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的通知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了及時準確地將各類氣象預警信息傳遞給廣大公眾,最大限度地減輕災害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通知》(國辦發〔2007〕49號)精神,經省政府同意,現就加強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充分認識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意義
建立氣象信息員隊伍是加強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在各級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我省氣象信息員隊伍發展較快,截至2008年底已有氣象信息員1.3萬人,對有效防御氣象災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全省氣象信息員全部集中在農村,而且只覆蓋到行政村的43.7%,這與健全城鄉氣象災害應急服務體系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各地各部門要充分認識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其作為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強領導,明確目標,落實任務,強化措施,加快建設。力爭到2012年,在全省建立覆蓋面廣、人員素質高、快速反應能力強的氣象信息員隊伍,使各鄉(鎮)、行政村、街道辦事處、社區以及學校、醫院、車站、體育場、礦山、水庫、旅游景點等重要部位的氣象信息員覆蓋率達到100%。通過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預警反應機制,提高全社會防災減災能力,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二、加強隊伍建設,努力擴大氣象信息員的覆蓋面
各地各單位要通過人員兼職等方式,積極擴充氣象信息員隊伍。鄉(鎮)、街道辦事處氣象信息員由分管防災救災和應急管理的鄉(鎮)長、街道辦事處主任兼任,負責本轄區行政村、社區以及重要部位氣象信息員的組織管理工作。行政村、社區的氣象信息員由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成員兼任,學校、醫院、車站、體育場、礦山、水庫、旅游景點等重要部位的氣象信息員,由各單位選擇身體健康、責任心強、熱心公益事業的干部職工兼任。重要部位由各鄉(鎮)、街道辦事處根據當地實際情況予以確定。鄉(鎮)、街道辦事處采取簽訂責任書的方式,明確行政村、社區以及學校、醫院、車站、體育場、礦山、水庫、旅游景點等重要部位氣象信息員的職責和義務。基層氣象信息員既要將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及時傳遞給責任區的公眾,將責任區受災情況及時報告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和縣(區)氣象部門,同時又要組織開展氣象科普知識和災害防御知識的宣傳工作,收集反饋公眾對氣象服務的需求和建議。各鄉(鎮)、街道辦事處、行政村、社區以及學校、醫院等重要部位氣象信息員名單,由鄉(鎮)、街道辦事處確認后報所在縣(區)氣象部門建檔備案。
三、抓好教育培訓,不斷提升氣象信息員的業務素質
建立高素質的氣象信息員隊伍,是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的基礎和關鍵。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氣象信息員隊伍的教育培訓,搞好組織協調工作。各級氣象部門要建立崗前培訓和在崗培訓制度,制訂科學的培訓計劃,編寫具有針對性、實用性的培訓教材,采取集中培訓、召開現場會、互聯網遠程教育、參觀氣象部門技術平臺等多種形式,加強對氣象信息員的教育培訓和業務管理,使廣大氣象信息員全面了解氣象預警、災情收集、信息報送、防災避險基本知識,不斷提高其履行職責和義務的能力。特別是要加強對氣象信息員隊伍的動態監管,人員更新后及時組織業務培訓,確保每個行政村、每個社區以及重點部位始終都有合格的氣象信息員。
四、加強組織領導,為氣象信息員開展工作創造條件
加強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進一步做好氣象災害防御工作,是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要責任。各級政府要將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納入當地防災減災規劃,專題研究部署,加大投入力度,創新管理機制,完善管理辦法。各級發展改革、財政、科技、農業、水利、交通、教育、衛生、工信等相關部門,要充分利用部門和行業資源,通過科技下鄉、信息進村入戶等途徑,對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給予支持。各級氣象部門要確定專門機構和人員,制訂具體的實施方案,全力推進氣象信息員隊伍建設。加強氣象災害預警平臺特別是短時臨近天氣預報系統建設,在第一時間向氣象信息員免費發送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完善氣象信息員管理系統,規范工作流程,加強動態監管;建立考核激勵機制,樹立先進典型,加強示范引導,充分發揮氣象信息員隊伍在防災減災工作中的應有作用。
二○○九年九月二十一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