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法定主動公開內容>預算/決算 > 預決算報告

陜西省201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省2018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全省預算執行情況

2018年,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關于2018年預算草案的決議和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關于省級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立足追趕超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落實積極財政政策,全力支持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人民為中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經濟社會保持了良好發展態勢,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

(一)一般公共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12月份財政收支報表統計,2018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完成2243.1億元,占年度收入預算的103.5%,增長11.8%,較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2167億元,超收76.1億元,主要原因是:全省經濟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工業生產加快,投資保持較快增長,煤炭、石油等能源產品量價齊升,房地產投資銷售持續加快, 新增市場主體較多,帶動稅收收入增加。

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

各項稅收1774.2億元,增長19.4%,其中:增值稅776.8億元,增長12.5%;企業所得稅228.3億元,增長29.3%,主要是能源、房地產行業效益改善,利潤增加較多;個人所得稅102.6億元,增長29.8%,主要是居民收入、財產轉讓所得增加;資源稅181.3億元,增長25.3%,主要是煤炭、石油價格持續高位運行,產能加快釋放;城市維護建設稅118.1億元,增長17.6%;房產稅59.6億元,增長33.2%,土地增值稅87.8億元,增長95.9%,契稅90.7億元,增長24.9%,主要是房地產交易活躍,帶來稅收增加較多。

非稅收入468.9億元,下降10%,其中:專項收入175.9億元,增長10.2%;行政事業性收費78.1億元,下降24.3%,主要是加大了清費降費力度;罰沒收入43.1億元,增長3.6%;國有資本經營收入1億元,下降96.8%,主要是從2018年起,西安市單獨編報國資預算,國有資本經營收入不再反映在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133.9億元,下降1.7%,主要是部分市區上年一次性收入較多,抬高了基數。

2018年年初代編的全省財政支出預算為4116.8億元,加上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補助668.2億元、發行新增政府一般債券332.6億元、上年結轉237.3億元以及調入資金190.2億元等,全年財政支出預算調整為5545.2億元。2018年全省財政支出5301.9億元,增加468.7億元,增長9.7%,完成調整預算的95.6%。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教育872.9億元,增長5.4%;科學技術86.7億元,增長9.3%;文化體育與傳媒125.1億元,增長2.6%;社會保障和就業793.2億元,增長10.4%;醫療衛生454.9億元,增長8.8%;節能環保177.5億元,增長9.2%;城鄉社區538.4億元,增長12.7%;農林水629億元,增長15.3%,其中扶貧214.6億元,增長36.7%;交通運輸274.4億元,下降9.7%,主要是2017年一次性安排省鐵路建設集團、交通投資集團投資等,抬高了基數;住房保障192.5億元,下降3.4%,主要是任務量減少,政府補助相應減少。

2018年,省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21.6億元,占年度收入預算的109.1%,增長14.8%,較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570億元,超收51.6億元,按照《預算法》規定,全部轉入省級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各項稅收487.2億元,增長13.2%,其中:增值稅236.7億元,增長0.2%,主要是將省級金融保險業增值稅的70%下放市縣,相應減少省級收入;企業所得稅113.3億元,增長31.2%;個人所得稅50.9億元,增長31.1%;資源稅53.2億元,增長24.4%;房產稅17.7億元,增長36.5%。非稅收入134.3億元,增長21%。其中:專項收入51.8億元,增長28.9%,主要是礦權轉讓收入較多;行政事業性收費18.1億元,下降5.6%;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60.3億元,增長28.4%。

2018年,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批準的省級財政支出預算為861.2億元,加上預算執行中中央增加補助668.2億元、發行新增政府一般債券130億元、上年結轉89.7億元以及調入資金5億元,減去省對市縣轉移支付補助775.9億元等,全年省級財政支出預算調整為978.2億元。全年省級財政支出888.3億元,完成調整預算的90.8%,增長0.6%,主要是省級加大了對市縣的補助,并改列市縣支出。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教育148.1億元,下降1.7%,剔除中省一次性補助和省對下轉移支付增加等因素(下同),同比增長6%;科學技術12.7億元,增長11.7%;文化體育與傳媒29.4億元,增長12.7%;社會保障和就業210.3億元,增長7.3%;醫療衛生17.3億元,同比增長9.4%;節能環保6.7億元,同比增長24.3%;農林水70.5億元,增長74%,主要是扶貧投入增加較多;交通運輸159.6億元,同比增長6.5%。

2018年,中央下達我省補助資金共計2474億元,其中:稅收返還160.2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1435.2億元,專項轉移支付878.6億元。

2018年,中央下達我省一般債務限額3812.3億元,我省發行政府一般債券681.3億元,其中:新增一般債券332.6億元,置換債券348.7億元。截至年底,全省一般債務余額3428.5億元,未超過中央下達限額,債務風險總體可控。需要報告的是,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用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建設的新增政府一般債券8億元,因項目立項工作未完成無法開工,2018年調整用于脫貧攻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

(二)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18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464.7億元,占年度收入預算的174.5%,增長42.1%,較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839.6億元,超收625.1億元,主要是房地產市場量價齊升,帶動了土地價格上漲和出讓規模大幅增加,全省土地出讓金和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超收較多。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農網還貸資金收入13.3億元,增長18.5%;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1065.6億元,增長66.1%;彩票公益金收入23.6億元,增長14.1%;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116.6億元,增長36.8%,;車輛通行費收入192.5億元,下降4.5%。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558.2億元,增長64%,主要是當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增加較多,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支出也相應增加。政府性基金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城鄉社區支出1097.4億元,交通運輸支出314.4億元,債務付息支出67.4億元。

2018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249.9億元,占年度收入預算的112.7%,增長6.2%,較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準的收入預期目標221.8億元,超收28.1億元,主要是西安南二環監獄土地拍賣所收取的一次性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繳入省財政。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農網還貸資金收入13.3億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24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11.1億元,車輛通行費收入192.5億元。

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379億元,增長58.8%,主要是西安南二環監獄土地拍賣收入,安排用于全省監獄建設18.7億元,以及2018年交通、高等教育新增專項政府債券支出規模較大等。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城鄉社區支出18.7億元,交通運輸314.4億元,資源勘探信息等14.2億元,其他支出23.8億元(主要是高校新增專項債券安排支出等)。

2018年,中央安排我省政府性基金補助27億元。

2018年,中央下達我省專項債務限額2652.5億元,我省發行政府專項債券622.3億元,其中:新增專項債券258億元,置換債券364.3億元。截至年底,全省專項債務余額2458.7億元,未超過中央下達限額。

(三)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執行情況

2018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收入28.4億元,完成預算的71.2%,未完成年初收入預算的主要原因是,西安市從2018年起,單獨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由于國企產權轉讓存在一定不確定性,實際完成數較年初預算短收較多。加上中央補助13.5億元(主要為中央移交企業“三供一業”改革補助)和上年結轉收入7.1億元,收入總計為49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支出34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等支出12.7億元,結轉下年支出2.3億元,支出總計為49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支出34億元的主要項目是:解決國企“三供一業”移交等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18.7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10.8億元,其他支出4.2億元。

2018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4億元,完成預算的106.3%,加上中央補助13.5億元、上年結轉4.2億元,收入總計為24.1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20.3億元,補助市縣支出1.7億元,調入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5億元,結轉下年支出0.6億元,支出總計為24.1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20.3億元的主要項目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14.7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3.6億元,其他支出1.8億元。

(四)全省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18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1829.1億元,完成預算的112.6%,加上上年結余1378.4億元,收入總計3207.5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1707.2億元,完成預算的109.6%,年末滾存結余1500.3億元。

全省財政收支正在核實清理,中央補助結算對賬尚在進行,最終數據將會有一些變化,待決算匯審編出后,再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

(五)主要財稅政策落實和重點財政工作完成情況

1.全面落實減稅降費政策,財政收支任務圓滿完成。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不折不扣落實中省各項減稅降費政策,省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實現了“零收費”,全年累計減免各項稅收500多億元,減免車輛通行費和水利建設專項收入18億元,階段性降低社保費率,為企業降低成本約21.3億元。在此基礎上,各級財稅部門依法征管,認真組織收入,全面完成了財政收入任務,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全省稅收占比達到79.1%,較上年提高5.1個百分點。同時,強化財政支出管理,優化支出結構,以項目庫建設為抓手,緊盯預算下達和資金撥付兩個環節,加大存量資金清理盤活力度,集中財力保重點,扶貧、教育、科技、社會保障、醫療衛生、節能環保、農林水等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確保了省委、省政府各項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2.加強政府債務管理,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對全省各級政府隱性債務進行了全面審計,基本摸清了債務底數。嚴格落實中央債務管理政策,針對發現的違法違規舉債問題,省政府主要領導逐市區約談了政府主要負責人,并責成進行整改,有效遏制了隱性債務增長勢頭。對全省PPP項目逐項審核排查,不符合條件的堅決清庫。印發了我省《關于防范化解政府隱性債務風險的實施意見》,制定了《全省政府隱性債務化解實施方案》,按時上報黨中央、國務院。對個別債務規模大、債務風險高的縣區進行重點監控,督促落實化解方案。同時,積極開大“前門”,2018年全省共計發行政府債券1303.5億元,其中新增政府債券590.6億元,增加146.9億元,增長33.1%。9月份提前完成了全年債券發行,發行進度位居全國第一,受到財政部的通報表揚。

3.加大投入力度,精準脫貧攻堅戰深入推進。各級財政投入扶貧專項資金129.3億元,其中:省級預算安排30億元,增長30%。省級通過財力補助安排脫貧攻堅資金11億元,增長57.1%。整合貧困縣涉農資金189億元,重點支持貧困縣產業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I措資金82.9億元,支持全省農村安全飲水和鄉村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繼續加大對11個深度貧困縣支持力度,投入增幅達到50.5%。切實加快財政扶貧資金支出進度,建立了扶貧資金下達和撥付限時辦結制,全省扶貧專項資金支出進度達到95%,超過了中央不低于92%的要求。啟動建立扶貧資金動態監控系統,將所有用于脫貧攻堅的資金納入監管范圍,建立長效監管機制。通過加大投入,精準施策,全省23個縣、104.5萬人有望摘帽脫貧。

4.全力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省財政籌措環保資金33.5億元,增長50.4%,支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支持打好藍天保衛戰,認真落實鐵腕治霾獎補辦法,省財政投入15.3億元,比上年增長65.7%,支持實施散煤和“散亂污”企業治理,在關中實施空氣質量生態補償制度,全省PM2.5濃度下降5.9%。西安、咸陽兩市納入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試點,當年爭取中央補助資金4.8億元。支持打好碧水保衛戰,下達生態轉移支付28億元,支持污水垃圾處理和公共服務建設。安排5.5億元,加強水源地保護,主要河流水質穩中向好。支持打好青山保衛戰,下達資金52億元,用于林業生態建設。省財政新增安排3億元,用于秦嶺地區礦山恢復治理和環?;A設施建設等。支持打好凈土保衛戰,安排資金1.9億元,用于重點區域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安排資金3.3億元,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下達資金6.4億元,支持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修復試點,讓三秦大地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

5.多措并舉,經濟實現穩定增長。一是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落實支持實體經濟30條財稅政策,制定了45個配套文件,完善政策體系。開展了“支持實體經濟財稅政策宣傳月”活動,推進政策落實。制定了金融企業支持陜西經濟發展評價激勵暫行辦法,設立年度貢獻獎和金融創新獎,引導金融機構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二是支持“三個經濟”發展。出臺了《關于大力發展“三個經濟”的若干政策》,從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國際通道開通、物流企業引進來走出去、促進物流要素流動和降低物流稅收成本五個方面,提出了支持政策。三是支持農業農村發展。安排34.7億元,支持穩定糧食生產。投入27億元,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和農業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發展?;I集資金95.5億元,支持引漢濟渭、東莊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推進全省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農擔業務已拓展到11個市區52個縣區。四是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大力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注入資本金3億元,助推省再擔保公司加入國家融資擔?;?,為6702戶企業提供了265億元的貸款擔保。籌措資金13.56億元,注資省級重點金融企業,為中小企業融資、化解不良債務服務。按照中央政策,研究制訂了我省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加強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發揮基金引導作用,整合規范現有政府投資基金,設立了陜西省政府投資引導基金,首期規模200億元,出臺了管理辦法,明確了基金投入原則和方向。清理規范PPP項目,目前我省納入財政部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261個,總投資3505.9億元;落地項目138個,落地投資2604.3億元,入庫項目數量、質量及落地率顯著提升。

6.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在完善民生政策體系方面,積極適應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對已出臺的各項民生政策進行梳理,及時調整完善,補齊民生短板。在事權劃分改革、民生政策提標擴面中,加強全省民生政策上下協調,統籌兼顧,確保民生政策的可持續。在支持教育事業方面,安排資金54.2億元,支持緩解“入園難”“入園貴”“農村學校弱”等問題。落實資金67.3億元,支持“四個一流”建設。投入6.5億元,支持培訓中小學幼兒園骨干教師10萬名,為5.77萬鄉村教師發放生活補助。統籌25.6億元,落實從學前到研究生教育貧困生“全覆蓋”的資助政策,惠及貧困家庭學生150余萬名。在社會保障方面,下達就業補助資金23.9億元,全省60多萬人享受了就業創業政策扶持。211萬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實現“十四連漲”,達到月人均2714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每人每月提高23元,平均水平達到134元,全省527萬60歲以上城鄉居民受益。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8%和15%。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55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00元。在文化、住房保障方面,落實資金7億元,支持文化惠民和第十四屆全運會籌備?;I集資金15.3億元,支持8.03萬戶農村危房改造。省級籌措資金24億元,支持公租房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我省公租房分配率達97.4%,居全國第五,租賃補貼發放戶數居全國第七。

7.突出預算績效管理,財政改革不斷深化。出臺了《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實施意見》,明確用3-5年時間建立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預算績效管理體系。省財政理順內部流程,明確職責分工,相互制約,形成了預算事前評審、事中動態監控、事后監督評價的閉環管理。強化績效評價結果應用,構建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政策調整、轉移支付掛鉤的“三掛鉤”機制。修訂了《陜西省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建立了專項資金設立、清理退出及動態調整機制,加大因素法分配比重,推進專項資金從“形式整合”向“實質整合”轉變,增強資金統籌使用能力。在全省全面推行預算公開平臺、時間、內容和格式“四統一”,實現了預算公開常態化、規范化和標準化,我省預算公開度排名全國第10。穩步推進稅制改革,增值稅改革、個人所得稅綜合與分類相結合改革穩妥推進,環境保護稅和水資源稅試點進展順利。啟動了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在醫療衛生領域率先推開,改革邁出了實質性步伐。認真落實國有資產向人大報告制度,編制完成了全省國有資產管理情況的報告,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十三屆六次會議審議。

2018年,全省財政預算執行情況總體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財政收入對能源的依賴依然偏高,受宏觀經濟影響較大;預算執行剛性約束不強,財政資金配置效率有待提升;一些市縣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支出壓力大;債務管理壓力傳導不夠,違規變相舉債現象依然存在,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任務艱巨;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處于起步階段,績效評價廣度和深度不足。對這些問題,我們將認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2019年財政預算安排草案

(一)財政收支形勢分析

我國發展擁有足夠的韌性、巨大的潛力,經濟長期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接續努力,我省發展處在上升通道,站在新的起點,發展基礎更加穩固。同時,國家大力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優先支持西部大開發,大力支持實施我省具有優勢的科教興國、創新驅動、軍民融合等戰略,我省汽車、電子信息、文化產業等新興產業加速培育,“三個經濟”加快發展,軍民融合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將有力支撐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這些都為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2019年財政收支形勢十分嚴峻。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風險挑戰更多。我省經濟結構不優,調整力度不夠,民營經濟發展滯后,營商環境仍需優化。這些都將對我省經濟發展和財政運行帶來較大影響。從財政看,煤炭價格已在高位運行,石油價格有所回落,房地產市場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存在潛在的減收壓力。尤其是2019年中央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較大幅度降低增值稅稅率,對小微企業、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實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等更大規模的減稅政策,加之2018年中央出臺的減稅政策效應將在2019年集中顯現,這些從長期看有利于涵養稅源,但短期看都將形成實實在在的減收。而調資、醫保等剛性支出必須保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經濟社會領域各項改革等,對財政保障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都需要增加財政支出。綜合分析,2019年全省預算收支矛盾依然比較突出。

(二)2019年財政預算安排的總體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精神,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大力減稅降費,切實減輕企業負擔,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聚焦全省經濟發展的瓶頸和薄弱環節,用好用活財政資金和政策,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方面發揮更大作用。牢固樹立政府帶頭過“緊日子”的思想,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省級政府運轉經費一律壓減5%;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障“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基本民生資金需要,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深化財稅改革,加快推進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切實抓好各項稅制改革落地工作,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不斷提高預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實施效果;強化政府債務管理,積極防范債務風險,促進全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三)全省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草案

綜合考慮2019年全省GDP增長目標、國家減稅降費等有關政策、我省稅源結構等因素,2019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預算按增長6%左右安排,收入預期目標為2377.7億元。

2019年全省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77.7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各項補助1732億元和新增一般債券收入239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146.6億元,從政府性基金、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等調入資金34.5億元,全省收入預算總計為4529.8億元。

2019年,全省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505.1億元,比上年年初支出預算增長9.4%,加上上解中央支出24.7億元,全省支出預算總計為4529.8億元。

(四)省級一般公共預算安排草案

2019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增長7%左右安排,收入預期目標為665.1億元。

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項目安排是:稅收收入531億元,增長9%,其中:增值稅250.9億元,增長6%;企業所得稅121.2億元,增長7%;個人所得稅54.5億元,增長7%;資源稅69.1億元,增長30%,增幅較高,主要是中央批準,我省榆林地區煤炭資源稅稅率由6%提高到9%,收入相應增加。非稅收入134.1億元,下降0.2%。其中:專項收入50.7億元,下降2%,主要是礦權轉讓收入預計有所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8.2億元,增長0.6%;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60.5億元,增長0.5%。

2019年省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65.1億元,加上中央提前下達的各項補助1732億元和新增一般債券收入239億元、動用預算穩定調節基金44.8億元、從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調入資金2.5億元、市縣上解收入66.2億元、省級收入預算總計為2749.6億元。

2019年,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12億元,加上省對市縣補助1693.8億元(其中:返還性支出78.1億元、一般性轉移支付1097.6億元、專項轉移支付518.1億元),轉貸市縣新增一般債券支出119億元,上解中央支出24.8億元,支出總計為2749.6億元。

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情況是:

教育支出196.4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41.6億元,補助市縣54.8億元。主要用于提高鄉村教師待遇,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壯大中小學教師隊伍;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規模,支持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面向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加強縣城以上城區中小學建設,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小規模學校、鄉鎮寄宿制學校和貧困地區普通高中的辦學條件;推進職業教育資源整合,鼓勵職業院校與企業共建實訓基地;引導普通高校爭創“四個一流”,提升辦學質量。

科學技術支出13.3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3.2億元,補助市縣0.1億元。主要用于實施省級重大科技專項,支持重點產業升級轉型、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環節;通過“以獎代補”、雙向補助等形式促進產學研協同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加大自然科學基礎研究投入,鼓勵科技人員開展自由探索;運用后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各類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建設;采取獎補等方式,加大科技企業培育,支持瞪羚企業研發,激發創新創業主體活力。

文化旅游體育與傳媒支出41.3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27.6億元,補助市縣13.7億元。主要用于引導各地落實國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標準,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支持西安碑林博物館改擴建等重大項目建設,實施大遺址、革命舊址等保護工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持文化藝術人才培養“百優計劃”,扶持藝術精品創作生產,繁榮社會主義文藝;扶持骨干文化旅游企業,培育新型文化旅游業態,促進文化旅游體育產業融合發展等。

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09.2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232.8億元,補助市縣76.4億元。主要用于完善養老保險、社會救助和福利制度,落實各類社保對象待遇,完善殘疾人服務保障體系,支持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和就業困難人員多渠道就業創業等。

衛生健康支出72.7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1.3億元,補助市縣61.4億元。主要用于支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建立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資助參合和補充醫療保障制度,開展孕產婦保健和新生兒出生缺陷防治,落實公立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取消藥品加成補償,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補助標準等。

節能環保支出34.4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7.9億元,補助市縣26.5億元。主要用于關中地區大氣污染防治,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區域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建設等。

農林水支出210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69.2億元,補助市縣140.8億元。主要用于脫貧攻堅,農業特色產業“3+X”工程,促進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引漢濟渭、東莊水庫、渭河治理等重點水利工程建設,加大退耕還林、天保工程、濕地保護為重點的林業生態文明建設。

交通運輸支出187.7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40.3億元,補助市縣47.4億元。主要用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高速公路和“四好農村路”建設等。

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53.5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44.8億元,補助市縣8.7億元。主要用于支持“三個經濟”、民營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實施企業技術改造獎勵,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住房保障支出18.5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11.7億元,補助市縣6.8億元。主要用于農村危房改造,對政府購買服務公租房運營試點縣區獎補,對城鎮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給予補助。

2019年,省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12億元,按支出經濟分類科目劃分,安排機關工資福利支出41億元,機關商品和服務支出49億元,機關資本性支出36.1億元,事業單位經常性補助185.3億元,事業單位資本性支出48.5億元,企業補助113.7億元,企業資本性支出51.3億元,個人和家庭補助支出112.3億元,社會保險基金補助183.9億元,債務利息支出26億元,預備費13億元,其他支出51.9億元。

2019年,省本級“三公”經費預算2.88億元,較上年年初預算下降5%,其中:因公出國(境)費0.43億元,與上年持平;公務用車購置及運行維護費1.63億元,下降5.2%;公務接待費0.82億元,下降7.4%。

(五)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19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1898.1億元,增長29.6%,主要是市縣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等收入預期增加較多。加上中央提前告知的新增政府專項債券收入155億元和政府性基金補助收入17.2億元,收入總計2070.3億元。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070.3億元,較上年增長32.9%。

2019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62.7億元,增長5.1%,加上中央提前告知的新增政府專項債券收入155億元和政府性基金補助收入17.2億元,收入總計434.9億元。

省級政府性基金預算支出279.9億元,加上轉貸市縣新增政府專項債券支出155億元,支出總計為434.9億元。主要支出項目為: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6.2億元,其中:省本級支出0.2億元,補助市縣6億元,用于水庫移民扶持等;城鄉社區支出20億元,用于全省監獄改造;農林水支出3.8億元,主要用于省級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等;交通運輸支出213.6億元,全部為省本級支出,主要用于公路建設和養護等;資源勘探信息等支出10億元,全部為省本級支出,用于農村電網改造還貸等。

(六)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草案

2019年,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22.2億元,下降22%,主要是西安市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較上年下降較多,加上中央提前下達補助收入0.7億元,上年結轉2.3億元,收入總計為25.2億元。全省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17億元,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等支出8.2億元,支出總計為25.2億元。

2019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7.1億元,較2018年完成數增長10.9%,加上中央提前下達補助收入0.7億元,上年結轉0.6億元,收入總計為8.4億元。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5.9億元,其中: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及改革成本支出3.9億元,國有企業資本金注入1.4億元,國有企業政策性補貼0.6億元,加上調入一般公共預算等支出2.5億元,支出總計為8.4億元。

(七)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安排草案

2019年,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收入預算為2037.3億元,加上基金滾存結余1500.3億元,收入總計3537.6億元。全省社會保險基金支出預算為1841億元,年末滾存結余1696.6億元。

三、2019年主要財稅政策

1.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降費。堅持普惠性減稅和結構性減稅相結合,實施更大規模減稅、更有效降費,重點減輕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對小微企業和科技型初創企業實施普惠性稅收減免。適當降低增值稅稅率,進一步健全抵扣鏈條,提高小規模納稅人起征點,逐步建立增值稅留抵退稅制度,落實好個人所得稅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減輕居民稅負。適度調整社會保險費率,全面實施省級涉企“零收費”。加大檢查督查力度,防止死灰復燃,讓企業“輕裝上陣”。

2.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支持經濟轉型升級,提升產業鏈水平,增強微觀主體活力。認真落實支持“三個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支持鐵路、航空和公路物流、物流基礎設施、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拓展“一帶一路”沿線海外市場,促進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發展,加快建設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落實好《關于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相關財稅政策,研究設立陜西省民營企業紓困基金,著力解決民營企業技術創新、紓解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清理政府部門拖欠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賬款。認真落實中國制造2025陜西實施意見,支持實施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支持民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行業軍轉民高科技成果轉化和軍民融合產業化。落實“強關中、優陜北、興陜南”各項財稅扶持政策,對縣域城鎮化建設等項目,通過競爭性遴選,選擇部分縣區試點示范,增強縣城承載能力。持續落實好支持金融創新、助推實體經濟發展若干財稅政策。支持全省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落實獎補政策,提升為小微企業和“三農”融資服務的能力。

3.繼續支持打好防風險攻堅戰。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中省政府債務管理政策,加大問責處罰力度,堅決遏制政府隱性債務增量,認真抓好政府隱性債務化解方案落實工作,穩妥處置存量債務,將各級政府化解隱性債務完成情況納入省委、省政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健全債務風險評估和預警機制,加強風險監控,切實防范債務風險。嚴格執行政府債務限額管理和預算管理制度,新增政府債務限額適當向財政實力強、債務風險低的地區傾斜。提前做好項目評審準備,擴大專項債券發行規模和使用范圍,加快發行使用進度,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好的資金保障。

4.繼續支持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加大扶貧資金投入,重點解決好實現“兩不愁三保障”面臨的突出問題。嚴守脫貧攻堅現行目標標準,因地制宜、區分輕重緩急確定扶貧項目和資金安排。積極發展光伏、電商、旅游等扶貧新業態。繼續做好貧困縣涉農資金整合工作,提高整合實效。加強扶貧資金動態監控平臺對接,推動平臺和脫貧攻堅業務的有機融合。加強扶貧領域監督檢查,堅決斬斷伸向惠民惠農尤其是扶貧資金的“黑手”。認真研究解決收入水平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持等新問題。繼續支持11個深度貧困縣,做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工作。

5.繼續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持污染治理與保護修復并舉,支持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支持設立秦嶺生態保護基金,帶動社會資本投資,采取多元化治理模式,加快秦嶺地區礦山環境恢復治理,推動秦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完善省級鐵腕治霾獎補辦法,支持關中各市區推進清潔取暖改造,為我省更多城市納入國家試點范圍奠定良好基礎。加大資金籌措整合力度,支持漢丹江、渭河等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和重點區域土壤污染修復治理,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建設。

6.支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40條意見要求,繼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原則,落實好財政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建立健全多元投入保障機制,完善農業支持保護制度,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支持實施“3+X”特色產業工程,大力發展蘋果、奶山羊、設施農業三個“千億級”產業和茶葉、紅棗、核桃等區域特色產業。推進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調動金融機構支農積極性,確保政府對“三農”投入的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以農村垃圾污水處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支持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繼續推進“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優先安排解決農民群眾最急需、最迫切的“出行難、吃水難”等問題。統籌使用好現有各項涉農財政支持政策,支持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7.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保基本、補短板、可持續”的原則,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把穩就業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聚焦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進一步加強政策扶持;實施失業保險費返還政策,幫扶企業穩定崗位。支持教育優先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推進解決義務教育“鄉村弱、城鎮擠”“公弱民強”等突出問題。支持推進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按“生均定額+績效撥款+‘四個一流’建設補助”方式,核定省屬普通高校經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根據國家統一部署,適時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和基本公共衛生政府補助標準,穩步提升低保、優撫、救助水平。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落實好醫療衛生領域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落實公立醫院取消藥品加成補償政策,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給予補助;支持衛生健康人才培養、出生缺陷和地方病防控、社會化養老。支持文化事業發展,進一步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范圍,提升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水平,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基本達到國家標準,支持黃帝陵國家文化公園、西安碑林博物館等重大文化項目建設,打造中華文明、中國革命重要標識工程。支持十四運場館加快建設,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

四、做好2019年財政改革和管理工作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之年,我們將圍繞完成財政收支預算和落實重大財稅政策,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1.進一步加強收支管理。密切關注減稅降費政策落實情況,及時研究解決財政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堅持依法征管,做好收入組織工作。財政支出安排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堅持政府過緊日子,嚴格執行壓減一般性支出,切實加大對“三大攻堅戰”、鄉村振興戰略、社會保障等重點領域的投入力度。強化考核通報,加快預算執行。高度關注基層財政困難,夯實主體責任,采取切實措施,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建立對財政困難縣區“三?!鳖A算安排審核、預算執行約束和監督問責的監控機制,督促困難縣區安排“三保”預算時不得甩出硬缺口、執行預算不得擠占、拖欠,堅決兜住“三?!钡拙€,防止基層財政運行風險。

2.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認真落實中央全面實施預算績效管理的意見和我省實施意見,按照“全方位、全過程、全覆蓋”的要求,拓寬績效管理范圍,逐步將所有財政資金全部納入績效管理范圍,實施全過程管理。加強新出臺重大政策和項目事前績效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預算安排的依據。強化績效目標管理,將績效目標設置作為預算安排的前置條件,績效目標與預算同批復、同下達。做好績效運行監控,確??冃繕吮Y|保量實現。對支出結果開展績效評價,建立評價結果反饋制度和績效問題整改責任制,將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和政策調整掛鉤,提高財政資金配置效率。

3.繼續深化財政改革。按照建立權責清晰、財力協調、區域協調的政府間財政關系的要求,按照中央統一部署,加快推進省以下環保、交通、應急救援、自然資源等領域事權與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完善省對市縣轉移支付制度,設立共同事權財政轉移支付。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嚴格政府采購預算編制,推進支出標準體系建設,強化項目庫管理。繼續深入推進專項資金管理改革,加大清理整合力度,實行動態調整。進一步加大預決算公開力度,拓展公開范圍和內容。完善國庫集中支付運行機制,實現省、市、縣國庫集中支付電子化管理全覆蓋,健全財政資金動態監控體系,確保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規范和高效。

4.發揮好財政資金撬動作用。繼續推進基金管理制度建設和政策創新,加快引導基金投資運行,確?;鸸芾硪幏?、資金安全。加強與國家基金的對接,爭取在陜設立分支機構或與我省合作設立子基金。鼓勵市級政府參與省級引導基金,實現上下聯動發展。抓好PPP項目管理,統一入庫標準,提升項目質量。履行好省屬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完善體制機制,加強國有金融資本的基礎管理、經營預算、績效考核、薪酬管理、財務監管等工作,做大做強做優國有金融資本,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服務。

5.支持和配合做好預算審查監督工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關于人大預算審查監督重點向支出預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細化預算內容,全面向人大反映支出預算和政策情況,嚴格履行預算編報程序,落實人大決議,認真聽取人大代表、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完善向人大報告國有資產管理情況制度,加強人大對國有資產的監督。繼續推進人大預算聯網監督,做好聯網信息系統建設的配合工作,為人大監督提供基礎保障。加強對全口徑預算和預算執行全過程審計,加大對重點支出和項目的審計力度,抓好審計查出問題的整改落實工作,確保各項財政資金使用的安全有效。嚴格預算管理,強化預算約束,嚴肅財經紀律,推進依法行政、依法理財。

各位代表,2019年,財政改革發展任務繁重而艱巨,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省委的領導下,在省人大的監督下,銳意進取,奮發有為,努力開創財政改革發展新局面,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2018年陜西省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財政預算草案說明.docx

  2018年陜西省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9年財政預算(草案).xls

返回頂部
電腦端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

思思久久好好热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