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202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2022年1月19日在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省202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2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也是陜西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嚴格執行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關于2021年財政預算草案的決議和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關于2021年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面落實中央“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要求,全力支持疫情防控,保障“十四運”成功舉辦,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省經濟持續穩定恢復,財政收入快速增長,各項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2021年12月財政收支報表統計,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75.3億元,增長22.9%,完成年度收入預算的117.1%,較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2370.1億元,超收405.2億元,主要是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提升、煤炭等大宗商品量價齊升,帶動主體稅種增收較多。
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
各項稅收2236.9億元,增長27.7%,其中:增值稅825億元,增長21.7%;企業所得稅339.5億元,增長39%;個人所得稅105.1億元,增長24.8%;資源稅373.1億元,增長58.5%;城市維護建設稅130.4億元,增長18.5%;房產稅81.3億元,增長25.1%;印花稅42.1億元,增長30%;城鎮土地使用稅56.2億元,增長20.6%;土地增值稅80.6億元,增長14%;車船稅29.3億元,增長7.7%;契稅143.3億元,增長26.2%;耕地占用稅25.4億元,下降35.3%,主要是2020年榆林市開展采空區專項治理行動,一次性收入較多,抬高了基數;環境保護稅3.8億元,下降7%,主要是“雙碳”政策實施以來,高污染企業生產受限,繳納稅收相應下降。
非稅收入538.4億元,增長6.6%,其中:專項收入179.7億元,增長10.9%,主要是稅收增長帶動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增收較多;行政事業性收費97億元,下降2.1%;罰沒收入67.9億元,增長19.7%;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146.5億元,增長33%,主要是礦業權出讓收益增加較多;其他收入0.8億元,下降97.7%,主要是從2021年起取消對延長石油集團征收石油開發費政策。
2021年年初代編的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為5254.4億元,加上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補助659.2億元、新增一般債券161.3億元、上年結轉288.5億元,全年支出預算調整為6363.4億元。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6069.4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5.4%。全省支出較上年增長2.3%,增幅不高的原因主要是中央取消了特殊轉移支付和抗疫特別國債補助,同時2021年超收未安排支出,按要求補充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國防支出4.1億元,下降41.5%,主要是部分支出責任上劃中央;公共安全支出289.3億元,增長2.2%;教育支出1025.1億元,增長2.7%;科學技術支出94.1億元,增長66.7%,是多年來增幅最高的一年,主要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等科技創新投入增加較多;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161.4億元,增長14.8%,主要是“十四運”相關支出增加較多;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60.3億元,下降3.4%,主要是2020年財政部一次性下達中央駐陜單位養老保險補助較多,抬高了基數;衛生健康支出564億元,增長10.8%,主要是各級增加常態化疫情防控投入;節能環保支出175.7億元,下降7.7%,主要是新能源汽車補貼實行退坡政策;城鄉社區支出465.4億元,下降6.5%,主要是部分城市新區、開發區城鄉社區公共設施項目減少;農林水支出690.5億元,下降7%,主要是脫貧任務完成后,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減少;交通運輸支出325.3億元,增長10.2%,主要是2020年中央下達部分車購稅補助較晚,在2021年形成支出;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129億元,增長9.7%,主要是先進制造業投入增加較多;商業服務業等支出47.5億元,增長11.9%,主要是各級加大知識產權等服務業投入;金融支出37.2億元,下降16.5%,主要是2020年一次性注入金融企業資本金較多,抬高了基數;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92.6億元,增長18.8%,主要是2021年礦業權出讓收益安排支出較多;住房保障支出209億元,增長19.1%,主要是各級加大老舊小區改造投入力度;糧油物資儲備支出17.3億元,下降33.8%,主要是2020年為應對疫情,各級增加糧油物資儲備,抬高了基數;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支出52億元,增長30.4%,主要是各級應對暴雨等自然災害支出增加較多。
2021年,省級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737.1億元,增長27.9%,完成年度收入預算的121.8%,較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605億元,超收132.1億元,主要是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快速增長,省級分成收入相應增加。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各項稅收607.9億元,增長28.9%,其中:增值稅234億元,增長15.1%;企業所得稅168億元,增長38.5%;個人所得稅52.4億元,增長25%;資源稅111.1億元,增長58.5%;房產稅24.2億元,增長25.2%;城鎮土地使用稅16.7億元,增長20.7%。非稅收入129.2億元,增長23.4%,其中:專項收入44.9億元,增長6.7%;行政事業性收費17.7億元,下降3.3%;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57億元,增長75.4%,主要是礦業權出讓收益增加較多。
2021年,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審議批準的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為955.1億元,加上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補助659.2億元、上年結轉76.3億元,減去省對市縣轉移支付618.1億元,省級支出預算調整為1072.5億元。2021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67.5億元,增長2.8%,完成調整預算的90.2%。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一般公共服務支出42.6億元,增長16.5%,主要是省級部門信息設備購置支出較多;公共安全支出44.3億元,增長9%;教育支出157.9億元,下降0.5%,主要是省級部分支出轉列市縣;科學技術支出16.3億元,增長20.6%;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36億元,增長25.4%,主要是安排省圖書館改擴建等項目資金增加較多;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80.2億元,下降13%,主要是中央開展一次性補繳清算后,對駐陜單位養老保險補助減少;衛生健康支出23.8億元,增長89.3%,主要是常態化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苗費用結算及醫療保險補助等資金增加較多;節能環保支出7.8億元,增長52.5%,主要是加大環境保護投入力度;農林水支出101.9億元,增長15.2%,主要是增加農業生產、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等投入;交通運輸支出123.6億元,增長17.9%,主要是增加安排交通企業資本金及公路建設養護資金;金融支出16億元,下降33.4%,主要是2020年一次性注資陜西省農村信用社穩定發展基金10億元,抬高了基數;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支出22.6億元,增長32.5%,主要是2021年礦業權出讓收益安排支出較多;住房保障支出8億元,增長32.9%,主要是落實省級機關事業單位公積金屬地化政策,支出相應增加;債務付息支出50億元,增長16.2%,主要是一般債券付息支出增加。
2021年,省級年初預算安排預備費13億元,執行中用于防汛救災及災后重建5億元、疫情防控及疫苗購置4億元,剩余4億元轉入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021年,省級盤活存量資金6.1億元,統籌用于社保政策提標、銜接推進鄉村振興等。
2021年,中央下達我省各類補助資金共計2895.9億元,其中:稅收返還160.2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2446.2億元,專項轉移支付289.5億元。
2021年,我省發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940.6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311.3億元,再融資一般債券629.3億元。截至2021年底,全省一般債務余額4374.9億元,未超過中央下達我省的一般債務限額4906.8億元,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385.4億元,增長13.4%。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農網還貸資金收入16.6億元,增長11.6%;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913.2億元,增長9.6%;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5.6億元,增長23.1%,主要是西安等市區土地使用權出讓相關收入增加較多;彩票公益金收入16.9億元,下降12.1%,主要是2021年2月起停止銷售高頻快開彩票;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44.2億元,增長24.6%,主要是前三季度房地產市場活躍,企業繳費較多;車輛通行費收入236.2億元,增長48.9%,主要是2020年階段性減免車輛通行費,2021年恢復性增長。加上中央補助、專項債券,減去調入一般公共預算資金等,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753.3億元,增長13.6%。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5億元,增長12.6%;節能環保支出2.9億元,下降65.9%,主要是中央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減少較多;城鄉社區支出1730.3億元,增長17.1%;交通運輸支出218.5億元,增長21.1%;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20.2億元,增長83.9%,主要是農網還貸資金收入增加較多,相應安排支出增加;債務付息支出124.6億元,增長14.1%,主要是專項債券付息支出增加;其他支出632.5億元,增長31.8%,主要是專項債券安排支出增加較多。
2021年,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265.5億元,增長41.4%。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農網還貸資金收入16.6億元,增長11.6%;彩票公益金收入8.1億元,下降9.9%;車輛通行費收入236.2億元,增長48.9%。加上中央補助、專項債券,減去對下補助、債券轉貸市縣等,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87.8億元,增長27.4%。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節能環保支出2.9億元,下降65.9%;城鄉社區支出5.9億元,增長10.4%;交通運輸支出215.7億元,增長21.2%;其他支出127.4億元,增長41.5%。
2021年,中央安排我省政府性基金補助21.2億元,較上年減少215.2億元,主要是中央取消了抗疫特別國債補助。
2021年,我省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256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834億元,再融資專項債券422億元。截至2021年底,全省專項債務余額4312.7億元,未超過中央下達我省的專項債務限額4671.3億元,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124.4億元,增長6.5%。除調入公共預算外,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45.8億元,下降25.1%,主要是2020年支持國有企業應對疫情相關支出增加較多,抬高了基數。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11.8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15.7億元,國有企業政策性補貼2.6億元,其他支出15.7億元。
2021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9.8億元,增長0.4%。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14.3億元,增長224.9%,主要是中央“三供一業”移交補助增加較多。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8.9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2.8億元,國有企業政策性補貼2.6億元。
(四)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1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2570.9億元,增長20.1%,主要是2020年應對疫情,減免緩部分社會保險繳費,2021年政策到期后恢復性增長。加上上年結余1842.1億元,收入總計4413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467.7億元,增長18.1%,年末滾存結余1945.3億元。
全省財政收支正在核實清理中,中央補助結算對賬尚在進行,收支平衡及結余結轉等最終數據會有一些變化,待決算匯審編出后,再向常委會報告。
二、2021年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財稅改革情況
(一)堅持生命至上,全力以赴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各級財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年投入55.6億元,保障疫情防控經費需要。面對2021年底突如其來的嚴重疫情,各級財政堅持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聞令而動、聽令即行,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短時間內籌集撥付抗擊疫情資金28.2億元,緊急啟動應急醫療物資保障機制,全力保障防疫物資供應。同時,堅持應治盡治,全面落實確診患者免費救治政策。另外,從醫?;鹩嬏釗芨兑呙绮少徺Y金34億元,支持全民免費接種新冠疫苗7367萬劑次。
(二)精準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著力支持經濟穩定增長。一是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不折不扣落實中央各項減稅降費政策,頂格實施地方稅費優惠政策,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320億元左右,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二是支持科技創新發展。新增安排秦創原建設資金2億元、高層次人才引進資金1億元、高校創新創業資金2億元,全力支持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擴大科研經費“包干制”試點范圍,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長期使用權試點,健全科研項目揭榜掛帥、定向委托制度。我省被列入全國首批8個、西部地區唯一專利轉化專項計劃財政獎補省份。三是著力擴大有效投資。新增政府一般債券311.3億元,重點支持鄉村振興、農村綜合整治、小型水庫安全運行以及教育、科技、文化事業發展等;新增政府專項債券834億元,主要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等領域696個項目。投入基建資金207億元,支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加快5G網絡、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籌措183.7億元,支持高速公路、國省干線公路和農村公路建設。四是強化產業支持。統籌安排產業類專項資金74.6億元,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產業鏈能力提升、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和“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等。五是支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設立規模50億元的專項資金,支持縣域主導產業培育和園區建設。六是推動財政金融協同聯動。發起設立11只政府投資引導子基金,總規模103.7億元,完成投資25.8億元。設立規模10億元的省級政府性融資擔?;?,撥付風險補償和增資獎勵資金2億元。建立從區域股權掛牌、新三板到上市融資的全流程獎補機制,安排1億元支持金融機構降低小微企業貸款利率。
(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業方面。延續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失業保險穩崗返還16.6億元。持續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支持培訓90.5萬人次。安排就業補助資金23.9億元,支持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打通創業擔保和政府性融資擔保業務渠道,發放創業擔保貸款44.9億元,貸款余額達到111.5億元。教育方面。全面落實中央“兩個只增不減”要求,各項重大教育政策得到有力保障。落實資金8.9億元,擴大普惠性幼兒園資源規模。認真落實“雙減”政策,引導各地完善課后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籌措資金32億元,支持1206所義務教育學校改善條件、提升辦學能力。安排資金3.6億元,支持普通高中改擴建校舍等,省級標準化高中占比達到87%。投入資金71.9億元,保障高校運轉,促進提升辦學水平。統籌資金41.8億元,足額落實學生資助政策,惠及學生159萬人次。社會保障方面。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七連漲”,同步同比例提高全省7大類19個群體社保待遇。全省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省級基礎養老金月最低標準增加4元,月人均標準達到153.7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30元,達到每人每年580元。公共衛生方面。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補助標準提高5元,達到年人均79元,免費為全省城鄉居民提供預防接種、健康教育,以及老年人、兒童、孕產婦健康管理等31類服務。支持衛生人才培訓、培養和引進,培訓各類衛生專業人員1萬多人。支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保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補償工作順利開展。文體方面。保障“十四運”和殘特奧會“精彩圓滿”舉辦,累計安排26億元,支持53個全運會場館建設。安排10億元,確保備戰訓練、競賽組織、開閉幕式、全運惠民等活動順利開展。統籌資金12億元,推動全省1900多個文體場館免費開放,推進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住房保障方面。安排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4億元,支持農村低收入群體等重點對象危房改造6543戶,農房抗震改造2.8萬戶。我省危房改造工作連續4年進入全國前三名,受到國務院表彰?;I措17.2億元,支持新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3634個、惠及39.3萬戶居民,改造小區數居全國第三位,改造戶數居全國第十一位。平安陜西建設方面。統籌中央和省級補助資金52.5億元,支持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等平安陜西建設工作,做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社區矯正經費保障。應急救災方面。籌措各類防汛救災和災后重建資金34.1億元,支持做好物資儲備、受災群眾救助、農業生產救災、受損房屋重建修繕和水利設施修復等。
(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是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安排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12.7億元,增長7.5%,確保了過渡期內政策和資金規??傮w穩定。推動56個脫貧縣整合涉農資金159.5億元,重點用于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全力保障糧食安全。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投入資金6.3億元,支持全省糧油儲備安全。安排農田建設補助資金25.3億元、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資金30.7億元,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耕地保護與質量提升。三是支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安排資金78.1億元,支持重點水源工程建設、提升農村飲水和農田水利設施、加強水生態安全保護等。四是積極推動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安排資金21.3億元,支持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推動建設國家級農業產業集群、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等,實施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五是扎實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籌集資金9.5億元,完善農村公益事業財政獎補機制,支持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安排資金4.3億元,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六是加快提升城鎮承載能力。安排資金8.2億元,支持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提升鎮域道路、給排水和污水管網、雨污分流等基礎設施,打造一批帶動效應明顯的鄉村示范鎮。
(五)聚焦“一山一水一平原”,持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一是加大秦嶺生態保護支持力度。籌措資金13億元,支持秦嶺地區開展礦業權退出補償、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生物多樣性保護、水環境治理和植物病蟲害防治等。安排4億元,支持陜南漢丹江流域金屬礦產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設立秦嶺礦山生態修復基金,吸引帶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資,募資3億元,支持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建設。二是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統籌資金12.1億元,重點支持黃河干流流經的13個縣區,實施沿黃防護林、水土流失治理、水污染綜合治理、礦山生態修復等四大工程建設。爭取中央資金1.5億元,將渭南市納入國家國土綠化試點范圍。三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安排54.7億元,以關中平原大氣污染防治為重點,全力做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爭取中央補助資金66億元,將延安、榆林納入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范圍,實現關中、陜北地區全覆蓋。
(六)加強風險防控,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一是抓實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嚴格實行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加強督查核查,堅決杜絕虛假化債、數字化債。緊盯高風險地區,壓實主體責任,重點推進,統籌政策資源,實施“建制縣”隱性債務風險化解試點。開展隱性債務風險常態化監控,嚴格落實政府舉債融資52條負面清單,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全省隱性債務風險穩步降低,總體可控。二是堅決兜住縣區“三保”底線。強化縣區主體責任,出臺縣區“三?!北U锨鍐?/span>和預算審核辦法;安排市縣財力補助912億元,彌補財力缺口;動態監控“三?!鳖A算執行情況,全年縣區“三?!敝С?065.6億元,基層財政平穩運行。三是配合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風險。建立陜西省農村信用社穩定發展基金,籌資102億元,支持全省高風險農合機構實現全體摘帽。發行專項債券46億元,補充秦農銀行及省信用聯社轄內20個縣級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資本金。
(七)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不斷提升預算管理水平。一是持續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強政府性資源統籌、調整優化支出結構等8項重點任務,進一步明確了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的方向。我省財政預算執行、盤活財政存量資金、國庫庫款管理、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預算公開等財政管理工作連續5年進入全國前十名,受到國務院表彰。二是不斷推進績效管理改革。加強專項資金事前績效評估,將評估結果與政策調整、預算安排掛鉤。對省級部門整體支出和21項重點專項資金開展績效評價,強化問題整改和結果應用。堅持多方聯動,推動預算績效與審計監督指標共商、整改共促。三是推進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按照中央改革方案,出臺省以下生態環境、公共文化、自然資源、應急救援、國防等分領域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各級承擔的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四是推動國資國企改革。制定省級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國有資產集中統一監管辦法,批復284戶企業集中統一監管方案。出臺《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實施規定》,厘清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邊界。五是加強政府采購制度改革。落實采購人主體責任,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府采購”,創新推出“預采購”管理制度,全面推行省級單位采購意向公開。六是加強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管理。通過各級多年努力,財政惠民補貼形成了“一張清單管制度、一個平臺管發放、一個卡號領補貼”的工作機制,全省通過“一卡通”兌付系統發放補貼資金172.2億元,涉及補貼項目172項,惠及群眾921.7萬人。七是財政云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邁上新臺階。完善升級財政云系統,初步形成以項目為源頭的預算管理機制,實現全省預算管理的規范化、標準化、透明化,疫情期間財政云無接觸支付的優勢得到有效發揮。一體化信息系統對全省數據匯聚、治理和分析的優勢,為財政管理“數字化”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1年,全省財政預算執行總體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我省作為能源資源省份,受經濟周期以及能源資源價格變動影響,年度間財政收入波動較大;一些縣區“三?!敝С雠c償還政府債務等剛性支出疊加,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個別縣償債壓力較大;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的深度和廣度需要進一步拓展。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三、2022年財政預算草案
(一)財政收支形勢分析
綜合研判當前形勢,2022年我省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加復雜嚴峻,疫情走勢仍存變數,全球經濟和貿易增長動能減弱,國內經濟發展面臨多年未見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風險挑戰更多更大。同時要看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我省高質量發展勢頭良好,全省經濟有條件實現平穩健康發展。
財政收入方面,2022年,中央實施新的減稅降費政策,從長遠看將增強市場主體活力,但短時間內將減少財政收入。同時,新的經濟下行壓力、疫情形勢持續演變、煤炭等能源資源價格可能回落等因素,也增加了我省財政收入增長的不確定性。財政支出方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保證財政支出強度,推動高質量發展,防范化解債務風險,做好“六穩”“六?!惫ぷ鞯?,對全省財政支出的需求仍然較高。
(二)2022年預算安排的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三屆十次全會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切實抓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更好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認真落實中央“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質增效,更加注重精準、可持續”的要求,繼續做好“六穩”“六?!惫ぷ?,促進高質量發展。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統籌各類財政資源,保證財政支出強度,提高支出精度,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優先保障“三保”,做好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工作任務的財力保障。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強化預算績效管理,加快建立現代財稅體制,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三)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草案
綜合考慮以上因素,建議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按增長3%安排,收入預期目標為2858.5億元。
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2858.5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各項補助2324.3億元和新增一般債券收入138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46.4億元,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調入資金258.5億元,全省收入預算總計5725.7億元。
2022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5602.3億元,加上上解中央支出36.8億元、債務還本支出等86.6億元,全省支出預算總計5725.7億元。?
(四)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草案
2022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按增長3%安排,收入預期目標為759.2億元。主要收入項目安排情況:稅收收入634.4億元,增長4.4%,其中:增值稅243.3億元,增長4%;企業所得稅178.1億元,增長6%;個人所得稅54億元,增長3%;資源稅114.4億元,增長3%。非稅收入124.8億元,下降3.4%,其中:專項收入46.6億元,增長3.9%;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8.5億元,增長4.4%;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49.9億元,下降12.5%。
2022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預算759.2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各項補助2324.3億元和新增一般債券收入138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0.9億元、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7.3億元、市縣上解收入69.2億元,省級收入預算總計3348.9億元。
2022年,省級加大財力下沉力度,對市縣轉移支付進一步增加。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916.5億元,加上省對市縣補助2337.6億元(其中:返還性支出78.5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1814.9億元、專項轉移支付444.2億元)、債券轉貸支出38億元、上解中央支出36.8億元、債務還本支出20億元,支出總計3348.9億元。
主要項目支出預算是:
教育支出208億元,其中:省級支出168.3億元,補助市縣39.7億元。主要用于落實義務教育政策、高職生均經費補助,支持省屬高校創新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實全覆蓋的貧困生資助政策,推進高校“雙一流”建設等。
科學技術支出19.8億元,主要是省級支出,用于落實秦創原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持重大核心技術攻關、基礎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科技企業培育,以及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科技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等。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30.9億元,其中:省級支出30.2億元,補助市縣0.7億元。主要用于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補助,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支持西安碑林博物館等建設,實施重點文物、革命文物等保護利用工程;支持文化藝術人才培養和藝術精品創作;扶持骨干文化旅游企業,培育新型文化旅游業態等。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6.5億元,其中:省級支出270.8億元,補助市縣35.7億元。主要用于落實城鄉居民養老、城鄉低保待遇,支持就業困難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完善養老保險、社會救助和福利制度,落實各類優撫、社保對象待遇等。
衛生健康支出66.8億元,其中:省級支出24.8億元,補助市縣42億元。主要用于新冠疫情防控、新冠疫苗購置清算、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控管理體系建設、衛生應急體系建設、中醫藥發展等。
節能環保支出54.3億元,其中:省級支出5.6億元,補助市縣48.7億元。主要用于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秦嶺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林業改革發展、碳匯儲備、國家公園建設等。
農林水支出155.4億元,其中:省級支出44.8億元,補助市縣110.6億元。主要用于支持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戰略銜接、保障糧食安全、高標準農田建設、“3+X”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工程、旱作節水農業、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綠色發展,支持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支持引漢濟渭、東莊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及病險水庫治理,支持天然林保護、國土綠化、自然保護區和濕地保護、防沙治沙、林業防災減災等。
交通運輸支出87.9億元,其中:省級支出62億元,補助市縣25.9億元。主要用于國省干線及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災后恢復重建等。
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55.1億元,其中:省級支出30.2億元,補助市縣24.9億元。主要用于支持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企業技術改造獎勵等。
住房保障支出18.8億元,其中:省級支出12億元,補助市縣6.8億元。主要用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保障性租賃住房建設、農村危房改造等。
2022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預算916.5億元,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劃分,用于機關工資福利支出63.3億元,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71.4億元,機關資本性支出17.1億元,對事業單位經常性補助213.5億元,對事業單位資本性補助11.2億元,對企業補助53.9億元,對企業資本性支出51億元,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54.2億元,對社會保險基金補助222.6億元,債務利息及費用支出43.2億元,預備費18億元,其他支出97.1億元。
2022年,省級“三公”經費預算1.81億元,下降1.6%,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28億元,下降12.3%;公務用車購置運行維護費1.16億元,增長4.6%;公務接待費0.37億元,下降10.2%。公務用車購置運行維護費較上年增加0.05億元,主要是將以前年度執行中根據公務購車計劃安排的車輛購置經費0.11億元編入年初預算,剔除此因素后,公務用車購置運行維護費下降5.2%。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2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算2126.7億元,下降10.8%,主要是市縣土地出讓收入預計有所下降。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新增專項債券326億元、政府性基金補助14.6億元,收入總計2467.3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預算2179億元,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176.5億元,還本支出111.8億元,支出總計2467.3億元。
2022年,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收入預算266.1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新增專項債券326億元、政府性基金補助14.6億元,收入總計606.7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預算307.2億元,主要支出項目是: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6億元,全部補助市縣,用于水庫移民扶持等;農林水支出2.7億元,其中省級1億元,補助市縣1.7億元,主要用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交通運輸支出239.8億元,其中省級支出239.5億元,補助市縣0.3億元,主要用于公路建設和養護、民航機場建設等。上述支出加上專項債券轉貸市縣支出296億元,專項債券還本支出3.5億元,支出總計為606.7億元。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草案
2022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算114億元,下降8.3%,主要是市縣產權轉讓及股利股息收入預計有所減少。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補助2億元,上年結余6.9億元,收入總計122.9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預算66.1億元,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50.9億元,年終結余5.9億元,支出總計122.9億元。
2022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算23.4億元,增長139.2%,主要是2021年省屬國有資源型企業利潤增加,2022年繳納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相應增加。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補助2億元,上年結余3.2億元,收入總計28.6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支出預算19.3億元,主要支出項目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2.5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13.8億元,國有企業政策性補貼等3億元。上述支出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7.3億元,對下轉移支付2億元,支出總計28.6億元。
(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22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收入預算2716.6億元,加上基金滾存結余1945.3億元,收入總計4661.9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支出預算2493.9億元,加年末滾存結余2168億元,支出總計4661.9億元。
四、2022年主要財稅政策措施
(一)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扎實推進復工復產。一是支持保障疫情防控。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持續加大財政投入,落實各項疫情防控政策,毫不松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做好隔離人員服務保障,關愛一線防疫人員,加強防疫物資儲備,保障疫苗接種、核酸檢測、流調溯源等工作需要,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支撐水平,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二是積極推進復工復產。針對疫情影響重、就業容量大的服務業、特殊困難行業以及西安等重點地區,實施更大力度、更加精準的減稅降費政策。全省范圍內免征一季度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對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繼續免征水利建設基金和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延續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和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大力助推復工復產。
(二)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全力支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一是繼續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嚴格落實落細中央和省級新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制造業等,增值稅留抵退稅向先進制造業傾斜,加大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力度。跟蹤減稅降費實施效果,及時研究解決市場主體反映的突出問題,確保政策紅利落地。二是管好用好專項債券。加大專項債券項目儲備力度,謀劃好符合中央支持方向的項目,積極爭取新增專項債券額度。抓緊做好項目前期工作,嚴把項目質量關,加快債券發行,強化項目監管,提高債券資金使用效益,有效拉動投資。三是保持適度財政支出強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項目,加大基本建設投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城市管網老化更新改造等市政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社會民間資本參與市政、交通、生態環保、社會事業等補短板項目建設。四是多措并舉促進消費回升。穩定汽車等傳統消費,培育互聯網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縣鎮村三級商業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五是繼續發揮財政金融協同作用。圍繞全省“十四五”發展規劃和23條重點產業鏈部署,加大基金投資力度,做好投資布局和項目儲備。不斷完善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加快推動農業保險高質量發展,加大普惠金融政策協同力度,為市場主體提供良好的融資環境。
(三)聚力秦創原創新平臺建設,著力支持創新驅動和高質量發展。一是加速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落實三年行動計劃目標任務,加大省級財政投入,鼓勵引導市縣投入。全面落實各項涉企普惠政策,加快建設一批立體聯動孵化器樣本,持續開展兩鏈融合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打造“科學家+工程師+企業家”模式,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加快發展。二是完善基礎研究穩定支持機制。不斷提升自然科學基礎研究計劃支持強度,加快推動空天動力陜西實驗室建設,持續推進國家分子醫學轉化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前期建設,全面提升原始創新能力。三是支持提升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不斷提高省級科技計劃支持企業經費占比,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推動龍頭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聯合組建產業技術創新平臺和創新聯合體,促進產學研深度融合。實施創新型企業培育行動計劃,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四是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支持科研儀器、科研設施、科學數據、科技文獻信息資料、生物樣本等科研資源共享平臺建設。支持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場,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機制,用好用足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示范應用等政策。五是深化科技領域“放管服”改革。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經費管理政策,穩步擴大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試點,賦予科研人員更大的人、財、物支配使用自主權,發揮高端人才科研攻關的“領頭羊”作用。
(四)突出?;径档拙€,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就業方面。調整完善部分減負穩崗擴就業政策,優化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及獎補,促進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創業就業,強化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教育方面。推動“雙減”“規范民辦義務教育發展”等重大教育改革政策落地。穩步擴大農村地區、新增人口聚集地區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落實城鄉一體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切實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支持擴大城區教育資源供給,加快緩解城區“入學難”“大班額”問題。改善中職學校辦學條件,深化產教融合。改革完善省屬高校財政撥款制度,支持高等教育提質創新發展。社會保障方面。適時上調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落實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國統籌方案。強化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療保險與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完善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落實國家提高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助標準政策。醫療衛生方面。落實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繼續做好取消藥品加成財政補償工作,完善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補償政策。支持以全科醫生為主的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應對人口老齡化方面。通過資金引導、政策扶持等措施,進一步激發社會資本積極性,加快發展多元化社會養老服務業。支持實施好“三孩”生育及配套政策。住房保障方面。優化保障性安居工程補助資金支出結構,支持擴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緩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繼續支持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方面。持續支持中華文明精神標識項目建設,支持圖書館、文化館、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持續開展政府購買服務進鄉村、社區演出,促進優質文化資源向基層延伸。支持做大做強文學陜軍、陜西戲劇、長安畫派、西部影視等文化品牌。落實財稅、金融等資源向優質文旅企業傾斜的政策措施,推進文化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收入分配方面。持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促進共同富裕。
(五)保障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穩步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的比例,充分利用政府債券支持農業農村項目,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支持鄉村振興,多渠道保障“三農”投入力度。一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供給。大力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地力保護、旱作節水農業,把糧食安全落到實處。支持農作物品種選育、種質資源保護利用、南繁育種基地保障能力提升等。二是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重點支持國家和省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建設,做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提升“兩不愁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加大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力度,防止因災因疫返貧致貧,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三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升現代農業產業園、優勢特色產業集群、農業產業強鎮等項目建設水平。支持做優做強鄉村特色產業,推動“3+X”特色產業全面提質增效。支持重大水利工程、病險水庫加固、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加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六)支持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發揮財政資金激勵引導作用,健全多元化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機制,支持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一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設立相關專項資金,扎實推進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支持黃河流域市縣高質量發展。協商建立黃河流域跨省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二是持之以恒支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兼顧保護、治理、修復,筑牢秦嶺生態安全屏障。大力支持國土綠化行動、生態保護修復,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支持秦巴山區野生動植物保護等。三是繼續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工作,持續開展黃河流域、渭河流域、丹江口庫區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治理省級試點等重點污染防治工程,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四是穩步開展“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研究出臺財稅支持措施,大力支持減污降碳,促進清潔能源和循環經濟發展。
(七)繼續加強風險防控,確?;鶎迂斦椒€運行。一是切實做好基層“三保”工作。堅持財力下沉,繼續加大對縣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努力彌補縣區“三?!必斄θ笨凇8骺h區要嚴格落實中央和省上出臺的各項“三?!惫ぷ饕螅凑铡叭!眱炏鹊脑瓌t,足額編制預算。繼續做好“三?!鳖A算執行監控,確保縣區“三?!辈怀鰡栴}。市縣政府新上投資項目和新出臺民生政策,要嚴格按照程序,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評估,超越財政承受能力的,不得新上項目、新出臺政策。二是持之以恒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完善防范化解隱性債務風險長效機制,深入推進重點市縣風險化解和融資平臺整合升級,推進隱性債務“清零”試點,抓好法定債務、隱性債務動態監測,加強違法違規舉債融資執紀問責,積極化解存量債務,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穩妥處置地方金融風險。
五、2022年財稅管理和改革工作
(一)加快推進建立現代財稅體制。落實已出臺的相關領域中央與地方、省與市縣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規范收入歸屬級次和分享方式,調整完善省對市縣轉移支付制度,優化區域間財力配置,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按中央統一部署加快推進相關稅收制度改革。
(二)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落實省政府深化預算管理改革的實施意見,加強財政資源統籌,提高政府預算收支完整性,健全行政事業性國有資產調劑盤活機制,強化存量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源盤活和配置效率。推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實施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動跨年度預算平衡。加快推進預算管理一體化建設。
(三)做好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工作。進一步完善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在保持現行財政體制、資金管理權限和保障主體責任基本穩定的前提下,優化直達資金分配使用流程,加快預算下達和資金使用進度,確保資金直達使用單位、直接惠企利民。健全直達資金監控體系,強化從資金源頭到使用末端的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
(四)堅持政府過緊日子。牢固樹立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思想,堅持節儉辦一切事業,大力壓縮非剛性、非重點支出,從嚴從緊核定“三公”經費,嚴禁建設政績工程、形象工程,深入推進節約型機關建設,反對浪費行為,努力降低行政運行成本。省級帶頭過緊日子,加大財力下沉力度,保障基層運轉。加強對重點單位、重點項目的評估和監測監督,確保過緊日子的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五)推動預算績效管理提質增效。將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作為預算績效管理重點,加強財政政策評估評價,將績效結果作為完善政策、安排預算、改進管理的重要依據。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推動部門績效自評和財政評價報告向社會公開。
(六)嚴肅財經紀律。牢固樹立預算法治意識,堅持依法理財,管好用好各項財政資金,堅決防止截留挪用、騙取套取、貪污侵占等違法違規行為。嚴禁無預算超預算列支,嚴禁違規興建政府性樓堂館所,嚴禁擅自提高津貼補貼標準,進一步加強暫付性款項管理。加強財會監督,開展財經紀律專項整治,強化貫通協調,形成監管合力,切實提高監督效能。
(七)依法接受預算審查監督。全面落實人大決議,積極向人大報告財政預算和財稅政策落實情況,按規定及時報告國有資產及債務管理情況,主動接受人大監督。繼續配合做好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強化對全口徑預算和預算執行全過程監督。抓緊抓實審計問題整改,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各位代表,2022年落實好各項財政政策、深化財政管理改革任務艱巨,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省人大各項決議,主動接受省人大監督,埋頭苦干、勇毅前行,努力做好各項財政工作,為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做出新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