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陜西文化產業做大做強的指導意見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文化產業振興規劃》和《陜西省文化產業發展綱要》,充分發揮金融促進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作用,支持陜西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實現“經濟強、科教強、文化強”的西部強省建設戰略目標,經省政府同意,現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強化責任意識,轉變思想觀念,充分認識金融支持陜西文化產業加快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
(一)切實增強加快發展陜西文化產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陜西擁有豐厚的歷史文化、燦爛的革命文化、特色鮮明的民俗文化和一定實力的現代文化,加快陜西文化資源綜合開發,對推動文化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加快西部強省建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短期看有利于擴大投資和消費需求,促進經濟增長,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負面影響;長遠看有利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升陜西在區域競爭中的軟實力。各級政府、各部門要提高思想認識,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大力推動文化旅游、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娛演出、廣告會展、民俗文化、網絡文化等行業在內的文化產業加快發展,促進文化資源優勢向現實經濟優勢轉化。
??
?。ǘ┱_認識金融在支持文化強省建設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產業具有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產品附加值高、就業吸納能力強等顯著特征,加快陜西文化產業發展,既是地方經濟新的增長點,也是金融業新的利潤增長點。同時,文化產業也是一個高投入、高風險、高產出、高效益的行業,金融支持對其加快發展至關重要。在新的形勢下,各金融機構要切實轉變傳統觀念,客觀分析挑戰與機遇、風險與收益,研究借鑒國內外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主動深入文化企業開展調查研究,積極開發符合文化產業特點的新型融資產品和融資方式,支持陜西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做大做強。
??
(三)準確把握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思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促進社會和諧和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精神生活需求為基本原則,堅持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并重,既要符合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又要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堅持政策引導和市場推動并行,既要加強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門的指導、監管和服務工作,又要注意發揮好金融機構自身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堅持業務創新與風險防范并舉,既要銳意探索新的金融支持手段和方式,又要注重完善風險控制、分散和轉移機制;堅持間接融資和其他融資方式并用,既要加大信貸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力度,也要高度重視拓展非信貸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
二、突出扶持重點,改進服務方式,不斷加大對陜西文化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
(四)參與文化產業基地、重點項目和區域性特色文化產業群建設。要緊密結合陜西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重點加大對曲江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西安高新區文化創意產業園、西安臨潼文化旅游產業區、延安革命文化園區、黃帝陵文化園區等文化產業示范區和示范基地建設的支持力度,提高產業聚集和孵化功能。積極探索通過銀團貸款、資產證券化及以項目受益權和收費權為質押的貸款業務,為大唐不夜城、法門寺文化景區、漢唐長安城、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大唐西市、西部影視城、西安文藝路演藝一條街等重點項目和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必要的信貸投入,支持打造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品牌、革命文化品牌、民俗文化品牌、宗教文化品牌、影視制作品牌、文化演藝品牌、文化創意品牌和自然風光品牌,促進陜西特色文化產業集群發展。
??
(五)支持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和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重點支持已成立和即將成立的西影集團、廣電網絡集團、陜西旅游集團、新華發行集團、陜西出版集團、陜西演藝集團等文化產業集團盡快做大做強,通過發放并購貸款等途徑,幫助其以資本和業務為紐帶,實現跨地區、跨行業、跨媒體、跨所有制的資源整合和快速發展,增強在全國乃至國際上的綜合競爭實力。金融機構在提供高質量的結算、理財、外匯、網銀、現金管理、年金管理等綜合性金融服務的同時,還要積極爭取各自總行(部)支持,在陜開展專利權、著作權、“版權+票房收益”等無形資產質押貸款的試點,滿足大型文化產業集團和重點文化企業的合理資金需求。
??
?。┓龀钟袧摿Φ拿駹I中小文化企業發展壯大。針對民營中小文化企業,特別是有特色、有市場、有信譽的科技型文化服務企業的特點、需求和防范風險要求,量身定做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應收賬款質押貸款、法人代表個人財產擔保貸款、以及票據承兌與貼現等金融產品;探索圍繞核心文化企業集團的供應鏈、價值鏈,為相關民營中小文化企業提供融資服務。對確有收益的民營中小文化企業可直接授信,擴大信貸投入,支持其更好更快發展。根據實際融資需求,允許民營中小文化企業采用多種靈活還款方式,實現還貸期限與其現金流相匹配。
??
?。ㄆ撸┩苿愚r村文化產業項目和民俗文化發展。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合作銀行等涉農金融機構和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組織,在支農過程中,要按照“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的發展思路,把推動農村文化產業項目和民俗文化發展作為重要領域。推行創建“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的多方合作模式,加大信貸投入力度,扶持深度開發已初具規模的戶縣農民畫、鳳翔泥塑、華縣皮影、千陽布藝等民間文化和藝術品牌增加附加值、提升知名度、延長產業鏈、擴大市場半徑,走產業化發展道路。支持依托農村地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和特色區域文化資源,集旅游觀光、藝術欣賞、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民俗風情園、民俗文化村等文化旅游園區建設,提升鄉村旅游和農業觀光的文化品位,促進城鄉文化市場共同繁榮。
??
?。ò耍┐龠M陜西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進出口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要積極為有條件到境外投資的文化企業提供必要的融資、擔保和咨詢服務,開發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信貸業務、旅游文化國際化貸款業務、以及國際會展服務設施貸款和出口基地建設貸款等信貸產品。對列入國家和陜西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指導目錄》、在國際文化市場上有競爭力和發展前景的重點項目和重點企業,要予以大力支持。外匯管理部門要進一步改進服務,為文化企業加大境外投資力度、拓展國際市場業務范圍創造便利條件。
??
(九)延伸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的鏈條。加大對文化企業人才培訓的支持力度,對符合融資條件的培訓企業和培訓人員給予一定的信貸扶持。探索完善商業可持續的小額信用貸款業務,逐步向個人創業貸款平穩過渡,適當提高貸款額度,延長貸款期限,支持擁有特殊技能和文化稟賦的人才創業。探索將文化產品和服務消費納入消費信貸業務范圍,開發藝術品投資理財業務,提升文化市場消費層次和規模。結合陜西科教優勢,切實發揮好金融在促進文化產業與高新技術融合方面的作用,積極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數字化、網絡化、信息化建設,培育和扶持文化內涵與時代特色相統一的文化創意行業快速發展。
??
(十)完善針對文化產業的信貸服務模式。在認真研究文化產業的行業特點、發展規律、運作模式和相關政策法規的基礎上,增強服務意識,進行市場細分,積極開發陜西文化產業信貸市場。針對文化企業信貸需求以及抵(質)押權設定、實現等方面的特點,設計信貸審批流程,提高貸款審批效率。逐步建立熟悉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的內外部評審人才庫,有條件的金融機構可設立專職部門和專家服務團隊,提高信貸支持文化產業的專業化水平。建立健全盡職免責和失職問責機制,完善文化產業信貸服務的激勵約束機制。
??
三、拓展融資渠道,創新金融工具,滿足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合理資金需求
??
?。ㄊ唬┐龠M上市文化企業再融資和并購重組。重點支持西安旅游、西安飲食、廣電網絡等上市公司,通過增發、配股等形式實現再融資,從資本市場籌集發展資金,擴大生產規模,推動不具備上市條件的文化企業與上市公司開展合作,鼓勵“殼化”上市公司通過并購和資產重組,將未上市文化企業資產或股權納入上市公司,提高上市公司資產質量和盈利能力,恢復再融資功能,實現未上市文化企業與現有上市公司的共贏。
??
(十二)做好文化企業上市培訓工作。支持并鼓勵新華發行集團、陜西出版集團等具有較強競爭優勢的國有和國有控股大型文化企業,加快改制步伐,實現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積極支持發展前景好、科技含量較高的中小文化企業,抓住時機在中小企業板上市融資。加強符合創業板市場上市條件的中小文化企業的項目篩選和儲備,為創業板市場培育相應的中小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加強與上交所、深交所的戰略合作,對后備上市文化企業進行整體規劃和輔導,實現優秀文化企業上市的梯次化。
??
?。ㄊ┌l揮好保險業在促進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作用。鼓勵保險機構探索開發以出版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為標的的保險產品,創新“保險+擔保+信貸”融資模式,加大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爭取保險資金以債權和股權等方式投資在陜重大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和重點文化產業項目的試點。從事出口信用保險業務的保險機構要積極開發相關險種,支持陜西文化產品和服務擴大出口。
??
(十四)鼓勵和幫助文化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籌集資金。積極創造外部條件,支持中小文化企業按照“統一冠名、分別負債、統一擔保、集合發行”的模式發行集合債券,破解融資難題。引導符合條件的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化旅游等行業中效益好、償債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和企業集團,通過發行企業債、公司債、可轉換債券和項目債券,籌集發展所需資金。
??
?。ㄊ澹┓e極探索創業投資等其他融資方式。以省上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為契機,吸引境內外各類創業投資機構(基金)進入文化產業領域,對中小科技型文化企業和文化項目的不同發展階段進行創業投資和風險投資,促進網絡游戲、動漫制作、創意設計等新興文化產業加快發展。大力支持和鼓勵文化企業依法以股權融資、項目融資、租賃融資、以及發行信托計劃等方式,籌措發展資金。
??
?。ㄊ┪惩赓Y金和民間資本投資陜西文化產業。與世界跨國文化集團開展多種合作,在國家允許范圍內大力發展中外合資文化企業。支持民間資本以投資、參股、兼并、收購、承包、租賃、托管等形式,參與國有文化事業單位改制和改革,形成各類投資主體平等競爭、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鼓勵和支持民間資本投資興建各類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按照“誰投資、誰所有、誰受益”的原則,依法保護投資主體權益,并在土地使用、項目審批、資質認定、稅收等方面享受與國有資本的同等待遇。
??
四、健全中介體系,加快配套建設,創造有利于金融資源配置功能充分發揮的良好環境
??
(十七)加快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擔保體系,發揮省再擔保公司作用,擴大對文化產業的融資擔保,探索建立專門服務于中小文化企業的信用擔保公司,引導擔保機構與銀行開展互利合作。以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為激勵,鼓勵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為中小文化企業提供擔保服務,探索版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等無形資產以及經過評估的文化資源項目、銷售合同、門票收入等現金流量等作為抵(質)押擔保的途徑和方式。
??
?。ㄊ耍┩晟飘a權交易及相關服務功能。強化西部產權交易所等現有機構的知識產權交易功能,建立文化產權交易專業部門,發揮好西部知識產權交易網的平臺作用,采取網上市場與網下市場相結合、國內交易與國外交易相結合、日常展示與專題推介相結合、項目培育與引進投資相結合、項目推介與項目需求相結合等形式,為知識產權交易、股權托管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務,為文化企業利用無形資本融資創造條件,為創業資本、風險資本和民間資本進入與退出文化市場拓寬渠道。大力發展無形資產評估、研究策劃、投資咨詢、市場經紀等為主體的文化市場中介機構和專家隊伍,提升陜西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的活躍程度。
??
?。ㄊ牛┏浞职l揮財政資金的杠桿和引導作用。加大政府資金投入,采取貼息、補助等方式,將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用于文化項目啟動、中小文化企業貸款擔保、文化設施和信息網絡平臺建設、高技術化改造等方面。建立財政出資的風險準備金制度,對包括中小文化企業在內的貸款風險損失進行一定補償。加大對文化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支持陜西文化產業發展。陜西文化產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要加大對文化資源市場化運作投入力度,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在文化產業發展中的導向和帶動功能。
??
五、加強協作配合,發揮多方合力,共同推動金融在支持陜西文化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突破
??
(二十)營造有利于金融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各級政府要加強對發展文化產業的組織領導,科學規劃適合地方實際的產業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強對文化企業發展的政策支持、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建立健全文化產業統計制度及經濟金融統計指標體系,密切監測、客觀分析和深入研究文化產業發展狀況,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建立和充實文化產業項目庫并實施動態管理,積極向金融機構和有關方面推薦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對文化產業發展支持有力、貢獻突出的金融機構,在參與政府投資的重大項目方面予以優先考慮。以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全面推進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降低金融機構支持文化產業發展的風險預期,激發其加大資金投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
?。ǘ唬┘哟笳咭龑А⒈O督管理和金融服務力度。人民銀行、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等金融管理部門要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機制、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步伐,并及時向各自上級機構提出有利于促進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的貨幣信貸政策和金融監管政策建議。加強與地方政府的協作配合,共同搭建銀企之間的信息溝通和融資平臺,積極推介新型非信貸融資工具。要加強金融監管,及時向金融機構進行風險提示,堅決打擊不法企業借文化之名進行非法集資和洗錢活動。進一步完善征信管理、支付結算、國庫經理、調查統計、外匯管理等金融服務體系,為促進陜西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基礎環境。
??
(二十二)不斷加強文化企業自身建設。文化企業特別是中小文化企業自身要不斷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和經營管理機制,按照國家法律規定和銀行信貸要求建立健全財務制度。經營性國有文化事業單位要加快公司制改造步伐,盡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并以資本為紐帶實現集團化發展。高度重視企業信用形象,牢固樹立信用意識,切實加強信用管理,改善銀企合作關系,為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創造有利的前提條件。
二○○九年九月三日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