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發展改革委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實施意見的通知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省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提出的《陜西省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實施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二○一○年一月十日
陜西省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實施意見
省發展改革委
為加快推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構建激勵自主創新的良好政策環境,推動我省高新技術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08〕12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增強企業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
1.增強企業自主創新意識,營造自主創新的良好氛圍。加強輿論宣傳,建立激勵機制,引導企業立足自身發展實際,充分認識國內國際形勢,逐步將發展模式從單純的引進模仿向自主創新轉變。在全社會范圍內激發自主創新意識,增強企業市場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增強高校、科研單位開展研發活動的產業需求意識,增強政府對自主創新活動的扶持意識,充分認識自主創新對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戰略性意義,開拓創新思路,加快創新步伐。
2.實施技術創新工程,鼓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能力。以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突破制約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關鍵性、前沿性、共性技術瓶頸為目標,支持裝備制造業、航空航天、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現代農業、能源化工、水資源和環境保護等重點領域的骨干企業,與高校和科研機構以產學研用結合等形式,共建研究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等自主創新平臺,支持企業技術中心建設工程化試驗設施,提高企業技術開發和工程化集成能力。支持具備條件的各類創新平臺申報國家級認定及專項資金補助,積極開展省級創新平臺的認定管理,建立完善創新平臺長效投入機制,加大省財政資金對自主創新平臺建設項目的資金支持。企業每年用于研究開發的經費應達到銷售收入的2%以上,其中高新技術企業每年用于研究開發的經費不得低于銷售收入的5%。
3.實施高技術產業化八大工程,重點推進四大優勢領域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在航空航天、生物、新材料、信息等我省高技術產業優勢領域,選擇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組織實施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八大工程。
航空航天產業:依托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一基地五園區”,以大飛機為長線、支線飛機為中線、通用飛機為短線,圍繞民用飛機制造及大部件制造、航空新材料、航電系統、轉包生產、零部件加工、航空維修和教育培訓等產業,組織實施航空產業化專項工程;依托西安國家民用航天產業基地,圍繞以航天運載動力和空間有效載荷為主的衛星應用、信息技術、新型材料、先進能源、航天特種技術應用,組織實施航天產業化專項工程。
生物產業:依托西安-楊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環保等重點領域,組織實施包括生物檢測試劑、創新藥物、現代中藥、生物醫學、生物育種、綠色農用生物制品、生物能源和生物制造等八個子項的生物產業化專項工程。
新材料產業:依托寶雞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和寶鈦集團、西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龍頭企業,圍繞鈦合金材料、超導材料、多孔材料、稀有金屬材料(含鎢、鉬、鉭、鈮)、金屬復合材料及陶瓷復合材料、鍍膜材料、平板顯示材料、光伏電池材料等優勢領域,開展新材料產業化專項工程。
信息產業:依托西安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圍繞行業應用軟件、嵌入式軟件、軟件外包、商業流程外包及信息服務等產業,組織實施軟件與信息服務產業化專項工程;依托國家集成電路設計西安產業化基地,圍繞集成電路設計、集成電路制造、集成電路封裝與測試、集成電路設備等技術,實施集成電路產業化專項工程;依托西安高新區,圍繞下一代互聯網、第三代移動通信、嵌入式軟件、衛星導航、專用芯片等通信技術,組織實施通信設備產業化專項工程;依托國家顯示器件產業園、西安電連接器產業基地等,圍繞新型射頻電連接器、系列表面貼裝元件、新型傳感器及敏感元器件、電力電子器件、新一代顯示器件等技術,組織實施新型電子元器件產業化專項工程。
對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八大專項工程項目,將給予適當的政策、資金支持。對條件成熟的項目,積極組織申報國家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專項工程,享受國家相應支持。
4.切實落實各項稅收扶持政策,鼓勵企業自主創新和開展產業化。鼓勵企業加大對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研發投入,對企業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直接抵扣當年的應納稅所得額;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本成本的150%攤銷。對經認定的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企業按照《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指南》實施的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符合《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鼓勵類條件的,按相關規定享受進口稅收優惠。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技術轉讓所得,按照有關稅收法律和政策規定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單位和個人從事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業務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業務取得的收入,免征營業稅。實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認定制度,經認定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項目依法享受相應的稅收減免、土地、資金支持等優惠政策。
二、引導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質量和水平
5.充分發揮工研院的轉化平臺作用,引導自主創新成果向企業轉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引導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創新成果向企業轉移,鼓勵企業間技術成果的轉移,推動企業對自主創新成果的應用和產業化,縮短產業化周期。建立工業研究院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對陜西工業技術研究院、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陜西能源化工研究院、陜西電子工業研究院和陜西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究院等五個研究院的協調和管理,圍繞我省重點產業發展,繼續支持其發揮創新平臺作用。一方面通過關鍵性、創新性和前瞻性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創新項目合作機制,向企業轉移技術成果;另一方面根據企業需求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促進企業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提升企業整體技術水平。
6.建立自主創新成果發布機制,加快國防創新成果的民用轉化和產業化。對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其他單位使用財政資金開展研究開發的,要及時通過網絡等形式,將有關自主創新項目及知識產權、技術轉移等情況向社會公開發布(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不能公開的除外),有關公開發布的要求必須在項目合同中予以明確。充分利用各類知識產權交易市場發布知識產權信息(知識產權信息的發布應按照相關規定辦理)。對具有民用產業化前景的國防科技自主創新成果,按程序解密后適時對外發布。在做好保密工作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軍工企業、研究院所特有優勢,推動軍工企事業單位和省屬院校(所)共建軍民兩用重點實驗室、中試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為發展軍民兩用高新技術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制定并完善相關制度,促進大型設施和儀器、科技文獻、技術數據、科技成果、試驗測試機構等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共享,促進軍民科技資源的優化配置。充分利用西北工業技術研究院促進我省軍民兩用技術轉化的重要平臺,發揮其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作用,加快軍民兩用技術轉化和產業化步伐。
7.實施標準化戰略,鼓勵企業將自主創新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開展實施標準化戰略,通過“創新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家化和國際化”的模式,鼓勵企業加強以產品為核心,以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和工作標準為主要內容的企業標準體系建設。鼓勵企業采用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鼓勵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或將自身標準提升為行業標準、國家標準或國際標準。重點支持我省企業參與3G、半導體照明、光伏、煤化工、生物技術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比較優勢的新興產業技術標準的制定。對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制定各級技術標準,組建全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分技術委員會可按規定享受優惠政策,政府對積極參與標準化工作的企業予以獎勵。
8.鼓勵具備實力的自主創新型企業“走出去”,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鼓勵和支持我省各類有實力的企業在境外科技資源密集的國家和地區設立科研機構和技術、軟件、產品研發中心,利用當地的人才、技術和信息優勢,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新產品,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技術水平,更好地利用跨國公司的研發、生產、營銷體系加快自身發展。商業銀行應對有效益、有還貸能力的自主創新產品出口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根據信貸原則優先安排和重點支持,對資信好的自主創新產品出口企業可核定一定的授信額度,在授信額度內及時提供多種金融服務,支持自主創新產品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三、加大產業化投融資支持力度
9.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各級政府在自主創新創造、成果轉化、推廣應用、產業化等各環節以多種方式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水平。省上新設立高技術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并通過整合“13115”科技創新工程、重大科技創新專項資金、產業引導、裝備制造業和陜南突破發展等相關產業化配套資金等,形成合力,加大對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的投入與支持。市、縣及國家級高新開發(示范)區、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應分別設立專項資金,引導和支持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各級政府要積極組織項目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高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重大技術開發專項等各類國家級專項,爭取更多中央資金支持。建立重大科技和經濟活動知識產權審查機制,對我省重大高技術產業化工程、科技項目開展知識產權審查工作,保證財政資金安全和高效使用。
10.加快發展創業風險投資,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通過省政府設立并按企業化方式運作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引導省內外社會資本在我省發展一批創業風險投資企業。配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在我省積極開展創業風險投資試點工作,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發揮財政資金的種子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投資于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的種子期、起步期高新技術企業,支持高新技術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推動完善創業投融資機制,建立完善適合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的資本市場,以及為風險投資的退出提供多渠道、高效率的股權交易平臺。培育更多的有活力、有發展前途的創新型小企業上市,在國家級高新(示范)區開展未上市高新技術企業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的試點工作。
11.積極開展金融創新與合作,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適應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資機制。鼓勵商業銀行積極開展以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企業為服務對象的信貸業務。各級政府與銀行按照“政府組織推動,銀行獨立審貸,多種形式金融合作,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將自主創新政策引導和商業貸款支持相結合,推動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與金融創新相融合。各銀行業金融機構要用好各類政府基金、財政貼息等補償手段,加大對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高技術產業示范工程、國家重大科技轉化和產業化等方面項目的信貸投入,促進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推動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積極配合和協助地方政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參股和提供融資擔保等方式扶持創業投資企業,促進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創業投資發展。加快發展私募股權基金,探索發行非上市企業私募可轉換債券,搭建多種形式的科技金融合作平臺,促進更多資本進入創業投資市場,支持創業孵化服務機構發展。支持和引導各類信用擔保機構為知識產權交易提供擔保服務,探索推進知識產權、自主品牌質押貸款。
四、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內外部環境
12.統籌科技資源,構建產學研合作新體系。加快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相結合,加快建立政府、企業共同投入、合作建設、對外開放的高技術研發和產業化的新體制新機制。統籌整合科研單位、科技人才、科技投入等科技資源,突破科技資源條塊分割、配置不當的體制性障礙,實現經濟區科技資源的深度統籌整合,建立起適應市場機制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體系、創新科技人才機制和軍民融合發展共建機制。
13.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健全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中介服務體系。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化、商品化、產業化,引導企業采取知識產權轉讓、許可、質押等方式實現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建立知識產權交易市場準入制度,采取多種形式促進知識產權交易等市場發展,通過財稅政策引導和鼓勵交易市場或機構的信息平臺與能力建設,提供與知識產權交易相關的信息審核、信息發布、組織交易、交易鑒證、結算交割等服務。整合各類中介服務資源,建立完整的中介服務體系和協調機制,積極發展技術服務、咨詢、經紀、信息、知識產權和技術評估、風險(創業)投資、產權交易等中介服務機構,為自主創新成果順暢交易提供支撐服務。
14.結合“百人計劃”,積極培育和引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人才。縣級以上政府及高新技術開發區(基地)應當為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人才在本區域從事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或產業化創造條件,并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通過組織實施全省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百人計劃”和“三秦學者計劃”,在信息技術、新材料、生物技術、能源化工、現代制造業、現代農業、環保節能等高技術產業重點領域,以西安高新區、西安經濟開發區、楊凌示范區以及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基地為重點區域,用5-10年時間引進并重點支持300名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高層次人才來陜創業,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或掌握核心技術,其技術成果國際先進并具備產業化條件的人才,按規定提供相應的事業平臺與工作條件。鼓勵和吸引海外留學人員、華人華僑來陜開展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活動。
15.加大立法和執法力度,為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提供法律保障。加強地方性立法工作,努力將自主創新成果的研究開發、成果轉化、產業化全過程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有效規范參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活動的產、學、研、政等各類主體的行為。認真貫徹落實《陜西省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積極推進《陜西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條例》的制定。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力度,保障和督促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五、加強規劃引導和組織保障
??
16.加強自主創新產業規劃引導,促進高技術產業的集群化發展。適時制定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總體規劃、產業和區域專項規劃,明確全省當前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化重點領域,及時發布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專項工程內容及進展情況,不斷深化自主創新體系,積極引導企業進行自主創新,加強對自主創新的產業指導與政策協調。鼓勵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向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園區聚集發展。依托西安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國家民用航天高技術產業基地、寶雞國家新材料高技術產業基地、西安—楊凌國家生物產業基地、西安國家軟件產業/出口基地、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園區和兵器產業園,做好重大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的入園規劃,強化配套協作,延伸產業鏈條,充分發揮其承載效能,加快高技術產業的集群化發展。
17.切實做好組織協調工作,保障各項政策落實到位。省上成立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推進全省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和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工作,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研究制定扶持政策等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發展改革委。通過改進服務方式,創新服務手段,加強對全省自主創新發展動態的監測和分析,及時公布有關高技術產業政策、發展規劃、投資重點和市場需求方面的信息。建立促進全省自主創新發展的工作協調機制,加強部門之間配合,形成促進自主創新健康發展的合力。
附 件:《陜西省關于促進自主創新成果產業化若干政策的實施意見》主要工作任務分工表陜政辦發4號.doc
?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