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促進農民增收七大工程中期評估報告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陜西省促進農民增收七大工程中期評估報告》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抓好落實。
???? 實施農民增收七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按照目標不變、力度不減的要求,堅持不懈地抓好七大工程實施。各地要對農民增收七大工程實施情況進行全面檢查,總結經驗,分析問題,特別是要認真研究評估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及時采取有效措施,著力抓好培育主導產業、推進農村經營體制機制創新、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水平、建立大型農業產業集團等重點工作,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
????????????????????????????????????????????????????????????????????????????????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日
???????????????????????????????? 陜西省促進農民增收七大工程中期評估報告
??? 《陜西省實施七大工程促進農民增收規劃綱要(2008—2012年)》(以下簡稱《綱要》),到2010年底已經實施3年。根據省政府領導指示,由省政府辦公廳組織,省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會同省政府研究室、省統計局、省調查總隊及有關專家組成了11人的評估組,對全省農民增收七大工程實施情況進行了中期評估。
??? 一、評估目的、方法和程序
??? 評估目的:全面了解農民增收七大工程進展情況,總結取得的成效和經驗,發現問題,分析原因,提出加強和改進工作的政策建議,確保規劃提出的各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 評估方法和程序:各實施單位對所承擔的工程進行全面總結,提交中期自評報告;評估組深入到11個市(區)有代表性的21個縣(市、區)進行實地核查;實施單位向評估組作陳述;評估組依據《綱要》規定的目標任務,結合工程實施單位自評報告和陳述及實際核查情況做出評估。
??? 二、工程實施情況
?。ㄒ唬┛傮w目標完成情況。
2010年底,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4105元,比2007年增加1460元,達到《綱要》規定增量2355元的62%,年均增速15.8%,高出規劃目標2.2個百分點。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總量增加405億元,達600億元增量目標的67.5%。
??? (二)各項工程進展情況。
??? 1糧食單產提高工程。2010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4739.6萬畝,與目標相差60.4萬畝;單產245.8公斤、總產1164.9萬噸、產值310億元,比2007年分別提高16.1公斤、97萬噸和84.3億元,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40%、42%和89.4%。增加農民收入13.5億元,達到目標任務的67.5%。
??? 2果業提質增效工程。2010年,全省水果面積1625萬畝,總產1238.5萬噸,實現增加值196億元,比2007年分別增加297.6萬畝、298.3萬噸、88億元,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57%、35%和58%。其中蘋果面積902.3萬畝,產量856萬噸,比2007年分別增加175.3萬畝、154萬噸,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58%、31%,優果率已經達到75%的目標。
??? 3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2010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666萬畝,產量1384萬噸,比2007年分別增加113萬畝、455.9萬噸,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116%和84%。其中新增設施蔬菜面積47.6萬畝,達到目標任務的47.6%。蔬菜產業為農民新增收入51.1億元,達到目標任務的64%。
??? 4畜牧業收入倍增工程。2010年,畜牧業產值435億元,比2007年增加161億元,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58.3%。畜牧業為農民提供的人均純收入達到290元,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52.8%。其中生豬存欄1318.6萬頭、出欄1598.7萬頭,分別比2007年增加467.1萬頭、606.5萬頭,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72%和60%。
??? 5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工程。
?。?)中藥產業。2010年,全省中藥材種植面積341.8萬畝,比2007年增加37.5萬畝,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15.3%。其中規范化種植面積達到104.5萬畝,比2007年增加37.9萬畝,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283%。農民從中藥產業中獲得的收入27.8億元,比2007年增加12.4億元,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85%。已形成強力定眩片、舒膽片、“盤龍牌”盤龍七片等具有全國或區域影響力的知名品牌。
(2)茶葉產業。2010年,全省茶園總面積達到128.1萬畝,比2007年增加27.1萬畝,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55%。其中,可采茶園面積77.9萬畝,比2007年增加10.8萬畝,達到規定增量的32.8%。茶葉產量2.5萬噸,總產值29.2億元,增加農民收入14.8億元,比2007年分別增加1.1萬噸、21.4億元、9.3億元,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42.7%、132%和98%。
?。?)蠶桑產業。2010年,全省桑園面積125萬畝,比2007年增加5萬畝,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16.7%,其中投產桑園80萬畝,與2007年持平。年發種量50.5萬張,比2007年減少24.5萬張。蠶繭產量2.5萬噸,比2007年減少0.15萬噸。蠶農綜合收入10.9億元,比2007年增加6.1億元,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108%。
?。?)水產養殖。2010年,全省水產養殖總面積59.7萬畝、水產品產量9.4萬噸、產值27.3億元,比2007年分別增加4.7萬畝、1.7萬噸、15.3億元,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94%、62%和139%。
?。?)干雜果經濟林。2010年,全省核桃等干雜果經濟林面積1635萬畝、產量93.8萬噸,比2007年分別增加333萬畝、40.5萬噸,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133%、87%。其中核桃面積562萬畝、產量8.3萬噸,比2007年分別增加214萬畝、3.6萬噸,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260%、144%。
???? 6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農民創業工程。2010年,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8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96.6%;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4萬人,完成目標任務的82.6%;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70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70%。2008年以來,全省共培訓農村勞動力197.3萬人次,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達到80.4萬人次,分別完成目標的132%和80.4%。截止2011年6月底,全省農民回鄉創業17.9萬人,創辦企業或經濟實體7.3萬個,累計投資金額91.7億元,安置當地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員46.2萬人。
??? 7縣域工業化工程。2010年,全省縣域工業企業5.55萬戶,縣域工業實現增加值2813.5億元,比2007年分別增加7500戶、1358.4億元,分別達到《綱要》規定增量的63%和78%;縣域營業收入超過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達到6000戶,提前超額完成《綱要》規定的目標。
??? (三)中期評估結論。
總體來看,七大工程實施情況進展順利,對促進農民增收作用明顯。橫向比較,七大工程實施前,2005—2007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速與全國平均水平基本持平,全國為12.1%,我省為12.3%。實施七大工程三年來,我省農民收入增長速度明顯加快,2008年18.6%,居全國第一,2009年9.6%,居全國第五,2010年19.4%,居全國第二,三年平均增速15.8%,高于全國同期水平3.1個百分點??v向比較,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速比實施前的三年提高了3.5個百分點。
基本結論:截至2010年底,七大工程大多數項目達到了《綱要》確定的目標任務進度要求,有的項目還超額完成進度要求。預計到2012年我省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的總體目標可以超額完成。
各項工程評估結論如下:
??? 1糧食單產提高工程。糧食產值、增加農民收入額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完成《綱要》規定目標。糧食單產、總產、播種面積未達到進度要求,如期完成目標難度較大。
??? 2果業提質增效工程。水果面積、增加值及蘋果面積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完成《綱要》規定目標。蘋果優果率已提前達到目標。水果產量及蘋果產量未達到進度要求,如期完成目標難度較大。
??? 3百萬畝設施蔬菜工程。蔬菜種植面積、產量、農民新增收入額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超額完成《綱要》規定目標。新增設施蔬菜面積接近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完成目標。
??? 4畜牧業收入倍增工程。畜牧業產值、生豬存欄和出欄數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或超額完成《綱要》規定目標。畜牧業為農民提供的人均純收入基本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完成目標。
??? 5區域性特色產業發展工程。
中藥材產業。規范化種植面積和中藥產業知名品牌數量已超額完成《綱要》規定目標。增加農民收入額超過進度要求,預計可超額完成目標。種植總面積沒有達到進度要求,如期完成目標難度較大。
茶葉產業。茶園總面積和增加農民收入額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超額完成《綱要》規定目標。總產值已超額完成目標。茶葉總產量接近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完成目標??刹刹鑸@面積由于新栽茶樹需3-4年才可采茶,所以雖未達到進度要求,但隨著新建茶園陸續進入可采期,可采茶園面積將較快增加,預計可超額完成目標。
蠶桑產業。桑園面積、年發種量、蠶繭產量沒有達到進度要求,如期完成目標難度較大。
水產養殖。養殖面積、產量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完成《綱要》規定目標。漁業總產值已超額完成目標。
干雜果經濟林。干雜果總面積已超額完成《綱要》規定目標,總產量超過進度要求,預計可超額完成目標。其中核桃面積、產量已超額完成目標。
??? 6農村勞動力轉移及農民創業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總規模、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數量、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取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農民人次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或超額完成《綱要》規定目標。培訓農村勞動力人次已超額完成目標。
??? 7縣域工業化工程??h域工業企業數、縣域工業增加值達到進度要求,預計可如期完成《綱要》規定目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已超額完成目標。
??? 三、評估體會
實施七大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實施富民強省戰略的重大舉措。三年來,各項工程實施單位和各市縣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真正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三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完善發展思路,采取得力措施,投入力度明顯加大,執行力明顯增強,農民收入增長明顯加快。通過這次評估,對做好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有以下幾點體會:
??? (一)加快農民增收必須把目標任務落實到產業上、項目上,明確責任主體。長期以來,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民增收工作高度重視,農民收入增長速度不斷加快,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差距還在繼續拉大,一個重要原因是促進農民增收的產業不夠明晰、項目不夠明確、責任落實不到位。省政府出臺的《綱要》,一個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把農民增收的目標落實到產業上,把任務落實到項目上,把責任橫向分解到了部門,縱向明確到了市縣鄉各級,從而使農民增收有了堅實的產業支撐和責任主體。
??? (二)加快農民增收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整合資源,撬動社會資本。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是一個弱勢產業,農民是一個弱勢群體,單靠農業和農民自身難以改變在市場競爭中的劣勢地位。因此,加快農民增收,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必須堅持政府主導,整合各方資源,增加財政投入,用財政資金撬動社會資本投入農村發展?!毒V要》的實施,強化了政府的主導地位,以縣為平臺的資源整合提高了投入效果,吸引了大量社會資本投入七大工程建設。2009—2010年,省財政(含中央財政)對六大工程(不含縣域工業化工程)的投入為48億元。果業提質增效、百萬畝設施蔬菜、畜牧收入倍增三項工程撬動社會資本投入140多億元。
??? (三)加快農民增收必須著眼于縣域經濟整體實力的增強。與發達地區相比,我省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根本原因在于縣域經濟總量小、實力弱,工業化水平低,非農產業不發達,城鎮化水平不高,帶動作用不強,農民收入增長長期以農業為主,在農業中又以傳統農業為主?!毒V要》的一大特點就是在充分挖掘農業內部增收潛力的同時,把農民增收的新增長點放在了加快縣域工業化上,實施了縣域工業化工程,在全省布局建設100個工業集中區;在勞動力轉移上,堅持就地就近轉移和向外輸出相結合,鼓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在農業增收上,努力轉變發展方式,把著力點放在了設施農業、規模養殖和農產品加工增值上。近幾年來,省委、省政府在推進縣域城鎮化上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先后實施了關中百鎮建設、陜南陜北百鎮建設和30個重點示范鎮建設,特別是去年出臺鼓勵政策以來,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有101萬農民進城落戶。目前,我省農民增收已經初步形成了一二三產業并舉,工業反哺、城鎮帶動,做大分子與縮小分母并重的良好態勢。
??? 四、需要進一步處理好的幾個關系
總體上看,促進農民增收七大工程進展順利,成效顯著。但在這次評估中,也發現了一些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傾向性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關系上。
??? (一)生產與流通的關系。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者的目的不但是把產品生產出來,更重要的是把產品賣出去。從評估組深入到有關市縣實際考察情況看,不少地方目前還存在重生產、輕流通的傾向,抓生產、解決供小于求的問題辦法多、措施實,抓流通、解決供大于求的問題辦法少、措施虛。即使抓流通,也僅處于“縣長親自賣果賣瓜”的初級水平,對流通主體培育和市場體系建設重視不夠。隨著前期建設效應的不斷顯現,產品供大于求的矛盾會更加突出,這就要求各級政府在抓生產的同時,要把工作重點轉到流通上,轉到銷售上,轉到流通主體的培育和市場體系的建設上。
??? (二)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政府有形的手與市場無形的手是調節市場經濟的兩種基本手段,但這兩種手段并非處于同等地位,市場無形的手是第一位的,起著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政府有形的手是第二位的,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要遵循市場規律,而不是扭曲市場。這次評估,正值農產品價格上漲,特別是生豬、豬肉價格處于歷史最高價位期間。各方面反映,這與政府過度干預以及干預時機、干預措施不當有直接關系。這種情況提醒我們,在促進農民增收中,政府的主導作用不等于決定性作用,行政手段的運用要有力、有節、有度,要遵循市場的周期性規律,主要依靠價格等市場手段調節供求關系,讓農民既增產又增收。
??? (三)規模與效益的關系。沒有規模就沒有效益,但并非規模越大越好。效益不僅取決于規模和總產,更取決于質量和單產,關鍵是要把握好一定時期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的最佳規模,才能獲得最大效益。重視規模擴張,忽視市場需求;重視硬件設施建設,忽視管理技術等軟件建設;重視數量,忽視質量;重視外延,忽視內涵,粗放的傳統生產方式仍居主導地位,是這次評估中發現的又一不容忽視的問題。在注重擴大規模的同時,更要注重依靠科技提高單產,強化管理提高質量,加強培訓提高素質,把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轉到以內涵為主、集約化生產為主,規模與效益并重的軌道上來。
??? (四)發展與改革的關系。改革是發展的動力,更是農民增收的動力。我省農民收入增長緩慢,有發展不足的問題,但更突出的是改革滯后的問題。現代農業建設難以大規模推進,貸款難、擔保難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農民財產性收入占比很低,這些問題與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遲緩、農村金融體制改革滯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沒有突破關系很大。在各地和各級政府部門都不同程度存在重發展、輕改革的傾向。要建立促進農民增收的長效機制,必須堅決貫徹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加大深化改革力度,加快農村承包地、宅基地和房產確權登記工作,在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產權制度改革上盡快取得突破。
除處理好以上四個關系外,還要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和農業生態環境問題。要強化政府責任,強化監管措施,切實加強對農資、農藥、動植物生長添加劑、調節劑的生產、流通、使用環節的全程監管。要強化生態環境意識,按照規范和標準施用農資、農藥、動植物生長添加劑、調節劑,逐步降低施用量,支持鼓勵使用農家肥和精耕細作等優良生產方式,大力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綠色農業,為消費者提供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
??? 五、意見和建議
1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問題。根據《綱要》目標,到2012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4800萬畝。2001年—2010年,全省糧食播種面積由5276.4萬畝下降到4739.6萬畝,減少536.8萬畝,年均減少50多萬畝。除玉米增加265.9萬畝外,其他作物均呈下降趨勢,其中小麥減少413.1萬畝,水稻減少28.8萬畝,大豆減少75.6萬畝。減少的主要原因是退耕還林、建設用地增加和種植結構調整?!笆晃濉逼陂g我省糧食供求關系發生的重大變化是由過去生產消費基本平衡轉變為消大于產,平均年產量1122萬噸,而年消費量為1350萬噸左右,缺口在220萬噸以上。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耕地剛性減少的趨勢不可逆轉,加之糧食比較效益低,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還將繼續加大,穩定糧食播種面積難度越來越大。建議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加大耕地保護和基本農田建設力度,特別是加大溝道造地力度,要在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的基礎上,把重點進一步轉到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穩定增加總產上。
??? 2蘋果產業發展問題。根據《綱要》目標,五年內全省蘋果面積增加303萬畝,達到1030萬畝。近三年,蘋果面積實際新增175萬畝,還差128萬畝,再經過兩年努力,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目前我省蘋果面積、產量已居全國第一,蘋果大省的目標已基本實現,建設蘋果強省已成為主要目標,建議蘋果產業布局進一步向優生區集中,重點放在加強管理、增加產量和提質增效上。
??? 3畜牧業統計口徑問題?!毒V要》關于畜牧業的基礎數據是統計局年報數據,從2010年畜牧業生產完成實際情況來看,到2012年目標是能夠實現的。但從2010年開始,國家統計局規定畜牧業數據使用調查總隊的數據,地方統計局不再統計畜牧業數據。由于兩個部門調查方法不同,數據存在較大差異,建議省級有關部門與省調查總隊溝通協商,確定統一的統計口徑。另外,專家們提出在規模養殖還沒有發展起來的地方,應繼續扶持農戶養殖。同時要加大監管力度,防止以規模養殖為名套取國家補貼。陜南三市提出,畜牧業收入倍增工程把生豬養殖重點放在了關中地區,而陜南也具有發展生豬產業的優勢,但沒有安排百萬頭生豬大縣建設,他們要求平衡生豬產業布局,加大對陜南生豬產業的扶持力度。
??? 4區域特色產業扶持問題?!毒V要》對蘋果、核桃等事關全省農民增收大局的主導產業給予了大力扶持,效果明顯。但對紅棗、柿子、花椒、板栗、水產養殖等區域性特色產業扶持力度不夠,而這些產業大多都在山區或貧困地區。這些地區農民收入水平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是全省農民收入增長的短板區域。建議省財政對這些區域特色產業加大扶持力度。我省漆樹資源約占全國資源總量的三分之一,生漆生產涉及陜南和寶雞、西安等市的30個縣,5萬多農戶,建議把生漆產業納入區域特色產業扶持項目。
??? 5中藥材種植面積問題。根據《綱要》目標,到2012年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550萬畝,到2010年實際完成341.8萬畝,如期完成目標任務難度較大,但規范化種植面積已超額完成,建議加大中藥材規范化種植力度。
??? 6茶葉產業問題。實施七大工程三年來,我省茶葉產業發展明顯加快,質量提升,原僅限于省內的知名品牌正在走向全國,陜西茶葉在全國的影響力逐步擴大。但據了解,已連續三年的每年500萬元的茶葉產業扶持資金今年到期。目前我省茶葉產業正處在爬坡階段,建議省財政繼續保留茶葉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逐年增加。
??? 7蠶桑產業問題。由于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需求下降,加之種桑養蠶與務工和其他經濟作物相比,效益較低,還有國家實施的東桑西移工程到2009年結束,不再安排專項資金支持,使得蠶桑產業目前處于徘徊萎縮狀態。建議對蠶桑產業實行保護性扶持政策,使我省這一傳統優勢產業基礎得以保持。
??? 在這次評估中,各方面一致反映,進行這次中期評估很有必要,十分及時,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實事求是、執政為民,鍥而不舍狠抓農民增收不動搖的決心和作風,對全面完成《綱要》目標,促進科學決策,提高決策質量和執行力意義重大。同時,專家們還就進一步創新發展思路、拓寬農民增收空間提出了以下建議:一是在發展思路和目標上,要按照“三化同步”和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推進農業現代化、農民多業化、農村社區化。二是在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上,要按照現代工業理念、現代流通理念、現代金融理念、現代生態理念做大、做活、做強、做好農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三是在深化改革上,要積極推進農村產權制度和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激活農村生產要素,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化解農民貸款難、抵押難、擔保難問題,做大做強一批農產品加工企業,支持有條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市,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