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陜西省202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2025年1月16日在陜西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陜西省財政廳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省202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5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4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24年,全省各級各部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通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決落實省委十四屆五次、六次、七次全會各項部署,嚴格執行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關于2024年財政預算草案的決議和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第十三次會議關于2024年省級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三個年”活動,積極應對嚴峻財政運行形勢,迎難而上、頂壓前行,扎實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狠抓預算執行管理,有力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1.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2024年12月財政收支報表統計,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393.1億元,同比下降1.3%,剔除政策性減緩稅收等不可比因素后,可比增長3.2%,完成年度收入預算的95.8%,較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3540.5億元,短收147.4億元,主要是受市場需求不足、煤炭價格低位運行等不利因素影響,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資源稅等主體稅種收入下降較多。
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
各項稅收2613億元,下降3%,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7%,占比居全國前列。其中:增值稅957億元,下降4.2%,主要受煤炭行業、房地產行業減收,以及先進制造業增值稅加計抵減影響;企業所得稅365.4億元,下降11.4%,主要受煤炭行業、制造業企業利潤下降,以及以前年度緩稅于2023年入庫抬高基數影響;個人所得稅138.6億元,下降3.6%,主要受提高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標準等減稅政策影響;資源稅460.3億元,下降9.7%,主要受煤炭價格下降影響;城市維護建設稅134.9億元,下降3.1%;房產稅116.5億元、增長16%,城鎮土地使用稅61.3億元、增長9.3%,土地增值稅81.4億元、增長5.7%,主要是2024年進入竣工清算期的樓盤增加較多;印花稅53.8億元,增長4.4%;契稅144億元,增長3.2%;車船稅34.1億元,增長3.4%;耕地占用稅60.2億元,增長126.5%,主要是榆林市核實認定的采煤塌陷區占用耕地面積增加,相關稅收入庫較多;環境保護稅3.3億元,增長24.9%,主要是能源類企業繳納的稅收增加。
非稅收入780.1億元,增長4.9%,其中:專項收入205億元,下降4.7%,主要受土地收入下降導致隨之計提的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收入減少等因素影響;行政事業性收費96.9億元,下降12.8%;罰沒收入101億元,增長29.2%,主要是公檢法以及紀檢監察等部門涉案罰沒入庫較多;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226億元,下降21.6%,主要是2023年盤活國有資源資產收入較多,抬高了基數;政府住房基金收入49億元,增長9.8%,主要是部分市區補繳以前年度住房基金收入,以及公積金增值收益增長帶動;其他收入97.5億元,增加95.6億元,主要是省級和西安市規范建筑業勞保費結余管理,將結余資金上繳國庫等。
2024年年初代編的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834.3億元,加上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補助749.2億元、新增一般債務96.5億元、上年結轉584.9億元,減去全省短收、從政府性基金等調入資金減少、年底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等550.6億元,全年支出調整預算為7714.3億元。2024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297.7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4.6%,增長1.7%。
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596億元,下降4.7%,主要是黨政機關堅持過緊日子,壓減了一般性支出;國防和公共安全支出329.8億元,下降1.5%;教育支出1119.1億元,增長2.7%;科學技術支出107.8億元,下降19.4%,主要是西安市對科技型企業的獎補政策到期退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43.9億元,增長5.4%;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308.3億元,增長10.3%,主要是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等政策性增支較多;衛生健康支出633.8億元,下降6.7%,主要是2023年新冠疫情疫苗、核酸檢測等清算支出較多,抬高了基數;節能環保支出259.9億元,增長6.1%,主要是增加了大氣污染治理、“三北”工程建設等投入;城鄉社區支出610.4億元,增長5.5%,主要是中央增發國債用于排水防澇試點、燃氣管道更新改造以及縣域建設支出增加;農林水支出841億元,增長11.5%,主要是加大了高標準農田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農業保險等投入;交通運輸支出382億元,增長16.4%,主要是增加了高鐵建設投入;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184.5億元,下降10.8%,主要是2023年省級對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出資較多,抬高了基數;商業服務業等支出73.9億元,增長19.3%,主要是各級增加了消費品以舊換新獎補投入;金融支出81.1億元,下降59.4%,主要是2023年對金融機構注資較多,抬高了基數;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85.8億元,增長4.2%;住房保障支出233.5億元,下降4%,主要是西安市2023年保障性住房補貼和棚戶區改造支出較多,抬高了基數;糧油物資儲備支出20.7億元,增長4.1%;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102.6億元,增長25.5%,主要是各級加大了抗災救災、災后重建以及應急能力建設投入。
2.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2024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26.6億元,同比下降2.8%,較年初預算1193.8億元短收67.2億元,主要是受全省主體稅種收入下降影響,省級分成收入減少。
省級短收形成的支出缺口,主要通過省級預備費結余、壓減一般性支出、壓減部分當年不再安排的項目支出等予以彌補。
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
各項稅收952.5億元,下降7.2%,其中:增值稅323.5億元,下降5.7%;企業所得稅182.7億元,下降11.4%;個人所得稅69.3億元,下降3.6%;資源稅322.1億元,下降9.8%;房產稅35億元,增長16.1%;城鎮土地使用稅18.4億元,增長9.5%;環境保護稅1億元,增長26.1%。
非稅收入174.1億元,增長31.2%。其中:專項收入18.1億元,下降17.4%,主要是2023年水利建設專項收入入庫較多,抬高了基數;行政事業性收費19.9億元,下降18.5%;罰沒收入7億元,下降25.7%;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64億元,下降13.6%,主要是探礦采礦權出讓收入、排污權出讓收入下降較多;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億元,增長5.5%;其他收入62.2億元,增加62.1億元,主要是省級規范建筑業勞保費結余管理,將結余資金上繳國庫等。
2024年,省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審議批準的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108.3億元,加上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補助749.2億元、上年結轉103.2億元,減去省對市縣轉移支付758.6億元、調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30億元(主要是收回未按期限下達的專項資金、清理盤活存量資金等),省級支出調整預算為1172億元。2024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46.7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89.3%,增長1.8%。
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39.6億元,下降13.2%,主要是加大過緊日子力度;國防和公共安全支出43.2億元,下降3.1%;教育支出188.4億元,增長12.4%,主要是加大高?!半p一流”建設投入;科學技術支出26.6億元,增長10.5%,主要是加大對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秦創原建設投入;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26.7億元,增長5.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92億元,增長6.2%,主要是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政策性增支較多;衛生健康支出23.8億元,下降15.2%,主要是2023年疫情相關支出集中清算,抬高了基數;節能環保支出15.2億元,增長28.4%,主要是增加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等投入;農林水支出68.2億元,增長13.4%,主要是加大了高標準農田建設、重點水利工程、林業發展等投入;交通運輸支出47.3億元,增長63.3%,主要是加大高鐵建設投入;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11.4億元,下降66.4%,主要是2023年對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注資較多,抬高了基數;金融支出52.9億元,下降37.8%,主要是2023年對金融機構注資較多,抬高了基數;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12.7億元,下降6.3%,主要是2023年安排的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項目一次性支出較多,抬高了基數;住房保障支出13億元,增長29.8%,主要是加大了保障性安居工程投入;糧油物資儲備支出9.4億元,增長7.6%;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18.3億元,增長142.5%,主要是增發國債增加了應急管理能力提升等方面投入;債務付息支出54.2億元,下降5.1%,主要受債務余額減少以及債券市場利率下調等影響。
2024年,省級年初預算安排預備費30億元,執行中下達應急救災和災后重建?2.4億元,結余27.6億元,全部用于彌補當年短收。
3.中央補助情況。2024年,中央下達我省一般公共預算補助資金共計3336.1億元,其中:稅收返還160.1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2832.8億元,專項轉移支付343.2億元。
4.新增一般債券情況。2024年,我省發行新增一般債券281.3億元,主要用于農業、水利、教育、交通、鄉村振興等公益性項目。另外,使用結存限額,發行66億元一般債券,用于補充一般公共預算財力。全省一般債務余額5184.2億元,控制在中央下達我省的一般債務限額5418.9億元之內,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1.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2024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671.6億元,完成年初預算1997億元的83.7%,下降6.4%,主要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降較多。
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467.4億元,下降6.4%;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6.9億元,增長36.7%,主要是西安市西咸新區從2023年土地出讓收入計提的收益基金集中于2024年入庫;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73.9億元,下降20.6%,主要是受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影響,全省新建、改擴建房屋建筑面積下降較多;車輛通行費收入2.8億元,下降20.7%,主要是一級公路車流量下降較多;彩票公益金收入27.4億元,增長17.8%,主要是受歐洲杯等賽事帶動,彩票銷售收入增加較多。
加上中央補助、新增專項債券,減去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資金等,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677.8億元,增長2.1%。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教育支出5.3億元,交通運輸支出30.5億元、增長261.1%,主要是新增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安排的支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2億元,增長567%,主要是部分市區旅游發展基金相關支出增加較多;城鄉社區支出1557.5億元,增長0.5%;農林水支出14億元,增長1222.6%,主要是中央科目調整,原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科目對應的支出項目轉列到此科目;債務付息支出206.7億元,增長11.2%,主要是地方政府專項債務余額增加,付息支出相應增加;其他支出814.9億元,下降5.4%。
2.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2024年,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48.2億元,下降5.4%。
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收入0.3億元,增長133.5%,主要是國家減征優惠政策到期退出;彩票公益金收入13.5億元,增長24%;彩票發行銷售機構業務費收入3.7億元,增長28.7%;車輛通行費2.8億元,下降20.7%;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設基金收入1.7億元,增長4.9%。
加上中央補助、新增專項債券,減去對市縣補助、轉貸市縣債券等,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54.5億元,下降15.4%。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教育支出5.3億元,主要是新增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安排的支出;交通運輸支出12.8億元,增長66.2%,主要是中央民航發展基金安排的支出增加較多;債務付息支出25.9億元,增長12.6%;其他支出108.8億元,下降28%,主要是新增專項債券安排省級額度減少,支出相應減少。
3.中央補助情況。2024年,中央安排我省政府性基金補助157.8億元,較上年增長549.4%,主要是中央新增安排我省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131.4億元。
4.新增專項債券情況。2024年,我省發行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854億元,其中:353億元用于支持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項目,有力保障了高鐵、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市政和產業園區等重點項目資金需求;501億元用于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支持各地化解融資平臺債務、清償拖欠企業賬款。此外,發行置換債券564億元,使用結存限額發行專項債券61億元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用于存量隱性債務置換。全省專項債務余額7392.4億元,控制在中央下達我省的專項債務限額8734.5億元之內,債務風險基本可控。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1.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2024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275.7億元,下降18.6%,主要是2023年省級收取特別專項稅后利潤,一次性增加國資預算收入較多,抬高了基數。減去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等,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14.3億元,下降30%,主要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下降影響。主要支出項目: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76.2億元,下降39.9%;國有企業政策性補貼3.5億元,下降47.2%;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3.1億元,增長11.4%;其他支出31.4億元,增長16.4%,主要是榆林、延安等市區加大了國有企業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力度。
2.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2024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7億元,下降71.8%。減去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等,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5.6億元,下降71%,其中: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21.7億元,下降74.2%;國有企業政策性補貼3億元,下降18.9%。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4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183.6億元,較上年增長6.1%,主要是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收入增長。加上上年結余2917.1億元,收入總計6100.7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694.6億元,較上年增長4.1%,年末滾存結余3406.1億元。
全省財政收支正在核實清理中,中央補助結算對賬尚在進行,收支平衡及結余結轉等最終數據會有一些變化,待決算匯審編出后,再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
二、2024年重點財政工作情況
(一)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全力促進經濟回升向好。堅持把穩增長擺在重要位置,加力落實存量和一攬子增量財政政策,擴投資、穩增長、促消費、穩外貿、降成本。強化重點領域保障擴投資。多渠道統籌資金132億元,增加西康、西十、延榆等高鐵項目省級資本金?;I集358億元,保障交通、水利等領域重大項目建設。發行新增專項債券353億元,支持醫療衛生、職業教育、市政和產業園區等328個重點項目實施。爭取中央下達我省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131.4億元,推動“兩重”建設順利推進、“兩新”工作扎實開展。支持重點產業發展穩增長。省級整合投入185億元,增長35.6%,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能源、文旅產業等重點產業加快發展。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引導省屬金融企業為實體經濟投放信貸資金超1萬億元。籌措20億元,實施幫扶獎補,激勵重點企業增產增效。搶抓“兩新”政策機遇促消費。下達46.4億元,支持交通運輸等領域設備更新,加力推進汽車報廢及置換更新、家電產品以舊換新,促進大宗消費。支持改造提升步行街、開展縣域商業建設行動、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擴大縣域消費。爭取西安列入國家首批現代商貿流通體系試點城市、獲批市內免稅店,培育消費新業態、新熱點。加大以獎代補力度穩外貿。省級外經貿、招商引資專項資金規模分別較上年增長183%、100%,大力培育外向型經營主體,支持“陜耀全球”百團千企拓市場抓訂單,推動外貿促穩提質政策落地見效。爭取中央擴大啟運港退稅政策實施范圍,我省新增通往廣東湛江港、云南磨憨鐵路口岸等4條線路。落實新一輪補貼政策,推進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帶動向西開放發展。財金協同助力市場主體降成本。頂格落實結構性減稅降費政策,全年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發展的主要政策減稅降費及退稅約400億元。授予中小企業政府采購合同407億元,占采購總額的73.7%。推動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新增擔保業務1049億元,服務市場主體12.4萬戶;擴大中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金支持范圍,新設“文旅貸”“秦知貸”“陜農貸”,實現重點產業鏈風險補償全覆蓋,引導金融機構發放貸款550億元,緩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難題。
(二)統籌資源、聚焦重點提升投入效能,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為首要任務,統籌財政資源推進科技創新、鄉村振興、生態保護等重大戰略實施。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出臺4方面13條財政措施,支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三項改革”,職務科技成果單列管理、先使用后付費等做法上升為國家改革舉措。投入20.3億元、增長14.7%,支持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和秦創原建設,成功創建國家先進稀有金屬材料技術創新中心。修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實施細則,健全長周期績效考核機制,建立陜西科技創新投資聯盟,加快將引導基金打造成為耐心資本。扶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落實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等獎補政策,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推進實施“三秦英才”計劃,支持高層次人才在陜創新創業。推進鄉村振興。中央和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財政投入達到2768元,增長72%。支持實施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等新技術。及時足額發放惠農補貼,將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推廣至全部縣域,保障種糧農民收益。一鏈一策精準發力,支持農業8條重點產業鏈建設。省級銜接資金投入連續4年只增不減,全年投入126.7億元,以“千萬工程”為抓手,支持脫貧地區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我省連續3年榮獲中央財政銜接資金績效評價5個“A級”等次。完善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機制,推動普及衛生廁所。提高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和村干部補貼標準,保障村級組織高效有序運轉。下達24.8億元,突出“獎增、托低”,支持縣域加大特色產業培育、優化升級產業園區,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推進生態持續好轉。建立穩定化、常態化生態保護資金投入機制,統籌資金181億元,推動秦嶺、黃河流域等重點區域生態保護。落實清潔取暖運行補貼,實施老舊柴油貨車淘汰等獎補政策,助力大氣污染物源頭減排。推動陜、晉、蒙簽署黃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協同開展大治理、共同抓好大保護。
(三)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保障重點民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堅持聚焦群眾關心、社會關切,傾心辦好惠民實事。堅持就業優先。擴大就業專項資金規模,省級新增投入1億元,提高就業見習、一次性創業等補貼標準,支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企業穩崗擴崗,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嚴格落實“兩個只增不減”要求,下達資金266.6億元,促進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發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發展;調整優化職業教育投入,加力支持高校“雙一流”建設,助推形成“高峰凸顯、高原崛起”的具有陜西特色的一流學科體系;提高高校學生資助補助標準,擴大政策覆蓋面。健全社會保障體系。下達資金863億元,支持養老、醫保、優撫、殘疾人、困難救助等社會事業發展。持續提升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以及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等待遇標準,保障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在全國率先實施醫?;鹗〖壵{劑金編入基金預算,推進基本醫保省級統籌管理。實施工傷保險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試點,更好保障職工權益。推進健康陜西建設。投入89億元,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5元、達到年人均94元,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推動適齡婦女“兩癌”免費篩查城鄉全覆蓋,助力筑牢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第一道防線。促進文化事業發展。完善省級文物保護資金投入機制,激勵文博單位多元創收,統籌資金用于大遺址保護、考古發掘等,推動全方位提升文物保護利用能力。支持陜歷博秦漢館和長征、長城、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陜西段)等重大文化工程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支持做好住房保障。下達33.5億元,支持新開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1.5萬套、城中村改造項目154個、老舊小區改造2622個,惠及29.2萬戶居民。支持做好應急救災。堅持聞令而動,統籌19.6億元,支持做好抗洪抗旱搶險救災及災后恢復重建工作,最大限度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四)系統謀劃、穩扎穩打推進風險防范化解,守牢財政運行底線。堅持系統發力、精準施策,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底線。更大力度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科學制定“1+7+11”的一攬子化債方案,明確任務和措施。制定重點地區風險管控措施、融資平臺退出實施細則、省屬高校債務管理辦法,推動重點領域債務化解。加強監測監管,推動全口徑監測落地落實,及時預警、防范風險。大力爭取中央化債政策支持,爭取到1192億元政府債券支持各級置換存量隱性債務,510億元再融資債券用于償還到期法定債務,緩解當期化債壓力。加大省級幫扶力度,統籌安排轉移支付、清欠獎補等資金131.6億元,有力支持各級化解各項債務。全省隱性債務化解任務超計劃完成,臺賬內拖欠企業賬款實現“應清盡清”,省屬高校清欠任務按期完成,重點地區債務風險有序下降,全省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夯實財政“三?!倍档讬C制。構建清單確定、預算編制、執行監控、財力彌補、風險評估、債務防范、應急救助、考核問責等八項工作機制,夯實財政“三?!?/span>兜底機制。持續下沉財力,累計下達市縣補助3511億元,對庫款緊張地區提前調度資金,增強地方財力和庫款保障能力,全省“三保”總體保障良好。
(五)守正創新、蹄疾步穩深化財政管理改革,提升財政治理效能。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管理要效益,持續提升財政管理科學化水平。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省級研究擬定基本就業服務、基本養老保險、基本生活救助、基本住房保障、糧食安全等5個領域改革方案。市級制定出臺社會治安、市政交通、城鄉建設及社區事務、公共設施管理等4個領域改革方案。加快稅收制度落地。制定《陜西省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促進節約集約用水。出臺陜西省住房交易契稅政策具體操作辦法,推進契稅優惠政策落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印發財政承受能力評估辦法,加強對新增支出財力評估,增強財政可持續性。清理整合省級專項資金,完善專項資金全周期管理機制。加大政府采購電子化交易推廣力度,全年交易額突破100億元。構建中央轉移支付資金“預警、問詢、整改、審核”全鏈條監管機制,將87項資金納入監管范圍。建立預算單位銀行賬戶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防范資金管理風險。支持推動國企改革。投入25.7億元,推動省屬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充分發揮國有金融資本考核指揮棒作用,激勵引導省屬金融企業實現資產、利潤等主要指標穩健增長。堅持黨政機關過緊日子。出臺7大類26條過緊日子具體舉措,對黨政機關大中型維修改造、公車購置、因公臨時出國(境)實施計劃與預算雙控制,降低行政運行成本。加強預算績效管理。組織對125家省級部門整體支出、39項省級專項資金和10個重點領域績效目標進行集中評審,提升預算安排合理性。對重點產業鏈、汽車發展、工業轉型升級等產業類專項資金開展重點評價,推動部門改進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益。我省連續3年在地方財政管理績效考核中被評為全國先進。強化財會監督。監督任務落細日常,強化專職監督職責,推動財會監督與財政管理深度融合,著力構建“全覆蓋、全鏈條、全方位”財會監督體系。聚焦嚴肅財經紀律專項整治、會計和評估領域專項監督等,扎實開展監督檢查,全力維護財經秩序。
2024年,全省財政工作難中求成,預算執行總體平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一些縣區財政收入短收,土地出讓收入下降,收支矛盾較為突出;部分市縣債務負擔較重,化解債務占用較多財政資源,財政支出騰挪空間有限;部分專項資金項目計劃擬定時間較長,導致預算下達及支出進度偏慢,資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對此,我們將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三、2025年財政預算草案
(一)2025年預算安排的總體要求及思路。
2025年,隨著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新的發展動能,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揮作用,以及出臺實施力度更大的政策措施,全國及我省經濟回升向好的大趨勢將不斷鞏固,為財政收入增長提供了有力支撐。但物價持續低位運行,煤炭價格仍處下行區間,非稅收入挖潛空間收窄,財政收入穩定增長難度較大。同時,保障基層“三?!比蝿蛰^重,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擴投資等重點領域支出需求仍然較大,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還需保持必要財政支出強度。綜合研判,2025年財政收支緊平衡特征更加明顯。
2025年預算安排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強化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加大財政支出強度,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強重點領域保障,強化財政科學管理,防范化解財政運行風險,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提升財政政策效能,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為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預算安排思路是,堅持統籌資源、有保有壓,守牢底線、促進發展。一是保持一定收入規模。實事求是、科學預測收入預算,兼顧需求和可能,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相銜接。二是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加大“四本預算”銜接力度,強化增量與存量資源統籌、財政撥款收入和非財政撥款收入統籌,增強預算完整性和財政統籌能力。三是集中財力辦大事。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對專項資金全面清理、有保有壓,優化財政保障優先序,全力保障“三?!?、教育、科技、鄉村振興等重點支出,加大對區域協調和城鄉融合發展、重點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保持一定政府投資規模,惠民生、促消費、增后勁。四是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勤儉辦一切事業,完善全過程預算績效管理機制,推動預算與績效有效融合,提高財政資源配置效率。
(二)2025年一般公共預算草案。
1.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草案。
綜合考慮財政經濟運行形勢和各方面因素,建議2025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增長3%安排,收入預期目標為3494.9億元。
2025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494.9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各項補助2665.4億元,新增一般債券收入169.2億元、新增外貸收入2.8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6.7億元,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調入資金201.6億元,全省收入總計6740.6億元。
2025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651.1億元,加上上解中央支出42.2億元、債務還本支出等47.3億元,全省支出總計6740.6億元。
2.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草案。
2025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增長2%安排,收入預期目標為1149.1億元。
主要收入項目安排情況:
稅收收入994.1億元,增長4.4%,其中:增值稅338億元,增長4.5%;企業所得稅190億元,增長4%;個人所得稅72.1億元,增長4%;資源稅336.6億元,增長4.5%。非稅收入155億元,下降11%,其中:專項收入19.2億元,增長6%;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20.3億元,增長2%;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81億元,增長26.6%;其他收入24.6億元,下降60.6%。
2025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49.1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各項補助2665.4億元、新增一般債券收入169.2億元、新增外貸收入2.8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78.2億元、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11.1億元、市縣上解收入86.6億元,省級收入總計4162.4億元。
2025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27.1億元,加上省對市縣補助2901.1億元(其中:返還性支出78.5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2573.5億元、專項轉移支付249.1億元)、債務轉貸支出172億元、上解中央支出42.2億元、債務還本支出20億元,支出總計4162.4億元。
主要項目支出預算是:
教育支出173億元,主要用于保障各級各類學校運轉、改善辦學條件、高?!半p一流”建設以及落實學生資助政策等。
科學技術支出29.4億元,主要用于支持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秦創原建設,支持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等。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29.8億元,主要用于宣傳思想文化陣地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物保護、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等。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8.7億元,主要用于支持就業、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各類社保、優撫對象待遇等。
衛生健康支出26.4億元,主要用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公立醫院改革等。
節能環保支出16.4億元,主要用于大氣污染防治、秦嶺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生態保護縱向補償等。
農林水支出50.4億元,主要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國土綠化等。
交通運輸支出17.4億元,主要用于高鐵建設,國省干線及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災損修復等。
資源勘探工業信息支出43.1億元,主要用于支持重點產業和民營經濟發展、支持企業技術研發及改造等。
住房保障支出13.9億元,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城中村、城鎮老舊小區及農村危房改造等。
2025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27.1億元,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劃分,用于機關工資福利支出59.5億元,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97.5億元,機關資本性支出19.7億元,機關資本性支出(基本建設)29億元,對事業單位經常性補助224.6億元,對事業單位資本性補助18.4億元,對企業補助58.1億元,對企業資本性支出35.9億元,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104.7億元,對社會保障基金補助294.6億元,債務利息及費用支出51.9億元,預備費20億元,其他支出13.1億元。
2025年,省級“三公”經費預算1.9億元,較2024年預算下降0.4%,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4億元,增長13.1%,主要是落實“一帶一路”倡議,對外交往增加較多;公務接待費0.3億元,下降2.3%;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1.2億元,下降3.4%。
(三)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1.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25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1606.2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新增專項債券510億元、置換債券564億元、政府性基金補助22.4億元以及調入資金151.3億元,收入總計2853.9億元。
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1910.7億元,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126.5億元、還本支出816.7億元,支出總計2853.9億元。
2.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25年,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65.5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新增專項債券510億元、置換債券564億元、政府性基金補助22.4億元、市縣上解收入0.6億元,收入總計1162.5億元。
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55.3億元,加上專項債券轉貸市縣支出1074億元,債務還本支出13.4億元,對市縣轉移性支出19.8億元,支出總計為1162.5億元。
主要支出項目:教育支出1.5億元,為中央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安排的支出;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0.2億元,主要用于電影事業發展相關支出;農林水支出1.4億元,主要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交通運輸支出10億元,主要用于民航機場建設、公路養護等;債務付息及發行費支出31.6億元,主要用于專項債券付息及發行;其他支出10.6億元,主要是彩票公益金以及發行機構業務費收入安排的支出。
(四)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草案。
1.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草案。
2025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53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補助2億元、上年結余12.1億元,收入總計167.1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91.9億元,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75.2億元,支出總計167.1億元。
2.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草案。
2025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32.4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補助2億元、上年結余4.6億元,收入總計39億元。
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25億元,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11.1億元,對市縣轉移支付2.9億元,支出總計39億元。
主要支出項目: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24.9億元;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0.1億元。
(五)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25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3418.8億元,加上年結余3406.1億元,收入總計6824.9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2903.6億元,年末滾存結余3921.3億元,支出總計6824.9億元。
四、2025年主要財稅政策措施
(一)加快激發提振內需,助力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大力提振消費。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接續用力、更加給力促消費。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升消費能力、意愿和層級。更好統籌“兩新”政策和提振消費專項行動資金,形成政策合力,鞏固傳統消費、擴大服務消費、拓展新型消費。進一步擴大補貼覆蓋范圍,推動補貼快撥快享,促進汽車、家電、家裝等大宗消費穩定增長。支持發展文化旅游消費,培育壯大首發經濟、銀發經濟、平臺經濟、夜間經濟,釋放更多消費潛能。積極擴大有效投資。發揮“兩重”政策加力對投資的撬動作用,強化部門配合,加強政策協同,扎實做好項目謀劃、對接、推進工作,爭取更多超長期特別國債、專項債券、中央預算內投資和試點示范項目。做好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加快發行進度和預算下達,推動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通過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實時跟蹤,實現項目分配、資金下達、使用進度等全流程監控,加大現場核證力度,避免資金閑置、挪用、浪費。加強財政與金融的聯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項目投融資力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外貿促穩提質。聚焦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支持布局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海外倉,獎勵服務貿易貢獻突出企業,以獎代補支持“陜耀全球”百團千企開拓新興市場、搶抓訂單。對外貿易企業技改研發、數字化轉型、購買出口信用保險給予補助,提升企業競爭力和風險抵御能力。加強對企業的紓困支持。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增信作用,強化對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中小微企業以及困難企業的幫扶力度,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健全涉企收費監管長效機制,堅決防止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等問題。
(二)支持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著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優化財政科技投向,支持原創性基礎性研究、科技人才引進培育,激勵企業增加研發投入,助力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健全分級分類支持體系,支持西安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認真落實新一輪秦創原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各地建設一批秦創原產業創新聚集區,省市聯動實施一批區域創新重點示范項目,加快打造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示范和樣板。推進“三項改革”擴面提質增效,深化“先投后股”等改革,更大范圍激發科技成果轉化活力。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和規模提升工程,用好省級產業類專項資金,加力支持制造業重大項目、重點產業鏈升級改造、低空經濟發展、數字化賦能,大力培育壯大數智結合、綠色低碳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大力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梯度培育創新型企業。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獎補政策,支持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健全多層次金融服務體系,支持做好科技金融,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圍繞科技創新、重點產業,加快設立子基金,壯大耐心資本,引導產業基金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大力支持培育獨角獸企業和瞪羚企業。
(三)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突出就業優先導向。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和失業保險基金,支持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創業。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費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等助企紓困政策。加快教育強省建設。進一步健全經費保障機制,提高學前教育、鄉村小規模學校經費補助水平,完善營養改善計劃保障補助政策,推動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深入推進職業教育差異化生均撥款制度改革,健全獎補機制,支持鼓勵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建共享實訓基地,推動職業教育特色融合發展。探索建立高?;緭芸疃~標準,持續加大“雙一流”“雙高”投入規模,引導高校聚焦特色發展。提高研究生學業獎學金以及中職教育、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標準。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健全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地方財政投入長效機制,夯實各級財政支出責任。深入實施基本醫療保險省級統籌調劑,支持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強醫?;鸨O管。適度提高優撫對象等人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推進分類分層社會救助,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促進衛生健康事業發展。適時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支持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有序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完善生育支持政策,推動普惠托育示范項目建設,支持發展老年助餐、居家和社區養老等普惠養老服務,更好呵護“一老一小”。支持提升文化服務能力。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投入重點文旅產業鏈群建設。繼續支持國家文化公園等重大項目建設。支持文藝精品創作,全力保障重大公共文化活動。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支持開展政府購買文化服務進鄉村、進社區,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
(四)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壓實高標準農田建設各級財政投入責任,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支持加強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建設,提升糧食生產綜合能力。落實農業補貼政策,探索降低產糧大縣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承擔比例,擴大種植收入保險覆蓋面,調動種糧農民積極性。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支持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扶持畜牧業穩定發展,做好“土特產”文章,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優化銜接資金投向,加大對重點群體、重點地區的支持力度,完善過渡期后財政幫扶政策,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致貧底線。構建多元投入格局,穩步推進“千萬工程”,支持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力推進新型城鎮化。落實好縣域經濟發展接續政策,支持培育壯大主導產業,推動縣域經濟量質齊升。支持開展生命線工程試點,加大排水防澇建設支持力度,加快補齊縣城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轉移人口與戶籍人口享有同等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提高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積極爭取國家城市更新項目,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城市危舊房改造等。
(五)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動加快綠色轉型發展。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健全秦嶺常態化長效化保護投入機制,支持實施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態保護示范工程,積極爭取美麗河湖保護與建設項目,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三北”工程標志性戰役,守牢秦嶺區域、黃河流域、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三大屏障”。穩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大對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研發和推廣運用的支持力度,推動重點行業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支持“雙碳”重點項目實施,開展低碳近零碳縣區、園區試點。支持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健全綠色產品采購標準規范,拓展采購范圍和規模,引導擴大綠色產品供給和消費。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持續完善省內縱向生態保護補償,鼓勵市縣加大生態投入。落實黃河流域晉陜蒙段橫向生態補償協議,推動建立黃河流域豫晉陜段橫向補償機制。
五、2025年財政管理和改革工作
(一)加強財政收支管理。加強收入組織。加大收入形勢跟蹤研判力度,加強風險挑戰分析預判,依法依規組織財政收入,規范非稅收入管理,科學預測土地出讓收入規模,持續提升財政收入質量。保持必要財政支出強度。加強財政資源統籌,完善結余資金收回使用和結轉資金與預算安排掛鉤機制,健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盤活長效機制。深化零基預算改革,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做到“小錢小氣、大錢大方”,集中財力保障重點支出。提早研究增收節支措施,做好政策工具儲備,確保全年財政運行總體平穩。
(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推進稅制改革。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積極承接做好推動部分品目消費稅環節后移并下劃地方以及地方附加稅改革等工作。推進稅收優惠政策清理規范工作。健全現代預算制度。積極開展加強財政資源和預算統籌、深化零基預算改革、落實習慣過緊日子要求等改革試點。推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健全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建立促進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激勵約束機制。完善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強化國有金融資本集中統一管理,推動金融機構深化改革。加強政府采購管理。扎實開展政府采購領域“整、建、促”三年行動。實施政府采購“三盲一共享”評審機制。加快財政數字化建設。完善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提高預算管理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強化預算績效管理。推動績效管理關口前移,強化事前績效評估,提高績效目標設定質量,將績效目標與預算安排、資金分配有機銜接,增強績效目標對預算的引導約束。加強財政資金使用績效監控,建立績效自評抽查制度。健全績效評價結果反饋應用機制。加強公共服務績效管理,選擇重點領域開展成本預算績效管理試點。
(四)積極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兜牢基層“三?!钡拙€。壓實縣區主體責任、市級幫扶兜底責任、各職能部門管理責任。嚴格按“三?!鼻鍐巫泐~編制“三保”預算,探索在國庫單一賬戶中設立“三保”專賬等方式,優先保障“三?!敝С?。持續推進財力下沉,動態監測市縣財政運行,加強庫款調控,提級管控“三?!敝卮箫L險。加強政府債務管理。用足用好中央置換債券、補充政府性基金財力等化債政策,推進一攬子化債方案落實見效。嚴格高風險地區管控。加力防范化解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堅決剝離政府融資職能。完善全口徑債務監測監管體系,及時預警提示風險。加大對違法違規舉債行為的問責力度,嚴防新增隱性債務。協同防范房地產等其他領域風險。疊加運用專項債券、專項資金、稅收優惠政策,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協同做好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防范化解工作。
(五)加大財會監督力度。持續完善全面覆蓋、高效權威的財會監督體系和高效銜接、運轉有序的工作機制,壓緊壓實各類監督主體職責,強化與其他各類監督貫通協同。聚焦財政、財務、會計領域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扎實開展財會監督專項行動,嚴肅查處違反財經紀律突出問題,加強中介機構監督管理,嚴厲打擊財務造假,提高財會監督的精準度、威懾力、實效性。
各位代表,2025年落實好各項財政政策、深化財政管理改革任務艱巨,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省人大各項決議,自覺接受省人大監督,堅持干字當頭,增強信心、迎難而上、奮發有為,為譜寫陜西新篇、爭做西部示范做出新的貢獻。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