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預算/決算 > 預決算報告

陜西省202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2021年1月26日在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省2020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21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0年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是我省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三屆七次、八次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關于2020年預算草案的決議和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關于省級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堅決落實中央積極的財政政策,全力支持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比蝿?,全省經濟持續穩定恢復,財政收入逐季回升,預算執行總體平穩。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2020年12月財政收支報表統計,全省地方財政收入2257.2億元,下降1.3%,完成年度收入預算的95.8%,較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2356.4億元,短收99.2億元,主要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減稅降費和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

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

各項稅收1752.1億元,下降5.1%,其中:增值稅677.8億元,下降13.5%,主要是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企業生產;企業所得稅244.1億元,下降2.5%;個人所得稅84.2億元,增長13.2%,主要是個人所得稅征繳監管系統上線,補繳較多;資源稅235.4億元,增長2.2%;城市維護建設稅110億元,下降2.2%;房產稅65億元,下降1.3%;土地增值稅70.8億元,下降12.1%,主要是部分房地產項目延期交付,竣工清算稅額減少;耕地占用稅39.3億元,下降12.8%,主要是2019年榆林市一次性清繳耕地占用稅較多,抬高了基數;契稅113.5億元,增長16.7%,主要是西安等地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

非稅收入505.1億元,增長14.3%,其中:專項收入162億元,下降3.5%,主要是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99.1億元,增長26.8%,主要是人防工程易地建設費、水土保持補償費增加較多;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110.1億元,下降1.6%;政府住房基金收入36.2億元,增長115.4%,主要是廉租房租售收入、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增加較多。

2020年年初代編的全省財政支出預算為5076.2億元,加上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補助650.5億元、新增政府一般債券148.8億元、外債11.2億元、上年結轉286.6億元,全年財政支出預算調整為6173.3億元。2020年全省財政支出5933.8億元,增長3.8%,完成調整預算的96.1%。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公共安全283.3億元,下降0.9%;教育998.3億元,增長4.9%;科學技術55.8億元,同口徑增長9%;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140.2億元,增長9.9%;社會保障和就業993億元,增長16.3%,主要是中央一次性下達2014年10月至2020年12月駐陜機關事業單位參加省級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缺口補助較多;衛生健康509.6億元,增長9.3%,主要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支出增加較多;節能環保189.6億元,下降22.8%,主要是中央節能減排補助資金減少;城鄉社區498.4億元,下降21.5%,主要是部分城鄉公共設施項目建設進展緩慢;農林水739.6億元,增長8.1%,其中扶貧279億元,增長5.7%;交通運輸294.9億元,增長3.8%;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117.1億元,增長30.5%,主要是西安市支持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發展支出增加較多;金融44.3億元,增長51.8%,主要是西安市一次性撥付財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資本金15億元;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77.6億元,增長32.6%,主要是退還煤炭礦權價款較多;住房保障172.8億元,增長2.5%;糧油物資儲備26.1億元,增長64.6%,主要是為應對疫情,各級增加了糧油物資儲備。

2020年,省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576.2億元,下降8.7%,完成年度收入預算的88.7%,較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649.9億元,短收73.7億元,除稅收收入短收外,礦業權出讓收入和門票收入等非稅收入短收也較多。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是:各項稅收471.4億元,下降6.9%,其中:增值稅203.2億元,下降16.1%;企業所得稅121.3億元,下降2.1%;個人所得稅41.9億元,增長13.2%;資源稅70.1億元,增長2.5%;房產稅19.4億元,下降1.3%;城鎮土地使用稅13.9億元,增長3.3%。非稅收入104.7億元,下降15.9%,其中:專項收入42.1億元,下降10.6%;行政事業性收費18.3億元,增長7.1%;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32.5億元,下降39%。

2020年,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批準的省級財政支出預算為944.2億元,加上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補助650.5億元、上年結轉83.8億元以及調入資金66億元,減去省對市縣轉移支付704.4億元,省級財政支出預算調整為1040.1億元。2020年省級財政支出940億元,增長10.1%,完成調整預算的90.4%。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教育158.6億元,增長4.9%;科學技術13.5億元,增長3.8%;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28.7億元,下降6.7%,主要是2019年一次性支出較多;社會保障和就業320.7億元,增長27.2%;衛生健康12.6億元,下降27.3%,主要是部分醫院建設項目、設備采購等進展較慢;節能環保5.1億元,下降55.9%,主要是2019年中央一次性下達延長石油可再生能源發展補助資金;農林水88.4億元,增長25.3%,主要是扶貧和水利建設項目投入較多;交通運輸104.8億元,增長9.9%;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25億元,下降2.1%;自然資源海洋氣象等17億元,增長92.6%;住房保障6億元,下降54.3%,主要是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減少,支出相應減少。

2020年,中央下達我省各類補助資金共計2963.5億元,其中:稅收返還160.2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2527.5億元,專項轉移支付275.8億元。

2020年,中央下達我省一般債務限額4582.8億元,我省發行政府一般債券715.3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363.8億元,再融資一般債券351.5億元。截至2020年底,全省一般債務余額3984.2億元,未超過中央下達限額,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2104.7億元,增長13.2%,主要是西安等地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增加較多。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是:農網還貸資金收入14.9億元,增長6.2%;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28.9億元,下降20.1%;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746億元,增長22.3%;彩票公益金收入19.2億元,下降7.9%;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15.7億元,增長6.4%;車輛通行費收入158.6億元,下降25.3%,主要是疫情期間減免車輛通行費。加上中央補助,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2430.2億元,增長23.3%。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1.1億元,增長56.4%,主要是水庫移民扶助基金支出增加較多;節能環保支出8.6億元,增長219.9%,主要是中央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助增加較多;城鄉社區支出1503.7億元,增長5.4%;交通運輸支出180.7億元,下降49.1%,主要是車輛通行費收入下降較多;債務付息支出109.3億元,增長21.3%,主要是專項債券規模擴大,付息支出相應增加。

2020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187.8億元,下降30.1%,較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227.8億元,短收40億元,主要是疫情期間減免車輛通行費。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是:農網還貸資金收入14.9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9億元,車輛通行費收入158.6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304.7億元,下降22.9%。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節能環保支出8.6億元,城鄉社區支出5.3億元,交通運輸支出178.1億元,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11億元,其他支出90億元。

2020年,中央安排我省政府性基金補助236.3億元,其中抗疫特別國債205億元,其他補助31.3億元。

2020年,中央下達我省專項債務限額3872.3億元,我省發行政府專項債券817.4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668億元,再融資專項債券149.4億元。截至2020年底,全省專項債務余額3448.6億元,未超過中央下達限額,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16.9億元,下降8.8%。除調入公共預算外,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支出59.9億元,增長131.7%,主要是支持國有企業應對疫情相關支出增加較多。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5.9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12億元,國有企業政策性補貼7.2億元,其他支出34.8億元。

2020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9.7億元,下降65%,主要是2019年省屬國有企業上繳了一次性特別收益等,抬高了基數。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3.3億元,下降4.7%。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0.8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2.3億元。

(四)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20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910.4億元,下降10.8%,主要是應對疫情、減免社會保險基金。加上上年結余1790.5億元,收入總計3700.9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2088.3億元,增長7.3%,加上年末滾存結余1612.6億元,支出總計3700.9億元。

全省財政收支正在核實清理中,中央補助結算對賬尚在進行,最終數據會有一些變化,待決算匯審編出后,再向常委會報告。

二、2020年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財稅改革情況

(一)堅持生命至上,全力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各級財政部門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第一時間建立疫情防控經費保障機制,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的原則,全面落實患者救治、一線防疫人員補助、防疫物資采購等政策,加快資金撥付使用,確保患者不因費用問題影響就醫,確保收治醫院不因支付政策影響救治。2020年,全省財政共安排42.5億元,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確定2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進口單位及物資清單,免征11戶進口企業594.6萬美元防疫物資關稅;確定5批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生產企業名單,700戶企業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企業所得稅一次性稅前扣除優惠。支持30家防疫物資生產企業轉產擴能、50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獲得優惠貸款13.7億元,為4600戶中小微企業和個人提供融資擔保119億元,有力推動了復工復產、復商復市。

(二)落實積極的財政政策,多措并舉支持穩住經濟基本盤。一是不折不扣落實減稅降費政策。在全面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的基礎上,我省出臺了減免車船稅、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水利建設基金、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等地方減稅降費政策,全省全年新增減稅降費650億元以上,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二是全力支持穩投資。2020年,安排中央和省級政府投資類專項資金582億元,發行新增政府債券1031.8億元,爭取國外貸款53億元,支持高速公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西延高鐵、西安地鐵、“十四運”場館、引漢濟渭、斗門水庫等重大項目建設。省級安排資金12.9億元,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建設。規范推進PPP項目,新增入庫項目19個,投資額399.7億元。發起設立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紓困、省屬企業創新投資、國華融合產業發展等3只子基金,規模達到61億元,財政資金對社會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三是支持擴大消費和高質量發展。落實省政府促消費20條措施,安排資金15.5億元,支持汽車企業促銷增產、電子商務進農村、文化旅游市場恢復、中歐班列運行等。安排資金10億元,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基礎科學研究、新興產業培育。安排12.8億元,支持中小企業、縣域工業集中區建設等。下達資金3.6億元,支持穩外資穩外貿。四是著力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設立8億元小微企業銀行貸款風險補償資金,撬動銀行發放貸款657億元。設立2億元省級政府性融資擔保風險補償資金池,推動新型“政銀擔”風險分擔機制落地,政府性融資擔保新增450億元,增長18.7%;農業信貸融資擔保規模達到51.3億元,是上年的2倍。

(三)建立財政資金直達機制,“三保”等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20年,受新冠疫情、經濟下行影響,我省縣區財政收入短收,“三保”(?;久裆?、保干部職工工資、保機關運轉)問題比較突出。省財政制定了做好“三?!惫ぷ?0條措施,要求縣區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順序,足額安排預算,不留財力缺口。省級壓減非剛性、非重點支出66.3億元,將財力下沉基層,提前下達縣區財力性補助660億元,下達中央直達資金403.3億元,正常財力性轉移支付和特殊轉移支付向困難縣區傾斜,抗疫特別國債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資金需求大、基礎設施短板多的市縣傾斜,并實行全過程、全方位動態監控,確保資金流向明確、賬目可查,直達基層。同時,省市財政建立了縣區“三?!鳖A算執行和庫款監控機制,對困難縣實行“一縣一策”,努力化解“三?!敝Ц讹L險。通過各級財政共同努力,我省縣區“三保”等重點支出得到有力保障。

(四)精準聚焦,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一是支持打贏脫貧攻堅戰。2020年中央和省級投入財政專項扶貧資金104.9億元,其中省級43.2億元,增幅高于中央要求。規范推進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全面下放項目審批權限,全年整合資金178.8億元。理順鄉鎮財政管理體制,推進惠民惠農補貼資金“一卡通”治理,財政資金“最后一公里”監管得到加強。安排資金93億元,保障糧食、生豬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農業特色產業發展。撥付農業保費補貼8億元,免除深度貧困縣縣級保費補貼,受益農戶45.9萬戶次。二是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省財政安排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3億元,出資1億元設立秦嶺礦山生態修復基金,爭取中央連續三年、每年安排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10億元,用于秦嶺礦山退出補償,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爭取中央新增南水北調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5.5億元,總量達到37.2億元,支持“一泓清水永續北送”。爭取中央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6.2億元,省財政安排3億元,支持黃河流域開展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統籌安排38.5億元,支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和礦山生態修復治理。三是積極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將隱性債務化解納入黨政領導干部目標責任考核,夯實各級償債責任,多渠道籌措資金,全省按期完成年度化解任務。對隱性債務風險高的市縣,“一地一策”制定化解方案,切實防范債務風險。落實政府舉債負面清單,加大監督問責力度,堅決遏制新增隱性債務。

(五)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不斷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業方面,制定了新一輪穩就業22條措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十大行動,發放穩崗返還資金65.9億元,下達就業補助資金21.4億元,支持中小微企業、扶貧車間等吸納重點群體就業。繼續支持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多渠道促進就業創業。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覆蓋范圍,保障失業人員基本生活。社會保障方面,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實現“十六連漲”,達到月人均2996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108元提高到115.5元。城鄉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從520元提高到550元。城鄉低保保障標準分別提高5%和12%。全年累計撥付困難群眾救助補助資金73.6億元,發放臨時價格補貼12.6億元,保證了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教育方面,出臺扶持民辦幼兒園6條措施,統籌16億元,保障適齡幼兒就近入園。近兩年省財政整合67.3億元,支持解決義務教育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安排資金34.8億元,支持高?!半p一流”建設。撥付34.5億元,實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全覆蓋。公共衛生方面,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由69元提高到74元,新增部分全部用于鄉村和城市社區防疫。投入資金69.7億元,推進區域醫療中心建設,提升農村、社區等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公共文化方面,安排6.8億元,支持“十四運”籌備工作。安排2億元,支持西安碑林博物館改擴建。投入10億元,支持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購買文化演出服務,推動1900家公共文化體育場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免費開放。住房保障方面,籌措23.2億元,支持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全省39.9萬戶居民。撥付6.7億元,支持農村危房改造。

(六)繼續深化財稅改革,財政管理水平不斷提高。一是全面推進預算績效管理改革。貫徹落實新頒布的預算法實施條例,建立了覆蓋事前、事中、事后全過程的預算績效管理制度。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建立了涵蓋省市縣三級的分行業分領域績效指標體系,全流程嵌入“財政云”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對省級各部門整體支出和22項重點資金進行了績效評價。二是加快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出臺了教育、科技、交通等領域省以下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生態環境、公共文化、自然資源、應急救援等領域改革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中。三是加快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改革。完成了省級國有金融企業資產清查、產權登記,出臺了《省級金融企業工資總額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向金融機構增資14億元,支持地方金融企業做大做強。四是加強國有資產管理。加強行政事業性資產管理制度建設,推進資產管理與預算管理有機結合。依法向省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綜合管理情況,主動接受人大監督。五是加快“財政云”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建設。率先在全國建成覆蓋全省、環環相扣、規范統一的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系統,實現了全省財政核心業務“一體化”、資金支付“無紙化”、資金運行“透明化”、財政管理“數字化”。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五年來財政改革和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一是全省財政收入質量不斷提高。“十三五”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1萬億元,是“十二五”的1.2倍;稅收占比從2015年的62.6%提高到2020年的77.6%。二是減稅降費力度空前。連續實施大規模的減稅降費,五年累計達到1818億元,有效減輕了企業負擔、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三是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笆濉比∝斦С鲞_到2.6萬億元,是“十二五”的1.4倍,其中扶貧支出1003.8億元、教育支出4427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4014.1億元、醫療衛生支出2231.2億元,為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提供了有力的財力保障。四是現代財政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冃Ч芾碇贫燃涌旖?,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深入推進,政府債務管理改革不斷深入,稅制改革順利實施,預算管理一體化取得了新突破,預決算公開實現了平臺、時間、內容、格式“四統一”。

2020年,全省財政預算執行總體平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我省是資源型省份,財政收入受經濟周期以及資源價格波動影響較大,財政收入增速明顯放緩,“三?!敝С雠c償還政府債務等剛性支出疊加,一些市縣收支矛盾比較突出,個別縣區短期償債壓力較大;預算績效管理全面推進,但廣度和深度需要進一步拓展。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努力加以解決。

三、2021年財政預算安排草案

(一)財政收支形勢分析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追趕超越的關鍵之年,總體上,財政經濟形勢好于2020年。國家把科技創新放在突出位置,構建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入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戰略,有利于我省發揮科教、區位優勢,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1年宏觀政策總體保持連續性、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也為我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干部群眾干勁倍增,人心思進、追趕超越的氛圍更加濃厚。省委省政府大抓項目、抓大項目,全年重點項目投資加快推進,將促進經濟較快增長。2020年我省地方財政收入基數較低,隨著2021年經濟恢復增長,以及應對疫情出臺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的適時調整,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良好基礎。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2021年全省財政收支形勢比較嚴峻。國家適度降低赤字率和專項債券發行規模,以及抗疫特別國債、特殊轉移支付退出,回歸正常轉移支付;2020年市縣一次性非稅收入增加較多,中央要求2021年要降低非稅收入占比,提高財政收入質量,都將相應減少各級財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支持科技創新、擴大內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強基本民生保障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對支出的需求較多,收支平衡壓力仍然很大。

(二)2021年預算安排的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和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貫通落實“五項要求”“五個扎實”,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認真落實提質增效、更可持續的積極財政政策,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眨苿咏洕\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加強財政資源統籌,調整支出結構,優先保障“三?!保_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落實的資金需要;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強化預算約束和績效管理,切實防范化解債務風險,為“十四五”開好局、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提供有力的財力保障,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三)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草案

按照以上總體要求,綜合考慮全省GDP增長6.5%左右、減稅降費等因素,按照積極穩妥的原則,2021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預算按增長5%安排,收入預期目標為2370.1億元。

2021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70.1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各項補助2261.4億元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收入287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216.3億元,從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調入資金341億元,全省收入預算總計5475.8億元。

2021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254.4億元,比上年年初支出預算增長3.5%,加上上解中央支出36.8億元,債務還本支出等184.6億元,全省支出預算總計5475.8億元。

(四)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草案

2021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增長5%安排,收入預期目標為605億元。

主要收入項目安排是:稅收收入503.5億元,增長6.8%,其中:增值稅217.4億元,增長7%;企業所得稅129.8億元,增長7%;個人所得稅44.9億元,增長7%;資源稅74.3億元,增長6%。非稅收入101.5億元,下降3.1%。其中:專項收入46.1億元,增長9.54%;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7億元,下降7.1%;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27.1億元,下降16.7%;其他收入1.7億元,下降50.5%。

2021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05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各項補助2261.4億元和地方政府一般債券收入287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55.4億元、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2.7億元、市縣上解收入63.1億元,省級收入預算總計3274.6億元。

2021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55.1億元,較上年年初支出預算增長1.1%,加上省對市縣補助2139.2億元(其中:返還性支出78.5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1641.7億元、專項轉移支付419億元),債券轉貸支出137億元,上解中央支出等43.3億元,支出總計3274.6億元。

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

教育支出185.8億元,其中:省級支出151.3億元,補助市縣34.5億元。主要用于落實義務教育政策、高職生均經費補助,支持省屬高校創新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落實全覆蓋的貧困生資助,推進高?!半p一流”建設等。

科學技術支出16.4億元,主要是省級支出,用于支持西部科技創新港、秦嶺實驗室、科技重大基礎設施等建設,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重大核心技術攻關、基礎科學研究、科技成果轉化與科技企業培育等。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41.6億元,其中:省級支出36.4億元,補助市縣5.2億元。主要用于落實基本公共文化服務補助標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支持西安碑林博物館等建設,實施重點文物、革命文物等保護利用工程;支持文化藝術人才培養和藝術精品創作;扶持骨干文化旅游企業,培育新型文化旅游業態;支持舉辦“十四運”等。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19.9億元,其中:省級支出259.9億元,補助市縣60億元。主要用于落實城鄉居民養老、城鄉低保待遇,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和就業困難人員多渠道就業創業,完善養老保險、社會救助和福利制度,落實各類社保對象待遇等。

衛生健康支出38.5億元,其中:省級支出16.1億元,補助市縣22.4億元。主要用于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補助、新冠疫苗購置、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疾控管理體系建設、衛生應急體系建設、中醫藥發展等。

節能環保支出43.5億元,其中:省級支出6.4億元,補助市縣37.1億元。主要用于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土壤污染修復治理,秦嶺及黃河生態保護,退耕還林、國家公園建設等。

農林水支出181.1億元,其中:省級支出67.9億元,補助市縣113.2億元。主要用于支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鄉村振興和保障糧食安全、“3+X”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工程、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和綠色發展,支持引漢濟渭、東莊水庫、渭河治理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支持天然林保護、國土綠化、自然保護區和濕地保護、防沙治沙、林業防災減災等。

交通運輸支出147.7億元,其中:省級支出119億元,補助市縣28.7億元。主要用于公路建設養護、陜西交通控股集團資本金注入等。

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52.2億元,其中:省級支出29.6億元,補助市縣22.6億元。主要用于支持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建設、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企業技術改造獎勵等。

住房保障支出13.6億元,其中:省級支出7.8億元,補助市縣5.8億元。主要用于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住房租賃市場試點配套、政府購買公租房運營服務試點等。

2021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55.1億元,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劃分,用于機關工資福利支出49億元,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81.7億元,機關資本性支出12億元,對事業單位經常性補助193.9億元,事業單位資本性支出15.7億元,對企業補助117.5億元,對企業資本性支出30.5億元,對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103億元,對社會保險基金補助220.5億元,債務利息及費用支出47.7億元,預備費13億元,其他支出70.6億元。

2021年,省級“三公”經費預算1.8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下降14.3%,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3億元,下降25%;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1.1億元,下降8.3%;公務接待費0.4億元,下降20%。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21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279.8億元,增長8.3%,主要是2021年車輛通行費將恢復增長。加上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157億元、中央提前下達的政府性基金補助12億元、調入資金6.5億元,收入總計2455.3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997.5億元,下降17.8%,加上調出資金188.3億元,還本支出269.5億元,支出總計2455.3億元。

2021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46.7億元,增長31.3%。加上地方政府專項債務收入157億元、中央提前下達的政府性基金補助12億元和調入資金6.5億元,收入總計422.2億元。

2021年,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309.7億元,加上專項債券轉貸市縣支出111億元,專項債券還本支出1.5億元,支出總計為422.2億元。主要支出項目是: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7.8億元,全部補助市縣,用于水庫移民扶持等;城鄉社區支出6.5億元,用于全省監獄布局調整和建設;農林水支出2.8億元,其中省級2.5億元,主要用于省級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交通運輸支出198.5億元,全部為省級支出,主要用于公路建設和養護等;資源勘探工業信息等支出15.9億元,全部為省級支出,用于農村電網改造還貸等。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草案

2021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96.5億元,下降17.4%,主要是預計產權轉讓收入減少。加上中央補助0.7億元,上年結余9.1億元,收入總計106.3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34.1億元,下降43%,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等支出71.1億元,年終結余1.1億元,支出總計106.3億元。

2021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6.8億元,下降30.6%。加上中央補助0.7億元,上年結余5.2億元,收入總計12.7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9.3億元,其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3.9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2.8億元,國有企業政策性補貼等2.5億元。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等支出2.7億元,對下轉移支付0.7億元,支出總計12.7億元。

(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21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2406億元,加上基金滾存結余1612.6億元,收入總計4018.6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2303.5億元,加上年末滾存結余1715.1億元,支出總計4018.6億元。

四、2021年主要財稅政策

(一)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推動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一是持續推進減稅降費。在不折不扣落實中央減稅降費政策的基礎上,綜合考慮我省財政承受能力和實施助企紓困政策需要,對疫情期間出臺的階段性減稅降費政策進行分類調整,延續我省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2項階段性稅收減免政策,以及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保持一定的減稅降費力度。加強行政事業性收費、政府性基金目錄清單管理,堅決杜絕各類違規涉企收費,堅決防止弱化減稅降費政策紅利。二是發揮政府債券促投資作用。緊盯“兩新一重”和國家支持的重點領域,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精心組織謀劃、儲備、申報一批穩投資、促消費、惠民生、補短板、增后勁的政府債券投資重大項目,優先支持在建工程后續融資,用足用好專項債券作為重大項目資本金和“專項債券+市場化融資”政策,切實發揮專項債券的投資帶動作用。規范運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政府投資基金等政策工具,推進市縣融資平臺公司整合升級,采取處置政府存量資本、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盤活基礎設施存量等方式,提升市場化專業化投融資能力,吸引更多金融與社會資本投向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項目。三是支持消費全面回升。加大商品促銷和夜間經濟示范聚集區建設投入力度,支持線上教育、醫療、體育等新型消費和冷鏈物流、生鮮配送等新業態發展,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支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使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保持同步,促進擴大消費。四是大力支持縣域經濟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建設。統籌用好省級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發展專項資金,支持縣域經濟做大做強,著力推進以縣城為主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支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推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住房租賃市場試點,降低租賃住房稅費負擔。

(二)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一是推進“兩鏈”深度融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完善更加有利于創新發展的財稅制度體系,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支持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支持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二是研究支持科技創新的財政金融政策。積極發揮政府投資引導基金作用,促進各類“風投”“創投”機構與創業企業常態化對接,吸引和撬動更多社會資本,鼓勵金融機構對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給予優惠信貸支持,推進西部科技創新港及各類平臺建設。加大對科技創新和重點領域的稅收政策扶持力度。三是激發創新活力。繼續穩步推進科研經費“包干制”,積極探索科研項目“揭榜制”、領銜專家制。落實好研發獎補、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重大技術裝備補貼等財稅政策,鼓勵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四是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實行名單制管理,建立風險補償機制,推動擔保機構與銀行合作,加快政府性融資擔?;鹪O立運行,大幅提高融資擔保規模,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三)加強基本民生保障,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一是全力支持保障就業。統籌用好就業補助資金、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資金、失業保險基金等,支持開展穩就業精準幫扶行動、農民工縣域經濟發展創業工程和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層成長計劃。二是支持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大普惠性幼兒園財政投入力度,加快補齊農村辦學條件短板,改造提升薄弱高中學?;緱l件,擴大城區教育資源供給,著力解決義務教育城鄉、區域、校際差距大等問題。支持高職院校“雙高計劃”,提升中職學校辦學條件。分類推進“雙一流”建設,推動高等教育有特色高水平發展。足額保障教師工資待遇,落實好貧困生資助政策。三是完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支持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根據中央部署適時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完善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推進失業、工傷保險省級統籌,啟動中央駐陜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繳費和退休人員待遇發放工作。健全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扶持政策,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和嬰幼兒照護服務試點,解決好“一老一小”問題。四是推進健康陜西建設。繼續支持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適時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財政補助標準。支持新冠疫苗全民免費接種和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建設。支持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實施、衛生健康人才隊伍建設等。保障老年人生活補貼按時發放和計劃生育補助政策落實。五是支持文化事業產業發展。健全公共文化服務財政保障機制,支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加強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加快碑林博物館等改造提升,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支持做好“十四運”備戰訓練、競賽組織、開閉幕式、安保維穩等工作,保障精彩圓滿舉辦,推動實施全運惠民八大工程。

(四)落實財政支農政策,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是支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落實“四不摘”要求,保持過渡期內財政支持政策和資金規??傮w穩定,重點向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任務重、鄉村振興底子差的地區傾斜,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監督。支持脫貧地區產業提檔升級,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強化易地搬遷后續扶持政策。二是支持保障糧食安全。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推進高標準農田和農田水利建設,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支持農業良種培育和種業發展,加大灌區節水改造力度,統籌支持“3+X”特色現代農業發展,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進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穩步推進農業信貸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擴大業務規模。發揮農業保險作用,更好滿足“三農”領域風險保障需要。三是支持鄉村建設行動。提高土地出讓收入用于農業農村比例,安排一般債券用于鄉村振興項目建設。支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五)支持“一山一水一平原”生態保護與治理,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一是支持加強秦嶺生態保護和修復。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總體規劃,支持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加強秦嶺植被、水資源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快礦業權和小水電有序退出、硫鐵礦重金屬污染綜合治理,支持病蟲害防治,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二是支持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開展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修復和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重點流域水生態修復和污染治理,支持沿黃防護林國土綠化建設行動。積極推動建立黃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跨省際橫向生態補償機制。三是繼續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支持以汾渭平原為重點的大氣污染防治、漢丹江等河湖綜合治理,以及城市黑臭水體、土壤污染等整治,支持做好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退捕工作,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

(六)抓好重點風險防控,確保財政平穩運行。一是兜牢兜實“三?!钡拙€。堅持“三保”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優先地位,將“三保”作為今年預算安排的重點,足額編列、不留缺口,確保“三?!辈怀鰡栴}。市級財政部門要加強對縣區預算的審核,督促打足“三保”預算,對留有缺口的縣區,責成調整預算、補齊缺口。省級將出臺縣區“三?!敝С銮鍐危鞔_各級“三?!闭邩藴史秶椭С鲐熑?,改進轉移支付分配辦法,努力幫助縣區彌補“三保”財力缺口。二是切實抓好政府隱性債務風險化解工作。強化隱性債務化解目標責任考核,確保完成年度化解任務。加強違法違規舉債融資監督問責,決不允許新增隱性債務上項目、鋪攤子。做好常態化債務風險預警監測,增強預見性和主動性,分類施策,確保償還債務不發生風險。三是做好金融風險防范工作。建立省級金融企業財務信息數據互通機制,實現動態監控和管理。按照中央批復方案,盡快發行支持化解地方中小銀行風險的專項債券,補充地方中小銀行資本金。

五、2021年財稅管理和改革工作

(一)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各級要加強財政收入征管,做到應收盡收、絕不收過頭稅,切實提高財政收入質量。堅決貫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于政府過“緊日子”的各項要求,大力壓縮非剛性、非重點支出,確?!叭!?、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政策貫徹落實的資金需要。對政府投資項目,各級要進行財政承受能力評估,超越財政承受能力的,不得新上項目。對擬出臺的民生政策,也要加強財政可承受能力評估,財政難以承受的,不得出臺。建立民生支出清單管理制度,按程序報上級政府備案,切實增強民生政策的規范性和可持續性。

(二)落實好直達資金機制。今年中央進一步擴大直達資金范圍,將直接用于基層財力保障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年初可直接分配的中央對地方共同財政事權轉移支付、具備條件的專項轉移支付納入直達范圍,基本實現中央財政民生補助資金全覆蓋。省級要繼續當好“過路財神”,將財力更多地下沉基層,努力彌補市縣基本支出財力缺口。市縣要統籌上級轉移支付和自有財力,科學安排預算,切實做好直達資金分配、使用、管理工作。要充分發揮直達資金監控系統作用,強化全過程監控,確保資金安全和使用效益。

(三)繼續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一是全面推進績效管理改革。對重大政策和項目實行全周期跟蹤問效,建立動態評價和清理機制。以“財政云”為支撐,做實做細做全預算績效目標,擴大監控范圍。健全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改進管理、政策調整的掛鉤機制,加大績效信息公開力度,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二是加快推進事權改革。出臺生態環境、公共文化、自然資源、應急救援等領域省以下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養老保險等領域事權改革。三是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項目支出定額標準體系建設并嵌入部門預算管理過程,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更好發揮標準在預算管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深化公共支出管理制度改革,修訂完善黨政機關工作人員公務出差、因公出國等經費管理制度。

(四)推進國有資產管理改革。支持推進國資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推進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集中統一監管,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盤活各類資產。認真開展國有金融資本產權登記專項行動,建立國有金融資本管理清單,完善國有金融企業管理制度,優化國有金融資本布局,支持國有金融企業增資擴股,開展金融機構聚焦主業專項治理,維護國有金融資本安全。

(五)提升“財政云”應用水平。持續優化“財政云”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依托系統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改革,全面落實各級財政、部門、預算單位在財政管理中的職責,不斷提升財政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加大數據開發利用,努力實現財政服務、監督管理、決策能力數字化和智能化。

(六)依法接受預算審查監督。主動接受人大監督,全面落實人大決議,積極向人大報告財政預算和財稅政策落實情況以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繼續配合做好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強化對全口徑預算和預算執行全過程監督,做好審計問題的整改工作,確保財政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各位代表,2021年財政工作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落實省人大各項決議,主動接受省人大監督,開拓創新,真抓實干,銳意進取,為“十四五”開好局、譜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做出新的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周年。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