本消除克山病。90%以上的病區縣達到消除克山病標準。

??? 三、防治措施
  
??? (一)加強病情監測。進一步完善防治監測體系,提高監測靈敏度和覆蓋面,尤其要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的監測。加強監測工作的信息化建設,實現監測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的時效性和有效性。加強監測管理與質量控制,準確、及時、定量地分析和預測全省地方病病情和流行趨勢,強化監測與防治干預措施的有機結合,為適時調整防控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 (二)落實防控措施。根據各地區地方病的流行現狀,實施針對性的防控措施,加大干預力度,務求取得實效。
  
??? 1碘缺乏病。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科學補碘”原則,繼續實施以食用碘鹽為主的綜合防控策略。未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的地區,進一步加強碘鹽普及力度,提高碘鹽覆蓋率和合格碘鹽食用率,碘缺乏病嚴重流行地區可結合本地實際施行碘鹽財政補貼政策。已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標的地區,要加強對碘鹽生產、銷售的監管,確保合格碘鹽持續供應,鞏固和擴大防治成果。加強監測預警,及時發現高危人群并采取應急強化補碘措施,防止地方性克汀病新發病例。在普及碘鹽的同時,合理布設不加碘食鹽的銷售網點,方便因疾病等原因不宜食用碘鹽的居民購買不加碘食鹽。動態監測人群碘營養狀況,適時調整食鹽加碘濃度,根據不同地區各類人群的不同碘營養需求,提供不同含碘量的碘鹽,供消費者知情選購。
  
??? 2水源性高碘甲狀腺腫。水源性高碘病區和地區要繼續做好不加碘食鹽供應,加強人群碘營養狀況監測和評估,及時調整干預策略,必要時實施改水降碘措施。
  
??? 3.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進一步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實施以健康教育為基礎、改爐改灶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完善改爐改灶后期管理工作,做好改良爐灶的維護、維修。煤氟、砷含量過高的礦井要封井禁開,積極推廣修建沼氣池、太陽灶、節柴灶的辦法解決生活能源問題,并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病區群眾生活條件的改善,逐步推廣使用天然氣、液化石油氣和電力,替代高氟、高砷石煤作燃料的傳統生活方式。
  
??? 4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在尚未落實防治措施的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和新發現的地方性砷中毒病區或高砷地區,完成改水降氟、降砷工程建設,加強飲水安全工程衛生學評價和水質監測工作,防止因水源污染導致飲用水氟、砷超標情況發生,確保病區生活飲用水中氟、砷含量符合國家衛生標準。通過財政補貼,在已經落實防治措施的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病區,設立改水工程大修基金和管理人員工資,切實加強防治措施的后期管理,做好改水設施的維護、維修,及時修復或重建已損毀的改水工程,確保病區改水工程達標運行,持續鞏固防治成果。
  
??? 5大骨節病和克山病。加強對重點病區的病情監測,在大骨節病活躍病區有效落實轉產換糧、易地育人等綜合防控措施,在克山病高發病區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群眾生活水平,改善膳食營養,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防止出現大骨節病臨床新發病例和急型、亞急型克山病病例。

??? (三)加強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大眾傳媒和人際傳播等方式,在病區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健康教育活動,使地方病防治知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增強群眾防病意識,促進形成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

??? 四、保障措施
  
??? (一)強化政府領導。各級政府要進一步加強對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領導,健全和完善地方病防治長效工作機制。要把地方病防治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將防治指標、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各市、縣、區要制訂本地區防治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層層分解目標,明確具體措施,抓好組織實施。

??? (二)落實部門責任。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陜西省地方病防治條例》和職能分工,履職盡責、密切配合,認真研究實現規劃目標的政策措施,切實抓好落實。
  
??? 衛生部門要做好組織協調、技術指導、健康教育與行為干預、預防治療和監測評估工作。
  
??? 發展改革部門要將地方病防治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根據國家規劃,優先安排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病區改水計劃,并落實相應配套資金;優先考慮安排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地方病病區和無低氟、低砷水源的重度氟、砷中毒病區人口搬遷。尤其要將有利于病區綜合防治的建設項目投資優先向病區傾斜,促進病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 教育部門,要配合衛生部門開展各項地方病防治工作,積極開展衛生宣傳和健康教育活動,繼續把地方病防治知識納入中小學健康教育課內容之中。
  
??? 廣電部門要配合衛生部門開展多種形式的地方病防治知識宣傳和健康教育活動,定期向公眾免費宣傳普及地方病防治相關知識。
  
??? 科技部門要積極為地方病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撐。
  
??? 鹽務管理部門要加強食鹽市場供應的監管,保證碘鹽生產企業在國家規定的食鹽加碘標準范圍內,生產碘含量合格的碘鹽。鹽業、工商、質監等部門,要加強碘鹽生產、流通、銷售各個環節的管理和質量監督及違法違紀行為的查處,確保全省范圍合格碘鹽供應,并做好職責范圍其他相關工作。
  
??? 民政部門要對符合醫療救助條件的地方病病人實施醫療救助。
  
??? 財政部門要將地方病防治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對用款部門和單位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財政監督,提高資金效益;對中央轉移支付地方病防治專項資金,要根據項目執行部門的具體使用計劃,及時予以審批下達。
  
??? 水利部門要將“十一五”期間尚未實施改水工程的飲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區、水源性高砷地區納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十二五”規劃。加強對已建改水工程的管理,保證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正常供水。
  
??? 農業部門要在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砷中毒病區,優先安排農村沼氣池建設項目。
  
??? 扶貧部門要把扶貧工作與地方病防治相結合,將生存條件差的大骨節病區和無低氟水源可飲用的飲水型氟中毒中、重病區的貧困戶列為扶貧搬遷對象,優先組織實施;在扶貧開發重點村建設中,按照當地的實際需要,將地方病防治作為工作重要內容予以實施。
  
??? 林業部門要結合林業重點工程對病區給予傾斜支持,改善地方病病區生態環境。實施退耕還林項目時,要向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病區傾斜。
  
???? 殘聯要協助有關部門開展地方病防治知識的宣傳教育,預防殘疾發生,參與做好氟骨癥、大骨節病、地方性克汀病病人的畸殘康復。省殘聯要對因地方病導致的智力、肢體殘疾人提供有效的康復救助,開展康復訓練與服務,需要裝配矯形器等輔助器具的患者給與適配輔助器具。

??? (三)加大資金投入。各級政府要根據規劃要求和防治工作需要,按照分級負擔的原則,落實防治專項資金,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省級財政用于地方病防治的經費要根據財政收入增加和防治工作需求情況逐年適當增加;各設區市和縣(市、區)級財政投入不能低于“十一五”我省地方病防治規劃標準,特別是地方病防治重點地區,防治經費要逐年增加。西安、寶雞、延安、榆林市本級及所轄部分經濟財政狀況較好的縣(市、區),要達到轄區人口年人均1.0元的投入標準;其余所轄縣(市、區)要達到不低于人均0.5元的標準。咸陽、銅川、渭南、漢中、安康、商洛市及其各市所轄部分經濟財政狀況較好的縣(市、區),要達到轄區人口年人均0.5元的投入標準;其余所轄縣(市、區)要達到不低于人均0.2元的標準。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按照“渠道不變、加強管理、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的原則,按照規劃要求和各自承擔的防治任務,安排相應的防治資金。

??? (四)加強法制建設。認真貫徹執行國務院《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和《陜西省地方病防治條例》等相關地方病防治法規和規章,加強法制宣傳,加大執法力度,實施依法防治。

??? (五)提高防治能力。在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中,要加強地方病防治體系能力建設,改善工作條件,配備更新必要的設備裝備,合理設置崗位,強化專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提高防治隊伍綜合實力,保證防治工作需要。加強地方病防治的基礎性和應用性研究,對防治重點難點問題組織聯合攻關,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借鑒吸收國際成功經驗和做法,提高防治工作整體水平。

??? (六)加強檢查評估。省衛生廳要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定期對各設區市及楊凌示范區地方病防治工作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推動規劃各項目標、任務順利完成。要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別對各市規劃執行情況進行中期和終期評估,評估結果向省政府報告。

?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