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子長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基本做法與經驗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實踐,也是一項惠及千家萬戶的民心民生工程。子長縣委、縣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以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為目的,以創建“平價醫院”為突破口,以建立體制機制為核心,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府責任,堅持城鄉統籌,大膽探索實踐,著力在?;?、強基層、建機制上下功夫,走出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符合群眾健康利益的新路子。
子長縣的基本做法和經驗得到了國家衛生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為全面加快我省醫改工作步伐,發揮好典型引領作用,經省政府同意,現將《子長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做法與經驗》印發你們,請各地、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借鑒。
當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工作的長期性、復雜性和緊迫性,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健康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緊緊圍繞醫改中心工作,推進五項重點改革,努力實現醫改預期目標,使醫藥衛生事業成果更快更多地惠及三秦百姓。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
子長縣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本做法與經驗
近年來,子長縣委、縣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大力實施“煤油強縣、草畜富民、城鎮帶動、項目推動”的發展戰略的同時,著力破解吃水、上學、看病、住房、就業等“五難”問題,特別是圍繞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于2008年6月啟動了以創建“平價醫院”為突破口,以建立機制體制為核心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與改革前相比,住院病人平均費用下降44.8%,門診平均費用下降45%。門診人次和住院病人月分別增加25%、17.3%,出院病人月均增加130人。目前,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初步得到緩解。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主導,財政保障,強化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公益性
一是將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和鄉鎮衛生院人員工資由差額變為全額預算管理。二是醫務人員津貼補助和人才培養等費用全部納入財政預算,鄉鎮衛生院的運轉經費由財政定額補貼,每院年均10萬元。三是將公立醫院歷史債務統一打包,由縣財政逐年清還。四是按比例下調所有檢查和診療費用、門診和住院費用,下調費用由縣財政全額補齊。其中,CT下調了30%,磁共振、彩超等平均下調了15%,膽結石手術費用下調了近三分之二。五是醫院基本建設和設備更新由縣財政負擔。
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創新醫藥購銷體系
一是取消縣級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藥品加成,實行零差率銷售,縣財政按藥品實際銷售額的15%予以補貼。二是縣鄉公立醫療衛生機構和村衛生室藥品實行集中采購、統一配送,以大額團購換取藥品低價格,采取三輪競價、一輪議價的辦法,公開招標,確定一家配送公司負責全縣藥品供應,實現了藥品目錄、價格、質量、采購、配送和結賬“六統一”,藥品價格平均下降40%左右。全縣集中采購藥品總體價格較省招標價低23.3%,計劃藥品配送率達到95%以上,每年減輕群眾負擔800多萬元。三是結合國家基本用藥目錄和臨床用藥需求,動態調整集中采購、統一配送藥品目錄,并將新增的藥品目錄全部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三、五輪驅動,提標擴面,完善醫療保障體系
一是實行“五輪驅動”。公立醫院改革與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醫療救助等制度相銜接,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綜合效益,使患者在“一降一提”(即醫療費用降低,醫療保障水平提高)的政策保障中得到了更多的實惠。
二是擴大醫保覆蓋面。將國有困難企業、集體企業退休人員等參保困難人群納入醫保范圍,將門診常見病、多發病納入統籌基金支付范圍。新農合參合率達95%,城鎮職工參保率達95%,城鎮居民參保率達85%。
三是提高補償標準。大幅提高籌資標準、住院報銷比例和最高封頂線,降低各級醫療機構報銷起付線。將參合人員住院報銷最高支付限額由1.5萬元提高到3萬元,是農民年人均純收入的7倍多。
四是提高醫療救助水平。將城鄉醫療救助的最高救助標準由5000元提高到2萬元。實施補充醫療救助制度,縣財政列支500萬元,對患者經新農合、醫保報銷、民政救助后仍難以負擔的醫療費用給予補助。
五是規范診療行為。建立醫療保險支付方式對醫療服務行為的激勵和約束機制,積極開展“三合理”檢查,合理控制醫藥總費用和次均費用。
四、注重管理,強化考核,深化醫療衛生機構內部改革
一是建立醫療服務價格監管制度。全面推行聯網收費、一日清單、收費項目公示和費用查詢等制度,在患者的繳費票據和一日清單上明確體現醫改后的減免比例和患者的受益金額,提高收費透明度。
二是完善人事分配制度。全面推行全員聘用制和院長任期目標責任制,對縣鄉醫療衛生機構領導崗位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采取演講、述職、技術比武和交流等形式競聘上崗;對衛生技術人員采取筆試、面試、技能考核等形式競爭上崗、擇優錄取,實行合同管理。合理拉開分配檔次,將基礎工資(檔案工資)的60%(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為70%)作為崗位工資,按考勤發放,40%(公共衛生服務機構為30%)作為績效工資,按工作量和醫德醫風等綜合評估考核發放。效益工資由獎勵資金、醫院財務收支相抵后盈余的30%和部分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及其他收益構成,按工作實績和效益考核發放。
三是實行會計委派制度。醫院會計由縣財政局委派,醫院的盈余和縣財政的專項補助資金,40%用于醫院正常運行,30%用于醫務人員的效益工資和獎金福利,30%作為醫院發展基金。
四是取消開單提成。改“處方金額提獎法”為“處方數量提獎法”,杜絕“大處方”行為。
五是實行優秀人才獎勵制度??h財政每年為公立醫院安排130萬元的專項資金,獎勵為醫院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
五、打牢基礎,統籌發展,強化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投入5700萬元建設縣醫院門診住院綜合大樓。建成疾控中心綜合大樓并配備儀器設備48臺(件)。建成甲級鄉鎮衛生院6個,其余9個達到乙級標準,為每個鄉鎮衛生院配備救護車1輛。建成126個規范化村衛生室,在建174個。對新建、改擴建的村衛生室在省、市補助的基礎上,分別補助1.5萬元、0.5萬元。
二是落實村醫補助。村醫補助每年每室6000元,加上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平均每年每室村醫補助達1萬元以上。
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培養全科醫生為重點,縣財政每年列支90萬元培訓經費,選派60多名業務骨干到城市醫院進修培訓。公開為醫療機構招聘了103名醫學類專業技術人員。規定縣級醫院醫生和預防保健機構衛生技術人員到鄉鎮衛生院累計支醫不少于一年,并將其作為晉升中級以上職稱的必備條件。
四是推進縣鄉一體化、鄉村統一管理??h醫院和縣疾控中心分別托管1個鄉鎮衛生院,其余鄉鎮衛生院院長面向社會公開招聘。設立鄉鎮衛生院院長獎勵基金60萬元,對年度考核優秀者獎勵3—5萬元,鄉鎮衛生院院長年均收入達10萬元左右。鄉鎮衛生院對村衛生室實行行政、業務、財務、藥品購銷、績效考核“五統一”管理,提高了村衛生室的服務水平。
六、健全機制,規范運行,確保醫改深入推進
一是組織保證機制。成立縣醫改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縣長擔任組長,縣政協1名副主席擔任辦公室主任,抽調20余名專職工作人員集中辦公。
二是財政投入機制。出臺《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財政投入規劃》等一系列文件,為醫改工作提供財力保障。
三是管理和運行機制。完善農村醫療保障、衛生投入、鄉鎮衛生院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絡。
四是公共衛生服務機制。先后制定出臺《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實施方案》等6個規范性文件及若干配套文件,將人均21.5元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按縣級8.15%、鄉級66.47%、村級25.38%的比例分配,重點向鄉村傾斜。
五是藥品集中采購、統一配送機制。根治了藥品價格虛高,理順了藥品購進渠道。
六是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處機制。成立了醫療糾紛調處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常務副縣長擔任,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司法局,具體負責全縣醫療糾紛調處的日常工作。
?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