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 《陜西省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任務分工》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各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積極配合,密切協作,根據任務分工,逐項制定工作計劃,抓緊出臺配套措施,認真組織實施。各市要加強統籌協調,分解目標任務,明確責任單位,提出本地區貫徹落實的具體實施方案,于4月10日前報省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備案。
???????????????????????????????????????????????????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二○一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 陜西省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任務分工
??? 為貫徹落實《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實施意見》,現提出如下任務分工。
??? 一、發展任務
??? (一)素質教育。
??? 1實施“中小學素質教育推進工程”。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地位,構建大中小學有效銜接的德育體系。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把延安精神教育實踐納入大中學生德育內容。建立學生社會實踐保障體系。(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省文明辦。列在首位的為牽頭部門或單位,有關部門和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下同。)
??? 2堅持全面發展,加強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省教育廳、省體育局、省衛生廳、團省委)
??? 3增強學生綜合素質,在各級各類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教學和使用規范漢字,廣泛開展中華經典誦讀等活動,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省教育廳、省語委會、省委宣傳部)
??? 4強化推進素質教育的工作責任和保障機制,形成政府、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推進素質教育的合力。(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團省委)
??? (二)學前教育。
??? 5實施“學前教育推進工程”。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積極扶持民辦幼兒園,鼓勵大中型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舉辦幼兒園。(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民政廳)
??? 6充分利用中小學布局調整后富余的校舍和教師舉辦幼兒園(班),鼓勵村集體或個人舉辦村級幼兒園(班)。有條件的農村小學,經過批準可舉辦學前一年教育。到2015年,實現學前一年免費教育,普及學前兩年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重視0—3歲嬰幼兒教育。(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7全省每個縣(區)城建成一所符合國家標準的公辦幼兒園,每個鄉(鎮)建成一所公辦中心幼兒園,幼兒園(班)覆蓋全部行政村。建成學前教育縣、鄉(鎮)兩級骨干體系和縣、鄉(鎮)、村三級服務網絡。(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 8將學前教育納入城鎮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規劃,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農業廳、省國土資源廳)
??? 9省財政設立幼兒園建設專項資金,實行以獎代補,支持城鎮小區幼兒園和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市、縣財政也要設立相應的專項資金。保證留守兒童入園,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入園給予補助。(省財政廳、省教育廳)
??? 10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設立專門機構,對學前教育實行統一歸口管理。規范辦園行為,加強對新建幼兒園的審批和管理。開展學前教育辦園體制改革試點。(省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
??? 11嚴格幼兒教師資格標準,落實其地位和待遇。將幼兒教師納入中小學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堅持科學保教方法。組織保教水平較高的示范幼兒園與農村幼兒園結對幫扶。(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
??? (三)義務教育。
??? 12把均衡發展作為義務教育的戰略性任務,以縣為主,分類指導,點面結合,整體推進。繼續推進中小學校舍安全工程,確保到2012年中小學校舍全面達到安全標準。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程”。制定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標準。到2015年,全省60%義務教育學校達到省頒標準,到2020年全部達到省頒標準。(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 13推進城鄉、區域、校際之間對口支援,實行優質學校與薄弱學校結對幫扶和交流服務制度。建立和完善區域內教師和校長定期合理流動機制。(省教育廳)
??? 14堅持政府統籌,科學制定學校布局調整規劃和基本建設規劃。(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
??? 15在城鎮改造和開發建設中,保證學校增容用地,依法規劃和優先建設中小學校。(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國土資源廳、省教育廳)
??? 16建設單位或開發商要按學校建設標準,向當地政府繳納教育建設補償金。(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
??? 17加強城區及其周邊學校建設,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學。(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 18加快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確保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就近入學,著力解決“擇校”問題。(省教育廳)
??? 19開展統籌城鄉一體化教育發展改革試點。繼續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等義務教育重大投資項目,提高農村寄宿學生義務教育保障水平。(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 20堅持以輸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全日制公辦學校為主,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共同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動態監測機制。完善控輟保學機制,消除輟學現象。(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
??? 21全面落實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質量標準、教師資格標準,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制度和教學指導體系。深化課程改革。加強薄弱學科建設。(省教育廳)
??? 22大力開展 “陽光體育”運動,實施并完善學生營養餐計劃。(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體育局、省食品藥品監管局)
??? 23到2015年,全省60%的縣(區)實現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實現全省縣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省教育廳)
??? 24各級政府要把減負作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積極改革考試評價制度。開展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改革試點。建立中小學課業負擔監測、舉報、公告和問責制度。學校要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禁止以各種學科類實驗班名義招生,禁止為選拔學生舉辦或參與舉辦各種培訓班,禁止以任何名義和方式收取擇校費。引導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省教育廳、省工商局、省新聞出版局、省科協)
??? (四)高中教育。
??? 25統籌發展普通高中教育與中等職業教育,保持兩類教育招生規模大體相當。(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
??? 26按照每20萬人口設置一所、主要設置在縣城或重點鎮的原則,優化普通高中布局。擴大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覆蓋面。鼓勵有條件的縣率先實行免費高中教育。到2015年,全省70%的普通高中達到省級標準化高中標準;到2020年,全部達到省級標準化高中標準。(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 27實施“高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深化課程改革,落實國家課程方案,保證學生全面完成國家規定的各門課程的學習。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創造條件開設豐富多彩的選修課程,落實學生自主選課制度。建立全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電子信息系統。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省教育廳)
??? 28堅持政府辦學為主,支持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普通高中教育??偨Y和推廣普通高中特色辦學經驗,積極開展普通高中與大學聯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春筍計劃”試點。探索綜合高中發展模式,引導普通高中因地制宜開設職業教育課程,鼓勵普通高中與職業學校資源共享。(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五)職業教育。
??? 29加強職業教育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和宏觀管理,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中等職業學歷教育學校的審批和管理,統一制訂學校設置和質量評價標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在職責范圍內負責技工學校和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的設置、變更及日常管理。(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
??? 30加強市級政府統籌,把職業教育納入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規劃。打破縣域、行業、部門、學校類型界限和保護壁壘,通過“合并、共建、劃轉”等方式,優化整合職教資源。(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
??? 31開展全省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立法工作,充分調動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省交通運輸廳)
??? 32嚴格規范各級各類職業學校名稱,中等職業學校不得冠以“學院”名稱。(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編辦)
??? 33到2015年,所有中等職業學校達到國家《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標準》;30%以上的中等職業學校達到省級示范性學校標準;建成60所國家示范、特色中等職業學校,建成10個區域性職業教育集團和20個行業性職業教育集團。到2020年,全省形成完善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34依托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和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建設集人才培養、技術推廣、開發經營于一體的現代農業職業教育改革發展試驗區。以縣級職教中心為龍頭,以縣級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鄉村成人文化技術學校、農村中小學校及其他培訓機構為基礎,健全覆蓋縣、鄉、村的職業教育培訓網絡。深入實施“人人技能工程”、“一網兩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大力開展新型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和進城務工人員培訓。到2015年,創建30個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縣,重點辦好50個綜合性多功能的縣級職業教育中心。(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農業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35實施“職業教育基礎能力提升工程”,重點加強職業教育實訓基地、“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到2015年,建成15個開放、共建、共享的綜合性實訓基地和150個中等職業教育專業性實訓基地,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職業教育實習基地網絡體系。(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36加強專業、課程和教材建設,促進專業課程和職業標準相銜接。加強對人才培養的質量監控,構建學校、行業、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多方參與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評價模式。(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
??? 37到2015年,中等職業教育建成200個精品(特色)專業。(省教育廳)
??? 38推進職業教育體系建設,構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互通融合的立交橋。改革高考單招考試內容及方式,適當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升入高等職業院校的比例。逐步實行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注冊進入高等職業院校學習制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六)高等教育。
??? 39制定全省高等學校分類發展規劃,引導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高??茖W定位、錯位發展、辦出特色、辦出水平、爭創一流。(省教育廳)
??? 40繼續支持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建設,確保我省若干所高校處于全國領先地位。爭取更多省屬高校進入國家“中西部高校振興計劃”。實施“高水平大學建設工程”,重點支持10所基礎良好、特色鮮明、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省屬本科高校,建成國內有廣泛影響的高水平大學。(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41鼓勵和支持其他普通本科高校主要培養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人才。實施示范高職院校建設工程,重點建設6所國家級和10所左右省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200個重點專業、100個示范性實訓基地。(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42繼續實施“重點學科建設工程”,完善國家、省、校三級重點學科建設體系。增強工學學科優勢,提升理學學科水平,加大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建設力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委宣傳部)
??? 43支持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的重點學科建設。(省社科院、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
??? 44凝煉學科方向,發展特色優勢學科,培育新興、交叉學科,推動形成新的學科增長點和學科優勢。著力培養和引進一批青年學術骨干和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委宣傳部、省社科聯)
??? 45支持高校與國際知名大學和國際學術組織開展學術交流和合作。(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外事辦、省科技廳、省科協、省社科聯)
??? 46實施“高等學校教學質量提升與教學改革工程”。重點支持高校建設一批特色專業和專業群。加強高校學科專業設置的引導和調控,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明顯的學科專業體系。(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47把教學作為教師考核的主要內容。(省教育廳)
??? 48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重點建設一批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實施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在基礎學科和工程技術領域,培育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大力推進大學生創新性實驗項目計劃。建立大學生創新實驗基地,開展創新技能競賽。(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團省委、省知識產權局)
??? 49構建全省高校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促進圖書資料、精品課程、實驗項目與儀器設備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完善高校教學質量管理與評價機制,強化教師、院系、學校三級質量保障體系。擴大學分制試點范圍,推行跨校、跨區域、跨類型的學分互認。到2020年,建成600個特色專業點、1500門精品課程、500個教學團隊、200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10個卓越人才培養基地、20個高等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基地。(省教育廳)
??? 50實施“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改革研究生選拔辦法,完善獎勵和資助制度。建設一批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推行產學研聯合培養研究生的“雙導師制”,建立以科學與工程技術研究為主導的導師責任制和導師項目資助制。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招生規模。鼓勵科研院所共享博士點、碩士點資源。不斷提高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培養質量。(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51加強創業教育和就業指導。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計劃”,設立“高校畢業生創業基金”,重點建設20所省級大學生創業教育示范校、30個省級創業實踐基地。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政策和服務體系。鼓勵和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團省委)
??? 52實施“高??萍紕撔屡c服務工程”。以學科骨干和創新團隊為核心,以重大項目為依托,加大對已有的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學創新平臺的建設力度,不斷提升高校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能力。(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53重點建立裝備制造、能源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航空航天、現代農業、生物技術、現代醫藥、環境保護和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等10個行業科技創新聯盟,研究和開發一批具有重大影響的科研成果。(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
??? 54積極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實施“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劃”,鼓勵高校為區域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提供決策咨詢服務。(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財政廳、省社科院、省社科聯)
??? 55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科技資源,完善自主創新與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建立以政府為引導、企業為主體、高校和科研院所為支撐的產學研合作模式。支持高校與行業企業共建產學研合作基地、實驗室、研發中心等平臺。(省科技廳、省教育廳、省知識產權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學院)
??? 56加強大學科技園建設,支持高??萍既藛T創辦科技型企業,規范校辦產業發展。(省教育廳、省工商局、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地稅局、省知識產權局)
??? (七)繼續教育。
??? 57發揮普通高校、成人高校舉辦高等繼續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穩步發展成人學歷教育,特別是本科及以上學歷教育。(省教育廳)
??? 58大力發展非學歷教育,加快開發符合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培訓項目。發展現代遠程教育,積極探索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發展新模式。實施繼續教育促進工程。到2020年,基本構建起滿足學習者個性化需要的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全省從業人員繼續教育年參與率達到60%以上。(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民政廳、省新聞出版局、省科協)
??? 59政府成立跨部門的繼續教育協調機構,統籌指導繼續教育發展。將繼續教育納入區域、行業總體發展規劃,開展繼續教育促進地方立法工作。(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政府法制辦、省科協)
??? 60建立成人繼續教育學分積累與轉換制度,開展成人高等繼續教育課程認證、學分積累和轉換機制改革試點。建立繼續教育基地資格認定、質量保障和評估、證書登記制度。規范各類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參與繼續教育的準入審批及辦學行為。實行各行業從業人員持證上崗和職業資格證書定期登記制度。建立公民終身學習情況記錄和存儲制度,把公民參加繼續教育的學習情況、考試成績和考核結果,作為其崗位聘用、職稱評審、執業注冊等的重要依據。(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協)
??? 61建成覆蓋全省各市、縣、鄉、村的繼續教育系統,建成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遠程開放繼續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加強數字化終身學習資源庫建設。(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廣電局)
??? 62以全省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整合各類成人教育資源,建立陜西開放大學。(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八)特殊教育和民族教育。
??? 63各級政府要把特殊教育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完善以特殊教育學校為主體、普通學校附設特殊教育班為補充的特殊教育服務體系。到2020年,全省每個市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區)按照國家標準新建或改擴建1所特殊教育學校,確保殘疾兒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殘聯)
??? 64加快發展以職業教育為主的殘疾人高中階段免費教育。發展殘疾人高等教育,建設1所主要服務于殘疾人的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省民政廳、省編辦、省殘聯)
??? 65加大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投入力度。省、市和30萬人口以上、殘疾兒童少年較多的縣(區)設立專項資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資金用于特殊教育學校開展各種職業培訓;福彩公益金中安排一定經費資助特殊教育學校(班)學生。加強對特殊學校教師的培養培訓,努力改善其待遇。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的資助力度。(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殘聯)
??? 66廣泛開展民族團結教育。推動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國家法律法規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增強中華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支持各級各類學校開發少數民族文化校本課程,鼓勵開展民族傳統技能學習。(省教育廳、省委宣傳部、省民委、省委統戰部、省新聞出版局)
??? 67全面改善民族教育辦學條件。2015年完成民族聚居社區和鄉(鎮)中小學、幼兒園的標準化建設。適當提高義務教育階段少數民族學生生活費補助標準。提高民族聚居區學校教師的福利待遇。加大對民族聚居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力度。建設好陜西西藏民族中學,支持辦好在陜新疆民族中學。加強我省內地西藏班、新疆班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推進雙語教學,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民委、省語委會)
??? (九)民辦教育。
??? 68規范發展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穩步發展民辦基礎教育,積極發展民辦學前教育,保持我省民辦高等教育在全國的優勢地位。改善民辦教育發展政策環境。(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
??? 69省、市、縣財政根據實際情況,設立專項資金支持民辦教育發展。(省財政廳、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70支持各類民辦學校創新體制、機制和育人模式。支持符合我省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和具備條件的民辦非學歷高等教育機構申請設置普通高職院校、民辦高職院校申請設置普通本科院校;支持民辦高校發展繼續教育和中外合作辦學。實施示范性民辦高校建設項目;實施民辦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民辦學校教師、管理者培訓計劃。對具備學位授予和職稱評審條件的民辦高校,按規定程序予以審批。完善獨立學院管理和運行機制。(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
??? 71制定我省民辦教育促進條例實施辦法。(省政府法制辦、省教育廳、省民政廳)
??? 72規范民辦學校法人登記。完善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理順理事會或董事會與學校行政的關系,保障校長依法行使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職權。(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
??? 73積極探索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學校分類管理。(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省工商局、省物價局)
??? 74嚴格民辦學校準入制度,健全民辦學校變更、退出機制。依法建立和完善民辦學校財務、會計和資產管理制度。完善民辦高校督導專員制度。建立民辦學校風險防范和信息公開制度。加強對民辦教育的評估,規范辦學行為。(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商局)
??? 二、體制改革
??? (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 75更新人才培養觀念,形成靈活開放、形式多樣的人才培養體制。探索適合每個學生發展、促進人人成才的育人模式。(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 76加強教學研究,創新和改進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積極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積極推行分層教學、選課制、學分制、導師制等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學習困難學生幫扶機制。探索高中階段、高校拔尖創新學生和特殊才能學生培養方式。(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十一)教育管理體制改革。
??? 77合理確定各級各類學校辦學條件、教師編制、辦學規模、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等基本標準。(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編辦、省財政廳、省物價局)
??? 78建立責權一致、事權和財權相統一的教育經費管理體制。教育經費安排使用由教育行政部門擬訂意見,商同級財政等相關部門下達。完善省及省以下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對經濟困難縣(區)教育的支持力度。(省教育廳、省財政廳)
??? 79建立“省市統籌、分級管理、分工負責、以縣為主”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注重發揮鄉鎮政府在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中的作用;依法完善“以縣為主”的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完善“市縣兩級辦學、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管理體制;健全“政府統籌、以市為主、行業參與、社會支持”的職業教育管理體制;完善“省、市兩級辦學,以省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優化部省共建、省市共建、省企共建的管理模式。(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
??? 80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切實轉變教育管理職能,切實履行職責,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依法保障學校行使辦學自主權。(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編辦)
??? 81建立教育決策公示、聽證制度。建立教育咨詢委員會,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重大教育決策和重大建設項目實施中的作用。(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
??? (十二)辦學體制改革。
??? 82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省教育廳、省監察廳、省總工會)
??? 83在部分公辦學校推行合作辦學、委托管理等改革試點,探索優秀學校托管薄弱學校、優秀校長管理多所學校改革試驗。(省教育廳)
??? 84推進高校、職業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辦學體制改革。(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農業廳)
??? 85在非義務教育學校中實施中外合作辦學試點,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和辦學模式。(省教育廳)
??? 86積極爭取在省屬高等院校設立研究生院試點。(省教育廳)
??? 87深入推進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編辦、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 88積極推進各級各類學校后勤保障制度改革和保障體系建設。(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商務廳、省地稅局)
??? 89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參與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
??? (十三)考試招生和評價制度改革。
??? 90按照科學、公平、規范、高效的原則和國家部署,積極穩妥地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省教育廳)
??? 91完善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制度。改革中考內容和招錄辦法,推行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向行政區域區內初中分配的辦法,中等職業學校實行注冊入學。研究制定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后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辦法。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制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92試行普通本科高校與高等職業院校分類入學考試。探索招生與考試相對分離的辦法,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制訂高等職業院校、成人高??荚囌猩k法。(省教育廳)
??? 93深入實施招生“陽光工程”。規范招生錄取程序,落實考試安全責任,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堅決防范和嚴肅查處考試招生舞弊行為。(省教育廳、省監察廳、省公安廳)
??? 94改進教育教學評價,制訂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標準和辦法。開展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省教育廳、團省委)
??? 95建立全省教育質量監測評估制度,完善監測評估體系,定期發布監測評估報告。(省教育廳)
??? 96發揮行業協會、專業學會等中介機構和社會組織在教育評價中的作用。(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
??? (十四)擴大教育對外開放。
??? 97開展擴大教育對外開放改革試點。推進全省教育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與教育發達國家進行交流與合作。積極開展與港澳臺地區的教育交流與合作。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平臺。加強漢語國際推廣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與外國學校合作建設孔子學院和孔子課堂。加強教育對外宣傳,擴大陜西和漢唐文化國際影響。(省教育廳、省外事辦、省委宣傳部、省社科院)
??? 98探索引進境外優質高等教育資源新模式。鼓勵高校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和科研機構加強合作,建立教學科研合作平臺,聯合推進高水平基礎研究和高新技術研究,建設一批多層次、高水平的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知識產權局)
??? 99實施“高層次海外引智計劃”,積極引進高水平外籍教師,引進境外優秀教材。實施“春暉計劃”,吸引優秀留學人員回國來陜服務。支持我省教育機構和公民創新國際服務與合作的形式。(省教育廳、省委組織部、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00積極促進中外合作專業、課程開發,開展學生交換項目,探索與境外學校間的課程學分互認。實施“西部地區人才培養特別項目”、“中小學和職業學校校長、教師海外培訓計劃”。(省教育廳、省外事辦)
??? 101大力發展留學生教育。擴大高等教育階段學歷教育留學生規模,優化留學生的層次結構。建立留學生服務網站,為海外學生提供權威、優質的專業服務。設立省政府“三秦留學生獎學金”,鼓勵學校、科研院所和企業設立獎學金。到2020年,在陜留學生規模翻兩番。(省教育廳、省外事辦、省委組織部、省財政廳、省文化廳、省公安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三、保障措施
??? (十五)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
??? 102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建立有效的師德建設監督機制,把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資格定期登記、崗位聘用和獎勵懲戒的首要內容。采取綜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預防和懲治學術腐敗。(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監察廳)
??? 103設立“三秦名師”、“三秦名校長”榮譽稱號,著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造就一批教育家、教學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委宣傳部)
??? 104優化教師教育布局結構。擇優確定并重點建設教師教育基地,構建以師范院校為主體、綜合性大學參與、職前職后教育貫通、學歷非學歷教育并舉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省教育廳)
??? 105探索建立面向農村、邊遠地區和薄弱學校的幫扶機制。著力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結構性缺編問題。深入實施“農村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和“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鼓勵和引導高校優秀畢業生到農村學校任教。(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編辦)
??? 106加強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建設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建立學校、行業、企業共同培養,在崗研修與企業實踐并重的“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體系。到2015年,重點建設2—3所以培養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師資為主要任務的高等學校和10個中等職業教育師資培訓基地,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院?!半p師型”教師分別達到專業教師的50%、80%。(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107加大高校教師創新能力培養培訓力度。實施“百人計劃”和“三秦學者計劃”,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為高校集聚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科領軍人才。實施“高校英才計劃”,重點支持省屬高校培養引進高層次人才。(省委組織部、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外事辦)
??? 108實施“中小學教師素質提升工程”,著力提高教師、校長的學歷層次和專業素質。重點建設18個省、市兩級教師培訓機構和30個省級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堅持五年一個周期的教師培訓制度,每個教師每五年應接受不低于240課時的集中培訓。加強校長培訓。開展農村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全員培訓模式改革試點。加大教師培訓投入,將培訓經費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并對農村教師和特殊教育教師培訓傾斜。(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09完善各級各類學校教師編制標準,并適時進行調整。完善教師合理流動機制,促進優秀教師向薄弱學校流動。(省編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10中小學教師采取“以縣為主、縣管校用”的管理體制。由市、縣兩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各自權屬實行統一管理、聘用和調配。嚴把教師入口質量關,2011年起,新任幼兒園、中小學教師采取“省考縣選”的辦法,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并會同省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實行全省統一公開招聘考試。(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編辦)
??? 111完善教師資格認定實施辦法。實行教師資格五年一輪的定期登記制度。建立教師職業良性退出機制。(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12創新人事管理和分配方式。保證公辦幼兒園教師和公辦中小學教師享有同等待遇。在工資、專業技術職務等方面向長期在農村基層和艱苦邊遠地區工作的教師傾斜。依法保證教師平均工資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水平。完善并落實教師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政策。(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
??? 113建設農村邊遠艱苦地區學校教師周轉宿舍。(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財政廳)
??? 114健全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系列,設置正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開展中小學教師專業技術職務制度改革試點。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資格認定標準和專業技術職務評審辦法,在中等職業學校設置正高級教師專業技術職務。(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教育廳)
??? 115將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納入教育督導的重要內容。(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省教育廳)
??? (十六)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
??? 116各級政府要統籌各項收入。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依法確保教育經費“三個增長”,年初預算和預算執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體現教育支出法定增長的要求。強化教育費附加征收管理,開征地方教育費附加,按規定全額用于教育事業。(省財政廳、省地稅局、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審計廳)
??? 117提高預算內計劃投資用于教育支出的比例。從2011年起,省級預算內基本建設項目投資安排教育的比例不低于20%;土地出讓金、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彩票公益金等政府性基金收入劃出一定比例用于教育。(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
??? 118提高教育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比例,確保全省地方財政教育撥款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比例不低于中央核定的比例。城市新建小區收取的中小學、幼兒園建設費用于教育設施配套建設。(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
??? 119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完善非義務教育培養成本分擔機制,合理核定政府與家庭分擔比例。根據經濟發展狀況、培養成本和群眾承受能力,適時調整學費標準。完善捐贈教育激勵機制。制定并切實落實教育建設項目減免收費的優惠政策。(省財政廳、省地稅局、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教育廳、省國土資源廳、省政府研究室、省物價局)
??? 120科學核定并逐步提高各類學校生均經費基本標準和生均財政撥款基本標準,建立生均經費定額動態調整機制,到2015年達到西部省份前列。義務教育全面納入財政保障范圍,實行城鄉一體的公用經費補助政策,并逐步提高補助標準。到2012年,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達到小學800元、初中1000元,特殊教育學校高于初中標準。(省財政廳、省教育廳)
??? 121非義務教育實行以政府投入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擔、其他多種渠道籌措經費的投入機制。將學前一年教育納入各級財政保障范圍;提高普通高中財政投入水平;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提高高等教育財政撥款標準,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到2012年達到全國地方高校平均水平、2015年達到全國平均水平。(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2從2011年開始用5年時間,按照“政府學校共擔,多種措施并舉”的思路,逐步化解省屬公辦高?;窘ㄔO債務。(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
??? 123發揮財政資金導向調控作用,優化教育支出結構。加大對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教育投入,加強教育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
??? 124加強學生資助機構和管理隊伍建設。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落實研究生國家獎學金制度。鼓勵各地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和財力狀況,探索試行更加普惠的資助政策。(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25建立政府教育經費增長考核制度。將市、縣政府對教育投入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納入省委、省政府對市、縣黨委、政府的年度目標任務考核體系,將落實情況作為政績考核、干部任用和省級財政分配教育專項資金的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教育廳、省財政廳)
??? 126建立教育經費統計公告制度。嚴格執行國家財政資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財經紀律,在高校試行設立總會計師職務。完善學校投融資和財務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學校年度審計制度。建立經費使用績效評價制度。創新學校財務資產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學校國有資產配置、使用、處置管理制度。規范學校收費行為和收費資金使用管理。(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審計廳、省監察廳、省物價局)
??? (十七)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
??? 127實施“教育信息化建設工程”。建成陜西省基礎教育專網。以門戶網站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各級教育局域網建設和數字化校園建設,初中以上學校及有條件的小學全部建成校園網或局域網。不斷完善中小學網絡環境下的“班班通”建設。推進綜合電子政務管理平臺和教學科研服務平臺建設。建立教育信息資源庫與運行平臺以及教育基礎數據庫與應用系統。(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 128擴大省級數字化教育資源建設基地覆蓋范圍。完善教育資源研究、規劃、開發、應用體系。依托全省教育資源網,建設數字化教學資源庫。建立數字圖書館和虛擬實驗室。探索形成數字化資源共建共享的體制和機制。(省教育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 129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改革教育教學方法。制定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標準。建立高校和職業學校學生社會信息服務體系。在高校師范專業開設信息技術教育課程,將信息技術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程。繼續完善中小學遠程教育技術支持服務體系。(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十八)切實加強組織領導。
??? 130各級黨委、政府要把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科學發展作為重要職責,及時解決教育改革發展的重大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建立教育優先發展問責制。建立健全各級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定點聯系學校制度。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各級各類學校要結合實際,制訂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施方案,并認真組織實施。(省委組織部、省監察廳、省教育廳)
??? 131大力加強各級各類學校黨組織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黨員干部、教育廣大師生,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傳部、團省委)
??? 132充分發揮高校黨組織在學校工作中的領導核心作用。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分工負責、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中小學黨組織在學校工作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強民辦學校黨建工作。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省委教育工委、省委組織部、省委宣傳部)
??? 133加強學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健全適應教育管理特點的干部選拔任用和管理制度,加大學校領導干部培養培訓、交流任職和公開選拔力度,培養一大批懂教育、善管理的校長。完善中小學校長職級制。(省委組織部、省委教育工委、省委宣傳部)
??? 134重視學校工會、共青團、少先隊和學生會工作。(省委教育工委、省總工會、團省委)
??? 135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建設。完善體現教育系統特點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積極推行政務公開、校務公開,加強民主監督,堅決懲治腐敗,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各種不正之風。(省委教育工委、省監察廳、省總工會)
??? 136高度重視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按規定標準配齊配足輔導員,切實落實輔導員編制和待遇。(省委教育工委、省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37高度重視教育科學研究工作。重點組織開展教育宏觀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提高教育決策科學化水平。將教育科學研究工作納入地方教育發展規劃,作為教育督導評估的重要內容,切實保證經費投入。加強省、市、縣、校教研機構和隊伍建設。組建陜西教育科學研究院。(省教育廳、省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38完善教育督導管理體制。設置相對獨立的教育督導機構,加強專職督導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成立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加強市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建設。制定縣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建設標準,到2015年完成縣級政府教育督導機構標準化建設任務。(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省教育廳、省編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 139開展對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的督導檢查。加強對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雙高雙普”的督導檢查,繼續實施學校發展水平督導評估“316工程”。(省政府教育督導團)
??? 140加強對教育經費使用、教育重大建設項目的監察和審計。完善對市、縣兩級黨政領導干部履行教育工作職責的督導考核機制,督導考核結果作為提拔任用和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據。(省委組織部、省政府法制辦、省監察廳、省審計廳、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省教育廳)
??? 141加強和諧校園建設。加強師生安全教育和學校安全管理。加強學校安全基礎能力建設。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和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依法嚴厲打擊涉校涉園違法犯罪活動。加強校園和周邊環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校園安全穩定工作長效機制。(省教育廳、省綜治辦、省維穩辦、省文明辦、省委宣傳部、省公安廳、省總工會、省民委、省外事辦)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