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陜西省201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2年財政預算草案的報告
各位代表:
受省人民政府委托,現將我省2011年財政預算執行情況和2012年財政預算草案報告如下,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1年預算執行情況和財政主要工作
2011年,面對復雜嚴峻經濟環境和秋淋洪澇等自然災害影響,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各部門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第十一屆人大第四次會議的有關決議,我省經濟社會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財政預算執行情況良好。
(一)2011年公共財政預算執行情況
根據12月份財政收支報表統計,2011年,全省財政總收入完成2577.97億元,占年度預算的121.64%,比上年增加776.87億元,增長43.13%,剔除“兩權”價款等一次性收入不可比因素后,同口徑增長28.27%(下同)。其中:上劃中央“四稅”收入完成1078.9億元,占預算的110.46%,增加236億元,增長28%;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499.07億元,占預算的131.21%,增加540.86億元,增長56.45%(同口徑增長28.51%)。
全省地方財政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各項稅收934.19億元,增長31.47%,其中:增值稅176.05億元,增長25.51%;營業稅332.88億元,增長25.17%;企業所得稅123.99億元,增長46.19%;個人所得稅44.42億元,增長24.98%;城市維護建設稅64.74億元,增長28.91%;耕地占用稅和契稅58.66億元,增長26.29%。非稅收入564.88億元,增長128.1%,其中:專項收入365.16億元,增長313.09%,主要是“兩權”價款一次性收入增加較多;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68.64億元,增長75.91%,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31.95億元,增長113.42%,主要是從2011年起將預算外收入納入預算管理增加了收入; 罰沒收入24.48億元,增長10.98%。
2011年,經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全省財政支出預算為1931.18億元,預算執行中,中央財政增加補助、代地方發行政府債券和我省地方財政收入超收等,支出預算增加了1198.45億元,全年財政支出調整預算為3129.63億元。2011年全省財政支出2928.85億元,比上年增加710.02億元,增長32%,完成調整預算的93.58%。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352.31億元,增長22.63%;公共安全128.61億元,增長15.35%;教育512.7億元,增長35.71%;科學技術27.94億元,增長10.64%;文化體育與傳媒62.76億元,增長31.14%;社會保障和就業368.57億元,增長16.78%;醫療衛生191.58億元,增長22.29%;節能環保91.2億元,增長10.04%;城鄉社區事務153.51億元,增長21.02%;農林水事務331.86億元,增長24.22%;交通運輸316.77億元,增長145.45%,主要是中央車輛購置稅補助增加較多,以及省級財政加大了交通運輸投入;住房保障支出150.28億元,增長118.68%,主要是各級財政加大了保障性住房建設投入力度。
2011年,省級地方財政收入完成645.51億元,占預算的173.44%,增加336.27億元,增長108.74%(同口徑增長22.79%)。省級地方財政收入主要項目完成情況是:各項稅收305.01億元,增長32.82%,其中:增值稅57.07億元,增長26.27%;營業稅134.04億元,增長26.44%;企業所得稅62億元,增長46.2%;個人所得稅22.22億元,增長24.92%。非稅收入340.5億元,增長327.8%,其中:專項收入317.13億元,增長530.82%;行政事業性收費13.2億元,增長21.79%;罰沒收入2.92億元,增長13.27%。
2011年,經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批準的省級財政支出預算為488.85億元,預算執行中,中央財政增加補助、代地方發行政府債券和省級地方財政收入超收等,支出預算增加了467.71億元,全年財政支出調整預算為956.56億元。2011年省級財政支出873.02億元,比上年增加286.78億元,增長48.92%,完成調整預算的91.27%。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一般公共服務53.34億元,增長9.52%;公共安全27.66億元,增長1.56%;教育103.84億元,增長34.52%;科學技術13.06億元,增長13.84%;文化體育與傳媒17.39億元,同口徑增長6.3%;社會保障和就業161.36億元,增長22.72%;醫療衛生26.65億元,同口徑增長22.79%;節能環保32.29億元,增長11.49%;農林水事務62.46億元,同口徑增長16%;交通運輸242.66億元,增長269.6%;住房保障支出26.58億元,增長157.73%。
(二)2011年政府性基金預算執行情況
2011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575.28億元,完成預算的140.17%,增長25.2%,主要收入項目完成情況是: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21.17億元,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收入22億元,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33.3億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收入239.75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8.42億元,城市基礎設施配套費收入28.33億元,車輛通行費收入169.83億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513.84億元,增長16.77%。主要支出項目完成情況是:社會保障和就業7億元,城鄉社區事務305.67億元,農林水事務19.22億元,交通運輸153.53億元。
2011年,省級政府性基金收入252.85億元,完成預算的125.98%,增長45.62%。其中:農網還貸資金收入7.1億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入21.17億元,地方水利建設基金收入22億元,彩票公益金收入8.42億元,車輛通行費收入169.14億元。省級政府性基金支出182.7億元,增長26.8%。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4.99億元,農林水事務6.75億元,交通運輸152.75億元,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7.01億元。
政府性基金當年收入與支出不完全相等,主要原因是根據有關管理規定實行??顚S?,部分收入結轉下年使用。
現在全省財政收支正在核實清理,中央補助結算對賬尚在進行,最終數據與12月份月報數相比會有一些變化,待決算匯審編出后,再向省人大常委會報告。
(三)2011年財政主要工作及特點
2011年,全省各級財政部門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團結進取,扎實工作,各項財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績。
1、財政收入高速增長,財政支出均衡性進一步提高。狠抓收入任務分解落實,加強對市縣考核,特別是用足用活“兩權”價款收入中央20%分成部分留地方的政策,及時協調組織“兩權”價款入庫,提高財政調控能力。全省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分別較上年增長43.13%和56.45%,增幅居全國前列。加強財政支出管理,推進國庫直接支付,優化資金撥付流程,財政支出進度明顯加快,支出均衡性進一步提高,有力地保障了“三農”、教育、文化、社保、就業、醫療衛生、住房保障等重點支出需要。
2、突出調結構、轉方式,財稅支持政策體系不斷健全。隨著財力增長,省財政在加大支持經濟發展投入的同時,突出了調結構、轉方式的政策措施運用,形成了資金投入與政策支持并重的新機制。緊緊圍繞“十二五”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線,深入調研,提出并報經省政府印發了《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若干財稅政策措施》,出臺了《扶持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財稅政策》、《加快中小企業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財稅政策》以及《支持外向型經濟突破發展財稅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一市一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健全支持關中創新發展、陜北持續發展、陜南循環發展的財政政策體系,并安排資金36.5億元予以支持,促進各地形成競相發展的新格局。積極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與22家商業銀行簽訂《配存財政存款撬動銀行信貸資金的合作協議》,以財政資金存放引導商業銀行加大信貸資金投放力度,對緩解我省信貸緊張壓力、推動經濟較快發展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同時,通過國庫資金調度、財政周轉借款、增加補助等方式,加大對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
3、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民生各項支出得到有力保障。2011年,各級財政進一步加大籌資力度,省級新增安排資金80%用于民生,全年全省財政用于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農業水利等方面的民生支出為2346億元。實施了學前一年免費教育獎補政策,建立了城鄉一體、標準統一的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補助體系,提高了高等院校本科生和高職院校生均經費標準。以獎代補,支持高校化解債務51.62億元。全省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向基層文化活動場所配送了設備。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實現制度全覆蓋,建立了低收入群體生活補貼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實施了殘疾人生活補貼制度,對抗美援朝老戰士、對越參戰退伍軍人等優撫對象和困難群體增加了生活補貼。提高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補助水平和城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補助標準。加大投入力度,中省共安排資金119億元,支持廉租房、公共租賃房、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等保障性住房建設。省財政通過預算安排、整合中省相關專項資金,共投入41億元,全力支持陜南、陜北移民搬遷工程加快實施。
4、重點支持水利建設,農業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緊緊抓住大興水利建設的機遇,多渠道籌集資金,大力增加水利建設投入。全年中省財政共投入水利資金71.7億元,其中投入28億元支持渭河全線整治和引漢濟渭重點水利工程建設。支持農業產業基地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支持壯大糧、果、畜、菜等主導產業,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及時撥付兌現各類惠農補貼資金54億元,增加農民收入。支持建設農村公益事業項目1.5萬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支持市縣開展特色農業保險和新險種試點,增強農民防災抗災能力。
5、加壓力夯任務,爭取中央支持成效顯著。密切關注中央資金、政策信息,加強對中央的匯報溝通,會同省級有關部門認真做好項目儲備和對接,盡最大努力爭取中央支持。全年中央共下達我省各類資金1647億元,較上年增加445億元,增長37%。其中,中央財力性轉移支付616億元,增加87億元;中央???63億元,增加353億元;地方政府債券額度68億元,增加5億元。爭取到將我省潼關縣納入中央財政資源枯竭城市轉移支付范圍。爭取財政部中國清潔發展基金與我省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將對我省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6、加大轉移支付力度,市縣財政保障能力明顯增強。完善省對市縣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下達省對市縣均衡性轉移支付資金209.36億元,較上年增加35億元,撥付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18億元,進一步提高了基層公共服務保障水平。完善省對縣區財政激勵約束考核辦法,增加了城鎮化率、公眾安全滿意度、保障性住房支出等社會民生指標,安排縣區考核獎補資金17.67億元,激勵各縣區科學發展。補助市縣???22億元,比上年增加167億元,增長36.7%,有力地支持了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h級財政供養人員人均財力從上年的5.26萬元提高到2011年的6.36萬元,基層財政保工資、保運轉、惠民生、促發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7、大力深化財政改革,財政科學管理水平穩步提升。在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改革的基礎上,突出推進預算公開、電子化政府采購、專項資金整合、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等工作。一是全面公開政府預決算,首次向社會公開了省本級2010年“三公經費”支出,主動接受了省人大常委會首次進行的財政決算專題詢問。指導省級10個部門公開了部門預算及其“三公經費”支出。二是大力推進電子化采購工作,省級政府采購實現監管、執行網上運行,電子化政府采購工作正在向全省延伸。三是啟動實施省級專項資金整合工作,對性質相同、用途相近的資金整合使用,集中財力,統籌安排,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四是完善重點示范鎮財政管理體制,對重點示范鎮下放財政管理權限和財力,增強重點示范鎮發展能力。全面啟動實施鄉鎮財政所標準化建設,為城鄉居民提供便捷的財政服務。五是積極做好清理規范省級融資平臺相關工作,進一步剝離省級政府性債務,落實還債責任,努力防范政府債務風險。六是強化財政監督,初步建成省級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平臺,實現了對省級預算執行的全流程監控。扎實推進“小金庫”專項治理,各項清理整頓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
在我省財政事業穩步發展的同時,財政運行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是受經濟發展的復雜性和不確定性影響,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基礎還不牢固。需要財政保障的剛性支出越來越多,收支矛盾仍很突出。部分縣區財力水平還較低,保障能力需進一步提升。財政支出規模不斷擴大,財政科學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鋪張浪費現象仍然存在,資金使用效益需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積極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2年財政預算安排
(一)2012年財政收支形勢
2012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我省一大批規劃中的項目正在加快建設,固定資產投資依然強勁,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力度不斷加大,文化產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外向型經濟發展不斷拓展,社會消費能力不斷提高。國家一系列結構性減稅政策的實施和加大對小型微型企業的信貸支持,將減輕企業稅費負擔和融資困難,我省經濟發展的后勁不斷增強。但是,國內外經濟形勢錯綜復雜,世界經濟增長動力明顯減弱,經濟復蘇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上升。我國經濟發展的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和物價上漲壓力并存,部分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經營困難,我省經濟平穩運行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
從財政看,2012年我省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收入方面: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較多,形勢不容樂觀。一是去年“兩權”價款、礦產資源補償費等一次性收入集中入庫,今年再無此因素,因此,在去年高基數的基礎上,今年財政收入保持高增長的難度很大。二是落實中央宏觀調控、西部大開發和我省支持結構調整的一系列財稅優惠政策,落實國家提高個人所得稅、增值稅、營業稅起征點以及對小微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等結構性減稅政策,將帶來直接的財政減收。三是按照中央規定,從2012年起,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從公共財政預算中單列出來,需單獨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這也將減少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支出方面:落實中省水利、教育、文化、社會保障、公共衛生、保障性住房、陜南陜北移民搬遷、扶貧開發等各項投入政策,支持結構調整、科技資源統籌和區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保障機構運轉,以及償還到期地方政府債券等,各方面對財政資金需求大,剛性支出多,財政支出面臨較大壓力。
(二)2012年財政預算安排
2012年預算安排的指導思想是: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以科學發展富民強省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穩增長、控物價、調結構、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諧的總要求,落實積極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依法加強收入征管,確保完成財政收入任務。優化財政支出結構,著力擴大內需,大力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加大對教育、文化、社會保障與就業、醫療衛生、保障性住房、扶貧和移民搬遷等民生和社會事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加大農業水利投入,培育壯大現代農業,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厲行節約,嚴格控制行政經費等一般性支出。堅持依法理財、改革創新,進一步提升科學管理水平,促進我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1、全省公共財政預算安排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根據2012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以及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支出需要,2012年全省財政總收入計劃安排2688.63億元,剔除“兩權”價款一次性收入不可比因素,同口徑增長17%,其中地方財政收入計劃安排1426.31億元,同口徑增長17%。
全省地方財政收入項目安排是:稅收收入1101.54億元,比上年增長17.91%,其中:增值稅205.97億元,增長17%;營業稅399.46億元,增長20%;企業所得稅146.3億元,增長18%;個人所得稅52.41億元,增長18%;資源稅58.34億元,增長18%。非稅收入324.77億元,同口徑增長14%,其中:專項收入106.45億元,同口徑增長24.99%;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75.51億元,增長10%。
按照分稅制財政體制,2012年,全省地方財政收入1426.31億元,加上中央對我省的各項補助1093.3億元,全省財政收入總計2519.61億元,減去上解中央支出6.96億元,全省總財力為2512.65億元。
2012年,全省總財力2512.65億元,加上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調入安排的95.22億元,全省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為2607.87億元,剔除中央提前通知的??钛a助不可比因素后,比上年預算增長35.81%(下同)。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務231.77億元,增長12.98%;公共安全104.32億元,增長14.57%;教育521.01億元,增長42.04%;科學技術26.1億元,增長27.86%;文化體育與傳媒65.9億元,增長38.8%;社會保障和就業346.07億元,增長53.24%;醫療衛生163.43億元,增長54.5%;節能環保79.21億元,增長30.85%;城鄉社區事務126.32億元,增長28.5%;農林水事務291.75億元,增長47.39%;交通運輸179.25億元,增長72.22%;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72.27億元,增長30.74%;住房保障支出106.09億元,增長80.68%。
2、省本級公共財政預算安排
2012年,省級地方財政收入計劃安排427.65億元,同口徑增長17%。主要收入項目安排是:稅收收入361.48億元,比上年增長18.51%,其中:增值稅66.77億元,增長17 %;營業稅160.85億元,增長20%;企業所得稅73.16億元,增長18%;個人所得稅26.22億元,增長18%。非稅收入66.16億元,同口徑增長9.37%,其中:專項收入39.9億元,同口徑增長7.46%;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10億元,下降24.22%,主要是2012年起將原垂直管理的工商、質檢部門及其征收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下劃市縣管理,相應減少了省級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
2012年,省級地方財政收入427.65億元,加上中央對我省的各項補助1093.3億元,市縣體制上解等30.65億元,省級收入總計1551.6億元。減去上解中央支出6.96億元,省對市縣各項補助840.54億元,2012年省級總財力為704.1億元。同口徑比較(即剔除中央提前通知的編入省級預算的???、省級提前通知市縣的專款等不可比因素),2012年省級可安排財力比2011年年初預算增加了58.6億元。
2012年,省級總財力704.1億元,加上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調入安排的95.22億元,省級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為799.32億元,剔除中央提前通知的??钛a助和省級提前通知市縣的專款補助等不可比因素后,比上年預算增長40.69%(下同)。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是:一般公共服務49.29億元,比上年預算增長8.66%;公共安全27.61億元,增長18.4%;教育89.42億元,增長49.51%;科學技術11億元,增長27.95%;文化體育與傳媒24.54億元,增長30.21%;社會保障和就業180.94億元,增長33.22%;醫療衛生34.93億元,增長31.77%;節能環保18.36億元,增長16.32%;農林水事務53.52億元,增長55.39%;交通運輸96.15億元,增長74.52%;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33.86億元,增長28.24%;住房保障支出58.26億元,增長151.34%。
同時,為繼續貫徹中央積極財政政策,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支持發展方式轉變,省級財政除從預算穩定調節基金調入95.22億元外,還通過調整省級支出結構、統籌政府性基金等籌集38.57億元,共籌措一次性資金133.79億元。加上新增財力58.6億元,2012年省級共新增安排資金192.39億元,其中用于民生部分154.1億元,占省級新增安排資金的80.1%。
3、全省和省本級政府性基金預算安排
2012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539.49億元,下降6.22%,主要是今年國家將繼續實施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預期土地成交額將有所下降,土地出讓金收入、國有土地收益基金等收入相應有所減少;支出預算539.49億元,較上年預算增長31.45%。省本級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268.76億元,增長6.29%;政府性基金支出預算268.76億元,較上年預算增長33.91%。
4、省本級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安排
按照財政部和省政府關于單獨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要求,2012年省級正式編制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根據收取國有資本收益的企業范圍及其預計稅后利潤測算,2012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為12.84億元。按照以收定支的原則,2012年省級國有資本經營支出預算為12.84億元,主要支出項目安排是:資源勘探電力信息等事務7.9億元,商業服務業等事務0.8億元,其他支出4.14億元。
三、2012年財政重點工作
2012年,我省各級財政部門要緊緊圍繞全省工作大局,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開拓創新,積極進取,全力支持我省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一)奮力攻堅克難,千方百計保持財政收入持續穩定增長。今年收入形勢較為嚴峻,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十分重要。各級財政部門要以攻堅克難的精神抓好收入組織工作,要堅持兩手抓,一手抓好各項稅費減免優惠政策落實,支持經濟發展,一手抓好經濟財政運行形勢研判,做好收入分析預測,切實強化稅收和非稅收入征管,挖掘增收潛力,千方百計保持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為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財力保障。
(二)擴內需調結構,不遺余力支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認真貫徹積極財政政策,用足用活中央實施的具有針對性、靈活性和直接有效性的宏觀調控措施,落實好中央各項結構性減稅和我省已出臺的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一系列措施,減輕企業、居民稅收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充分發揮財稅政策和資金的“雙輪驅動”作用。支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等優勢產業,增強經濟競爭力。增加省級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規模,繼續實施財政、銀行、擔保公司、企業四方合作的聯動機制,加大對擔保費用的財政補貼力度,靈活運用貼息、擔保、獎勵、財政資金配存商業銀行等手段,鼓勵和引導銀行資金、社會資金加大投入,支持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發展。著力支持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重點鎮加快建設,大力支持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促進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三)堅持民生優先,全力以赴保障民生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2012年,省級新增安排154.1億元用于改善民生,占全部新增安排資金的80.1%。一是大幅增加教育投入。認真落實教育發展規劃綱要,加大教育投入,保證中央下達我省財政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16%考核目標的實現。2012年省級新增安排教育支出31.9億元,重點支持學前一年兒童減免保教費,建立幼兒園生均經費撥款制度,支持標準化幼兒園建設。將小學、初中生均公用經費由500元和700元提高到800元和1000元,分別高出中央標準300元。結合國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進一步實施好蛋奶工程。將省屬高校和高職院校生均經費由9000元和7000元分別提高到1.2萬元和9000元。積極支持民辦高等教育發展。二是支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落實中央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決定和我省的貫徹意見,2012年省級新增5.4億元共計安排10億元,設立文化事業發展、文化藝術發展和文化產業發展三項基金,支持公共文化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和體育事業發展,支持文化藝術和戲劇影視創作,支持文化產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擴大陜西文化影響力。三是健全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和完善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提高城鄉低保補助水平和農村五保最低限定供養標準,繼續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確保城鄉醫療救助資金以及重點優撫對象、貧困殘疾人、城市“三無人員”、高齡老人、孤兒和相關軍隊退役人員的生活補貼足額發放。四是支持擴大就業。通過將失業保險基金專存商業銀行,作為小額貸款擔保金,引導銀行擴大對就業的貸款規模,積極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小微企業發展,支持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推動創業就業。五是支持衛生事業發展。大力支持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和省屬公立醫院建設。將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250元,提高村醫補助標準,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改善人民群眾醫療條件。六是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落實財政籌資任務,省級共安排32.1億元,加大力度支持廉租房、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切實解決困難群眾的住房問題。七是支持扶貧開發和移民搬遷。認真貫徹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精神,研究制定我省支持連片特困地區區域發展與扶貧開發政策,全方位加大對扶貧開發的支持力度。2012年,省級共安排17億元用于扶貧開發和移民搬遷,積極支持實施各項扶貧開發工程,加快改變落后地區貧困面貌。切實保障陜南、陜北避災扶貧移民搬遷資金需要,落實好各項后續扶持措施,確保搬遷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四)加大農業水利投入,扎實有效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2012年,省級共安排農林水事業發展資金68.3億元,其中安排36.6億元集中用于水利建設,支持渭河全線綜合治理、引漢濟渭、東莊水庫等重點水利工程,統籌保障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村水電增效擴容改造等水利項目的資金需要,夯實水利發展基礎。整合資金設立畜牧業發展基金和果業發展基金,集中投入,做大做強農業優勢產業,支持現代農業發展。加大政策性農業保險支持力度,積極開展農險品種創新。落實好各項強農惠農補貼政策,支持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促進農業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
(五)搶抓政策機遇,最大限度爭取中央支持。緊緊抓住中央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機遇,緊盯中央政策動向,緊扣資金流向和支持重點,特別是要抓住中央加大教育、文化、水利、社會保障與就業、保障性住房、扶貧等投入以及增加轉移支付補助的機遇,與有關部門密切配合,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好對我省有利的各類因素,做好項目儲備和對接,夯實目標任務,加強匯報溝通,爭取中央最大限度的資金和政策支持。
(六)強化制度建設,切實增強基層公共服務保障能力。進一步完善省對市縣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擴大轉移支付測算的支出保障范圍,提高保障標準,加大對財政困難市縣特別是集中連片困難地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補助力度,力爭縣級財政供養人員人均財力在2011年的基礎上再提高1萬元以上,切實增強市縣的財政保障能力。繼續完善財政激勵約束考核獎補指標體系,將縣區教育、文化、保障性住房、水利建設、扶貧開發、移民搬遷以及經濟結構調整等投入政策的落實情況與獎補資金掛鉤,將市縣專項資金整合實效與獎補資金掛鉤,將市縣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實績與獎補資金掛鉤,防止“等、靠、要”思想,充分發揮獎補資金的激勵導向作用,增強縣區自我發展、科學發展能力。
(七)優化支出結構,著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按照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的原則,進一步優化支出結構,堅持把新增財力80%用于民生,切實保障各項民生支出需要。二是擴大部門預算公開范圍,將省級部門預算公開單位由10個增加到43個,并進一步細化公開內容。通過公開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形成倒逼機制,促使部門和單位切實加強資金管理,厲行節約,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會議費以及公務接待、車輛購置和運行、因公出國(境)等經費支出,降低行政成本。三是繼續加大專項資金整合力度,緊緊圍繞移民搬遷、保障性住房建設、渭河綜合治理、扶貧開發等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重點項目,將用途相近的各類資金捆綁使用,集中財力辦大事。四是更加注重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激勵引導作用,對支持經濟發展的資金,更多地運用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資本金注入的方式,發揮省金融控股公司等政府投融資平臺作用,帶動信貸資金、企業資金和社會資本支持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五是推進預算績效管理,從2012年起,省級每個部門至少確定1個以上的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市、縣也要加快開展預算支出績效評價試點。六是強化財政資金監管,以民生資金為重點,以國庫集中支付動態監控為重要手段,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加強檢查、評價結果運用,進一步完善各項民生政策,不斷增強制度的公平性,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七是強化政府債務管理,嚴格舉債行為,建立政府債務動態監控機制,有效防范財政風險。積極籌措資金,做好到期地方政府債券還本付息工作。
2012年,我們將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緊緊圍繞全省工作大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在應對各種挑戰中開創新局面,在戰勝困難中實現新發展,努力為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陜ICP備1004160號 網站標志碼6100000017
陜公網安備 610102000169號
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主辦
聯系方式: 技術支持 029-63912478